gRPC凭什么成为微服务通信首选?深度解析RPC进化史
本文深入解析了分布式系统中服务通信的核心机制,重点介绍了 RPC 与 gRPC 的原理、优势及使用场景,并详解 gRPC 所依赖的序列化协议 Protocol Buffers(Protobuf)。内容涵盖 RPC 概念、gRPC 特性、Protobuf 语法及服务定义,适合微服务架构设计与维护人员阅读,助你构建高性能、低耦合的服务通信体系。
熔断降级
本内容介绍了微服务中熔断降级的实现原理及Sentinel的底层机制。通过OpenFeign集成Sentinel,利用断路器统计异常和慢请求比例,触发熔断并降级,提升系统稳定性。还讲解了Sentinel使用的限流算法,如滑动窗口、令牌桶和漏桶算法,以应对不同场景下的流量控制需求。
微服务架构中的服务注册与发现流程
本内容介绍了微服务架构中的服务注册与发现流程,包括服务注册中心(如Nacos)、服务提供者和调用者的角色分工。服务启动时自动注册信息至注册中心,调用者通过客户端负载均衡(如Spring Cloud Loadbalancer)选取服务实例进行远程调用。同时,内容还讲解了OpenFeign的工作原理,其作为HTTP客户端集成负载均衡,通过接口定义、代理生成、请求发送与结果解析,实现服务间的高效通信。
了解微服务
本文对比了微服务与单体架构的优缺点,指出单体架构适合小规模系统,开发部署简单,而微服务适合复杂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同时介绍了Spring Cloud相关组件如Nacos、OpenFeign、Sentinel的原理与应用,以及微服务中的熔断、降级、限流机制和AT模式的工作原理。
杂项4
本内容涵盖Java中Lambda表达式对变量的final要求、锁机制中的synchronized使用注意事项、分布式锁与悲观锁的应用场景对比,以及Docker镜像文件(.tar)的正确处理方式。重点解析了多线程与多实例环境下资源竞争的解决方案,并提供代码示例和决策依据,适用于并发编程与微服务架构开发。
seata的AT模式
Seata的AT模式通过准备和提交/回滚两阶段处理分布式事务,依赖TC、TM、RM三组件协作。第一阶段TM开启全局事务,RM执行SQL并记录undo log;第二阶段根据业务逻辑决定全局提交或回滚,TC协调清理日志或数据恢复。
Java 基于 DDD 分层架构实战从基础到精通最新实操全流程指南
本文详解基于Java的领域驱动设计(DDD)分层架构实战,结合Spring Boot 3.x、Spring Data JPA 3.x等最新技术栈,通过电商订单系统案例展示如何构建清晰、可维护的微服务架构。内容涵盖项目结构设计、各层实现细节及关键技术点,助力开发者掌握DDD在复杂业务系统中的应用。
微服务CAP原理 BASE理论
CAP定理指出,分布式系统无法同时满足一致性(C)、可用性(A)和分区容错性(P),只能在CP与AP之间权衡。BASE理论作为其补充,通过基本可用、软状态、最终一致性实现柔性事务,解决分布式一致性难题。AP模式允许临时不一致,最终通过补偿机制达成一致;CP模式则保证强一致性,但牺牲部分可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