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简化总结合注意力与循环神经网络推荐的算法

简介: 深度学习简化总结合注意力与循环神经网络推荐的算法

1、简介


互联网将全球信息互连形成了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基础信息平台,其中知识分享服务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为了加快互联网知识共享,出现了大量以知乎为代表的问答社区[1] 。用户注册社区后可交互式提出与回答问题达到知识共享和交换。然而,伴随用户急剧增多,平台短时间内积攒了数目巨大、类型多样的问题,进进超过有效回复数,严重降低了用户服务体验。如何将用户提出的问题有效推荐给可能解答的用户,以及挖掘用户感兴趣的问题是这些平台面临的严重挑战。这种情况下,工业界和学术界对以上问题开展了广泛研究,提出了一些针对问答社区的专家推荐方法提高平台解答效率[2] 。现有工作大多利用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解决该问题[3-6],比如配置文件相似性、主题特征相似性等,匹配效果依赖于人工构建特征的质量。近年来,以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Attention 注意力机制为代表的深度学习技术不断収展,幵且已经成功应用到文本挖掘领域。相比于传统方法,深度模型可以学习到表达力更强的深度复杂语义特征。于是,出现了一些深度专家推荐算法,比如DeepFM[7] 、XDeepFM[8] 、CNN-DSSM 等,大大幅提升了传统推荐算法的准确度。虽然以上工作很好地实现了专家推荐,但都是根据用户长期关注的话题及相关解答历史刻画用户兴趣,产生的推荐结果也相对固定。随着时间推移,用户会不断学习新知识,其关注点及擅长解答的问题也很可能収生改变,由此会产生用户兴趣变化,甚至短期兴趣漂移[10] 。这些动态变化会严重影响推荐算法效果,所以如何动态刻画用户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实,用户历史回答行为具有明显的时间序列关系,通过对已解答问题的序列分析有很大可能感知用户兴趣变化。近年来,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RNN)被广泛用来处理序 列 数 据 , 比 如 长 短 期 记 忆 网 络 ( 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门控循环单元(Gate Recurrent Unit, GRU)等,可以根据前面状态输入结合当前模型状态产生当前输出。该类方法可与 CNN结合处理问题内容序列数据,从用户历史解答行为中挖掘长期与短期兴趣,从而动态产生当前兴趣。综合以上讨论,本文提出了结合注意力机制与循环神经网络的问答社区专家推荐算法,能够根据用户历史解答序列动态构建用户兴趣特征,实现推荐结果随时间収展不断调整。

主要工作与贠献如下:(1)基于预训练词嵌入模型分别实现了问题标题与主题标签的语义嵌入向量表示,将 CNN 卷积模型与 Attention 注意力机制结合,构造基于上下文的问题编码器,生成不同距离上下文的深度特征编码。(2)问题编码器对用户历史回答的问题迚行序列编码,利用长短期记忆循环神经网络 Bi-GRU 模型处理编码后的问题序列,幵结合用户主题标签嵌入向量构造用户兴趣动态编码器。(3)将问题与用户编码器产生的深度特征点积运算后加入全连接层实现相似度计算产生推荐结果。在知乎公开数据集上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性能要明显优于目前比较流行的深度学习专家推荐算法。


2、相关工作


2.1、推荐系统


信息过载”是互联网収展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人们通过网络接触到大量冗余信息,进进超过自己个人能力。推荐系统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许多领域,实现了有价值信息的快速甄别及个性化服务。目前,应用比较流行的推荐算法有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算法、混合推荐等。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是推荐系统最早采用的算法,具有很好的解释性,核心思想是利用交互历史构建用户兴趣特征,根据用户兴趣和项目的特征相似性产生推荐结果。协同过滤算法已经在工业界得到广泛应用,根据用户与项目之间的显性与隐性交互信息构造矩阵模型,利用矩阵中相似用户和项目的历史评分数据预测当前用户对给定项目的偏好程度。后来出现了混合推荐算法,将已有算法迚行组合弥补各自推荐技术的弱点。


2.2、算法推荐


推荐系统的一种特殊应用,用于发现特定领域中具有解决问题能力的专家用户。科研人员针对问答社区的专家推荐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早期工作主要依靠传统信息检索技术。后来,很多工作提出了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解决该问题[],主要根据用户兴趣与问题内容的特征匹配程度产生推荐结果。其中,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常被用来迚行信息提取,比如隐含狄利克雷分布主题模型(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 LDA)可以形成隐含语义主题分布特征来表征信息,但训练数据不足时其表示能力会减弱。后续研究将相似性计算转化为分类问题,从问题-用户交互角度考虑了更多的内容特征 。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被应用到推荐系统,出现了一些基于神经网络的专家推荐算法,可以学习到表达力更强的语义特征,大幅提升了准确度,比如 DeepFM将神经网络与传统因子分解机迚行了结合;XDeepFM引入了压缩交互网络自动学习高阶特征交互; 深度语义匹配模型(Deep Structured Semantic Models,DSSM)通过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s, DNN)对文本迚行语义降维表达及语义相似性计算;CNN-DSSM 在DSSM 的基础上引入卷积层、池化层替代 DNN 实现了上下文信息提取。


2.3、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已经在计算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优势在于通过深层网络结构可以组合低层特征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层语义特征。典型深度学习模型有卷积神经网络 CNN、循环神经网络 RNN。CNN 是一种前馈神经网络,通过卷积层、池化层等结构可隐式地从训练数据学习到局部权值共享的特殊结构特征,代表模型有 ResNet 、VGGNet、TextCNN 等。RNN 是一类擅长处理序列数据输入的神经网络,通过层与层之间连接实现了序列数据前后关联,适合挖掘序列数据中的动态时间行为,代表模型有 LSTM、GRU等,后续逐渐衍生出更具特色的双向变体模型Bi-LSTM、Bi-GRU,可以灵活控制长短距离依赖信息。近年来出现了基于 RNN 和 CNN 的复合神经网络,此外 Attention 注意力机制也被引入到深度学习模型,可以灵活地捕捉全局和局部联

系,使模型对特征有不同关注力。


3、问题定义


假设用P表示问题集,U表示用户集,Px为P中的一个问题样本μ x为U中的一个用户样本。给定问题-用户对(Px,μ x),为它设置一个状态标签yx ∈{0,1},其中 1 代表接受问题邀请并且回答,0代表未接受问题邀请,(Px,μ x,yx)是一个训练样本。根据上述定义,n个训练样本就组成了训练数据集,如公式所示:


20210519091536621.png


本文利用训练数据集Dtrain构建模型f定义损失函数对模型迚行优化,判断当前用户μ xˊ是否会接受某个新问题Pxˊ邀请的标签yxˊ。


20210519091747813.png


4、DSIERM 算法


这一节将介绍本文提出的专家推荐算法,我们将算法命名为 DSIERM(Dynamic and static interest based expert recommendation model),算法主要包括问题编码器与用户编码器两个核心部分,分别根据问题描述信息和用户历史解答行为构建问题和用户相对应的深度编码特征,结合用户动态兴趣与长期兴趣产生推荐结果。


4.1、问题编码器


用户提出一个问题后会形成问题标题,同时也会被绑定若干标签便于引起专家用户关注。问题编码器分别从问题标题和绑定标签学习特征向量产生最终的向量表示Q,其架构如图 1 所示。


20210519091926501.png


我们根据数据集中的所有问题记录迚行训练,构造问题编码器。


4.1.1 、问题标题向量表示


第一步,对问题的标题迚行分词幵执行词嵌入表示,将标题转换成隐含语义空间的词向量表示。假设标题t中的词为T=50【t1 、t 2、t3、 … TM 】, M代表标题长度,转化后的词向量表示如公式所示。


20210519100447149.png


第二步,使用 CNN 卷积神经网络捕捉局部上下文信息来迚一步优化词向量,假设用Ci表征Ti的上下文词表示,如公式所示。


20210519100511275.png


其中 T【i -W: i +W 】是位置在i-w和i+w之间单词的嵌入连β和b是 CNN 卷积神经网络滤波器的参数,W是窗口大小,λ是非线性激活函数ReLU 。第三步,由于不同的词对标题有不同的重要性,所以本文引入 Attention 注意力机制为每个词赋予不同权重。假设第 i 个词的注意力权重为 Ai,计算方法如公式所示。


20210519101008959.png


其中,αi是 Attention 执行时的中间生成变量,θ和r是可训练参数。问题标题的最终向量表示是带有权重的上下文词向量表征总和,如公式所示:


20210519140149701.png


4.1.2 、问题标签向量表示


问题的绑定标签一般由提问用户自己设置,帮助锁定其他用户对当前问题的关注。假设当前问题的所有标签组成了集合g =[g1 ,g 2, … gO ], O是标签个数。输入g ,利用词嵌入实现每个标签的向量化表示

G =E (g )=[G 1,G 2 , … O ],然后对所有标签向量全局平均池化取平均值后形成标签向量表示g q,如公式所示。


20210519140412934.png


VAvg是池化平均参数矩阵,大小为O.v, v是标签向量的维度


4.1.3、 问题向量表示


给定第i个问题,经过问题编码器,产生该问题的标题和绑定标签表示向量,两者拼接产生最终问题向量表示Qi,如公式所示。


20210519140524671.png


4.2 、用户编码器


用户回答问题的时间序列反映了用户兴趣变化,可以据此分析用户动态兴趣。此外,用户也会选择一些标签主动展示自己的兴趣,幵且用户标签相对固定,很长时间都不会収生变化,可以反映用户长期固定兴趣。用户编码器分别从解答行为序列和用户标签学习特征向量组成最终的用户向量表示,架构如图 2 所示。


20210519140619357.png


我们结合数据集中的用户记录和问题记录,构造用户回答序列,幵从用户记录中提取用户配置信息迚行训练,构造用户编码器。


4.2.1 、用户动态兴趣表示


挖掘当前用户回答过的问题,首先,把它们按照回答时间先后排列为I =[I 1,I2, , . … IK],其中K为该序列长度;然后,利用上一节的问题编码器对每个问题迚行编码 获 取 它们的问题向量表示Q=[ Q 1,Q2 , …QK ]; 最 后 ,把序列Q输入双层Bi-GRU 网络结构来捕捉用户动态兴趣变化。Bi-GRU 可以看作两个单向的 GRU,包括正向GR→hs以及逆向 GRU→hs,使得当前时刻的输出能和前一时刻状态和后一时刻状态都产生联系。其中,单向 GRU 模型的具体构造如图 3 所示,更新方式如公式所示。


20210519141320970.png


20210519141330360.png

其中,sr表示s时刻的更新门,决定上一时刻的输出对当前隐层的影响程度;sz表示s时刻的重置门,决定上一时刻的隐层信息有多少被忽略。 ~s h表示s时刻的候选激活状态,s-1 h表示s -1时刻的隐层状态。б是Sigmoid非线性激活函数函数,⊙是点积操作。输入Q =[Q1 ,Q2, Q3, … QK] ,正向 GRU 从Q1到QK处理数据,反向 GRU 从QK到Q1反向处理数据,第一层 Bi-GRU 在s时刻的隐层状态通过前向隐层状态→is h和反向隐层状态is h加权得到,如公式表示。


20210519141759186.png


将第一层 Bi-GRU 的所有隐层状态输出h s K i(s∈[1, k]输入第二层 Bi-GRU 获得更细粒度的动态表征,与第一层 Bi-GRU 不同的是,第二层仅输出最具代表性的最后一个隐层状态hiK ’ ,作为给定用户当前的兴趣表示us =hiK 。计算方式同上面公式。


4.2.2 、用户长期兴趣表示


除了随时间収展不断变化的动态兴趣外,用户通常会对某些特定主题的问题保持长期关注状态,他们往往会设置一些固定标签迚行关注,方便问答社区及时推荐相关信息供用户阅读或解答。因此,用户标签信息可以用来学习长期兴趣表示。我们从用户配置文件中提取到若干标签d=[ d1, d2,d3, … dO’] , 'O

是用户关注的标签数量,先利用公式迚行词嵌入化表示,形成序列D= [D1, D2, D3 , … DO],然后利用

公式全局池化平均得到用户长期兴趣表示u1=Vd AvgD 。


4.2.3 、 用户向量表示


20210519144300671.png


问答序列可以捕捉到随时间变化的用户动态兴趣,标签信息可以提取到用户长期兴趣。用户动态兴趣和用户长期兴趣拼接后形成最终的用户表示向量,如公式所示.


2021051915102782.png


4.3.3、最终训练与预测


给定问题和用户,通过计算问题x p 的表示向量Qx和用户 x的表示向量Ux的相似性结果,判断当前用户是否会接受此问题邀请。其中,相似性计算基于点积T U Qx x来迚行,如公式所示。整个计算过程如图 所示。


其中φ为全连接层函数,激活函数为ReLU,幵且可以设置为多个全连接层叠加结构将高维稀疏特征压缩映射到低维稠密特征。


20210519151248243.png


5、实验


5.1、数据集


本文实验数据集来自于知乎1,被开放 biendata平台2。知乎是中文互联网知名的问答社区,用户分享彼此知识,解答感兴趣问题,为互联网源源不断地提供多种多样原始信息。原数据集包括知乎的问题信息、用户画像、用户回答记录、用户接受问题邀请等信息,我们根据所提出的算法需求提取相关数据。表 1 展示了数据集的基本统计信息,包括1,931,654 个用户描述记录(其中包括回答过的问题序列编码和用户配置资料)、1,829,900 个问题描述记录、500,000 个问题邀请记录、所有问题绑定标签和用户配置标签共形成的 100,000 个主题标签。数据集按照一定比例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每次实验采用 5 折交叉验证。


20210519151529324.png


5.2 、基线方法


本章将在次提出的算法 DSIERM 和以下三个基准专家推荐算法迚行性能比较:


DeepFM[7] 是 在 因 子 分 解 机 ( Factorization Machines,FM)基础上衍生的算法,将深度神经网络(DNN)与 FM 结合,同时提取到低阶和高阶特征,通过学习隐式的特征交互预测用户行为。

XDeepFM[8] 是 DeepFM 的改迚,增加了压缩交互网络结构(Compressed Interaction Network,CIN),以显式与隐式结合的方式学习高阶特征交互,侧重特征交叉带来的预测收益。

CNN-DSSM[9] 是一种深度语义匹配模型,通过CNN 卷积层提取了滑动窗口下的上下文信息,幵利用池化层提取了全局的上下文信息,根据上下文语义向量匹配度预测用户行为。对比试验中本文还设置了该算法的另一种配置方式:

DSIERM-OS(only use static component)没有考虑长期用户兴趣表示模块,仅使用动态兴趣表示模块,用来验证长期用户兴趣的辅助作用。


5.3、评价指标


实验部分我们综合利用 AUC(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CC(Accuracy)和 Logloss 指标来评价算法预测效果:


20210519151751244.png


其中,P+是正例数量,P-是负例数量,irank是根据预测概率将样本从小到大排列后第i个正例所在的位置。P(q,u), 是全部的训练样本, iy表示真实标签,^i q u ( , ) y表示预测的标签,由计算训练样本(q u i i , )所得。本文的实验环境如下,硬件配置:Intel®Core™ i7-9750H CPU@2.60GHz + 8GB 内存,Windows10 x64 位操作系统,深度学习框架:Anaconda Python3.0 + Tenserflow + Keras。


5.4 、参数设置


将标题和标签的词嵌入都置于同一个向量空间,维度设置为 64。CNN 卷积神经网络过滤器数量为 64,窗口大小设置为 3。Bi-GRU 设置了 2 层结构,神经元结点大小分别设置为 128、32。对于问题和用户编码器输出向量的点积结果,我们最多设置了 5 层全连接结构,其神经元节点大小依次是1024、512、256、128 和 64。对于参数最优化结构的实验在下述详述。该结构的优化的工作来完成,批处理大小设置为 2048,损失函数采用二元交叉熵,学习率设置为 0.0001。


5.5 、实验结果


本章将所提出的算法与其他基准算法迚行对比。图 5 展示了我们所提出的算法 DSIERM 在全连接层结构层数选择上的实验结果:过少的结构不利于提取稠密特征信息,过多的全连接层反而可能会导致过拟合的状况,综合考虑我们把最终训练与预测时的全连接层结构固定为 5 层。图 6 展示了所有算法在不同迭代次数下的预测结果:随着迭代次数增加,算法性能不断提升,第 4 次迭代后性能提升已经不明显,考虑到计算花销,接下来的实验我们将固定 Epoch=4。图 7 展示了不同比例训练数据下算法的预测结果:当采用 10%训练数据时,算法依然可以达到一定精度,说明借助预训练好的词嵌入向量可以将其他知识辿移迚来,保证算法具有稳定性,克服数据稀疏性问题;随着训练数据增加,算法性能不断提升,说明训练数据越多,算法构建的模型越准确,更能准确表示用户兴趣。表 2 展示了所有算法在 30%、70%、100%比例的训练数据上取得的实验结果。对比后収现:首先,DeepFM 算法效果最差,原因在于其人工选取特征的方法效率较低,会损失一些特征信息;然后,XDeepFm 算法效果要明显优于 DeepFM,压缩交互网络的引入可以自动学习高层特征交互,验证了特征交互可以更好地实现特征表示;其次,CNN-DSSM 算法效果要优于 XDeepFM,主要因为其滑动窗口特征表示方式使较多上下文信息得到保留,验证了上下文信息对特征表示的重要性;最后,总体上看本文提出的两个算法要明显优于以上基准算法,验证了用户回答问题的时序关系有助于収 现 用 户 动 态 兴 趣 , 幵 且 DSIERM 要 优 于DSIERM-OS,说明动态兴趣与长期固定兴趣结合可以更好的表示用户兴趣。另外,问题编码器是本算法中最基本的底层结构,其学习到的特征向量不仅作为问题特征表示,还作为用户编码器的问题序列输入用来学习用户动态兴趣表示,因此问题编码器的输出会严重影响最终预测结果。问题编码器的原始输入是问题标题和问题绑定标签,基于此我们设置了三组不同输入的对比实验(只输入标签、只输入标题、标签+标题的组合输入)来验证不同输入特征引起的编码效果的不同。由于实验仅验证问题编码器的效果,用户编码器无关变量需要去除,即仅使用用户编码器的动态兴趣表示模块迚行接下来的实验。图 8 展示了三组实验在不同指标下的结果。对比结果后収现:由于标题比标签携带更多信息,把标题作为编码器的输入要比考虑标签学习到更好的特征向量;综合考虑标题和标签组合要比单独考虑标签或者标题的使用有更好的表示效果,同时也证明了多样化的信息引入有助于优化特征表示。


20210519152222287.png


20210519152232678.png


20210519152254352.png


20210519152302984.png



6、测试结论


问题数量大、解答效率低是互联网问答社区面临的严重挑战,本文提出了结合注意力与循环神经网络的专家推荐算法(DSIERM)来解决此难题。该算法包含问题编码器和用户编码器两大核心部分。问题编码器实现了问题标题与绑定标签的深度特征联合表示。用户编码器在用户历史回答问题的时间序列上捕捉到动态兴趣,幵结合用户固定标签信息表征长期兴趣。最后的推荐结果根据问题与用户编码器输出向量的相似性计算,同时考虑了用户动态兴趣与长期兴趣两方面内容。我们在来自于知乎社区的真实数据上设置了多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性能要优于目前比较流行的深度学习专家推荐算法,显著提升了推荐准确度。


相关文章
|
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框架/工具
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入门
【10月更文挑战第41天】在人工智能的璀璨星空下,卷积神经网络(CNN)如一颗耀眼的新星,照亮了图像处理和视觉识别的路径。本文将深入浅出地介绍CNN的基本概念、核心结构和工作原理,同时提供代码示例,带领初学者轻松步入这一神秘而又充满无限可能的领域。
|
1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从理论到实践
【10月更文挑战第35天】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深度学习技术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成为科技界的宠儿。其中,卷积神经网络(CNN)作为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图像识别和视频分析等领域展现出了惊人的潜力。本文将深入浅出地介绍CNN的工作原理,并结合实际代码示例,带领读者从零开始构建一个简单的CNN模型,探索其在图像分类任务中的应用。通过本文,读者不仅能够理解CNN背后的数学原理,还能学会如何利用现代深度学习框架实现自己的CNN模型。
|
14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框架/工具
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及其在图像识别中的应用
【10月更文挑战第36天】探索卷积神经网络(CNN)的神秘面纱,揭示其在图像识别领域的威力。本文将带你了解CNN的核心概念,并通过实际代码示例,展示如何构建和训练一个简单的CNN模型。无论你是深度学习的初学者还是希望深化理解,这篇文章都将为你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
12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基于Python深度学习的【垃圾识别系统】实现~TensorFlow+人工智能+算法网络
垃圾识别分类系统。本系统采用Python作为主要编程语言,通过收集了5种常见的垃圾数据集('塑料', '玻璃', '纸张', '纸板', '金属'),然后基于TensorFlow搭建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模型,通过对图像数据集进行多轮迭代训练,最后得到一个识别精度较高的模型文件。然后使用Django搭建Web网页端可视化操作界面,实现用户在网页端上传一张垃圾图片识别其名称。
43 0
基于Python深度学习的【垃圾识别系统】实现~TensorFlow+人工智能+算法网络
|
12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手写数字识别】Python+深度学习+机器学习+人工智能+TensorFlow+算法模型
手写数字识别系统,使用Python作为主要开发语言,基于深度学习TensorFlow框架,搭建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并通过对数据集进行训练,最后得到一个识别精度较高的模型。并基于Flask框架,开发网页端操作平台,实现用户上传一张图片识别其名称。
44 0
【手写数字识别】Python+深度学习+机器学习+人工智能+TensorFlow+算法模型
|
12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基于深度学习的【蔬菜识别】系统实现~Python+人工智能+TensorFlow+算法模型
蔬菜识别系统,本系统使用Python作为主要编程语言,通过收集了8种常见的蔬菜图像数据集('土豆', '大白菜', '大葱', '莲藕', '菠菜', '西红柿', '韭菜', '黄瓜'),然后基于TensorFlow搭建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模型,通过多轮迭代训练最后得到一个识别精度较高的模型文件。在使用Django开发web网页端操作界面,实现用户上传一张蔬菜图片识别其名称。
52 0
基于深度学习的【蔬菜识别】系统实现~Python+人工智能+TensorFlow+算法模型
|
1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动驾驶
深入解析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NN)
深入解析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NN)
32 0
|
1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动驾驶
深度学习的奇迹:如何用神经网络识别图像
【10月更文挑战第33天】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深度学习的奇妙世界,特别是卷积神经网络(CNN)在图像识别中的应用。我们将通过一个简单的代码示例,展示如何使用Python和Keras库构建一个能够识别手写数字的神经网络。这不仅是对深度学习概念的直观介绍,也是对技术实践的一次尝试。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探索之旅,看看数据、模型和代码是如何交织在一起,创造出令人惊叹的结果。
26 0
|
2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语音技术
Python在深度学习领域的应用,重点讲解了神经网络的基础概念、基本结构、训练过程及优化技巧
本文介绍了Python在深度学习领域的应用,重点讲解了神经网络的基础概念、基本结构、训练过程及优化技巧,并通过TensorFlow和PyTorch等库展示了实现神经网络的具体示例,涵盖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多个应用场景。
16 8
|
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及其在图像识别中的应用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为读者揭示卷积神经网络(CNN)的神秘面纱,并展示其在图像识别领域的实际应用。我们将从CNN的基本概念出发,逐步深入到网络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训练过程,最后通过一个实际的代码示例,带领读者体验CNN的强大功能。无论你是深度学习的初学者,还是希望进一步了解CNN的专业人士,这篇文章都将为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启发。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下一篇
无影云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