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产业兴衰,专注行业解读。
近期,大模型领域不断传来新消息。9月中旬,OpenAI悄然发布o1模型预览版,随后智谱推出了包括最新旗舰模型GLM-4-Plus在内的多个更新。GLM-4-Plus在语言理解、长文本处理及时序问答方面表现出色,清华大学基础模型研究中心测评显示其综合能力全球前三。通过API接口,GLM-4-Plus可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多种问题,如财务报告分析、信息提取及视频脚本生成等,显著提升效率。此外,智谱还计划与硬件开发者合作,拓展更多应用场景。
2024年7月,雄安新区建成国内首个面向车联网场景的IPv6+算力网络示范基地,推动自动驾驶技术普及。IPv6自1998年发布以来,逐步成熟,以其海量地址容量、强大业务承载能力和安全保障,成为智能时代核心技术。中企通信与华为合作,推出IPv6+和SD-WAN融合创新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实现稳定连接、高效运维和数据安全,推动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这一合作不仅提升了网络效率,还大幅降低了运维成本,为企业全球化布局提供坚实基础。
大模型在过去两年迅速崛起,正加速应用于各行各业。尤其在办公领域,其主要模态——文字和图片,成为了数字化办公的基础内容,催生了公文写作、表格生成、文本翻译等多种应用场景,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然而,AI引入办公场景也带来了数据安全与成本等问题。为此,钉钉与昇腾联合推出的“钉钉专属AI一体机解决方案”,通过本地化部署解决了数据安全、成本高昂及落地难等痛点,实现了从硬件到软件的深度协同优化,为企业提供了开箱即用的AI服务,推动了办公场景的智能化升级。
9月25日,方太在北京品牌超级体验店发布了全新一代水槽洗碗机Y系列,引发广泛关注。这款产品集水槽、洗碗机、果蔬净化机于一体,解决了传统洗碗机安装复杂、空间占用大等问题,尤其适合中国家庭厨房。自2015年推出首代水槽洗碗机以来,方太通过创新设计,如双层可翻转水流清洗系统和自动顶门透气干燥系统,大幅提升用户体验。此次Y系列不仅解决了洗锅难题,还增加了多功能料理台功能,进一步优化了厨房空间利用。方太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对中国家庭需求的深刻理解,成功引领了洗碗机市场的变革。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AI+”行动,推动人工智能成为新质生产力引擎。市场层面,AI+正深刻变革金融、医疗、制造等行业,但AI算力瓶颈依然存在。在2024年中国算力大会上,超聚变等企业探讨了算力的绿色化和效能提升。超聚变推出的FusionPoD for AI全液冷服务器,显著降低能耗并提升算力效能,其FusionOne AI解决方案也加速了AI在各行业的落地。这些创新将重塑算力格局,推动智能革命。
自2014年起,国内银行纷纷向分布式架构转型,将系统分为核心系统与外围服务系统。然而,核心系统面临架构老化、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亟需转型。华为在2024全联接大会全球智慧金融峰会上发布了《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实践篇》及金融分布式新核心解决方案5.0,提出“1+3+N”架构,涵盖工程工艺、多活架构、数据库架构、智能研发和一体化运维五大升级,助力银行核心系统向分布式转型。通过与众多合作伙伴联合创新,华为为银行提供了系统化的转型方案,推动金融行业的持续发展。
2011年,Siri在iPhone 4s发布会上首次亮相,引发了人们对智能助手的无限遐想。尽管后续发展遇到挑战,但人们对“贾维斯”般的智能助手的渴望从未消失。2024年,OpenAI和智谱AI相继推出支持视频通话的GPT-4o和智谱清言APP,实现了多模态互动和实时推理,应用场景涵盖作业辅导、产品介绍和厨房助手等。这些创新突破了传统人机交互的局限,使“人手一个贾维斯”的梦想更近一步。
年初的大模型之战激发了我们对“读书助理”的构想。多数模型受限于文本长度与理解能力,但在GLM-4-Long出现后迎来转机。该模型支持1M上下文,能一次处理完整本《红楼梦》。我们对其进行了深度测试:以《国史大纲》为例,它不仅能迅速提取核心信息,还能准确回答细节问题,仿佛与作者对话。此外,通过多文档训练,GLM-4-Long甚至能成为特定领域的“知识博主”。这标志着大模型竞争已从单纯追求文本长度转向综合能力的较量,预示着AGI应用的新纪元。
近期,“仅退款”政策在电商平台引发争议,商家抱怨遭遇“羊毛党”。然而,仅退款订单占比极低,真正压力源于高昂的运营成本。淘宝天调整规则,统一收取0.6%基础服务费,并通过流量推广提效减轻商家负担,但流量成本仍占大头。京东自营与第三方商家存在“流量平权”问题,京东正试图平衡两者间的差距。拼多多则通过低价策略获取流量,简化商家运营逻辑。综上,控制营销开支和流量成本已成为商家盈利的关键。
在第三届中国IPv6创新发展大会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提出“新质互联网”概念, 指出现有网络技术难以满足AI时代需求, 成为智能化发展的瓶颈。新质互联网旨在通过技术创新解决网络吞吐效率下降、运力不足、丢包、安全等问题, 并改善消费端体验如AI Agent、XR应用中的时延。IPv6+技术成为重点, 运营商与企业已开始部署相关解决方案, 如提高智算中心算力性能、实现广域高吞吐传输及算力路由优化时延。此外, “新质互联网创新发展计划”正式启动, 推动技术标准与应用。中国银行和国家电网等先行者已验证其价值, 预示着新质互联网将在支撑各行业数智化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
2024年,AI手机迎来爆发,高通CEO称其为关键元年。各品牌如三星、华为、OPPO、小米及苹果纷纷涉足。中国电信发布首款AI手机麦芒30 5G,搭载星辰大模型,提供智能问答、语音转写等服务。市场预期AI手机销量将显著增长,但消费者是否买单仍取决于实际体验。麦芒30 5G针对年轻人提供AI集成的个性化体验,如多方言识别、智慧应用及AI增强的云盘服务。中国电信的运营商背景为其带来差异化优势,结合AI+战略和云网融合,有望重塑市场格局。生成式AI正改变行业,运营商的加入加剧竞争,智能手机市场或将迎来重大变革。
**曾国洋,26岁的面壁智能CTO,自幼编程,清华NLP实验室研究员,致力于高效大模型。他领导的面壁智能通过OpenBMB社区降低大模型使用门槛,推动大模型训练效率提升与成本控制。在与昇腾AI的合作中,实现大模型性能与国产化适配,目标是使AGI更高效、普及。尽管市场竞争激烈,曾国洋坚信AGI未来并持续推动技术创新。**
2024年大模型行业迎来淘汰赛,各大公司如字节跳动、阿里云等纷纷大幅降价,甚至免费提供服务,导致“白菜价”时代到来。此举对初创企业造成压力,部分跟进降价,如智谱AI,部分选择不跟风,如百川智能。降价潮可能带来三种结果:一是利好开发者,加速AI应用爆发;二是行业集中度提高,淘汰缺乏竞争力的小公司;三是可能引发价格主导的“圈地运动”。初创企业为生存可采取技术突破、提供差异化服务或转向To C市场等策略。尽管价格战带来挑战,但仍有企业在融资中取得成功,如智谱AI。然而,也有公司如竹间智能面临困难。大模型行业的未来充满变数,企业需寻找适应新环境的生存之道。
郑辉,从大四学生到资深AI开发者,他的成长轨迹映射了中国AI生态的繁荣。他独立开发的NonZero算子被纳入CANN主线,参与的深度学习框架降低了大模型训练门槛。在昇腾AI生态中,郑辉们正助力大模型发展。从初次接触分布式机器学习到优化算子,再到参与大模型推理加速项目,郑辉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他的工作有望帮助开发者更高效地部署在线推理服务。他的故事展示了开发者如何通过团队合作和持续学习,克服挑战,推动AI在各行业的应用,照亮智能化之路。
想要用大模型概念提振股价,必须要在体验上直面用户,耐心应对一次次用脚投票。
无论是卷AI,还是卷MR,最后都需要面对的一个挑战在于,能否让用户想要丢掉手里平庸的产品,为新产品“挥霍一番”。
许多昙花一现的消费品牌,根源都是管理能力跟不上扩张规模,被联营商、内部员工都在吐槽的库迪咖啡,显然面临着同样的挑战。
阿里云上的Salesforce绝非只是将产品带到中国,还要在中国市场培养繁荣的生态合作圈,生态将是一段时间里“重头戏”。
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默默苦行了十几年的中国数据库产业,正在越过山丘,等待他们的,将是一个繁荣的数据库生态。
在当地通过联合创新的方式,不断培育合作伙伴、孵化解决方案,为区域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力量。
在大模型吹响产业化号角半年后,整个行业开启了一场披沙沥金的角逐赛,部分先行者逐渐摸索出了一条清晰的路。
讯飞输入法所示范的“高情商沟通”,预示着生成式AI正在加速向“会聊天”演进,不单单是内容层面的生产力工具,也可以是表露情感的“放大器”。
当家中有一台Wi-Fi 7路由器的时候,可以带来什么样的体验和服务?
当数智技术深度融入城市应急,对于城市安全这样一个复杂的治理场景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当越来越多的本土化创新取代“舶来技术”,本土化产品替代舶来品,所谓的“洗碗机焦虑”终将被消除。
当时间像风一样拂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整个社会已经站在人工智能为主题的新时代大门前。
想要占领大模型应用的高地,数据和算力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基石。和算力相关的讨论已经有很多,以至于英伟达的市值在2023年翻了两番。同样不应小觑的还有数据,除了数据量的爆炸性增长,数据的读取、写入、传输等基础性能,开始遇到越来越多的新挑战。
用户只需要准确描述需求,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不需要或者仅需人类简单的确认操作,至于如何理解需求、如何整合系统、如何生成答复,都由AI自动去完成,很多冗长的过程被大模型的能力给“折叠”了。
如果说物流行业上一个十年的增长和人口红利不无关系,可当人口红利逐渐消退,下一个十年的走向会是什么呢?
进入到第61个年头的SID,见证了全球显示产业从CRT到PDP、TFT-LCD,再到OLED与MLED的多轮变迁,同时也为外界提供了洞察显示行业新风向的窗口,比如SID 2023上释放出的一些新信号。
不久以后将有越来越多的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辆出现在大街小巷,和千万快递小哥一起,成为物流“最后一公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诸如此类的话题可能仅限在设计师的圈子里讨论。可当智能设备越来越流行,用户需求逐渐从PC、手机延伸到整个生活空间,交互已然成为人感知空间智能进化的起点。
虽然刘德华和比尔·盖茨身处不同的行业,但他们对于年轻人的态度惊人的相似:“我们要多为他们创造新的可能,因为每一次机会都是他们生长的土壤。”
在智能驾驶技术领域,华为、毫末智行、百度、小鹏等第一梯队里的“技术派”,无不在上海车展期间密集释放了新消息。而在这些科技企业的技术竞赛背后,智能驾驶距离规模化落地还有多远?
ChatGPT代表的新型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知识的获取方式,在“无所不能”的预训练大模型面前,传统的知识生产、分发和学习逻辑是否还有生存空间?
就像童话故事里的魔法一样,Prompt是AI时代的魔法,拥有它就拥有“巫师”一样的能力。
相对不瞩目的三四线及以下城市下沉市场,我们称之为新能源的B面,面临着完全不同的市场结构,如何更好地开拓、服务好新能源的B面,将成为2023年这个新能源汽车决战之年的关键胜负手。
“追风者”注定只会在风中盘旋,被风势裹挟。
“苹果来了”一次次落空的背后,到底是谁在呼唤苹果,当真是“嗷嗷待哺”的普通消费者吗?
发表了文章
2025-11-16
发表了文章
2025-10-27
发表了文章
2025-10-24
发表了文章
2025-10-20
发表了文章
2025-09-26
发表了文章
2025-09-18
发表了文章
2025-08-27
发表了文章
2025-08-12
发表了文章
2025-07-31
发表了文章
2025-07-31
发表了文章
2025-07-29
发表了文章
2025-06-30
发表了文章
2025-06-23
发表了文章
2025-05-29
发表了文章
2025-05-21
发表了文章
2025-05-19
发表了文章
2025-05-18
发表了文章
2025-05-08
发表了文章
2025-04-09
发表了文章
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