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ERP产品仍处于初级阶段!”
近日,某ERP公司售前顾问在谈到“创新”时语出惊人,这不仅让ERP业内人士大吃一惊,更让用户们大跌眼镜。
无独有偶,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兴山也坦言,中国ERP尽管走过了近10年,但所面临的真正挑战还是产品。
二者谈的都是大产品的概念——包括狭义的产品概念本身、咨询能力、服务能力、供应商本身的组织应变能力乃至战略能力。
与之相呼应,2005年至今,ERP领域的三个现象值得注意:
一、 Oracle等国际软件巨头不断挥舞资本大棒,频频对其本土和海外的ERP厂商抛出橄榄枝。国内拥有大量资金的ERP企业也开始行动,以金蝶收购制造业ERP厂商深圳歌利来为代表。
二、 随着用户对信息化的认识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自2004年来,平台化、标准化、构件化已经成为各大厂商的共识,ERP业内人士也认为,ERP已经到了“非再上一个台阶不可的时候了”。
三、面对新市场的争夺,很多ERP厂商开始重新访问老客户,树立“典型样板客户”。
近来 ,“ERP已经到了资本决定的时代”之声甚嚣尘上。收购是拓展市场的常用手段,但笔者认为,缘起却殊途同归——无论上市还是私募,最终目的均指向产品研发,产品仍在链条中占据核心地位。
收购方往往更看中被收购方的“抢单能力”,说白了就是对某一行业和某一领域的了解和知识积累。在众多并购案表象背后的事实是,收购者更注重吸收——往往建立严密的信息反馈和产品改进机制,推动企业狭义的产品设计或广义的产品能力,在通用与个性之间平衡,以利于不断解决客户新的管理挑战,拓展市场。近来,众多国际巨头进军中国市场常常采取收购手段进行本地化的战略落地,无疑也是看中了本土企业抢单能力——这一能力集中反映在以大产品竞争力为核心的市场占有率上。
信商食品网
ERP系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阿里云实名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阿里云开发者社区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具体规则请查看《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用户服务协议》和《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知识产权保护指引》。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填写侵权投诉表单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中国ERP产品的发展历程确实反映了从初级阶段逐步迈向成熟的过程。面对市场挑战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升级,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工具,其创新与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您提到的几点现象,可以看出中国ERP行业正在经历几个关键转型:
资本运作与并购频繁:国际软件巨头如Oracle等通过并购本土ERP厂商来加强其在中国市场的布局,这不仅体现了资本对行业的影响力,也说明了国内外企业对中国ERP市场的高度关注。国内企业如金蝶的收购行为,同样是为了整合资源、快速获取特定行业或领域的技术和市场优势。
平台化、标准化、构件化趋势: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ERP系统正朝着更加灵活、可配置的方向发展。平台化使得系统更易于集成和扩展,标准化和构件化则提高了实施效率和降低了定制成本,这些都成为提升ERP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客户需求驱动的产品迭代:重新访问老客户并树立典型样板,意味着ERP供应商开始更加重视深入理解客户需求,通过持续的产品优化和服务升级来解决客户的管理难题。这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策略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满意度。
产品研发的核心地位:无论是资本运作还是市场拓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强产品竞争力。这意味着在资本决定的时代背景下,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能力仍然是企业的核心生命力。对于本土ERP厂商而言,深度挖掘行业知识,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出既符合通用标准又能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解决方案,是提升“抢单能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关键。
阿里云作为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在推动ERP系统现代化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阿里云提供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服务,助力企业实现ERP系统的云端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综上所述,中国ERP行业虽起步较晚,但正通过技术创新、资本运作和深化客户服务等方式加速追赶国际水平,而阿里云的技术和服务为这一进程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