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协的完美主义:优秀产品经理的实践指南(卷二)》一2.5 产品设计团队能力要求

简介:

本节书摘来自异步社区《妥协的完美主义:优秀产品经理的实践指南(卷二)》一书中的第2章,第2.5节,作者 陈洁,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异步社区”公众号查看

2.5 产品设计团队能力要求

优秀的产品设计人员不是马不停蹄地跳槽跳出来的,想要成为优秀的产品设计人员,除了在项目的实践工作中磨炼出来之外,技术需要学习,个体素质需要提升。在成为资深高级设计师之前,他/她可能在大学里是学软件开发的,也可能在之前的公司是做心理研究的,优秀的产品设计人员不能只专注于自己专业工作的领域,需要放开眼光,既要考虑产品战略目标(市场目标、运营需求、商业价值)又要考虑用户需求。

产品设计人员除了要有热爱产品、尊重用户、敬业的基本素质外,还需要注意培养几大能力和素质。

2.5.1 有效识别用户需求的能力

1.需求和解决方案
当工作需求抛过来时,平庸的设计师想的是完成它,普通的设计师想的是把它做好,优秀的设计师想的是尽自己所能把它做到最好,而卓越的设计师则优先考虑:对方提出这个需求的目标和动机是什么?这个需求到底合不合理?值不值得去做?对产品有什么帮助?用户是否需要它等。

有时候需求并不等同于用户的目标,曾经有一个很有名的段子,大致意思就是说在汽车尚未出现的马车时代,做消费者调研,只会得到这样的答案:“我需要一匹更快的马”,而不会得到:“我需要汽车”。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从来没有看到过汽车,怎么可能回答你需要汽车呢?

讲这个段子的人,其实没有搞清楚用户的原始需求和目标。

在“我需要一匹更快的马”这句话里,其实“更快”才是目标或者说原始需求,而“马”只是一个用户在他的认知范围内提出的解决方案。需求方在这句话里不仅提出了需求,而且还提出了他能想到的“解决方案”。现在,你到底是要满足他的需求?还是满足他的解决方案?

因此有效的识别“需求”是一切设计的开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必须了解我们的用户,通过后文提到的创建典型用户、模拟典型场景,来搞清楚用户的目标。目标驱动用户采取行为,当他们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时,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就是产品设计师的工作,也是一个移动App产品能够成功的基础,这和设计是息息相关的。理解了目标,才能理解用户的期待和动机,这样分析出来的结果才有意义,才能设计出令用户满意的、喜欢使用的产品。

2.认清目标
如何将用户的目标从一堆需求中剥离出来呢,有一个简单的标准,那就是用户的动机是由目标驱动的,目标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例如,人们的目标是快速舒适地到达目的地,刚开始人们发明了马车,越来越多的人购买或租赁马车,再后来当汽车和火车被发明出来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乘坐汽车或火车,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更快的飞机成为人们远途交通的首选。马车、汽车、火车,不论是哪一种形式,都只是解决方案,只是人们为了“快速舒适地到达目的地”的选择,科技手段再怎么变化,人们的行为发生了变化,但他们的目的从来都没有发生变化。这也就是业内常常说的“科技再怎么变,人性没变”。

了解用户的需求,帮助设计师撇开现象看本质,通过研究典型用户,模拟典型场景,抛开现有的技术、现有的手段,寻找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并通过设计,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

2.5.2 重塑和分解需求的能力

作为需求方,往往不懂产品不懂开发,而作为代码开发人员,又不可能直接和需求方进行沟通,这时候承担分解需求工作的产品设计人员,就更像是“翻译员”,把需求方的原始需求转化为开发人员可以理解的分步骤方案,把开发人员的设计架构和界面图形设计的原因,解释给需求方听。最终达到多方一致,进入到产品的实际可开发阶段。

作为专业、有经验的产品设计人员,在搞清楚用户的原始需求后,能快速提出设计方案若干套,能够快速“翻译”给需求方,解释如何满足其需求,并说服和建议他们采取最佳的方案。有时候需求方可能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他们参考了一定的竞品,或先入为主地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但并不见得多么合理,这时候就需要设计人员通过分析、解释数据有理有据地说服对方采取最佳方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需求。这个关键节点恰恰是设计师最能发挥价值的地方。

下面的这个例子,可以帮助解释设计师重塑和分解需求的思考过程。

随着微信、微博的风靡,在某一次版本迭代中,市场人员提出“在自身的用户账号登录注册体系外,加上第三方账号登录”的合作要求,市场人员的目的是通过合作,导入来自微博微信用户的流量。有登录注册设计界面是App中最基础的功能性界面,但当前时机加入第三方登录是否合适,这是设计人员需要考虑的。毕竟开发资源和精力是有限的,做了第三方账号登录这个功能,这个周期内有没有足够的时间,或者就不能做其他功能了,因此产品人员需要在设计该功能界面之前,需要分解该需求的充分性和必要性。

为什么软件在建立了自身的用户账号登录注册体系外,还要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第三方账号登录和自身账号体系相比各有什么利弊?

哪些用户喜欢自由体系登录,哪些用户更倾向第三方账号登录?

先来看一下自主账号体系与第三方账号登录体系的利弊(注:文中的“第三方”指微博、QQ、人人网等平台)。

1.对用户
对用户而言,第三方账号登录带来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一方面可以省去一个注册流程,另一方面也不用费心去记忆各种账号密码,可以用微博等账号一号走遍天下。另外通过微博、QQ等平台可以更容易地对好友进行分享并与好友实现互动。这些好处让许多比较“懒”的用户更倾向于用第三方账号体系登录。

而第三方账号登录带来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隐私安全。虽然现在第三方账号登录普遍使用OAuth技术,可以让你无需将微博等第三方平台的用户名和密码提供给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用户名与密码的安全。但通过授权,该应用仍可以访问用户的很多资源,比如评论、好友、生日等信息,而且许多在授权时都是默认选项,用户非常容易因此泄露自己的信息。许多应用在授权时还会默认在微博等第三方平台同步状态,这等于将你用了什么应用、在应用里做了什么都公诸于众,让用户感觉毫无隐私可言(比如用了某款婚恋应用你却不想让人知道)。所以对个人信息敏感的用户可能就不会选择用第三方账号登录体系。

2.对开发者
对开发者而言,第三方账号登录的好处主要是有三点。一点是提升了用户的注册转化率,降低了进入的门槛。另一点就是可以利用微博、人人等平台的资源,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还有一点就是可以省去自主登录体系的开发工作。提升用户注册转化率是因为给了用户更方便的路径,减少了因嫌注册流程麻烦而流失的用户数量。

而对开发者不好的地方就是如果没有较多的授权,无法掌握用户的全部信息。从某种角度而言用户还是在微博、人人等平台下,自己没有累计下用户的沉淀,虽说开放是现在的主旋律,但总还是受制于各大平台,万一哪天开放的策略有变或平台以用户相要挟,开发者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反击办法。

利弊就如上面所言。现在有人认为可以完全放弃自主登录系统,仅用第三方账号登录,理由是第三方账号已经十分普及,通过第三方账号登录可以提高用户注册率,而且平台开放程度较高同时资源丰富,做自己的登录体系费时费力没必要。也有人认为还是应该自主登录与第三方登录共存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那么自主登录体系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呢?

这还是要根据应用或网站的定位、功能来决定。如果你的应用注重分享、重评论、重社交,并不定位于做行业的标杆,是比较轻量级的应用,那么你可以选择放弃自主账号体系,让用户无需纠结是用第三方账号还是重新注册一个账号,让注册流程更加简洁,用户目标更加明确,如Papa、Instagram、你画我猜等应用。而如果你的应用是重内容、轻社交,独立性较强,有可能形成一个社区或闭环,可以经过时间培养起一批有自己风格的用户,有自己的用户文化,那么还是应该保留有自己的登录体系,一来可能适应更多用户的需求,二来也容易让用户产生一种归属感。如果有信心的话甚至可以放弃第三方登录,让用户对你的产品有着更深的需求与认知,这样慢慢发展也许会成为另一个第三方平台,不过这毕竟是少数。另外移动端和PC端注册的成本也不同,在移动端输入更少的应用也许会让用户更舒服一些,这也是要考虑到的。

通过典型用户调研,看看他们平时是用第三方登录体系还是应用的自主登录体系,下面是几个发现:(1)女性朋友为了方便更喜欢用第三方账号登录,而男性朋友则对隐私有着更多一些的关注,有些更倾向于自主账号登录;(2)如果应用正规、名气大、口碑良好,则对隐私泄露的担忧会下降;(3)如果发现应用会自动在第三方平台更新用户动态,则对该应用好感度明显下降;(4)如果第三方登录会带来明显好处(如一些社交类游戏就是为了与好友一起玩),则更倾向于使用第三方登录。我咨询的朋友不多,而且用户模型也较为相似,所以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不过从中也能学到一些东西,如在授权第三方时默认授权不要过多,要尊重用户,要让自己的产品更加专业与正规,给用户留下正面的印象等。

总之,自主登录体系与第三方登录体系均有利弊,要结合自己产品的形态、定位、风格以及愿景进行选择,无论何种选择,永远要尊重用户。[6]

2.5.3 收集资料和整理数据的能力

随着市场变化发展,用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为了迎合市场的发展变化,满足用户变化的需求,产品团队必须主动求新求变,需要不断收集市场数据和资料,使自己产品紧跟市场,不被用户抛弃、淘汰。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有时候被动的需求变动情况也是会有的,这种被动有时候来自团队内部,也有时候来自外部。在需求分析阶段,需求方、团队成员会提出各种各样从自己角度出发的“解决方案”,有的是为了节省成本、有的是为了提高效率、有的是为了增加运营数据等,有时候甚至项目还没进行到中间阶段,产品还没开发出来,合作客户看到一款竞争对手的新产品非常喜欢,虽然竞争对手产品不见得就一定是好创意。变动需求是令产品设计团队非常头疼的。这个时候难免会出现分歧,如何通过自身收集整理的资料说服客户也是产品人员必备的能力。如何让自己的产品设计方案脱颖而出,达到各方面的平衡,就要有理有据,用证据和数字去说服对方,这就要求在平时工作中主动自觉地收集行业资料,并有效整理和保存数据,运用到自己的报告、文档中去,如图2.12所示。


4afd21a4510f50b6245047c38cef92e926faec82

不仅是日常的文档保存,有些常用数据,例如市场占比、用户数量、用户反馈意见、用户研究中的典型用户反应都应该深深映入脑海中。即便在激烈的会议讨论中无法一下子翻到所要用到的精确数据,但有力的资料说明能大幅增加方案的说服力。

在后面的章节里,我们将会介绍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告诉读者从哪些渠道收集整理数据和资料,平时要留意哪些类型的数据和资料。

2.5.4 提高专业素养和沟通协调能力

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团队中每个人工作能力和素质的高度,直接决定了设计输出的质量,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在日常工作中要虚心学习,注意自我培训提高,提高自己的绘画基础和设计能力,扩展丰富的想象力,平时更要留意收集身边的美好事物作为素材,提升对色彩、质感、素材、构图的感觉,同时,注意开阔眼界,需要更加全局地考虑整个产品层面的内容,对于整个产品思路以及用户需求都要有非常敏锐的直觉,能够了解到最核心的东西。在交互层面也可能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尤其是视觉设计师在经历过初级阶段之后,感觉在自身的专业能力上进步的空间很小,Photoshop的技能技法,大家都是大同小异,甚至做的产品虽然说有好有坏,但是也不至于相差巨大,很多时候只是一个精细度的差别,给予足够的时间去磨,也可以磨出特别精致的作品。设计师可以向着团队管理的方向发展成为管理者,也可以向专业方向发展,在团队中比别人更敏锐地发现问题、预见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考虑问题的层次,比如别人还在考虑这个地方用圆角还是方角的时候,你已经在考虑产品的总体品牌形象和对产品气质的系统把握了。这样才能成为更高级的设计师,比普通设计师做出更优秀更高层次的作品出来。

设计项目不是单打独斗,我们经常说就算设计100分,在沟通中如果出现障碍,视觉实现打八折,代码开发再打八折,测试再打八折,基本上出品的就是一个不及格的次品。产品设计团队需要对外沟通合作的成员和部门很多,尤其是在迭代开发中,和开发团队接触最多的就是产品设计团队,设计师除了提高专业素养外,沟通协调能力也是相当重要的。良好的沟通能力并不只是适用于客户,也适用于协调开发人员开发产品,传达准确的任务需求、表述设计意图。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塑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能节省沟通成本,提高沟通有效性,防止因沟通出现的理解偏差和错误,防止返工。

协调是指团队管理者或者核心成员运用自己的权力、威信以及各种方法、技巧,使项目活动中的各种资源各种因素整合起来,行动一致,形成组织活力,达到共同的目标。如果团队管理者没有能力协调解决项目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团队成员的积极性比较差,效率低下,项目要么会停滞无法进展,要么会造成成本、时间、资源的大量浪费。

前面章节介绍了移动App产品开发项目的整个工作流程,纵向介绍了如何和团队其他成员进行配合,并提供输出物,以及对产品设计团队能力的要求。从下面章节开始,我们介绍产品设计团队在项目各个阶段,以及日常工作常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运用一些具体的工作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相关文章
|
架构师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修炼之道札记:创造出色团队
项目管理修炼之道札记:创造出色团队
125 0
|
敏捷开发 测试技术
|
项目管理 UED 编解码
《妥协的完美主义:优秀产品经理的实践指南(卷二)》一导读
在移动智能时代之前,使用电视机非常简单,只需要把开关打开,换到适当的台就可以了,这叫“控制行为”。但是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手机App控制电视机的开关、换台,决定电视机联网还是连有线电视,在电视上玩互动游戏。
1912 0
|
UED
《妥协的完美主义—优秀产品经理的实践指南(卷一)》一导读
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产品的魅力如此之大,这和产品设计师的钻研是分不开的,但系统地熟悉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从业者却较少,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此领域有许许多多全新的机会。为了让从业者尽快掌握产品设计的思路和方法,特意写作本书。
181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