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敏捷是理想与现实妥协的结果,是一种很好的实践,理论网上随便一搜就有很多,这次就说说我身边的团队,真实的实践,通过“沟通”的角度来讲,不妨起个名字叫做“敏捷沟通”。
我们的每个项目,项目经理都会建立一个临时的IM群(旺旺)、一个临时的邮件列表,把项目干系人全部加入。邮件列表通常是通过第一封项目相关的邮件,把大家的email整理齐,在邮件最后说明“本项目干系人以此封邮件为准,大家的项目邮件可以直接回复全部并修改邮件名称和正文”。IM用于实时沟通,比如发了项目邮件要大家赶紧收、文档有重要更新、测试环境构建了暂时没法访问等等,都可以群里吼。旺旺有群公告,我们会贴上项目各种文档、资料的wiki地址,以及一些测试环境的host绑定等等公共信息。
经典的每日站立晨会我们团队是坚持的,对于典型周期为2~4周到项目,控制粒度到“天”还是很必要的,项目状态看板视情况而定,经常搞,举例如下。
第一张图,是用白板做的项目看板,这类项目典型长度是两个星期,看板可以和项目日报、晨会整合应用,板上横轴为进度百分比,纵轴为项目成员。每个项目成员负责的功能点,用一张张便签表示,在项目开始的时候这些便签都贴在0%的 下方,随着项目的进行,这些便签就逐渐被拿到右边的方格里。每天晨会的时候,大家都围在白板前,集中调整便签的位置。便签的红黄绿不同颜色可以加以利用, 比如代表不同类型的任务,白板最右边留出一块可以写其他必要的信息,非常随意。用了这种看板,对于如此短周期的项目,邮件日报通常可以省略。这个看板的最 大好处是随时可视,项目成员、老板路过都会看两眼,而每个人要自己贴条,也是一种督促和帮助,试想大家都按进度在走,你老是滞后,自己也有压力,另一方 面,如果真遇到困难,大家也能及时发现并提供帮助。这里也蕴含着自我管理的思想,让每个项目成员都对项目进度负起责来。
第二张图,是“魔方计划”(项目代号)的项目墙,和白板比起来,这个项目相对长期,2个月左右,毕竟这样一个KT板也要200多 块钱,上面主要有整个项目的时间轴、各个团队的重要里程碑、产品设计过程的一些可视化文档等等。究其目的,也是让所有项目干系人随时可以了解到项目的各方 面信息,在每个项目里,类似的看板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大家可以边实践边改进。最终能做到根据项目特点的不同,在启动的时候自然使出最合适的项目管理方法, 从而画出最适合的看板,就是最高境界了,而这种最高境界的习得,我现在的感觉是没法学,没法文档化,只能靠悟,比较郁闷。
顺便提一点,我们喜欢尽量给一些项目起个有意义的代号,说实话这样还真能增加临时团队的凝聚力,比如“还魂丹”(激活不活跃用户的项目)、“魔方计划”(将多个产品的零散模块整合成一个新产品)、“画皮”(产品界面改版)、“画心”(产品交互改版,PM
光光同学
在这个项目Kick Off的时候,一直放着张靓颖的《画心》做背景音乐,感觉真的很不错),而一些特别的项目,还会把团队临时集中在一个会议室做,叫
封闭开发
。
最后小结一下,从沟通扩大至整个敏捷方法,任何团队的探索,都在试图给出一个介于“无过程”和“过度过程”之间的折衷方案,使这个轻重适中的过程给团队带来最大的收益。
本文转自 iamsujie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iamsujie/162000,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