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网络之NIO编程

简介: NIO编程一直是Java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点。前几年的时间面试的门槛是了解NIO,现在就不一样了,最起码也要精通NIO,因此学习javaNIO编程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篇文章就开始对NIO进行一个认识。本文参考了慕课网,特在此说明。

一、认识NIO


1、什么是BIO?


想要学习NIO,那我们就必须先要认识一下BIO,在JDK1,4之前,我们使用网络连接的时候一直都是使用的BIO,也就是阻塞式,网络模型是下面这个样子的。

v2-92c3643e0f3a5fe259c1424870dc631e_1440w.jpg

上面这个网络模型是这样的。


(1)server创建初始化一些预备工作之后,就开始等待客户端client的链接

(2)client开始链接server。

(3)server一旦请求到client的请求之后就会开启一个线程去处理。


就好比是只有一家餐饮店,每进来一个顾客,我们就需要去创建一个线程去处理。这就是BIO。他的缺点可想而知。如果客户端很多的话,server就必须要开启很多个Thread去处理,这样也太麻烦了。毕竟像淘宝微信这样的平台好几亿人再用,而且请求量这么大,总不能开启几亿个线程去处理吧。这时候在jdk1.4就出现了NIO。


2、出现了NIO


既然BIO有这么多的缺点,java官方肯定也明白,于是在jdk1.4的时候及时的加入了NIO。

v2-5b3d3d5d440fbae145a2ab856e3df12b_1440w.jpg

这个跟上一个的区别我们来捋一下:


(1)一个客户端进来之后首先加入到Set中

(2)server时刻轮询着这个set,一旦发现有客户端连接进来就开始handler

(3)多个client连接进来的时候,都保存在这个set中,这样我们就可以轮询处理多个client了。


这就NIO,他的优点从上面的图也可以看出来。我们可能只需要创建一个Thread就可以处理所有的client了。当然每一个client要做的事情不一样,有的是连接请求,有的是读写请求,这时候server就可以根据不同的请求使用不同的handler了。再给出一张图看一下:

v2-c0811b0031e179678efa9ae05b5577f9_1440w.jpg

当然,这只是列举出了NIO的特点,还有大致网络模型,想要去真正的了解他,还是代码来的直接。


二、代码实现


1、基本概念


在正式开始代码的编写之前,我们还要先认识一下涉及到的几个类。


(1)channel


它相当于是一个通道,这个通道是流通数据的,我们既可以从通道中读取数据,又可以写数据到通道。常见的channel有四个:FileChannel、DatagramChannel、

SocketChannel、ServerSocketChannel。


  • FileChannel 从文件中读写数据。
  • DatagramChannel 能通过UDP读写网络中的数据。
  • SocketChannel 能通过TCP读写网络中的数据。
  • ServerSocketChannel可以监听新进来的TCP连接,像Web服务器那样。对每一个新进来的连接都会创建一个SocketChannel。


(2)Buffer


Buffer用于和通道进行交互。数据是从通道读入缓冲区,从缓冲区写入到通道中的。

v2-eb01315615e239e94ff378e69759ea99_1440w.jpg

使用Buffer读写数据一般遵循以下四个步骤:


  1. 写入数据到Buffer
  2. 调用flip()方法
  3. 从Buffer中读取数据
  4. 调用clear()方法或者compact()方法


(3)Selector


Selector(选择器)能够检测一到多个NIO通道,并能够知晓通道是否为诸如读写事件做好准备的组件。这样,一个单独的线程可以管理多个channel,从而管理多个网络连接。

v2-9f355bff37a10bfe9d4d70c6e2525e2d_1440w.jpg

2、实现步骤


我们在这里实现一个类似于聊天室的案例,上面已经把NIO涉及到的一些核心类说了一下,下面说一下实现的步骤。这个步骤是要结合上面的图来理解会比较容易一些:


第一步:创建Selector

第二步:创建ServerSocketChannel,绑定监听端口

第三步:将Channel设置为非阻塞模式

第四步:将Channel注册到Selector上,监听连接事件

第五步:循环调用Selector的select方法,检测就绪情况

第六步:调用selectedKeys方法获取就绪channel集合

第七步:判断就绪事件种类,调用业务处理方法

第八步:根据业务需要决定是否再次注册监听事件,重复执行第三步操作

有了这个步骤我们再去代码实现。


3、代码实现


(1)server端代码开发

首先我们看一下服务器端

public class NioServ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new NioServer().start();
    }
    public void start() throws IOException {
        //第一步. 创建Selector
        Selector selector = Selector.open();
        //第二步:通过ServerSocketChannel创建channel通道
        ServerSocketChannel serverSocketChannel = ServerSocketChannel.open();
        //第三步:为channel通道绑定监听端口
        serverSocketChannel.bind(new InetSocketAddress(8000));
        //第四步:设置channel为非阻塞模式
        serverSocket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第五步:将channel注册到selector上,监听连接事件
        serverSocketChannel.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ACCEPT);
        System.out.println("服务器启动成功!");
        //第六步:循环等待新接入的连接
        for (;;) {
            // 获取可用channel数量
            int readyChannels = selector.select();
            if (readyChannels == 0) continue;
            // 获取可用channel的集合
            Set<SelectionKey> selectionKeys = selector.selectedKeys();
            Iterator iterator = selectionKeys.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
                SelectionKey selectionKey = (SelectionKey) iterator.next();
                iterator.remove();
                //第七步:根据就绪状态,调用对应方法处理业务逻辑
                //第一种情况:如果是链接事件,那就是使用链接Handler处理
                if (selectionKey.isAcceptable()) {
                    acceptHandler(serverSocketChannel, selector);
                }
                //第二种情况:如果是读写事件,那就是使用读写Handler处理
                if (selectionKey.isReadable()) {
                    readHandler(selectionKey, selector);
                }
            }
        }
    }
}

上面把server中基本的是步骤实现了。现在开始真正的去处理一下。

第一种情况:链接事件处理

private void acceptHandler(ServerSocketChannel serverSocketChannel,
    Selector selector) throws IOException {
        //第一步:创建socketChannel
        SocketChannel socketChannel = serverSocketChannel.accept();
        //第二步:将socketChannel设置为非阻塞工作模式
        socket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第三步:将channel注册到selector上,监听 可读事件
        socketChannel.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READ);
        //第四步:回复客户端提示信息
        socketChannel.write("您已连接成功");
    }

第二种情况:读写时间处理

private void readHandler(SelectionKey selectionKey, 
    Selector selector) throws IOException {
    //第一步:要从 selectionKey 中获取到已经就绪的channel
    SocketChannel socketChannel = (SocketChannel) selectionKey.channel();
    //第二步:创建buffer
    ByteBuffer byte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024);
    //第三步:循环读取客户端请求信息
    String result = "";
    while (socketChannel.read(byteBuffer) > 0) {
          //切换buffer为读模式
          byteBuffer.flip();
          //读取buffer中的内容
          result += Charset.forName("UTF-8").decode(byteBuffer);
    }
    //第四步:将channel再次注册到selector上,监听他的可读事件
    socketChannel.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READ);
    //第五步:将客户端发送的请求信息 广播给其他客户端
    if (request.length() > 0) {
          // 广播给其他客户端
          broadCast(selector, socketChannel, result);
    }
}

到了第五步broadCast方法其实我们可以对此进行一个变化,在这里我们实现的是广播到其他所有client。但是如果是一对一聊天的话我们就可以单播到指定client。

private void broadCast(Selector selector,
    SocketChannel sourceChannel, String request) {
     //第一步:获取到所有已接入的客户端channel
     Set<SelectionKey> selectionKeySet = selector.keys();
     //第三步:循环向所有channel广播信息
     selectionKeySet.forEach(selectionKey -> {
         Channel targetChannel = selectionKey.channel();
         // 剔除自己:自己不能给自己发信息
         if (targetChannel instanceof SocketChannel
                && targetChannel != sourceChannel) {
             try {
                  // 将信息发送到targetChannel客户端
                 ((SocketChannel) targetChannel).write(request);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这就是整个服务器端的开发,当然还要客户端的开发,我们同样来看看。


(2)client端代码开发

客户端代码说实话就比较轻松一点了。

public class Nio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new NioClient().start();
    }
    public void start(String nickname) throws IOException {
        //第一步:连接服务器端
        SocketChannel socketChannel = SocketChannel.open(
                new InetSocketAddress("170.153.0.53", 8000));
        //第二步:新建selector
        Selector selector = Selector.open();
        //第三步:socketChannel设置为非阻塞
        socket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第四步:注册通道到selector上
        socketChannel.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READ);
        //第五步:处理数据
        //第一种情况:处理服务器返回的数据
        new Thread(new NioClientHandler(selector)).start();
        //第二种情况:向服务器发送数据
        String request = "我是java的架构师技术栈,大家好";
        if (request != null && request.length() > 0) {
             socketChannel.write(request);
       }
    }
}

我们就再来看看,客户端如何处理服务器端返回的数据。

public class NioClientHandler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Selector selector;
    public NioClientHandler(Selector selector) {
        this.selector = selector;
    }
    //在run方法中处理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try {
            for (;;) {
                //第一步:获取到当前的channel
                int readyChannels = selector.select();
                if (readyChannels == 0) continue;
                //第二步:获取可用channel的集合
                Set<SelectionKey> selectionKeys = selector.selectedKeys();
                Iterator iterator = selectionKeys.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
                    SelectionKey selectionKey = (SelectionKey) iterator.next();
                    iterator.remove();
                    //第三步:使用readHandler读取数据
                    if (selectionKey.isReadable()) {
                        readHandler(selectionKey, selector);
                    }
                }
            }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readHandler方法是如何读取呢?

private void readHandler(SelectionKey selectionKey, 
     Selector selector) throws IOException {
      //第一步:要从 selectionKey 中获取到已经就绪的channel
     SocketChannel socketChannel = (SocketChannel) selectionKey.channel();
      //第二步:创建buffer
     ByteBuffer byte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024);
      //第三步:循环读取服务器端响应信息
      String response = "";
      while (socketChannel.read(byteBuffer) > 0) {
            byteBuffer.flip();
            response += Charset.forName("UTF-8").decode(byteBuffer);
      }
      //第三步:将channel再次注册到selector上,监听他的可读事件
      socketChannel.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READ);
      //第四步:将服务器端响应信息打印到本地
      if (response.length() > 0) {
          System.out.println(response);
      }
}

到这一步,整个客户端的代码就算是完成了,如果你仔细的捋一遍,其实整个流程还是很清晰的。


三、总结


虽然NIO这么好其实还是有很多缺点的,在上面的代码量其实你就可以发现了,大量的代码使得我们在构建复杂系统的时候超级麻烦,有时候正是这些技术的不完备,才造成了我们程序员工作量大,压力大,但是科技的进步毕竟是要一点一点发展的嘛。另外说一句这个NIO还有一个大坑,就是Selector空轮询的时候,导师CPU100%。不过这种情况我还没试过。


想要精通NIO的话,这篇文章真的远远不够,顶多算是入门把。想要真正认识我觉得首先要深入源码,然后就是实际场景中的使用,不过目前来看的话netty和mina框架要比java的NIO好的多,不单单是性能,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开发效率。算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我们程序员“钱多话少死得快”的现象了吧。

相关文章
|
2月前
|
存储 监控 安全
单位网络监控软件:Java 技术驱动的高效网络监管体系构建
在数字化办公时代,构建基于Java技术的单位网络监控软件至关重要。该软件能精准监管单位网络活动,保障信息安全,提升工作效率。通过网络流量监测、访问控制及连接状态监控等模块,实现高效网络监管,确保网络稳定、安全、高效运行。
80 11
|
2月前
|
Java 程序员
Java编程中的异常处理:从基础到高级
在Java的世界中,异常处理是代码健壮性的守护神。本文将带你从异常的基本概念出发,逐步深入到高级用法,探索如何优雅地处理程序中的错误和异常情况。通过实际案例,我们将一起学习如何编写更可靠、更易于维护的Java代码。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旅程,解锁Java异常处理的秘密!
|
7天前
|
安全 网络协议 Java
Java网络编程封装
Java网络编程封装原理旨在隐藏底层通信细节,提供简洁、安全的高层接口。通过简化开发、提高安全性和增强可维护性,封装使开发者能更高效地进行网络应用开发。常见的封装层次包括套接字层(如Socket和ServerSocket类),以及更高层次的HTTP请求封装(如RestTemplate)。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RestTemplate简化HTTP请求的发送与处理,确保代码清晰易维护。
|
2月前
|
存储 缓存 Java
Java 并发编程——volatile 关键字解析
本文介绍了Java线程中的`volatile`关键字及其与`synchronized`锁的区别。`volatile`保证了变量的可见性和一定的有序性,但不能保证原子性。它通过内存屏障实现,避免指令重排序,确保线程间数据一致。相比`synchronized`,`volatile`性能更优,适用于简单状态标记和某些特定场景,如单例模式中的双重检查锁定。文中还解释了Java内存模型的基本概念,包括主内存、工作内存及并发编程中的原子性、可见性和有序性。
Java 并发编程——volatile 关键字解析
|
2月前
|
算法 Java 调度
java并发编程中Monitor里的waitSet和EntryList都是做什么的
在Java并发编程中,Monitor内部包含两个重要队列:等待集(Wait Set)和入口列表(Entry List)。Wait Set用于线程的条件等待和协作,线程调用`wait()`后进入此集合,通过`notify()`或`notifyAll()`唤醒。Entry List则管理锁的竞争,未能获取锁的线程在此排队,等待锁释放后重新竞争。理解两者区别有助于设计高效的多线程程序。 - **Wait Set**:线程调用`wait()`后进入,等待条件满足被唤醒,需重新竞争锁。 - **Entry List**:多个线程竞争锁时,未获锁的线程在此排队,等待锁释放后获取锁继续执行。
85 12
|
2月前
|
监控 Java API
探索Java NIO:究竟在哪些领域能大显身手?揭秘原理、应用场景与官方示例代码
Java NIO(New IO)自Java SE 1.4引入,提供比传统IO更高效、灵活的操作,支持非阻塞IO和选择器特性,适用于高并发、高吞吐量场景。NIO的核心概念包括通道(Channel)、缓冲区(Buffer)和选择器(Selector),能实现多路复用和异步操作。其应用场景涵盖网络通信、文件操作、进程间通信及数据库操作等。NIO的优势在于提高并发性和性能,简化编程;但学习成本较高,且与传统IO存在不兼容性。尽管如此,NIO在构建高性能框架如Netty、Mina和Jetty中仍广泛应用。
57 3
|
2月前
|
存储 安全 Java
Java多线程编程秘籍:各种方案一网打尽,不要错过!
Java 中实现多线程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继承 Thread 类、实现 Runnable 接口、实现 Callable 接口和使用线程池。每种方式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场景。继承 Thread 类最简单,实现 Runnable 接口更灵活,Callable 接口支持返回结果,线程池则便于管理和复用线程。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式。此外,还介绍了多线程相关的常见面试问题及答案,涵盖线程概念、线程安全、线程池等知识点。
229 2
|
2月前
|
存储 监控 Java
Java的NIO体系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您能够深入理解Java NIO体系的核心组件、工作原理及其在高性能应用中的实际应用,并能够在实际开发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构建高效的Java应用程序。
64 5
|
2月前
|
安全 算法 Java
Java多线程编程中的陷阱与最佳实践####
本文探讨了Java多线程编程中常见的陷阱,并介绍了如何通过最佳实践来避免这些问题。我们将从基础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具体的代码示例,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多线程技术。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开发者,都能从中获得有价值的见解和建议。 ####
|
2月前
|
Java 调度
Java中的多线程编程与并发控制
本文深入探讨了Java编程语言中多线程编程的基础知识和并发控制机制。文章首先介绍了多线程的基本概念,包括线程的定义、生命周期以及在Java中创建和管理线程的方法。接着,详细讲解了Java提供的同步机制,如synchronized关键字、wait()和notify()方法等,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机制实现线程间的协调与通信。最后,本文还讨论了一些常见的并发问题,例如死锁、竞态条件等,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72 3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