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书摘来自华章出版社《C++程序设计教程(第3版)》一书中的第1章,第1.2节从C到C++,作者张志航,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华章计算机”公众号查看
1.2 从C到C++
C语言是美国贝尔实验室的Dennis Ritchie在B语言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1972年在计算机DEC PDP-11上实现了最初的C语言。当时设计C语言是为了编写UNIX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90%的代码由C语言编写,10%的代码由汇编语言编写。随着UNIX操作系统的广泛使用,C语言也被人们认识和接受。
C语言在各种计算机上的快速推广导致出现了许多C语言版本。这些版本虽然是类似的,但通常不兼容。显然人们需要一个与开发平台和机器无关的标准的C语言版本。1989年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Institute,ANSI)制定了C语言的标准(ANSI C)。Brian Kernighan和Dennis Ritchie编著的《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1988年)介绍了ANSI C的全部内容,该书被称为C语言的圣经(C Bible)。
C语言具有如下特点:1)语言简洁、紧凑,使用方便、灵活。C语言只有32个关键字,程序书写形式自由。2)具有丰富的运算符和数据类型。3)可以直接访问内存地址、进行位操作,完成类似于汇编语言的操作,能够胜任开发系统软件的工作。因此,有时C语言也被称为“中级语言”,其意义是它既具有高级语言的特点,又具有低级语言的硬件直接操作特性。4)目标代码质量高,程序运行效率高。5)可移植性好,即可以很容易地将程序改写后运行在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中。
但是,C语言也有如下局限性:1)数据类型检查机制较弱,这使得程序中的一些错误不能在编译时被发现;2)语言本身几乎没有支持代码重用的机制,因此,一个编程者精心设计的程序很难被其他程序所使用;3)当程序达到一定规模时,编程者很难控制程序的复杂性。
1980年贝尔实验室的Bjarne Stroustrup博士及其同事对C语言进行改进和扩充。最初的成果称为“带类的C”,而后称为“新C”。1983年由Rick Mascitti提议正式命名为C++(C Plus Plus)。在C语言中,运算符“++”的意义是对变量进行增值运算,因此C++的喻义是对C语言进行“增值”,扩充内容。1994年制定了ANSI C++草案。以后又经过不断完善,形成了目前的C++,C++仍然在不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