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虚拟机原理】JDK 体系结构 | Java 源码运行原理 | Java 虚拟机内存

简介: 【Java 虚拟机原理】JDK 体系结构 | Java 源码运行原理 | Java 虚拟机内存

文章目录

一、JDK 体系结构

二、Java 源码运行原理

三、Java 虚拟机内存结构





一、JDK 体系结构


JDK 体系结构 : 下图所有的内容都是 JDK 体系中的组成元素 ;


Java Language : 最上层是 Java 语言 ;


Tools & Tool APIs : 指令工具集 , 手动编译 Java 源码时会用到 , 如 java 执行字节码程序 , javac 编译字节码程序 , javadoc 生成 Java 文档 ;


JRE : 橙色部分以下的都是 JRE 运行环境 ;


Java Virtual Machine : Java 运行最重要的基础是 Java 虚拟机 , 也就是下图最底层的 " Java Virtual Machine " , 这是 Java 代码一次编译 , 到处运行的基础 , Java 程序实际上是运行在虚拟机上的 ;


image.png






二、Java 源码运行原理


Java 源码运行原理 :


编写一个 HelloWorld.java ,


public class HelloWorld{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
}


使用 Javac 命令编译上述源码 ,


javac HelloWorld.java


得到 HelloWorld.class 字节码文件 ,

image.png



使用 java 命令执行上述字节码文件 , 将字节码文件装载到 Java 虚拟机 中 ,


java HelloWorld

image.png



Java 虚拟机是使用 软件 模拟 完整硬件系统功能 , 这是一个完全隔离环境的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


如果当前系统是 WIndows 操作系统 , Java 虚拟机会将字节码文件转为 Windows 机器码 , 在 Windows 系统中运行 ;

如果当前系统是 Linux 操作系统 , Java 虚拟机会将字节码文件转为 Linux 机器码 , 在 Linux 系统中运行 ;

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 , Java 虚拟机的底层实现是不同的 ;






三、Java 虚拟机内存结构


使用 java 命令 , 将 HelloWorld.class 字节码装载到 Java 虚拟机之后 ,


java HelloWorld.class

先通过 " 类装载子系统 " 加载字节码文件 , 使用类加载器将 class 文件装载到 Java 虚拟机 内存中 ;


Java 虚拟机内存 模型 就是 运行时数据区 , 这部分内存可划分为以下 5 55 个区域 :


堆区 : 对象创建好之后都放在堆内存中 ;

方法区 ( 元空间 ) ;

栈 ( 线程栈 | 线程私有 ) : 存放线程运行的局部变量数据 , 是线程私有的控件

本地方法栈 ( 线程私有 ) : 本地方法栈 存放的是 Jni 调用中 , C/C++ 的方法栈 ;

程序计数器 ( 线程私有 ) ;


堆区 和 方法区 ( 元空间 ) 是所有线程 共享的区域 ;


栈 ( 线程栈 ) , 本地方法栈 , 程序计数器 是 线程私有的区域 ;


目录
打赏
0
0
0
0
39
分享
相关文章
JVM简介—1.Java内存区域
本文详细介绍了Java虚拟机运行时数据区的各个方面,包括其定义、类型(如程序计数器、Java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Java堆、方法区和直接内存)及其作用。文中还探讨了各版本内存区域的变化、直接内存的使用、从线程角度分析Java内存区域、堆与栈的区别、对象创建步骤、对象内存布局及访问定位,并通过实例说明了常见内存溢出问题的原因和表现形式。这些内容帮助开发者深入理解Java内存管理机制,优化应用程序性能并解决潜在的内存问题。
130 29
JVM简介—1.Java内存区域
JVM实战—4.JVM垃圾回收器的原理和调优
本文详细探讨了JVM垃圾回收机制,包括新生代ParNew和老年代CMS垃圾回收器的工作原理与优化方法。内容涵盖ParNew的多线程特性、默认线程数设置及适用场景,CMS的四个阶段(初始标记、并发标记、重新标记、并发清理)及其性能分析,以及如何通过合理分配内存区域、调整参数(如-XX:SurvivorRatio、-XX:MaxTenuringThreshold等)来优化垃圾回收。此外,还结合电商大促案例,分析了系统高峰期的内存使用模型,并总结了YGC和FGC的触发条件与优化策略。最后,针对常见问题进行了汇总解答,强调了基于系统运行模型进行JVM参数调优的重要性。
JVM实战—4.JVM垃圾回收器的原理和调优
JVM实战—2.JVM内存设置与对象分配流转
本文详细介绍了JVM内存管理的相关知识,包括:JVM内存划分原理、对象分配与流转、线上系统JVM内存设置、JVM参数优化、问题汇总。
JVM实战—2.JVM内存设置与对象分配流转
JVM简介—2.垃圾回收器和内存分配策略
本文介绍了Java垃圾回收机制的多个方面,包括垃圾回收概述、对象存活判断、引用类型介绍、垃圾收集算法、垃圾收集器设计、具体垃圾回收器详情、Stop The World现象、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新生代配置演示、内存泄漏和溢出问题以及JDK提供的相关工具。
JVM简介—2.垃圾回收器和内存分配策略
JVM实战—1.Java代码的运行原理
本文介绍了Java代码的运行机制、JVM类加载机制、JVM内存区域及其作用、垃圾回收机制,并汇总了一些常见问题。
JVM实战—1.Java代码的运行原理
【YashanDB知识库】kettle同步大表提示java内存溢出
在数据导入导出场景中,使用Kettle进行大表数据同步时出现“ERROR:could not create the java virtual machine!”问题,原因为Java内存溢出。解决方法包括:1) 编辑Spoon.bat增大JVM堆内存至2GB;2) 优化Kettle转换流程,如调整批量大小、精简步骤;3) 合理设置并行线程数(PARALLELISM参数)。此问题影响所有版本,需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相关参数以避免内存不足。
如何快速定位并优化CPU 与 JVM 内存性能瓶颈?
如何快速定位并优化CPU 与 JVM 内存性能瓶颈?
JVM实战—5.G1垃圾回收器的原理和调优
本文详细解析了G1垃圾回收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优化方法。首先介绍了G1通过将堆内存划分为多个Region实现分代回收,有效减少停顿时间,并可通过参数设置控制GC停顿时长。接着分析了G1相较于传统GC的优势,如停顿时间可控、大对象不进入老年代等。还探讨了如何合理设置G1参数以优化性能,包括调整新生代与老年代比例、控制GC频率及避免Full GC。最后结合实际案例说明了G1在大内存场景和对延迟敏感业务中的应用价值,同时解答了关于内存碎片、Region划分对性能影响等问题。
【YashanDB知识库】使用vmware虚拟机安装的YashanDB,本机无法访问
在 VMware 虚拟机中安装并测试 YashanDB,数据库及虚拟机运行正常,但本地 IDE 工具无法连接虚拟机中的数据库。问题可能与 VMware 网络适配器配置或网络模式(如 NAT、桥接)有关,导致网络通信异常。需检查虚拟机网络设置、IP 地址配置以及防火墙规则,确保本地与虚拟机间网络连通性。目前无明确修复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