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辨析:架构的演进趋势(5)

简介: 中台辨析:架构的演进趋势(5)

(三)特化与泛化


笔者从各种交流,包括对笔者文章的留言中,也能感受到,中台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领域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必须从企业层面去思考问题。所谓的做中台以支持业务的灵活变化,那到底业务是什么?到底是支持需求还是支持业务?技术人员到底理不理解业务?需要理解到什么程度?需求到底是来自业务人员的还是来自真实客户的?说到底,就是技术到底怎么支持业务,其实这样说还是有些“见外”,应该说,技术到底怎么跟业务融合。


这波对中台的争论,也反映了对阿里中台的一个认知问题,它到底是个特化的方法还是泛化的方法。


从阿里自身看,这首先是一个特化的方法,理由不难理解,他们要梳理自身过于复杂的微服务实现状况,要支持业务端给数千万商户提供的千变万化的营销、管理手段,要面对复杂的商业生态和大量的不确定性,应对每年“双十一”独步全球的高并发环境,应对互联网领域“唯快不破”的残酷竞争,还要应对大量的技术“无人区”,这样可谓“极端”生存环境下产生的方法,一定是个“特化”的方法。其实每个方法诞生之初都是“特化”的,面对的环境越极端,方法的特化性相应也越强,阿里的中台也理应属于这种情况。


但是大家需要的是一个泛化的方法,这就需要首先解释清楚方法的特化之处,考虑清楚对特化的处理,才能实现泛化的目标。作为一个局外人来看,笔者建议,把阿里中台方法中的各种武器首先拆分清楚来看,先不要抱着“要要要”、“买买买”的想法,而是搞清楚武器之间的关系和成本,应用的前提条件和最适宜解决的问题,再对号入座,实现“客户化”过程。比如,业务能力梳理方法、组织结构是不是直接对标阿里(阿里可是经常变的)、微服务要不要搞、阿里技术栈选用哪些、需要全链路压测吗等等之类的问题。一个泛化的方法在应用过程中还是会再经历一次本地的特化,尤其是中台、EBA之类的企业级方法,这也代表需要足够的时间和成本。“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中台的构建,也少不了“搬砖”的过程。


对于做中台产品的服务提供商而言,应当把中台认真当成一个软件工程方法看待,把其中的组成要素、软件过程、可选方案都研究明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对工匠的基本要求。对于这些厂商而言,帮助客户搞清楚自己要的到底是特化的阿里中台还是泛化的中台,是很重要的。泛化的中台意味着要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决定中台的实施目标,而非靠“对标”的方式预先诱导实施目标,后者销售的意味太过强烈。当然,这种情况不只中台有,但凡商业化的东西,都有这个问题,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越来越少了。

中台说到底也是一个技术怎样与业务融合的问题,看到了一个有成功实践做背书的技术理念,但是套用到自家业务实践上,却发现“知行合一”远非易事。

 

四、开放式架构


架构的演进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和越来越多的优秀从业者的加入而逐渐变得更加有趣、更加复杂,从“先写了再说”到工程化的引入,从关注软件自身到关注企业,问题空间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对解域空间的要求也不断上升。笔者通过前文,在回顾软件工程和企业架构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总结了两个架构演进趋势:从软件架构到企业架构、从单一方法到“组合拳”,并通过对EBA和中台的分析,对方法之间的差异比较与结合进行了论述。本处打算再简单讨论下第三个趋势:从内部架构到开放式架构。


银行是信息化起步较早的行业,而且大型银行组织结构复杂、技术开发投入高、应用范围大,在架构发展历程上,很具有代表性,国内银行在架构方面的发展历程如图11所示:


image.png


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银行刚开始引入主机系统,此时构建的业务系统是“高度”分散的,每个地级市都有自己的业务系统,不同城市之间业务也是无法联通的,一笔汇款业务,现在是实时转账,零级清算、秒级到账,但是在那个时候是多级清算,跨地区汇款是从一个城市的网点到自己的市分行,市分行到省分行,省分行到总行,总行到目标地的省分行,省分行到市分行,市分行到网点,在地区割裂的情况下会是个什么效率,大家可想而知。到了9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升和网络的发展,数据集中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有数据集中才能有业务集中,大集中架构拉开帷幕,大集中可以构建全行统一的业务系统,业务效率的提升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由此带来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就是“竖井式”开发的问题。2011年,建行首先开始企业级转型,设计全行统一的企业级架构,包括企业级业务架构和7层12P的企业级系统架构,工程于2017年结束,内部一体化初步完成。但是架构的演进不会就此打住,内部统一之后,更重要的就是适应面向数字化时代的开放与融合要求,深度参与到生态建设中,架构发展的下一阶段自然就是开放式架构,真正从社会分工、生态分工的角度,结合生态伙伴、客户的情况,综合分析架构解决方案。其设想如图12所示:


image.png


数字社会必定是一个与今日大不相同的“新时代”,所有参与者都将迎来一个转型过程,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虽然转型是渐进式的,但是准备自然要从现在开始做起,对于企业而言,架构“新时代”的到来是注定的,而这个“新时代”一定是业务架构与技术架构、业务与技术深度融合的时代,无论是EBA还是中台,都有机会在这个进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道路是漫长、曲折甚至孤独的,敢于在这条路上探索的都是勇士。


作者简介

付晓岩,《企业级业务架构设计:方法论与实践》图书作者,原国有大行资深业务架构师,负责业务架构设计、项目管理,热衷新技术探索与实践,具有丰富的银行业务经验和企业级项目业务架构设计经验,曾主导客户关系、金融市场、同业、资管、养老金等多个领域核心系统的业务架构设计,现就职于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即将发行新书《银行数字化转型》,公众号:晓谈岩说。


往期推荐

相关文章
|
存储 敏捷开发 缓存
中台架构介绍和应用价值
中台架构介绍和应用价值
590 0
|
8月前
|
缓存 负载均衡 架构师
阿里资深架构师钟华曰:中台战略思想与架构实战;含内部实施手册
最近在读一本书,叫做《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阿里巴巴中台战略思想与架构实战》,在写此文时本书还没有看完,因为担心如果把书全部看完后再来写这篇文章,很多精彩的内容可能已经忘记了,所以中途先写一篇来分享给大家。
|
SQL 架构师 算法
一口气说透中台--给你架构师的视角
一口气说透中台--给你架构师的视角
|
存储 数据采集 监控
我为什么要搭建的数字中台而不仅是单一中台架构
数字中台在运营过程中需要关注监控和维护、数据更新和迭代、服务管理和支持、数据治理和隐私保护、市场推广和宣传以及业务拓展和合作等多个方面,以确保数字中台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发展性。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运维
我对目前中台架构使用的的思考理解
我需要的是解决我的问题,而中台架构并不代表说它是一个死的架构,这个可以根据过程不断的调整和优化的,这个概念和架构的提出,会更加明确搭建和建设的思路和方向,但是怎么实现,需要架构师根据团队来进行优化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的感觉好比别人送给你一个屠龙刀,会使用的人可以扫四方,但是不会使用的,可能会惹火上身,伤到自己,甚至会发现,还不会以前菜刀方便,关键是怎么使用。
|
缓存 负载均衡 架构师
阿里资深架构师钟华曰:中台战略思想与架构实战;含内部实施手册
最近在读一本书,叫做《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阿里巴巴中台战略思想与架构实战》,在写此文时本书还没有看完,因为担心如果把书全部看完后再来写这篇文章,很多精彩的内容可能已经忘记了,所以中途先写一篇来分享给大家。
|
SQL 人工智能 运维
我在AIGC和数字中台方面的架构升级设计
整个研究的目标点是为了针对于数字中台层级的超级自动化,这个是在继Ops架构体系之后的一个突破点,前两年在Ops架构突发和成熟,比如 DevOps/GitOps/DataOps/AIOps等体系(这里不涉及AIOps架构),在某个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动能力,进而发展出数字中台的基础设施能力。
|
30天前
|
弹性计算 API 持续交付
后端服务架构的微服务化转型
本文旨在探讨后端服务从单体架构向微服务架构转型的过程,分析微服务架构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文章首先介绍单体架构的局限性,然后详细阐述微服务架构的核心概念及其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的应用。通过对比两种架构,指出微服务化转型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最后,讨论了微服务架构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2月前
|
Cloud Native Devops 云计算
云计算的未来:云原生架构与微服务的革命####
【10月更文挑战第21天】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云原生技术正迅速成为IT行业的新宠。本文深入探讨了云原生架构的核心理念、关键技术如容器化和微服务的优势,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技术实现高效、灵活且可扩展的现代应用开发。我们将揭示云原生如何重塑软件开发流程,提升业务敏捷性,并探索其对企业IT架构的深远影响。 ####
48 3
|
2月前
|
Cloud Native 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云原生架构下的微服务治理与挑战####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云原生架构以其高效、灵活、可扩展的特性成为现代企业IT架构的首选。本文聚焦于云原生环境下的微服务治理问题,探讨其在促进业务敏捷性的同时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通过分析微服务拆分、服务间通信、故障隔离与恢复等关键环节,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如何在云原生环境中有效实施微服务治理的全面视角,助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稳健前行。 ####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