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c22_什么是中断、interrupt、isInterrupted、interrupted方法源码解析、如何使用中断标识停止线程(下)

本文涉及的产品
云解析 DNS,旗舰版 1个月
全局流量管理 GTM,标准版 1个月
公共DNS(含HTTPDNS解析),每月1000万次HTTP解析
简介: ③. 如何使用中断标识停止线程

③. 如何使用中断标识停止线程


  • ①. 在需要中断的线程中不断监听中断状态,一旦发生中断,就执行型对于的中断处理业务逻辑


  • ②. 三种中断标识停止线程的方式


  1. 通过一个volatile变量实现


  1. 通过AtomicBoolean


  1. 通过Thread类自带的中断API方法实现


public class InterruptDemo{
    static volatile boolean isStop = false;
    static AtomicBoolean atomicBoolean = new AtomicBoolean(false);
    public static void m3(){
    Thread t1 = new Thread(() -> {
        while (true) {
            if (Thread.currentThread().isInterrupted()) {
                System.out.println("-----isInterrupted() = true,程序结束。");
                break;
            }
            System.out.println("------hello Interrupt");
        }
    }, "t1");
    t1.start();
    try { TimeUnit.SECONDS.sleep(1);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new Thread(() -> {
        t1.interrupt();//修改t1线程的中断标志位为true
    },"t2").start();
}
    /**
     * 通过AtomicBoolean
     */
    public static void m2(){
        new Thread(() -> {
            while(true)
            {
                if(atomicBoolean.get())
                {
                    System.out.println("-----atomicBoolean.get() = true,程序结束。");
                    break;
                }
                System.out.println("------hello atomicBoolean");
            }
        },"t1").start();
        //暂停几秒钟线程
        try { TimeUnit.SECONDS.sleep(1);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new Thread(() -> {
            atomicBoolean.set(true);
        },"t2").start();
    }
    /**
     * 通过一个volatile变量实现
     */
    public static void m1(){
        new Thread(() -> {
            while(true)
            {
                if(isStop)
                {
                    System.out.println("-----isStop = true,程序结束。");
                    break;
                }
                System.out.println("------hello isStop");
            }
        },"t1").start();
        //暂停几秒钟线程
        try { TimeUnit.SECONDS.sleep(1);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new Thread(() -> {
            isStop = true;
        },"t2").start();
    }
}


③. 当前线程的中断标识为true,是不是就立刻停止?


线程调用interrupt()时


(①. 如果线程处于正常活动状态,那么会将线程的中断标志设置位true,仅此而已。被设置中断标志的线程将继续正常运行,不受影响。所以,interrupt( )并不能真正的中断线程,需要被调用的线程自己进行配合才行②. 如果线程处于被阻塞状态(例如处于sleep、wait、join等状态),在别的线程中调用当前线程对象的interrupt方法,那么线程立即被阻塞状态,并抛出一个InterruptedException异常)


中断只是一种协同机制,修改中断标识位仅此而已,不是立即stop打断


sleep方法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后,中断标识也被清空置为false,我们在catch没有通过调用th.interrupt( )方法再次将中断标识位设置位true,这就是导致无限循环了


    public static void m5()
    {
        Thread t1 = new Thread(() -> {
            while (true) {
                if (Thread.currentThread().isInterrupted()) {
                    System.out.println("-----isInterrupted() = true,程序结束。");
                    break;
                }
                try {
                    Thread.sleep(5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线程的中断标志位重新设置为false,无法停下,需要再次掉interrupt()设置true
                    Thread.currentThread().interrupt();//???????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hello Interrupt");
            }
        }, "t1");
        t1.start();
        try { TimeUnit.SECONDS.sleep(3);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new Thread(() -> {
            t1.interrupt();//修改t1线程的中断标志位为true
        },"t2").start();
    }
    /**
     *中断为true后,并不是立刻stop程序
     */
    public static void m4()
    {
        //中断为true后,并不是立刻stop程序
        Thread t1 = new Thread(() -> {
            for (int i = 1; i <= 300; i++) {
                System.out.println("------i: " + i);
            }
            System.out.println("t1.interrupt()调用之后02: "+Thread.currentThread().isInterrupted());
        }, "t1");
        t1.start();
        System.out.println("t1.interrupt()调用之前,t1线程的中断标识默认值: "+t1.isInterrupted());
        try { TimeUnit.MILLISECONDS.sleep(3);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实例方法interrupt()仅仅是设置线程的中断状态位设置为true,不会停止线程
        t1.interrupt();
        //活动状态,t1线程还在执行中
        System.out.println("t1.interrupt()调用之后01: "+t1.isInterrupted());
        try { TimeUnit.MILLISECONDS.sleep(3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非活动状态,t1线程不在执行中,已经结束执行了。
        System.out.println("t1.interrupt()调用之后03: "+t1.isInterrupted());
    }


相关文章
|
5天前
|
编解码 缓存 Prometheus
「ximagine」业余爱好者的非专业显示器测试流程规范,同时也是本账号输出内容的数据来源!如何测试显示器?荒岛整理总结出多种测试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粗浅的原理解析!
本期内容为「ximagine」频道《显示器测试流程》的规范及标准,我们主要使用Calman、DisplayCAL、i1Profiler等软件及CA410、Spyder X、i1Pro 2等设备,是我们目前制作内容数据的重要来源,我们深知所做的仍是比较表面的活儿,和工程师、科研人员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测试并不复杂,但是相当繁琐,收集整理测试无不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内容不完善或者有错误的地方,希望大佬指出我们好改进!
59 16
「ximagine」业余爱好者的非专业显示器测试流程规范,同时也是本账号输出内容的数据来源!如何测试显示器?荒岛整理总结出多种测试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粗浅的原理解析!
|
1月前
|
自然语言处理 数据处理 索引
mindspeed-llm源码解析(一)preprocess_data
mindspeed-llm是昇腾模型套件代码仓,原来叫"modelLink"。这篇文章带大家阅读一下数据处理脚本preprocess_data.py(基于1.0.0分支),数据处理是模型训练的第一步,经常会用到。
53 0
|
1月前
|
人工智能 监控 数据可视化
提升开发效率:看板方法的全面解析
随着软件开发复杂度提升,并行开发模式下面临资源分配不均、信息传递延迟及缺乏全局视图等瓶颈问题。看板工具通过任务状态实时可视化、流量效率监控和任务依赖管理,帮助团队直观展示和解决这些瓶颈。未来,结合AI预测和自动化优化,看板工具将更高效地支持并行开发,成为驱动协作与创新的核心支柱。
|
1月前
|
监控 安全 网络安全
深入解析PDCERF: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的六阶段方法
PDCERF是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的六阶段方法,涵盖准备、检测、抑制、根除、恢复和跟进。本文详细解析各阶段目标与操作步骤,并附图例,助读者理解与应用,提升组织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
273 89
|
2月前
|
数据可视化 项目管理
个人和团队都好用的年度复盘工具:看板与KPT方法解析
本文带你了解高效方法KPT复盘法(Keep、Problem、Try),结合看板工具,帮助你理清头绪,快速完成年度复盘。
140 7
个人和团队都好用的年度复盘工具:看板与KPT方法解析
|
2月前
|
缓存 安全 Java
【JavaEE】——单例模式引起的多线程安全问题:“饿汉/懒汉”模式,及解决思路和方法(面试高频)
单例模式下,“饿汉模式”,“懒汉模式”,单例模式下引起的线程安全问题,解锁思路和解决方法
|
2月前
|
Java 程序员 调度
【JavaEE】线程创建和终止,Thread类方法,变量捕获(7000字长文)
创建线程的五种方式,Thread常见方法(守护进程.setDaemon() ,isAlive),start和run方法的区别,如何提前终止一个线程,标志位,isinterrupted,变量捕获
|
2月前
|
存储 设计模式 算法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行为型模式篇】11种行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案例实现、优缺点、扩展对比、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行为型模式用于描述程序在运行时复杂的流程控制,即描述多个类或对象之间怎样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单个对象都无法单独完成的任务,它涉及算法与对象间职责的分配。行为型模式分为类行为模式和对象行为模式,前者采用继承机制来在类间分派行为,后者采用组合或聚合在对象间分配行为。由于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比继承关系耦合度低,满足“合成复用原则”,所以对象行为模式比类行为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行为型模式分为: • 模板方法模式 • 策略模式 • 命令模式 • 职责链模式 • 状态模式 • 观察者模式 • 中介者模式 • 迭代器模式 • 访问者模式 • 备忘录模式 • 解释器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行为型模式篇】11种行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案例实现、优缺点、扩展对比、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
2月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安全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结构型模式描述如何将类或对象按某种布局组成更大的结构。它分为类结构型模式和对象结构型模式,前者采用继承机制来组织接口和类,后者釆用组合或聚合来组合对象。由于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比继承关系耦合度低,满足“合成复用原则”,所以对象结构型模式比类结构型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结构型模式分为以下 7 种: • 代理模式 • 适配器模式 • 装饰者模式 • 桥接模式 • 外观模式 • 组合模式 • 享元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
2月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安全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创建型模式的主要关注点是“怎样创建对象?”,它的主要特点是"将对象的创建与使用分离”。这样可以降低系统的耦合度,使用者不需要关注对象的创建细节。创建型模式分为5种:单例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式、原型模式、建造者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