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架构的基础框架选择:Spring Cloud还是Dubbo?

本文涉及的产品
任务调度 XXL-JOB 版免费试用,400 元额度,开发版规格
注册配置 MSE Nacos/ZooKeeper,118元/月
服务治理 MSE Sentinel/OpenSergo,Agent数量 不受限
简介: 微服务架构的基础框架选择:Spring Cloud还是Dubbo?

最近一段时间不论互联网还是传统行业,凡是涉及信息技术范畴的圈子几乎都在讨论微服务架构。近期也看到各大技术社区开始组织一些沙龙和论坛来分享Spring Cloud的相关实施经验,这对于最近正在整理Spring Cloud相关套件内容与实例应用的我而言,还是有不少激励的。

目前,Spring Cloud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高,在前阵子的求职过程中,与一些互联网公司的架构师、技术VP或者CTO在交流时,有些甚至还不知道该项目的存在。可能这也与国内阿里巴巴开源服务治理框架Dubbo有一定的关系,除了Dubbo本身较为完善的中文文档之外,不少科技公司的架构师均出自阿里系,所以就目前情况看,短期国内还是Dubbo的天下。

那么第一次实施微服务架构时,我们应该选择哪个基础框架更好呢?

以下内容均为作者个人观点,知识面有限,如有不对,纯属正常,不喜勿喷。

Round 1:背景


Dubbo,是阿里巴巴服务化治理的核心框架,并被广泛应用于阿里巴巴集团的各成员站点。阿里巴巴近几年对开源社区的贡献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引人注目的,比如:JStorm捐赠给Apache并加入Apache基金会等,为中国互联网人争足了面子,使得阿里巴巴在国人眼里已经从电商升级为一家科技公司了。

Spring Cloud,从命名我们就可以知道,它是Spring Source的产物,Spring社区的强大背书可以说是Java企业界最有影响力的组织了,除了Spring Source之外,还有Pivotal和Netfix是其强大的后盾与技术输出。其中Netflix开源的整套微服务架构套件是Spring Cloud的核心。

小结:如果拿Dubbo与Netflix套件做对比,前者在国内影响力较大,后者在国外影响力较大,我认为在背景上可以打个平手;但是若要与Spring Cloud做对比,由于Spring Source的加入,在背书上,Spring Cloud略胜一筹。不过,英雄不问出处,在背景这一点上,不能作为选择框架的主要因素,当您一筹莫展的时候,可以作为参考依据。

Round 2:社区活跃度


我们选择一个开源框架,社区的活跃度是我们极为关注的一个要点。社区越活跃,解决问题的速度越快,框架也会越来越完善,不然当我们碰到问题,就不得不自己解决。而对于团队来说,也就意味着我们不得不自己去维护框架的源码,这对于团队来说也将会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下面看看这两个项目在github上的更新时间,下面截图自2016年7月30日:

  image.png

最后更新时间为:2016年5月6日

image.png

最后更新时间为:12分钟前

可以看到Dubbo的更新已经是几个月前,并且更新频率很低。而Spring Cloud的更新是12分钟前,仍处于高速迭代的阶段。

小结:在社区活跃度上,Spring Cloud毋庸置疑的优于Dubbo,这对于没有大量精力与财力维护这部分开源内容的团队来说,Spring Cloud会是更优的选择。

Round 3:架构完整度


或许很多人会说Spring Cloud和Dubbo的对比有点不公平,Dubbo只是实现了服务治理,而Spring Cloud下面有17个子项目(可能还会新增)分别覆盖了微服务架构下的方方面面,服务治理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一定程度来说,Dubbo只是Spring Cloud Netflix中的一个子集。但是在选择框架上,方案完整度恰恰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根据Martin Fowler微服务架构的描述中,虽然该架构相较于单体架构有模块化解耦、可独立部署、技术多样性等诸多优点,但是由于分布式环境下解耦,也带出了不少测试与运维复杂度。

根据微服务架构在各方面的要素,看看Spring Cloud和Dubbo都提供了哪些支持。

image.png

对于我们实施微服务架构是否合理,也需要我们根据自身需求去考虑是否要修改,比如Dubbo的服务调用是通过RPC实现的,但是如果仔细拜读过Martin Fowler的microservices一文,其定义的服务间通信是HTTP协议的REST API。那么这两种有何区别呢?

先来说说,使用Dubbo的RPC来实现服务间调用的一些痛点:

  • 服务提供方与调用方接口依赖方式太强:我们为每个微服务定义了各自的service抽象接口,并通过持续集成发布到私有仓库中,调用方应用对微服务提供的抽象接口存在强依赖关系,因此不论开发、测试、集成环境都需要严格的管理版本依赖,才不会出现服务方与调用方的不一致导致应用无法编译成功等一系列问题,以及这也会直接影响本地开发的环境要求,往往一个依赖很多服务的上层应用,每天都要更新很多代码并install之后才能进行后续的开发。若没有严格的版本管理制度或开发一些自动化工具,这样的依赖关系会成为开发团队的一大噩梦。而REST接口相比RPC更为轻量化,服务提供方和调用方的依赖只是依靠一纸契约,不存在代码级别的强依赖,当然REST接口也有痛点,因为接口定义过轻,很容易导致定义文档与实际实现不一致导致服务集成时的问题,但是该问题很好解决,只需要通过每个服务整合swagger,让每个服务的代码与文档一体化,就能解决。所以在分布式环境下,REST方式的服务依赖要比RPC方式的依赖更为灵活。
  • 服务对平台敏感,难以简单复用:通常我们在提供对外服务时,都会以REST的方式提供出去,这样可以实现跨平台的特点,任何一个语言的调用方都可以根据接口定义来实现。那么在Dubbo中我们要提供REST接口时,不得不实现一层代理,用来将RPC接口转换成REST接口进行对外发布。若我们每个服务本身就以REST接口方式存在,当要对外提供服务时,主要在API网关中配置映射关系和权限控制就可实现服务的复用了。

相信这些痛点也是为什么当当网在dubbox(基于Dubbo的开源扩展)中增加了对REST支持的原因之一。

小结:Dubbo实现了服务治理的基础,但是要完成一个完备的微服务架构,还需要在各环节去扩展和完善以保证集群的健康,以减轻开发、测试以及运维各个环节上增加出来的压力,这样才能让各环节人员真正的专注于业务逻辑。而Spring Cloud依然发扬了Spring Source整合一切的作风,以标准化的姿态将一些微服务架构的成熟产品与框架揉为一体,并继承了Spring Boot简单配置、快速开发、轻松部署的特点,让原本复杂的架构工作变得相对容易上手一些(如果您读过我之前关于Spring Cloud的一些核心组件使用的文章,应该能体会这些让人兴奋而激动的特性,传送门)。所以,如果选择Dubbo请务必在各个环节做好整套解决方案的准备,不然很可能随着服务数量的增长,整个团队都将疲于应付各种架构上不足引起的困难。而如果选择Spring Cloud,相对来说每个环节都已经有了对应的组件支持,可能有些也不一定能满足你所有的需求,但是其活跃的社区与高速的迭代进度也会是你可以依靠的强大后盾。

Round 4:文档质量


Dubbo的文档可以说在国内开源框架中算是一流的,非常全,并且讲解的也非常深入,由于版本已经稳定不再更新,所以也不太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另外提供了中文与英文两种版本,对于国内开发者来说,阅读起来更加容易上手,这也是dubbo在国内更火一些的原因吧。

Spring Cloud由于整合了大量组件,文档在体量上自然要比dubbo多很多,文档内容上还算简洁清楚,但是更多的是偏向整合,更深入的使用方法还是需要查看其整合组件的详细文档。另外由于Spring Cloud基于Spring Boot,很多例子相较于传统Spring应用要简单很多(因为自动化配置,很多内容都成了约定的默认配置),这对于刚接触的开发者可能会有些不适应,比较建议了解和学习Spring Boot之后再使用Spring Cloud,不然可能会出现很多一知半解的情况。

小结:虽然Spring Cloud的文档量大,但是如果使用Dubbo去整合其他第三方组件,实际也是要去阅读大量第三方组件文档的,所以在文档量上,我觉得区别不大。对于文档质量,由于Spring Cloud的迭代很快,难免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所以在质量上我认为Dubbo更好一些。而对于文档语言上,Dubbo自然对国内开发团队来说更有优势。

总结


通过上面再几个环节上的分析,相信大家对Dubbo和Spring Cloud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就我个人对这两个框架的使用经验和理解,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使用Dubbo构建的微服务架构就像组装电脑,各环节我们的选择自由度很高,但是最终结果很有可能因为一条内存质量不行就点不亮了,总是让人不怎么放心,但是如果你是一名高手,那这些都不是问题;而Spring Cloud就像品牌机,在Spring Source的整合下,做了大量的兼容性测试,保证了机器拥有更高的稳定性,但是如果要在使用非原装组件外的东西,就需要对其基础有足够的了解。

从目前Spring Cloud的被关注度和活跃度上来看,很有可能将来会成为微服务架构的标准框架。所以,Spring Cloud的系列文章,我会继续写下去。也欢迎各位朋友一起交流,共同进步。

【一些文章与示例的汇总】:http://git.oschina.net/didispace/SpringBoot-Learning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log.didispace.com/microservice-framework/

目录
打赏
0
0
0
0
863
分享
相关文章
从单体到微服务:如何借助 Spring Cloud 实现架构转型
**Spring Cloud** 是一套基于 Spring 框架的**微服务架构解决方案**,它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和组件,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分布式系统,尤其是微服务架构。
239 69
从单体到微服务:如何借助 Spring Cloud 实现架构转型
基于HarmonyOS 5.0(NEXT)与SpringCloud架构的跨平台应用开发与服务集成研究【实战】
本次的.HarmonyOS Next ,ArkTS语言,HarmonyOS的元服务和DevEco Studio 开发工具,为开发者提供了构建现代化、轻量化、高性能应用的便捷方式。这些技术和工具将帮助开发者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智能设备和服务提供方式。
64 8
基于HarmonyOS 5.0(NEXT)与SpringCloud架构的跨平台应用开发与服务集成研究【实战】
微服务架构设计与实践:用Spring Cloud实现抖音的推荐系统
本文基于Spring Cloud实现了一个简化的抖音推荐系统,涵盖用户行为管理、视频资源管理、个性化推荐和实时数据处理四大核心功能。通过Eureka进行服务注册与发现,使用Feign实现服务间调用,并借助Redis缓存用户画像,Kafka传递用户行为数据。文章详细介绍了项目搭建、服务创建及配置过程,包括用户服务、视频服务、推荐服务和数据处理服务的开发步骤。最后,通过业务测试验证了系统的功能,并引入Resilience4j实现服务降级,确保系统在部分服务故障时仍能正常运行。此示例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微服务架构的设计思路与实践方法。
67 16
建筑施工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源码,支持微服务架构,采用Java、Spring Cloud、Vue等技术开发。
智慧工地云平台是专为建筑施工领域打造的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施工区域各系统数据汇总与可视化管理。平台涵盖人员、设备、物料、环境等关键因素的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提供远程指挥、决策支持等功能,提升工作效率,促进产业信息化发展。系统由PC端、APP移动端及项目、监管、数据屏三大平台组成,支持微服务架构,采用Java、Spring Cloud、Vue等技术开发。
|
1月前
|
为何内存不够用?微服务改造启动多个Spring Boot的陷阱与解决方案
本文记录并复盘了生产环境中Spring Boot应用内存占用过高的问题及解决过程。系统上线初期运行正常,但随着业务量上升,多个Spring Boot应用共占用了64G内存中的大部分,导致应用假死。通过jps和jmap工具排查发现,原因是运维人员未设置JVM参数,导致默认配置下每个应用占用近12G内存。最终通过调整JVM参数、优化堆内存大小等措施解决了问题。建议在生产环境中合理设置JVM参数,避免资源浪费和性能问题。
97 3
深入探索Spring Cloud与Spring Boot:构建微服务架构的实践经验
深入探索Spring Cloud与Spring Boot:构建微服务架构的实践经验
180 5
spring框架之AOP模块(面向切面),附带通知类型---超详细介绍
spring框架之AOP模块(面向切面),附带通知类型---超详细介绍
145 0
Spring框架之AOP(面向切面编程)
Spring框架之AOP(面向切面编程)
66 0
详解 Java 限流接口实现问题之在Spring框架中使用AOP来实现基于注解的限流问题如何解决
详解 Java 限流接口实现问题之在Spring框架中使用AOP来实现基于注解的限流问题如何解决
104 0
AI助理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