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的大潮,不仅是契机,也可能是陷阱。
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互联网+驱动下的中国经济,向云转型,这是定局。可是,每个企业信息化的程度千差万别,云化的步骤有快有慢。一定要向云转型吗?如果不转会有什么影响?
第二,即便下定决心向云转型,时间来得及吗?时间就是转型的敌人,3-5年的时间里,能不能快速抢占市场?快速扩张对企业是好还是坏?
第三,企业业务的能力,技术的理解和人才储备,能不能支撑向云转型?当你决定了向云转型,你的客户会不会买账?客户的体验一定是好的吗?
第四,你所处的市场环境能否支撑企业向云转型?地方政策和资源是否有足够的支持,合作的上下游商家能否在云端产生协作?产生合力?
看,这么多可怕的问题来了,云转型,特别是在中国各地布局城市云,还有机会吗?也许,我们可以在6月14日的无锡,曙光公司的“城市云品牌连锁加盟招募大会”上找找答案。
谈城市云之前,看什么?
是的,城市云对很多企业来说,还是一个笼统的印象。它是基础架构,它也是服务,它到底能带来什么价值?
我们应该从几个维度来看一下。
首先,是智慧城市。在2014年,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要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可见,在2020年以前,智慧城市都会是区域信息化的主要载体。
其次,看大数据。在刚刚结束的2016贵阳数博会上,与大数据结合的智慧城市应用,成为焦点。公共数据的开放和共享,将会在交通、医疗、卫生、就业、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环保等重要领域,促进智慧城市的实现。作为支撑应用落地的基础,大数据让智慧城市有据可循。
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的结合,展现了一个新的区域经济驱动的未来。500多个智慧城市,就有可能催生万亿的市场空间。另据世界银行测算:一个人口百万以上的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实施智慧管理,城市发展红利将增加2.5~3倍。
这就是明确的商机。那么问题是:用什么来承载大数据的计算,并推动智慧城市的应用落地?
这就是城市云存在的价值的意义。而随着中国城镇化、城市群的快速发展,现在政府和产业已更加重视区域横向信息化整合,智慧城市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从城市治理者的角度看,建设一套城市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将可以整合区域内分散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同时以一种更加智慧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显著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极大地便捷人们的生活。这套城市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就是“城市云”。
如今,城市云已成为精准“卡位”区域信息化机遇、抢占智慧城市和政府大数据产业制高点的必由之路。
机会在眼前,你要不要去追?
虽然,城市云的未来已经可以预见。机会就在眼前,可是却容易灯下黑。
从区域市场看,系统集成商和ISV既有对技术的储备,也有对客户的理解。但是,他们对云的理解并不足够。对很多系统集成商而言,承担一些项目的采购和实施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给客户带来持续的云服务的能力有限。
再从区域市场发展的企业来看,虽然这些企业已经做好了向云转型的准备。但他们并没有时间来试错,它们还是需要强有力的品牌能够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最后,许多城市在前几年的云计算大潮中,已经进行了军备竞赛,建立了一些数据中心。但缺乏应用,是当地云计算难以落地的痛点。这需要专业的云服务提供商,来帮助他们从应用的角度入手,重新对资源进行调配和管理。
面对这些难题,曙光给出的答案,到底有没有可能一一解决?
曙光的想法是:以品牌连锁经营的方式,招募投资合伙人与业务合伙人,可以帮助传统行业、有向云和大数据转型需求的ISV、SI及有地方客户资源的创业投资人尽快进入新兴领域,为合作伙伴直接输出成熟的技术服务和运营体系,共同打造曙光城市云品牌连锁经营体系,加快城市云的网络布局,促进转型共享经济的发展。
6月14日的无锡,只是一个开始。曙光计划在每个省份只限3家加盟商入驻,每个城市剩下的机会只有三席。
在我看来,曙光的想法很值得深思。
首先,实现了城市云标准化和低成本的复制,曙光将把8年实践探索出来的城市云运营经验进行开放共享,提供技术、人才、管理、安全等各方面的针对性支持。这会提高系统集成商或是企业转向云计算的效率。
其次,智慧城市“窗口期”机会,稍纵即逝。通过曙光的城市云品牌连锁经营,可以让当地企业把基本的技术流程交给曙光,而专心于业务创新和应用。这也是企业自己的转型契机。
最后,曙光的想法并不是在地方建立一个数据中心那么简单。通过本地化的合作,以连锁的品牌方式进行城市云投入,这本身也是曙光的“投名状”。曙光开放自己的技术和支持,并为城市云的真正落地负责。
城市云,选择曙光的N个理由
曙光一直是这样的一家公司,长期投身于技术研发,并不喜欢把自己在云计算上布局和优势拿出来讲。
其实,早在2009年,曙光就在国内率先自主投资建设成都云计算中心,开启了城市级政府向企业全面购买政务云服务的先河。之后,曙光已经在成都、无锡、南京、包头、哈尔滨、宜昌、乌鲁木齐、鹤壁、济宁、邯郸等20多个城市投资落地了城市云计算中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选择曙光城市云,其实有很多理由。
从模式理解上,曙光一直都有自己的想法。曙光提出了“1+2+3“城市云计算建设模式。用统一的城市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理念,搭建城市云计算中心和城市大数据平台两层平台,构建服务于人的社会治理体系、管理“物”的城市管理体系和推动企业发展的产业经济体系三大类应用体系,实现城市信息化建设统一协调发展。
从实践应用上,以曙光成都云计算中心为例,它统一为成都市各委办局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和安全等资源,相对于传统的分散建设,资源利用率提升3至10倍,节省投资费用60%以上。根据成都市财政局的统计数据,采购成都云计算中心的云服务,已累计为成都市信息化投入节省资金2亿元以上。这是曙光在城市云上取得的可以量化的成绩,这是有别于很多其他公司的重点。
从服务能力上,曙光云计算已建立起完善的模块化服务体系及公开透明的服务模式。各类客户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使用量构建云服务器、云存储、数据库等模块组合,同时享受7×24小时现场值守服务。为确保服务公开透明,云计算中心每月向客户发送“月刊、月报”,按月向用户提供网络、计算、存储和安全等资源使用情况和运行维护服务专报和月刊,帮助用户实时监控其正在使用的基础设施服务的运行情况。
从产业格局上,曙光以品牌连锁经营的方式,可以帮助传统行业尽快进入新兴领域,为合作伙伴直接输出成熟的技术服务和运营体系,共同打造曙光城市云品牌连锁经营体系,加快城市云的网络布局,促进转型共享经济的发展。2015年3月,曙光发布“数据中国”企业战略。在这个战略指引下,规划“百城、百行云数据节点,编织遍布全国的数据互通网络,让全社会共享数据价值“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