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实录 | 中小企业如何在家高效研发软件

简介: 4月伊始,开发者们终于可以告别在家办公的煎熬,云效团队也同样经历了一段在家研发软件的历程。本期《云效说码》,阿里巴巴高级技术专家李帅(焦霸)将会介绍云效团队在家办公时的一些心得,并分享他在持续交付、敏捷研发方面的实践和经验。

01-分享要点.png

【以下内容为分享实录,有删节】

如何解决在家办公时 “团队沟通”和“研发流程”问题
软件研发团队在家办公时,会遇到的两个核心问题:团队沟通和研发流程。因为云效团队原本就分布在多个城市,平时的沟通方式也经常采用“在线会议”,所以“在家办公”期间大团队之间的沟通协调受到的冲击较小。 但是小团队之间的沟通还是遇到一些问题,平时大家坐在一起,有事情“吼一声”就解决了,远程办公肯定无法做到。经过10多天的磨合,我们逐渐解决了这个问题,提升了沟通效率。下面以云效团队为例,简单介绍下在公司办公和在家办公之间的差异。

02.png

“晨会”和“周会”上沟通的内容基本没有变化,主要是会议形式不同。在公司我们都是面对面交流,而在家办公,会采用电话会议和视频会议的形式。同时为了提升沟通效率,我们在会前需要同步个人工作项、明确会议主题。在家办公期间,除“周报”外,我们增加了“日报”,主要是为了在每天下班前披露个人工作进度和可能存在的风险。

03.png

在“研发流程”方面,如果你的团队不是采用“在线化”“白屏化”这种标准流程的话会遇到比较大的挑战。一旦在发布过程中遇到问题或故障,在家办公时,不像在公司可以很方便的找到人,这会造成问题的放大。阿里巴巴在研发流程方面一直是做得比较好的,我们主要通过“Aone”(云效是阿里巴巴自研的DevOps平台,内部名称为Aone)这个研发工具来承载整个研发流程的,包含了开发、构建、部署和安全生产等流程。

在家办公期间,我们主要是通过“敏捷研发”和“持续交付”来解决的“团队沟通”和“研发流程”这两个问题,接下来,会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是怎么做的。

以迭代为核心的敏捷研发
“敏捷研发”其实是一套非常成熟的方法论,但是所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研发团队都应该“理论结合实际”磨合出一套符合自己团队的方法和机制。通过云效团队的实践,我们认为:敏捷研发应该以迭代为核心,其中的关键是要进行“异步沟通”。

04.png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迭代”是长期或者最终目标的拆解,当大的目标变成小的目标之后,我们的团队会对这些“小目标”更有感知。当以迭代为中心后,我们会将这些“小目标”再拆解成“工作项”或者“看板”上的“卡片”,并落实到每个人身上,这也就形成了“异步沟通”的基础。

“异步沟通”相对于“同步沟通”,优势在哪里呢?首先,能够积累“上下文”。异步沟通时,我们沟通的内容都会记录到工作项上;而同步沟通,更多的是以口头传达。其次,这也让每个人能明确自己的目标,让大家保持专注,减少打扰,从而提高效率。

云效团队会将“工作项”分成三类:日常缺陷、项目需求、产品需求。“日常缺陷”很好理解,主要是对已上线产品的维护性工作,缺陷来自用户反馈或自测。“项目需求”一般比较复杂,交付周期较长,有明确的交付时间,来自企业客户或者企业自身内部需求。“产品需求”更多是面向大众,需要持续演进。接下来,我们介绍针对这三种不同的工作项,云效团队是如何进行实践的。

如何处理“日常缺陷”。首先,云效团队会将“日常缺陷”分成四个类别:紧急缺陷立刻修复;一周内修复缺陷;两周内修复缺陷;不修复缺陷。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缺陷”相比于“需求”来说,是更加“明确”的,变化比较少,大家在认领的时候,基本可以确认什么时间可以完成。

第二,缺陷不会占用“故事点”。背后的含义是,不会把修复缺陷的时间计算到你正常的工作时间里,要求大家利用空闲时间去完成。这其实建立了一套正向激励的机制,因为“任务”和“需求”的工作项会带来一定的缺陷,当你的工作项完成的质量越高的时候,相应的,你的缺陷就会越少。反之亦然。这个机制就鼓励大家尽可能的把自己的工作项做到最好。

第三,晨会不过缺陷,而是在周会核查上周缺陷进度,确认新增缺陷分类和指派人。
这套机制非常简单,而简单的机制其实更利于执行。云效在践行这套机制处理日常缺陷后,我们自己的产品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保障。

如何处理“项目需求”。 项目需求一般有确定的完成时间点,且需求明确。我们会根据确定完成时间点,倒推关键时间,明确里程碑。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把控风险。需要注意的是,里程碑的内容一定是可量化的、可观测的。然后我们会根据里程碑形成迭代,每个迭代开始前做需求澄清和故事点评估。这样做跟敏捷研发方法论实际上是一致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团队培养方面,每个人的技能应该是尽可能均衡的。这样我们从迭代拆解出来的“工作项”或“卡片”, 任意一个开发者都可以做,而不会和特定的人绑定。这样就不会因为某一位开发者技能的不足而形成瓶颈。

如何处理“产品需求”。 产品需求和项目需求工作项上的处理比较类似,都需要做需求澄清、故事点评估,然后在“站会”上进行“卡片”认领,风险预警等工作。主要的差异点是产品需求的迭代周期相对固定,这有益于保持产品稳健的延续性。如果迭代周期有时长有时短,这意味着在同样的研发周期中开发者处理的“卡片”数量是有稀疏的,这就可能造成交付质量的差异。另外一个不同点是,产品需求的迭代目标一般是根据用户、市场和数据的反馈而产生的,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就要做一些“需求澄清”,在需求评审上也会更细致一些。

云效在践行敏捷研发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团队成员也比较有成就感。我们的一个心得体会就是:找到团队的节奏非常重要。希望大家也能够在敏捷研发的实践中,找到自己团队的节奏,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团队的敏捷研发机制。

如何通过“持续交付”实现研发流程标准化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云效团队如何通过如何通过“持续交付”实现研发流程标准化。我们常见的持续集成、继续交付都是通过“流水线”去完成的,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云效除流水线外,比较有特色的一些实践,包括测试环境:微服务架构下,开发测试环境隔离方案,实现云端开发; 分支管理:多人研发协同下代码分支和静态配置项流程化管理;安全生产:软件交付保障,过程标准化,交付可追溯。

05.png

测试环境。先介绍一下我们做这个解决方案的背景,之前我们开发的都是“巨型应用”,随着微服务架构的演进,巨型应用开始拆分成很多小的应用。微服务架构带来益处的同时,对开发过程也带来新的挑战。首先,应用越来越多,应用链路就会变得很长,整体的开发资源有限,并且不稳定,导致整个开发调试过程比较困难。而在开发过程中,你又需要一套独占的环境。用什么方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呢?

第一种方法,当我需要一套独占的环境时, 就把整个环境全部的应用都拉起来。这个方案有一些弊端,第一,随着应用越来越多,如果每个应用的开发者都希望把整个环境的全部应用拉起来,在开发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第二,随着应用的增多,整个微服务架构就已经变得“难以描述”了,即使是一次完整的拉起也很难实现。

第二种方法是目前大家采用比较多的,我们首先建立一些公共的基础环境,比如测试环境、预发环境等。当我需要开发的时候,我在本地起一个服务或应用,跟公共基础环境进行联调。这个方案也存在一些弊端,首先,在开发一个功能的时候,你要改动的应用可能不止一个,你需要把这些应用都部署到公共基础环境中。但是开发过程中的服务或应用又是不稳定的,进而会造成公共基础环境的不稳定。此外,这样操作也会形成一种对公共基础环境的抢占。这种“抢占”使公共基础环境成为了开发过程中的瓶颈,非常影响开发效率。

06.png

通过对以上经验的总结和实践的积累,阿里巴巴设计出一套“隔离环境”的解决方案。如上图中所示,当你需要做一些有特性的开发时,你不需要把应用或服务部署到公共基础环境中,而是单拉出来一部分资源为你的特性开发做部署,同时把这个“特性环境”和“公共基础环境”做一个打通并且隔离。大家可以共用一套资源,但是相互的请求又是隔离开的。这样操作的好处是,第一你不会占用大量的开发资源;第二,不会影响公共基础环境的稳定性。

“特性环境”其实是一套虚拟的环境,从表面上看,每个特性环境都是一套独立完整的测试环境,由一系列服务组成集群;而实际上,除了个别当前使用者想要测试的服务,其余服务都是通过路由系统和消息中间件虚拟出来的,指向公共基础环境的相应服务。

这套测试技术在阿里巴巴内部已经经过几代的演进,最开始是对要使用到的中间件(微服务中间件、消息队列中间件等)进行改造,使中间件支持这样的隔离机制。随着云原生技术的发展,我已经在使用Service Mesh的能力进行隔离。同时,我们也开发了一款产品KT Virtual Environment,目前已经开源,欢迎大家在上面提缺陷。

07.png

分支管理。云效团队以及阿里巴巴内部研发团队基本都是采用“AoneFlow”这种分支管理模式。这个分支管理模式是经过多年实践积累而产生的,它通过变更模型,管理了Feature分支和静态配置项;代码分支和静态配置项合并、冲突解决都是通过白屏化来处理的;它和我们常见的固定分支管理模式不同,它的发布分支是动态的,可以实现Feature灵活组合,快上快下。为什么要用“动态发布分支”?第一,我们发现相比于传统的“巨型应用”,在微服务架构下,整个集成验证会变得非常困难。因为你需要在公共环境中与其它应用一起进行集成验证,即使在单体验证时你的代码是OK的,也很难确保与其它应用一起集成验证时你的Ferture分支是可靠的,一旦出现问题就需要从发布分支中退下来。第二,当多人协作共同开发一段代码分支时,你很难确保跟其他人集成时不出现问题, 而且发布频率越高,这种不稳定性就越大。特别是我们的互联网企业,整个迭代速度非常快,开发频率也非常快,相应的出现冲突的可能性也会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很难确保在集成验证时你的代码分支是可靠的。这两种情况,都要求代码分支要“快上快下”。

安全生产。刚才我们提到的“测试环境”和“分支管理”主要是从效率的角度考虑如何让持续交付做得更好,其实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怎样让交付质量得到保障,做到发布过程0故障。

08.png

首先,我们要建立起一系列安全机制,比如安全扫描、Code Review等, 让“测试左移”,在开发阶段就发现问题。第二,这些机制不能仅仅是口头约定,我们需要有效的工具来管理这些机制。云效团队将这些机制变成“卡点”“红线”集成到研发流程中,通过“云效流水线”来承载。同时为了平衡“效率”问题,云效团队更多的是对“增量”进行质量要求,对“增量”设置单元测试、代码静态扫描、集成测试、覆盖率等质量红线卡点。第三,是要做到人工审核和变更封网的全局维度管控,通过人工的方式与前面介绍的技术手段相结合,形成互补,来确保安全生产。

全新云效即将上市 敬请期待

09.jpg

近期,阿里云·云效会有一个全新的版本上线,带来全新的产品功能和使用体验。这是我们聆听了来自各个渠道开发者的反馈,和众多中小企业开发者共创,用心打磨的一款产品。大家可以加入云效开发者交流群(钉钉群号:23362009)进行内测申请和讨论。


【下期预告】

【直播日期】4月15日 16:00
【直播主题】阿里的Kubernetes测试环境开源工具箱
【直播讲师】林帆 阿里巴巴技术专家
【观看方式】云效开发者交流群直播(钉钉群号:群号:23362009)

【直播预告】https://yq.aliyun.com/live/2618

【关于云效】
云效,企业级一站式DevOps平台,源于阿里巴巴先进的研发理念和工程实践,致力于成为数字企业的研发效能引擎!云效提供从“需求 ->开发->测试->发布->运维->运营”端到端的在线协同服务和研发工具,通过人工智能、云原生技术的应用助力开发者提升研发效能,持续交付有效价值。

94faac411c85ba36d7dc12689f03f5189c26546b

相关文章
|
3月前
|
数据可视化 安全 前端开发
低代码开发究竟藏着怎样的神秘力量?它为何能成为加速软件创新的关键利器?
【8月更文挑战第21天】在数字化时代,低代码开发作为新兴方式,通过可视化界面与预建组件加速软件创新。它提高了开发效率,降低了成本与门槛,使非专业人员也能参与。但其灵活性受限且需重视安全稳定性。随着技术进步,低代码将成为推动软件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33 0
|
6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安全
阿里云企业成长解决方案,含通用、企业上云、企业服务、教育等多场景
在数字化时代,企业的成长离不开云计算技术的支持。阿里云作为领先的云服务提供商,推出了全面的企业成长解决方案,涵盖通用场景、企业上云、新零售、企业服务、教育、游戏、医疗健康、文化传媒和工业制造等多个行业。这些解决方案旨在帮助企业轻松应对各种挑战,实现数字化转型和升级。
阿里云企业成长解决方案,含通用、企业上云、企业服务、教育等多场景
|
存储 云计算 数据中心
《云上大型赛事保障白皮书》——第一章 大型赛事云上数字化转型——1.3 上云之路
《云上大型赛事保障白皮书》——第一章 大型赛事云上数字化转型——1.3 上云之路
237 0
|
数据中心 云计算 UED
《云上大型赛事保障白皮书》——第一章 大型赛事云上数字化转型——1.2 上云优势
《云上大型赛事保障白皮书》——第一章 大型赛事云上数字化转型——1.2 上云优势
202 0
|
数据中心 云计算
《云上大型赛事保障白皮书》——第一章 大型赛事云上数字化转型——1.1 历史背景
《云上大型赛事保障白皮书》——第一章 大型赛事云上数字化转型——1.1 历史背景
175 0
|
人工智能 达摩院 供应链
新书导读 |《数智化敏捷组织:云钉一体驱动组织转型》即将发布,敬请期待!
新书导读 |《数智化敏捷组织:云钉一体驱动组织转型》即将发布,敬请期待!
236 0
|
运维 Cloud Native 容灾
金山办公 2022 年技术开放日:文档云原生时代的规模之道
金山办公 2022 年技术开放日:文档云原生时代的规模之道
262 0
金山办公 2022 年技术开放日:文档云原生时代的规模之道
|
新零售 安全 搜索推荐
阿里巴巴如何远程办公!这些工具都能帮你
为响应国家号召,大部分公司纷纷发出在家办公,延迟上班的通知,一时间“在线协同办公”成为热点。看阿里巴巴如何实现远程办公,这一篇带你一探究竟,在家也能安全高效地工作。
阿里巴巴如何远程办公!这些工具都能帮你
|
人工智能 Cloud Native 数据可视化
云栖大会企业管理协作与数智化专场 | 奥哲孟凡俊:低代码平台对当代企业智能管理的支撑
导读:在数字化时代,业务拓展快,迭变快将成为常态和主流,企业数字化转型除了企业内部协同提效之外,基于多项底层技术框架的低代码平台更是智能协作不可或缺的底层支持,奥哲高级副总裁兼奥哲云枢业务负责人将介绍低代码平台对于当代企业智能管理的支撑。
云栖大会企业管理协作与数智化专场 | 奥哲孟凡俊:低代码平台对当代企业智能管理的支撑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弹性计算 运维
上下求索,白“云”苍狗(三):2015到2019,从5到70,从0到100万,技术推动业务的云实践,我创业的这4年
从2015年到2019年,业务DAU从0到100万,团队从5人到70人,讲述技术人的创业之路,解读如何从技术推动业务,分享作为CTO的心路历程,一同感受创业的五味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