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天线无线信道建模 概述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十九

简介: 本章主要对大规模天线无线信道建模进行分析和介绍。大规模天 线波束赋形技术对于未来低频段和高频段无线移动通信系统都 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用于高层楼宇覆盖、室外宏覆盖、热点覆盖 和无线回传等场景,起到提升频谱效率、扩展覆盖等作用。对这些场 景进行抽象概括,得到了信道建模的场景,分别为 UMa(Urban Macro)、 UMi(Urban Micro)、RMa(Rural Macro)和 Indoor Office 场景。本 章重点探讨了引入垂直维度后的三维信道建模,包括大尺度建模和小 尺度建模,并在最后给出了信道建模的完整流程。

第2章 大规模天线理论

第 3 章

大规模天线无线信道建模

本章主要对大规模天线无线信道建模进行分析和介绍。大规模天 线波束赋形技术对于未来低频段和高频段无线移动通信系统都 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用于高层楼宇覆盖、室外宏覆盖、热点覆盖 和无线回传等场景,起到提升频谱效率、扩展覆盖等作用。对这些场 景进行抽象概括,得到了信道建模的场景,分别为 UMa(Urban Macro)、 UMi(Urban Micro)、RMa(Rural Macro)和 Indoor Office 场景。本章重点探讨了引入垂直维度后的三维信道建模,包括大尺度建模和小 尺度建模,并在最后给出了信道建模的完整流程。

| 3.1 概 述 |

多天线技术作为4G和 5G 系统物理层的基本构成之一,主要可以分为空间复用、传输分集和波束赋形 3 种方式。它可以充分利用空间特性,通过在发送 端和接收端使用多根天线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对于提高数据传输的峰值速率、扩展覆盖、抑制干扰、增加系统容量、提升系统吞吐量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 MIMO 传输方案受限于传统的基站(BS,Base Station)天线架构, 一般只能在一个维度内(通常是水平维度)实现对信号空间分布特性的控制, 无法充分利用空间信道中垂直维度的自由度,未能充分挖掘出 MIMO 技术对于 改善移动通信系统整体效率与性能及最终用户体验的潜能。天线设计架构的演 进以及有源天线技术的实用化发展,直接推动着多天线技术向着更高维度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提供了更多可能。
为满足 5G 对高速数据传输率和大容量的需求,需要寻找更大传输带宽的 频谱资源和研究高频谱效率的传输技术。高频段是潜在提供更大传输带宽的频 谱资源,最大传输带宽可达到 1GHz 以上。高频段的信号传播有区别于现有的 蜂窝传输频段(主要在 6GHz 以下)的特点。
(1)波长短,适用于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高频段的波长较短,如 30GHz 的频段,其波长为 10mm。波长短使得天线的尺寸变小,从而在有限的天线面 积内可排列更多的天线。以 30GHz 频段为例,当天线间距为 0.5 波长时,具 有 8×8 矩阵 64 根天线的天线面积为 4cm×4cm,与传统的天线相比,尺寸变 得较小。因此,在高频段通信中通常在发送端和接收端都使用大规模的天线阵 列来提升性能。
(2)衰落大、覆盖小,自适应波束赋形技术是关键技术。高频段由于频段 高、波长短,其在视距环境(LOS)和非视距环境(NLOS )下都存在信号衰 减大的问题。对于 LOS 环境,由于更高的频率和更大的大气损耗等,在相同的 发射功率时,通常要比低频段的衰减大 20dB 以上。对于 NLOS 环境,由于高 频段的波长短,其反射和散射性能要比低频段性能更差,相对于低频段的 NLOS 信号,信号衰减更大。为了满足蜂窝系统的覆盖需求,提升信号传输距离,在 发送和接收端都需要采用自适应波束赋形技术,通过大规模天线阵列提供的波 束赋形增益提升高频段信号的传输质量和覆盖距离。
未来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无论是工作在 6GHz 以下的传统蜂窝网络频段, 还是工作在 6~100GHz 的高频段,基于大规模天线阵列的多天线技术都是不可 或缺的关键技术。本章主要探讨对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 进行验证、优化和设计所需的无线信道建模。本章 3.2 节和 3.3 节介绍大规模 天线技术的部署场景以及信道建模场景,作为信道建模的基础;3.4 节和 3.5 节 介绍坐标系模型和天线模型;3.6 节和 3.7 节分别讨论大尺度和小尺度信道建模 的方法以及相关参数;3.8 节介绍信道建模的完整流程。

| 3.2 部署场景 |

相关文章
信道建模流程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二十八
本节将详细介绍衰落信道的整体建模流程,内容上与 3D 信道模 型 3GPP TR36.873 7.3 节和 3GPP TR38.901 的 7.5 节对应。两者在内容上大体相同,前者的目标为6GHz以下的信道建模(记为模型1),后者为0.5~100GHz 的信道建模(记为模型 2)。对于 6GHz 以下的信道建模,两者均可以使用, 在下文的描述中,两者不同的地方均会列出。
信道建模流程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二十八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小尺度信道建模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二十六
小尺度衰落是指无线电信号在短时间或短距离(若干波长)传播后其幅度、 相位或多径时延的快速变化。这种衰落是由于同一传输信号沿不同的路径传播, 由不同时刻(或相位)到达接收机的信号互相叠加所引起的,这些不同路径到 达的信号称为多径信号,接收机的信号强度取决于多径信号的强度、相对到达 时延以及传输信号的带宽。
 小尺度信道建模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二十六
大尺度信道建模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二十四
本节将介绍 3D 信道模型中 不同传输场景的大尺度衰落模型,包括路损计算、穿透损耗、直射径概率、阴 影衰落等。
大尺度信道建模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二十四
场景建模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二十一
本节讲述了3D 信道场景 、 UMa 场景和 UMi 场景 和 Indoor Office 场景 。
 场景建模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二十一
|
编解码 5G 定位技术
多天线及波束赋形技术发展概述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 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一
本章从多天线技术的基本原理着手,分析了理想情况下的信道容量;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的应用场景、信道条件和业务需求,介绍了闭环空间复用、开环空间复用、波束赋形与发射 分集等多种常用的多天线技术方案,并对比了各种技术方案的适用条 件及特点;随后,探讨了多天线技术理论的发展动态及天线阵列结构 的演进趋势,并介绍了基于大规模天线阵列的波束赋形技术的研究方 向及应用场景;最后,介绍了多天线技术的标准化情况。
多天线及波束赋形技术发展概述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 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一
|
算法 5G 调度
多天线传输方案的选择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 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六
CSI 的获取能力对于 MIMO 技术方案的 选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例如,同样是为了保证传输的可靠性,发射分集技术将同一信息的多个冗余样本通过不同的数据通道进行发送,而单流传输的波束赋形技术则是将全部的发射功率和信息馈送到理想的数据通道之中。其中的一个重要差别便是,发射机一侧能否获得及时准确的信道 状态信息。
多天线传输方案的选择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 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六
|
数据建模 图计算 数据库管理
天线模型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二十三
本文介绍了两种方案,在信道模型的应用中,可以使用这两种方案对 UE 方向进行建模,并根据 不同的信道场景或不同的评估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案。
天线模型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二十三
小结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二十九
本章主要对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的无线信道建模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大规 模天线对于未来低频段和高频段无线移动通信系统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 适用于高层楼宇覆盖、室外宏覆盖、热点覆盖和无线回传等场景,起到提升频 谱效率、扩展覆盖等作用。对于这些场景进行抽象概括,得到了信道建模的场 景,分别为 UMa、UMi、RMa 和 Indoor Office 场景。
小结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二十九
|
5G 调度
部署场景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二十
本节讲述了高层楼宇覆盖 、室外宏覆盖 、热点覆盖和无线回传 四个部署场景。
部署场景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二十
坐标系模型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二十二
本节介绍 3D 信道模型中局部坐标系和全局坐标系的定义、坐标系间的转换 关系以及双极化天线场分量在全局坐标系中的建模方法。
坐标系模型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