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Linux系统被攻击的分析过程

本文涉及的产品
日志服务 SLS,月写入数据量 50GB 1个月
简介: IT行业发展到现在,安全问题已经变得至关重要,从最近的“棱镜门”事件中,折射出了很多安全问题,信息安全问题已变得刻不容缓,而做为运维人员,就必须了解一些安全运维准则,同时,要保护自己所负责的业务,首先要站在攻击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修补任何潜在的威胁和漏洞。

IT行业发展到现在,安全问题已经变得至关重要,从最近的“棱镜门”事件中,折射出了很多安全问题,信息安全问题已变得刻不容缓,而做为运维人员,就必须了解一些安全运维准则,同时,要保护自己所负责的业务,首先要站在攻击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修补任何潜在的威胁和漏洞。

一次Linux被入侵后的分析

下面通过一个案例介绍下当一个服务器被rootkit入侵后的处理思路和处理过程,rootkit攻击是Linux系统下最常见的攻击手段和攻击方式。

1、受攻击现象

这是一台客户的门户网站服务器,托管在电信机房,客户接到电信的通知:由于此服务器持续对外发送数据包,导致100M带宽耗尽,于是电信就切断了此服务器的网络。此服务器是Centos5.5版本,对外开放了80、22端口。从客户那里了解到,网站的访问量并不大,所以带宽占用也不会太高,而耗尽100M的带宽是绝对不可能的,那么极有可能是服务器遭受了流量攻击,于是登录服务器做详细的检测。

2、初步分析

在电信人员的配合下通过交换机对该服务器的网络流量进行了检测,发现该主机确实存在对外80端口的扫描流量,于是登录系统通过“netstat –an”命令对系统开启的端口进行检查,可奇怪的是,没有发现任何与80端口相关的网络连接。接着使用“ps –ef”、“top”等命令也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进程。于是怀疑系统是否被植入了rootkit。为了证明系统是否被植入了rootkit,我们将网站服务器下的ps、top等命令与之前备份的同版本可信操作系统命令做了md5sum校验,结果发现网站服务器下的这两个命令确实被修改过,由此断定,此服务器已经被入侵并且安装了rootkit级别的后门程序。

3、断网分析系统

由于服务器不停向外发包,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此服务器断开网络,然后分析系统日志,寻找攻击源。但是系统命令已经被替换掉了,如果继续在该系统上执行操作将变得不可信,这里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避免这种情况,第一种方法是将此服务器的硬盘取下来挂载到另外一台安全的主机上进行分析,另一种方式就是从一个同版本可信操作系统下拷贝所有命令到这个入侵服务器下某个路径,然后在执行命令的时候指定此命令的完整路径即可,这里采用第二种方法。

我们首先查看了系统的登录日志,查看是否有可疑登录信息,执行如下命令:

more /var/log/secure |grep Accepted

通过对命令输出的查看,有一条日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

Oct 3 03:10:25 webserver sshd[20701]: Accepted password for mail from 62.17.163.186 port 53349 ssh2

这条日志显示在10月3号的凌晨3点10分,有个mail帐号从62.17.163.186这个IP成功登录了系统,mail是系统的内置帐号,默认情况下是无法执行登录操作的,而62.17.163.186这个IP,经过查证,是来自爱尔兰的一个地址。从mail帐号登录的时间来看,早于此网站服务器遭受攻击的时间。接着查看一下系统密码文件/etc/shadow,又发现可疑信息:

mail:1kCEd3yD6$W1evaY5BMPQIqfTwTVJiX1:15400:0:99999:7:::

很明显,mail帐号已经被设置了密码,并且被修改为可远程登录,之所以使用mail帐号,猜想可能是因为入侵者想留下一个隐蔽的帐号,以方便日后再次登录系统。然后继续查看其他系统日志,如/var/log/messages、/var/log/wtmp均为空文件,可见,入侵者已经清理了系统日志文件,至于为何没有清空/var/log/secure文件,就不得而知了。

4、寻找攻击源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知道的情况是,有个mail帐号曾经登录过系统,但是为何会导致此网站服务器持续对外发送数据包呢?必须要找到对应的攻击源,通过替换到此服务器上的ps命令查看系统目前运行的进程,又发现了新的可疑:

nobody 22765 1 6 Sep29 ? 4-00:11:58 .t

这个.t程序是什么呢,继续执行top命令,结果如下:

PID USER PR NI VIRT RES SHR S %CPU %MEM TIME+ COMMAND

22765 nobody 15 0 1740m 1362m 1228 S 98.3 91.5 2892:19 .t

从输出可知,这个t程序已经运行了4天左右,运行这个程序的是nobody用户,并且这个t程序消耗了大量的内存和cpu,这也是之前客户反映的网站服务器异常缓慢的原因,从这个输出,我们得到了t程序的进程PID为22765,接下来根据PID查找下执行程序的路径在哪里:进入内存目录,查看对应PID目录下exe文件的信息:

[root@webserver ~]# /mnt/bin/ls -al /proc/22765/exe

lrwxrwxrwx 1 root root 0 Sep 29 22:09 /proc/22765/exe -> /var/tmp/…/apa/t

这样就找到了进程对应的完整程序执行路径,这个路径很隐蔽,由于/var/tmp目录默认情况下任何用户可读性,而入侵者就是利用这个漏洞在/var/tmp目录下创建了一个“…”的目录,而在这个目录下隐藏着攻击的程序源,进入/var/tmp/…/目录,发现了一些列入侵者放置的rootkit文件,列表如下:

[root@webserver ...]#/mnt/bin/ls -al

drwxr-xr-x 2 nobody nobody 4096 Sep 29 22:09 apa

-rw-r--r-- 1 nobody nobody 0 Sep 29 22:09 apa.tgz

drwxr-xr-x 2 nobody nobody 4096 Sep 29 22:09 caca

drwxr-xr-x 2 nobody nobody 4096 Sep 29 22:09 haha

-rw-r--r-- 1 nobody nobody 0Sep 29 22:10 kk.tar.gz

-rwxr-xr-x 1 nobody nobody 0 Sep 29 22:10 login

-rw-r--r-- 1 nobody nobody 0 Sep 29 22:10 login.tgz

-rwxr-xr-x 1 nobody nobody 0 Sep 29 22:10 z

通过对这些文件的分析,基本判断这就是我们要找的程序攻击源,其中:

1)、z程序是用来清除系统日志等相关信息的,例如执行:

./z 62.17.163.186

这条命令执行后,系统中所有与62.17.163.186有关的日志将全部被清除掉。

2)、在apa目录下有个后门程序t,这个就是之前在系统中看到的,运行此程序后,此程序会自动去读apa目录下的ip这个文件,而ip这个文件记录了各种ip地址信息,猜想这个t程序应该是去扫描ip文件中记录的所有ip信息,进而获取远程主机的权限,可见这个网站服务器已经是入侵者的一个肉鸡了。

3)、haha目录里面放置的就是用来替换系统相关命令的程序,也就是这个目录下的程序使我们无法看到操作系统的异常情况。

4)、login程序就是用来替换系统登录程序的木马程序,此程序还可以记录登录帐号和密码。

5、查找攻击原因

到这里为止,服务器上遭受的攻击已经基本清晰了,但是入侵者是如何侵入这台服务器的呢?这个问题很重要,一定要找到入侵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封堵漏洞。为了弄清楚入侵者是如何进入服务器的,需要了解下此服务器的软件环境,这台服务器是一个基于java的web服务器,安装的软件有apache2.0.63、tomcat5.5,apache和tomcat

之间通过mod_jk模块进行集成,apache对外开放80端口,由于tomcat没有对外开放端口,所以将问题集中到apache上面。通过查看apache的配置发现,apache仅仅处理些静态资源请求,而网页也以静态页面居多,所以通过网页方式入侵系统可能性不大,既然漏洞可能来自于apache,那么尝试查看apache日志,也许能发现一些可疑的访问痕迹,通过查看access.log文件,发现了如下信息:

62.17.163.186 - - [29/Sep/2013:22:17:06 +0800] "GET

http://www.xxx.com/cgi-bin/awstats.pl?configdir=|echo;echo;ps+-aux%00

HTTP/1.0" 200 12333 "-" "Mozilla/5.0 (Windows; U; Windows NT 5.1; pt-BR;

rv:1.8.1) Gecko/20121010 Firefox/2.0"

62.17.163.186 - - [29/Sep/213:22:17:35 +0800] "GET http://www.xxx.com/cgi-

bin/awstats.pl?configdir=|echo;echo;cd+/var/tmp/.../haha;ls+-a%00 HTTP/1.0"

200 1626 "-" "Mozilla/5.0 (Windows; U; Windows NT 5.1; pt-BR; rv:1.8.1)

Gecko/20121010 Firefox/2.0"

至此,发现了漏洞的根源,原来是awstats.pl脚本中configdir的一个漏洞,通过了解此服务器的应用,客户确实是通过一个Awstats的开源插件来做网页访问统计,通过这个漏洞,攻击者可以直接在浏览器上操作服务器,例如查看进程、创建目录等。通过上面第二条日志可以看出,攻击者正常浏览器执行切换到/var/tmp/.../haha目录的操作。这个脚本漏洞挺可怕的,不过在Awstats官网也早已给出了修补的方法,对于这个漏洞,修复方法很简单,打开awstats.pl文件,找到如下信息:

if ($QueryString =~ /configdir=(1+)/i)

{

DirConfig=&DecodeEncodedString("1");

}

修改为如下即可:

if ($QueryString =~ /configdir=(1+)/i)

{

DirConfig=&DecodeEncodedString("1");

$DirConfig=~tr/a-z0-9_-/./a-z0-9_-/./cd;

}

6、揭开谜团

通过上面逐步分析和介绍,此服务遭受入侵的原因和过程已经非常清楚了,大致过程如下:

(1)攻击者通过Awstats脚本awstats.pl文件的漏洞进入了系统,在/var/tmp目录下创建了隐藏目录,然后将rootkit后门文件传到这个路径下。

(2)攻击者通过植入后门程序,获取了系统超级用户权限,进而控制了这台服务器,通过这台服务器向外发包。

(3)攻击者的IP地址62.17.163.186可能是通过代理过来的,也可能是攻击者控制的其他肉鸡服务器。

(4)攻击者为了永久控制这台机器,修改了系统默认帐号mail的信息,将mail帐号变为可登录,并且设置了mail帐号的密码。

(5)攻击者在完成攻击后,通过后门程序自动清理了系统访问日志,毁灭了证据。

通过对这个入侵过程的分析,发现入侵者的手段还是非常简单和普遍的,虽然入侵者删除了系统的一些日志,但是还是留下了很多可查的踪迹,其实还可以查看用户下的.bash_history文件,这个文件是用户操作命令的历史记录。

7、如何恢复网站

由于系统已经文件被更改和替换,此系统已经变得完全不可信,因此建议备份网站数据,重新安装系统,基本步骤如下:

(1)安装稳定版本的操作系统,删除系统默认的并且不需要的用户。

(2)系统登录方式改为公钥认证方式,避开密码认证的缺陷。

(3)安装更高版本的apache和最新稳定版本的Awstats程序。

(4)使用Linux下的Tcp_Wrappers防火墙,限制ssh登录的源地址。


  1. &
相关实践学习
日志服务之使用Nginx模式采集日志
本文介绍如何通过日志服务控制台创建Nginx模式的Logtail配置快速采集Nginx日志并进行多维度分析。
目录
打赏
0
0
0
0
5
分享
相关文章
Linux系统资源管理:多角度查看内存使用情况。
要知道,透过内存管理的窗口,我们可以洞察到Linux系统运行的真实身姿,如同解剖学家透过微观镜,洞察生命的奥秘。记住,不要惧怕那些高深的命令和参数,他们只是你掌握系统"魔法棒"的钥匙,熟练掌握后,你就可以骄傲地说:Linux,我来了!
72 27
|
9天前
|
Linux基础:文件和目录类命令分析。
总的来说,这些基础命令,像是Linux中藏匿的小矮人,每一次我们使用他们,他们就把我们的指令准确的传递给Linux,让我们的指令变为现实。所以,现在就开始你的Linux之旅,挥动你的命令之剑,探索这个充满神秘而又奇妙的世界吧!
54 19
|
12天前
|
Linux系统ext4磁盘扩容实践指南
这个过程就像是给你的房子建一个新的储物间。你需要先找到空地(创建新的分区),然后建造储物间(格式化为ext4文件系统),最后将储物间添加到你的房子中(将新的分区添加到文件系统中)。完成这些步骤后,你就有了一个更大的储物空间。
67 10
|
2月前
|
Linux系统之whereis命令的基本使用
Linux系统之whereis命令的基本使用
108 24
Linux系统之whereis命令的基本使用
|
24天前
|
Linux系统中如何查看CPU信息
本文介绍了查看CPU核心信息的方法,包括使用`lscpu`命令和读取`/proc/cpuinfo`文件。`lscpu`能快速提供逻辑CPU数量、物理核心数、插槽数等基本信息;而`/proc/cpuinfo`则包含更详细的配置数据,如核心ID和处理器编号。此外,还介绍了如何通过`lscpu`和`dmidecode`命令获取CPU型号、制造商及序列号,并解释了CPU频率与缓存大小的相关信息。最后,详细解析了`lscpu`命令输出的各项参数含义,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CPU的具体配置。
76 8
PCIe 以太网芯片 RTL8125B 的 spec 和 Linux driver 分析备忘
本文详细介绍了 Realtek RTL8125B PCIe 以太网芯片的规格以及在 Linux 中的驱动安装和配置方法。通过深入分析驱动源码,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工作原理和优化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合理配置和优化驱动程序可以显著提升网络性能和稳定性。希望本文能帮助您更好地使用和管理 RTL8125B,以满足各种网络应用需求。
151 33
深度体验阿里云系统控制台:SysOM 让 Linux 服务器监控变得如此简单
作为一名经历过无数个凌晨三点被服务器报警电话惊醒的运维工程师,我对监控工具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记得去年那次大型活动,我们的主站流量暴增,服务器内存莫名其妙地飙升到90%以上,却找不到原因。如果当时有一款像阿里云 SysOM 这样直观的监控工具,也许我就不用熬通宵排查问题了。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使用 SysOM 的亲身体验,特别是它那令人印象深刻的内存诊断功能。
|
14天前
|
微服务2——MongoDB单机部署4——Linux系统中的安装启动和连接
本节主要介绍了在Linux系统中安装、启动和连接MongoDB的详细步骤。首先从官网下载MongoDB压缩包并解压至指定目录,接着创建数据和日志存储目录,并配置`mongod.conf`文件以设定日志路径、数据存储路径及绑定IP等参数。之后通过配置文件启动MongoDB服务,并使用`mongo`命令或Compass工具进行连接测试。此外,还提供了防火墙配置建议以及服务停止的两种方法:快速关闭(直接杀死进程)和标准关闭(通过客户端命令安全关闭)。最后补充了数据损坏时的修复操作,确保数据库的稳定运行。
46 0
Splunk Enterprise 9.4.1 (macOS, Linux, Windows) 发布 - 机器数据管理和分析
Splunk Enterprise 9.4.1 (macOS, Linux, Windows) 发布 - 机器数据管理和分析
29 0
Splunk Enterprise 9.4.1 (macOS, Linux, Windows) 发布 - 机器数据管理和分析
Linux系统查看操作系统版本信息、CPU信息、模块信息
在Linux系统中,常用命令可帮助用户查看操作系统版本、CPU信息和模块信息
217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