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或多或少都用过缓存,为了减少数据库的压力,把数据放在缓存当中,当访问的请求过来时,直接从缓存读取。缓存一般都是基于内存的,读取速度比较快,市面上比较常见的缓存有:memcache、redis、mongodb、guava cache等。
缓存的常规用法
大家使用缓存时,常用的逻辑时这样的:
- 根据条件生成key;
- 从缓存中读取数据,若成功读取数据,则返回;
- 若数据不存在,根据条件从数据库读取;
- 将从数据库中读取的数据放入缓存;
- 返回数据;
每一个使用缓存的场景,上面的逻辑都要重写一遍,是不是很烦躁,是不是很浪费时间。有没有简单的方法完成上面的逻辑?当然有了,这就是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Spring Cache。
Spring Cache
Spring Cache并不神秘,而且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它是注解组成的,最常用的一个注解是@Cacheable。这个注解是在方法上使用的,当使用了注解的方法被调用时,会先从缓存中查询,如果缓存中不存在,则执行方法,然后将方法的返回值放入缓存中。具体的使用方法如下:
首先,我们在IDEA中使用Spring Boot搭建环境,在选择依赖的页面中,我们选择了Lombok和Cache,最主要的选择Cache哦~ 项目搭建完毕后,我们看一下pom.xml的依赖:
我们看到在依赖中自动添加了cache。接下来我们要在SpringBoot的启动类上加上使用cache的注解@EnableCaching,如图:
然后我们编写测试的controller,如下:
我们使用@RestController注解,所以它返回的是Json格式的结果。然后在方法上使用了@Cacheable注解,这是我们今天的主角。
- cacheNames:当系统中有多个缓存时,指定该方法使用其中的哪几个缓存。
- key:缓存的key,可以使用spEL表达式,上面的例子中,使用了入参name。
还有其他的关键字,在这里没有列出来,比如:
- sync :true或false,当并发量非常大时,将同步开启,可以保证只有一个线程执行方法,其他线程将等待,然后从缓存中读取数据。
- condition:使用缓存的条件。
- keyGenerator:指定key的生成器。
我们启动项目,并在浏览器第一次访问http://localhost:8080/cache/test?name=allen,结果响应很慢,过了5秒后,页面显示结果:
我们在看一下后台日志:
打印语句打印出来了,说明第一次访问时,是执行了方法的。我们再在浏览器请求相同的地址,结果返回了相同的结果,而且后台没有打印出日志,和上面两张图一模一样。说明这次请求走了缓存,方法并没有执行。
总结
怎么样?@Cacheable很好用吧,大家赶快动手,在项目中实践一下吧,有问题评论区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