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并发场景下,到底先更新缓存还是先更新数据库?

简介: 高并发场景下,到底先更新缓存还是先更新数据库?

在大型系统中,为了减少数据库压力通常会引入缓存机制,一旦引入缓存又很容易造成缓存和数据库数据不一致,导致用户看到的是旧数据。

为了减少数据不一致的情况,更新缓存和数据库的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带领大家踩踩坑。

 

(1)读请求常见流程

应用首先会判断缓存是否有该数据,缓存命中直接返回数据,缓存未命中即缓存穿透到数据库,从数据库查询数据然后回写到缓存中,最后返回数据给客户端。

 

(2)写请求常见流程

首先更新数据库,然后从缓存中删除该数据。

看了写请求的图之后,有些同学可能要问了:为什么要删除缓存,直接更新不就行了?这里涉及到几个坑,我们一步一步踩下去。

 

Cache aside踩坑

Cache aside策略如果用错就会遇到深坑,下面我们来逐个踩。

踩坑一:先更新数据库,再更新缓存

如果同时有两个写请求需要更新数据,每个写请求都先更新数据库再更新缓存,在并发场景可能会出现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如上图的执行过程:

(1)写请求1更新数据库,将 age 字段更新为18;

(2)写请求2更新数据库,将 age 字段更新为20;

(3)写请求2更新缓存,缓存 age 设置为20;

(4)写请求1更新缓存,缓存 age 设置为18;

执行完预期结果是数据库 age 为20,缓存 age 为20,结果缓存 age为18,这就造成了缓存数据不是最新的,出现了脏数据。

 

踩坑二:先删缓存,再更新数据库

如果写请求的处理流程是先删缓存再更新数据库,在一个读请求和一个写请求并发场景下可能会出现数据不一致情况。

 

如上图的执行过程:

(1)写请求删除缓存数据;

(2)读请求查询缓存未击中(Hit Miss),紧接着查询数据库,将返回的数据回写到缓存中;

(3)写请求更新数据库。

整个流程下来发现数据库中age为20,缓存中age为18,缓存和数据库数据不一致,缓存出现了脏数据。

 

踩坑三: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

在实际的系统中针对写请求还是推荐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但是在理论上还是存在问题,以下面这个例子说明

 

如上图的执行过程:

(1)读请求先查询缓存,缓存未击中,查询数据库返回数据;

(2)写请求更新数据库,删除缓存;

(3)读请求回写缓存;

整个流程操作下来发现数据库age为20缓存age为18,即数据库与缓存不一致,导致应用程序从缓存中读到的数据都为旧数据。

但我们仔细想一下,上述问题发生的概率其实非常低,因为通常数据库更新操作比内存操作耗时多出几个数量级,上图中最后一步回写缓存(set age 18)速度非常快,通常会在更新数据库之前完成。


如果这种极端场景出现了怎么办?我们得想一个兜底的办法:缓存数据设置过期时间。通常在系统中是可以允许少量的数据短时间不一致的场景出现。

Read through

在 Cache Aside 更新模式中,应用代码需要维护两个数据源头:一个是缓存,一个是数据库。而在 Read-Through 策略下,应用程序无需管理缓存和数据库,只需要将数据库的同步委托给缓存提供程序 Cache Provider 即可。所有数据交互都是通过抽象缓存层完成的。

如上图,应用程序只需要与Cache Provider交互,不用关心是从缓存取还是数据库。

在进行大量读取时,Read-Through 可以减少数据源上的负载,也对缓存服务的故障具备一定的弹性。如果缓存服务挂了,则缓存提供程序仍然可以通过直接转到数据源来进行操作。


Read-Through 适用于多次请求相同数据的场景,这与 Cache-Aside 策略非常相似,但是二者还是存在一些差别,这里再次强调一下:

  • 在 Cache-Aside 中,应用程序负责从数据源中获取数据并更新到缓存。
  • 在 Read-Through 中,此逻辑通常是由独立的缓存提供程序(Cache Provider)支持。

 

Write through

Write-Through 策略下,当发生数据更新(Write)时,缓存提供程序 Cache Provider 负责更新底层数据源和缓存。

缓存与数据源保持一致,并且写入时始终通过抽象缓存层到达数据源。

Cache Provider类似一个代理的作用。

Write behind

Write behind在一些地方也被称为Write back, 简单理解就是:应用程序更新数据时只更新缓存, Cache Provider每隔一段时间将数据刷新到数据库中。说白了就是延迟写入

如上图,应用程序更新两个数据,Cache Provider 会立即写入缓存中,但是隔一段时间才会批量写入数据库中。

这种方式有优点也有缺点:

  • 优点是数据写入速度非常快,适用于频繁写的场景。
  • 缺点是缓存和数据库不是强一致性,对一致性要求高的系统慎用。

总结一下

学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缓存更新的策略都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最后稍稍总结一下。

缓存更新的策略主要分为三种:

  • Cache aside
  • Read/Write through
  • Write behind

Cache aside 通常会先更新数据库,然后再删除缓存,为了兜底通常还会将数据设置缓存时间。


Read/Write through 一般是由一个 Cache Provider 对外提供读写操作,应用程序不用感知操作的是缓存还是数据库。


Write behind简单理解就是延迟写入,Cache Provider 每隔一段时间会批量输入数据库,优点是应用程序写入速度非常快。

相关文章
|
22天前
|
缓存 NoSQL Java
Redis 缓存与数据库数据不一致问题
Redis 缓存与数据库数据不一致问题
49 3
|
5天前
|
缓存 NoSQL Redis
一天五道Java面试题----第九天(简述MySQL中索引类型对数据库的性能的影响--------->缓存雪崩、缓存穿透、缓存击穿)
这篇文章是关于Java面试中可能会遇到的五个问题,包括MySQL索引类型及其对数据库性能的影响、Redis的RDB和AOF持久化机制、Redis的过期键删除策略、Redis的单线程模型为何高效,以及缓存雪崩、缓存穿透和缓存击穿的概念及其解决方案。
|
7天前
|
存储 缓存 运维
优化高并发环境下的数据库查询性能:实战经验与技巧
在高并发环境下,数据库性能往往成为系统瓶颈。本文将深入探讨在高并发场景下优化数据库查询性能的策略与实践,包括索引优化、查询优化、数据库架构设计以及缓存机制的应用。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读者将能够掌握提升数据库性能的关键技术,从而在面对大规模用户请求时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
19天前
|
SQL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八)MySQL锁机制:高并发场景下该如何保证数据读写的安全性?
锁!这个词汇在编程中出现的次数尤为频繁,几乎主流的编程语言都会具备完善的锁机制,在数据库中也并不例外,为什么呢?这里牵扯到一个关键词:高并发,由于现在的计算机领域几乎都是多核机器,因此再编写单线程的应用自然无法将机器性能发挥到最大,想要让程序的并发性越高,多线程技术自然就呼之欲出,多线程技术一方面能充分压榨CPU资源,另一方面也能提升程序的并发支持性。
|
26天前
|
缓存 NoSQL 数据库
Redis问题之在高并发场景下,保证Redis缓存和数据库的一致性如何解决
Redis问题之在高并发场景下,保证Redis缓存和数据库的一致性如何解决
|
4天前
|
存储 缓存 NoSQL
基于SpringBoot+Redis解决缓存与数据库一致性、缓存穿透、缓存雪崩、缓存击穿问题
这篇文章讨论了在使用SpringBoot和Redis时如何解决缓存与数据库一致性问题、缓存穿透、缓存雪崩和缓存击穿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和示例代码。
15 0
|
11天前
|
缓存 监控 Go
[go 面试] 缓存策略与应对数据库压力的良方
[go 面试] 缓存策略与应对数据库压力的良方
|
18天前
|
SQL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十六)MySQL调优篇:单机数据库如何在高并发场景下健步如飞?
在当前的IT开发行业中,系统访问量日涨、并发暴增、线上瓶颈等各种性能问题纷涌而至,性能优化成为了现时代中一个炙手可热的名词,无论是在开发、面试过程中,性能优化都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而MySQL作为整个系统的后方大本营,由于是基于磁盘的原因,性能瓶颈往往也会随着流量增大而凸显出来。
|
20天前
|
人工智能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探索和体验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 MySQL版在AI场景中的应用
探索和体验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 MySQL版在AI场景中的应用
131 0
|
20天前
|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分布式数据库
PolarDB MySQL场景评测:阿里云数据库服务的新高度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对数据库的稳定性和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阿里云的PolarDB MySQL应运而生,作为一款高度兼容MySQL协议的云原生数据库,它在性能、扩展性和安全性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本文将基于阿里云PolarDB MySQL的官方评测,深入探讨其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表现,以及为用户带来的价值。
3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