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精彩内容整理:
反馈&数据驱动——产品研发方法论
该方法论不是用户说的算,也有PD的参与,主要从共创用户开始,去借助用户的实际使用,观察和收集用户反馈,跟随用户的业务发展同步的去引进产品,也就是说产品服务你的共创用户,当你的共创用户由小变大的时候,你的产品也在由小变大,一旦你的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形成了,就可以开始定向的向更多用户去推广,这个时候是以高留存率为标准,去快速的收获用户,当用户积累到一定量时,就开始面向市场发力,最后达到一鸣惊人的爆发式效果,从而取得产品的成功,这也是很多互联网产品所走的路径,阿里的钉钉就是走这样的产品研发方法论,这种成功是可以被复制的,非常适合当下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我们是在研发平台中内置这个功能,通过建立互联网用户和产品研发同学之间的连接对产品发展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驱动,上图是我们内部做数据驱动时经常用到的数据图表。
实践当中,当用户和研发人员建立连接后,10个提问会有一个提问时涉及到缺陷和需求的,十分之一的提问可以转化为研发工作项,十分之一的提问需要人工参与回复答疑,并且沉淀产品研发知识库,十分之八的提问机器人自动回复,这也是当前比较热门的AI。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如果按照波士顿矩阵的划分,这样的产品方法论是比较适合幼童、明星这两个象限的产品,也就是偏前期和中期,特别是产品研发投入最大的时候;如果是金牛和瘦狗象限的,可能作用会小一些,金牛更多的是回收你的成本。另外,产品本身的模块和页面的功能也可以用波士顿矩阵来划分。
数据驱动也是我们产品研发的一大利器,用户提问数是一个非常好的核心对象,创建需求缺陷就像淘金剩下的金子一样,它是来自于用户实际使用当中所沉淀下来的发展产品的,这样做出来的功能会非常贴近用户需要。
NPS
NPS(净推荐率)是一种超级易用且非常有效的方式,这是一个-100到100之间的百分比值,一般来讲,能拿到正分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能拿到50分以上,说明你的产品有非常好的口碑和影响力。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去实施NPS有两个要点:一是要基于用户行为数据去调研,一是要形成产品研发的闭环。所以一定要拿到分数背后的转换成需求和缺陷的工作项,借助整个研发协同去迭代,而在新的迭代上有可以拿到新的NPS数据反馈,整个的闭环会让你的产品以直线的方式最快的发展。
项目协作的重要性
有的互联网创业团队直到资金快用光了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我做的产品没有用户需要,如果能够及早的跟用户在一起,在用户实际的使用当中去关联需求,悲剧就可以避免掉。产品需求应该与天使用户去对等的交流,在实际使用中提问,加上产品经理的智慧和老板的投入支持,使项目协作和需求管理完美结合。
其次,我们要关注缺陷,做到严格区分,优先解决,主动服务。当缺陷变多,会影响研发团队效率。迭代、风险、敏捷等项目结构中的进阶也非常有用,比如阿里的双十一,最重要的是风险管理。
一站式带来的好处
大家都在走一站式的趋势,比如gitlab最近的版本就逐渐的在向横向扩展,一站式之所以普遍认同,很关键的一点,单个垂直领域做的不错的如果要去跟目录服务进行打通,就会很痛苦,要去改一遍人员&组织机构、账号&权限等,资源组服务就更头疼了,它跟产品研发依赖的服务器、数据库、搜索引擎以及所有基础服务的连接也非常麻烦。
简单来讲,我们走的是全、整体最优的路线。全是指产品研发需要的服务都会引入到研发中台来,并且做好同其他服务的连接,产品研发人员看不到中间的改变,都是天然的一体的,更多的是底层数据的打通,当做一个上线发布时,代码发布后需求和缺陷是流动的,我们可以知道这一次上线影响了哪些需求和缺陷;整体最优是指围绕产品研发迭代的小闭环,也是产品应用发展的大闭环,去做到整体最优。我们追求的是项目协作、代码服务、持续交付、测试服务的全局最优,在研发效率、质量上去获得最佳的平衡点。
研发协同平台的必要性
- 对中小企业而言,零投入的去使用公有云是必要的,原本资金人力投入就不富裕,如果还要投入到代码托管、持续集成、持续交付、项目协作这些工具的集成上,就很不划算;
- 对于大企业来说,可以考虑自建,如果研发协同不是自己的主业,可以考虑小投入,Gitlab、Jenkins、Jira等开源产品作为基础,可以购买商业套件进行二次开发;如果是大投入发展自己主业的话,可以自研。
快速开始
产品研发要如何快速开始呢?
我们做到7天发布Beta版,14天发布1.0版。快速开始最初的5分钟是很重要的,就是上线应用,如果一个开发人员做一个功能超过一天以上,要么是个人能力不够,要么是技术不够成熟。上线应用类似于图中的微博页面,什么功能都不要,上线一个Coming soon应该还是没什么压力的,这样你的用户和研发人员就可以建立连接,开始沟通了,这就是反馈和数据驱动的小根据,能够初始提供及时沟通反馈和数据埋点的采集,接下来就是套一个小闭环就可以了。
数据驱动
当你看一个页面功能时候,给到它一个UV很多,但人均PV又不高,那就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把功能做的更好,不要浪费给你的流量,另外是去调整用户访问的路径,把这样的功能放到合适的路径中去。
SLA是稳定性的衡量指标,如果总是出现404、5xx,肯定没办法和用户好好相处了,那恢复时长、持续可用时长这些指标能够帮助产品提升稳定性。
GMV与商业模式有关,提升起来产品研发是要借力打力的,一般来讲会在业务的链路当中去分析核心对象的增长,找到瓶颈点去一通百通。
互联网产品一站式研发协同平台
对于互联网产品研发团队而言,1产品+3研发+2数据+1运营的7人组合是再好不过的豪华阵容了;如果投入不了那么多的人力,那么1产品兼数据兼运营+2开发的3人精简小队也是可以接受的。
我们的愿景是做软件生产运营梦工厂,提升研发效能,让协作更简单,让交付更高效,目前我们正在做阿里云一方产品公测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