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工作,永远是跳槽后的工作。不信你看哪些跳槽的前同事,个个在朋友圈耀武扬威:啊哈哈我已脱离苦海,你们这些傻逼还在苦苦挣扎。如果有更好的工作,就是培训班的广告,0基础21天学习文案写作入职互联网行业半年成为COO走上人生巅峰。如果还有更好的工作,那就得是“靠父母你只是公主,靠自己你才是女王”“看懂了趋势你才有未来”之类的,你懂的行业。人家个个从业三月喜提宝马,好不风光。
等等!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既然这些工作这么好,人人3个月年薪百万,为啥国家还要扶贫办?国务院应该给这些人颁发一顿重的奖章,感谢他们对现代化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干脆成立个国家发财办好了,《国家2018发财标准考试大纲》就靠朋友圈各位同仁了。
如果有不好的工作,那肯定存在在各大社交媒体的帖子里。随便发篇《如何评价XX行业》只要XX不是互联网三个字,肯定是骂声一片。各种民不聊生。类似的还有《如何评价XX专业》一片劝退,声势之大,搞得我都不敢哪一个具体的XX来举例子了。一定会被人喷死的。
等等!有什么不对的地方?难道天下没有有钱了?当然不是,在业内混的好的才不会没事在网上闲扯呢。即使是那些在网上闲扯的,发牢骚的,他真的混的不好?有多少人在一边抱怨事业单位工资低,一边吃着免费的饭堂,拿着20%的公积金(当然现在该没有这么高了),享受着银行利率折扣和房地产的优惠促销,上着朝九晚五的养生班。跳槽?不可能,这辈子不可能的。
不对的地方在哪里?不对的地方在于,这些说的都是判断,不是事实。一个工作“好”或者“不好”是一个判断的结果,而做出判断可能和个人的背景,生活体验,收入福利,内心的小九九,屁股位置都有关系。所以判断是靠不住的。
对于想要探索职业方向的我们来说,需要的不是判断,而是事实。与职业有关的事实,不是这个工作“好”还是“不好”,而是这丫到底是干什么的。具体的包括:
1. 公司名称
2. 组织架构
3. 部门名称
4. 岗位名称
5. 向谁汇报
6. 背什么KPI
7. 做什么工作
8. 需要谁协助
9. 输出什么产物
10. 薪资构成
这些才是构成一个工作的事实。并且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
有些同学有收集信息的意识,但是但是两眼直勾勾盯着第10。一提起工作就直扑月入2万,5万,还是10万。某年春节期间,一个小哥哥很激动的跟我说,要ALL in互联网金融风控。为啥,因为他老家一个转折亲,在酒桌上告诉他,在京东做金融风控月入百万。真有钱,牛逼,要做!做做做!我问这个小哥哥,你那个月入百万哥人在什么BU,什么等级,报个title来看看。小哥哥激动的说:真人说的百万!还能有假??额,过年酒桌上喝高了的话也能信???!!!真上了等级还月入?100*12=1200万年薪???
有些同学有收集信息的意识,但是仅仅停留在第7点。非常非常纠结: “操作什么软件??”“我到底能不能操作???”结果忽视了对自己业务知识,项目经验的积累。曾经有个同学很苦闷的问我:为什么已经熟练esp(excel,sql,python)但是找不到工作。一问之前面试经历:懂电商指标吗?——不懂;知道游戏分析看什么吗?——不知道,不过自己玩的还挺溜的;贷前贷中贷后干什么?——不明白,浩南哥上门收账?是啊,连什么分析问题都不知道,咋找工作?
有些同学有收集信息的意识,但是仅仅停留在第4点。天天问:数据分析师,数据挖掘工程师,经营分析岗,数据科学家,算法工程师有什么区别。额,理论上,老板想要的话,叫算命工程师都行,爱咋咋叫。但比起名字,其他9项才是更为关键的。真正决定了这个工作是干什么的。特别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概念满天飞,很多HR、用人部门自己都搞不清楚名字的时候,excel数据透视表到hadoop集群都叫大数据,光纠结名字会把自己带死胡同里。
最后就是123点,也常常被大家忽略,因为大家离职时往往带着对前一份工作的强烈愤怒,所以容易脑子一热感觉只要不是现在就怎么都好。结果急匆匆从一个火坑跳到另一个火坑。特别特别是非互联网行业的同学,往往把所有对于美好工作的幻想,都寄托在“互联网行业”这五个字上。我目前单位政治斗争激烈,所以“互联网行业”肯定是人人都是白莲花;我目前的公司加薪很慢,所以“互联网行业”肯定是年年薪资暴涨;我目前的公司没有人带,所以“互联网行业”肯定是学习的乐园,各个慈眉善目的老师耐心教导;我目前的公司发展不快,所以“互联网行业”肯定是朝气蓬勃;我目前的公司行业垄断,升职潜力小,所以“互联网行业”肯定是人傻钱多,满地元宝等着拾……写不下去了X_X。互联网行业的同学不要笑的开心,把互联网行业五个字改成BATJ,就是很多在互联网行业小作坊从业的同学的幻想,一模一样,谁都没得跑。本质上还是对职位本身研究的太少。
所以想要让自己的职业发展夯实,大量收集事实信息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才是丢下心中那本《国家2018发财标准考试大纲》,精神上走出校园面对社会的最重要一步。正是因为真正挣钱的人都不怎么说话,所以想要搞清楚这些才非常艰难。但是这也是为什么能挣钱的人少的原因所在。成功从来就不是件简单的事,一步步的走好,才能走的更远。
至于如何收集,需要收集客观信息和与人交流。收集客观信息,可以看职位招聘的要求,做一个巨大的组织图,把一个企业要求的岗位,按部门,职位一点点拼上去,慢慢就能看到工作的全景。配合对目标企业业绩,主打产品的研究,可以加深对企业的理解。不过这样做有局限:因为部门、组织经常变动,所以很难看清全貌。所以还是需要和从业的人交流,勾勒出一个大致的方向。
交流可以分为和从业人员交流,和猎头/HR交流两个部分。和从业人员交流,核心是搞清楚6-9。虽然他们最喜欢说的是10,但是不要被带歪了方向,我们自己要清楚:说自己有XX钱不重要,说自己是怎么挣到这个钱的才重要。和猎头/HR交流,核心是2-5,作为行政人员,她们可能不懂6-9具体是什么,但对组织架构她们是非常熟悉的,真正某个岗位上的人反而可能没那么熟。说到这又忍不住吐槽:好多同学来问面试策略,都已经面了2轮了,连面得是什么部门,下一次要面什么人,什么职位,什么title都讲不出来。这简直自己就解释了为啥面不上啊
至于如何交流,这涉及到如何沟通的问题,是另一个话题了。篇幅所限,这里不赘述了。很多同学生活圈子极其狭窄,除了公司同事,就是大学宿舍里几个死党,除此外再无他人可以聊。这是个很大的问题。试问自己:我最常接触的人是什么薪资?如果我常年和他们混在一起,又怎么可能比他们混的更好呢?如果他们自己仅仅是这个水平,他们的意见又是什么水平呢?所以,虽然社交很辛苦,认识猎头/从业人士很难,会吃别人白眼,但是这是通往进步的必经阶梯。原地踏步,永远不动,道理就是这么简单。迈开腿、张开嘴,才是真正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