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容器、微服务和互联网架构

本文涉及的产品
容器镜像服务 ACR,镜像仓库100个 不限时长
简介: 随着云服务的兴起,企业应用正在从分层式架构逐步迁移到互联网架构。传统的企业应用架构通常是单一架构(Monolithic),即典型的MVC三层架构。以一个主流的J2EE企业应用而言,其按照模型(数据层)——控制器(服务层)——视图(访问层)进行构建,然后打包为一个war包,部署运行于J2EE应用服务器上,例如Tomcat、JBoss、WebLogic等。

随着云服务的兴起,企业应用正在从分层式架构逐步迁移到互联网架构。传统的企业应用架构通常是单一架构(Monolithic),即典型的MVC三层架构。以一个主流的J2EE企业应用而言,其按照模型(数据层)——控制器(服务层)——视图(访问层)进行构建,然后打包为一个war包,部署运行于J2EE应用服务器上,例如Tomcat、JBoss、WebLogic等。

然而,经过多年应用,Monolithic架构也逐渐老化,越来越不适应技术的发展。首先,随着加入的应用功能增多,产生了代码堆积现象,系统越来越庞大和复杂。尤其是引入敏捷开发后,产生了较多问题。例如应用持续集成方法时,自动加载、编译、加载、测试整个应用代码的时间过长,不能快速形成正反馈。其次,组件与组件之间的耦合性太强,所有应用都运行在服务器上的相同进程中。应用规模增大后,只有同时增加应用的副本,将多个副本部署到多个服务器上,无法实现弹性伸缩。最后,开发团队之间,工作交集复杂,协调耗散大。
从长期实践看,Monolithic架构天然的不具备健壮性,因为一旦某个组件出现问题,整个服务基本上就挂了。自身不具备分布式服务能力,通常需要依赖于负载均衡器、数据库HA等来实现服务的分布化和负载分担。相对而言,互联网架构优势在于分布式、去中心化,支持弹性伸缩。其核心是轻应用、微服务。微服务架构也是从Monolithic架构演进来的。Monolithic应用中按照职责的不同,拆分解耦成一个个的单独微服务(Micro Services),每个微服务都对应了一个独立的业务功能,也只定义了该功必须的一些操作。从下图可以形象的说明。

微服务独自或者共同部署在多台应用服务器上,微服务之间通过标准的Restful接口实现访问。这样当一个微服务出现问题时,并不会影响到其他的服务。而且,微服务可以基于资源的需求进行独立扩展,可以被部署在更小的主机上。各个微服务使用的开发语言也可以不同,只要保持接口协议统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爆发,越来越多的采用前端手机APP(Native或HTML5)+后端应用(Java、NodeJS等)的开发/部署模式,两者之间通常采用Restful方式实现通讯,天然的实现了前台和后台的解耦,这也为微服务的流行提供了根本动力。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微服务同样存在一些劣势。因为微服务通常部署在多个主机上,所以大量微服务的管理也成为一个难题。如果微服务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将开发,这就意味着每个服务的部署都需要完全不同的库和框架,从而服务的部署会非常复杂。
幸运的是,Linux容器技术的使用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微服务架构所带来的问题。Linux容器技术使用了类似cnames和namespaces这样的内核接口,它允许不同容器共享相同的内核,同时容器之间还进行了完全的隔离。
目前流行的Linux容器主要有Docker和Rocket。以Docker为例,Docker执行环境使用了一个被称为libcontainer的模块,它标准化了这些接口。Docker同样为容器镜像提供了一个类GitHub的资源库DockerHub,让容器的共享和发布非常简单,也正是这种相同主机上的容器隔离简易了不同语言开发的微服务代码部署。使用Docker,我们可以创建一个DockerFile来描述所有用到的语言、框架和服务间库的依赖性。

将微服务应用放置在容器中,带来了快速与可移植性。从开发、测试、上线,实现了“一次编写,到处运行”。

总之,通过容器、微服务的有效结合应用,最终帮助企业应用演进到互联网架构,实现IT投资和收益的最优化。

目录
相关文章
|
2月前
|
弹性计算 API 持续交付
后端服务架构的微服务化转型
本文旨在探讨后端服务从单体架构向微服务架构转型的过程,分析微服务架构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文章首先介绍单体架构的局限性,然后详细阐述微服务架构的核心概念及其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的应用。通过对比两种架构,指出微服务化转型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最后,讨论了微服务架构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2月前
|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微服务
探索云原生技术:容器化与微服务架构的融合之旅
本文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云原生技术的核心概念,特别是容器化和微服务架构如何相辅相成,共同构建现代软件系统。我们将通过实际代码示例,探讨如何在云平台上部署和管理微服务,以及如何使用容器编排工具来自动化这一过程。文章旨在为开发者和技术决策者提供实用的指导,帮助他们在云原生时代中更好地设计、部署和维护应用。
|
2月前
|
Java 开发者 微服务
从单体到微服务:如何借助 Spring Cloud 实现架构转型
**Spring Cloud** 是一套基于 Spring 框架的**微服务架构解决方案**,它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和组件,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分布式系统,尤其是微服务架构。
294 69
从单体到微服务:如何借助 Spring Cloud 实现架构转型
|
2月前
|
运维 监控 持续交付
微服务架构解析:跨越传统架构的技术革命
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是一种软件架构风格,它将一个大型的单体应用拆分为多个小而独立的服务,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开发、部署和扩展。
541 36
微服务架构解析:跨越传统架构的技术革命
|
8天前
|
传感器 监控 安全
智慧工地云平台的技术架构解析:微服务+Spring Cloud如何支撑海量数据?
慧工地解决方案依托AI、物联网和BIM技术,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全方位、立体化管理。通过规范施工、减少安全隐患、节省人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工地管理的安全性、效率和精益度。该方案适用于大型建筑、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等场景,具备微服务架构、大数据与AI分析、物联网设备联网、多端协同等创新点,推动建筑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未来将融合5G、区块链等技术,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
30天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Java
微服务引擎 MSE:打造通用的企业级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引擎MSE致力于打造通用的企业级微服务架构,涵盖四大核心内容:微服务技术趋势与挑战、MSE应对方案、拥抱开源及最佳实践。MSE通过流量入口、内部流量管理、服务治理等模块,提供高可用、跨语言支持和性能优化。此外,MSE坚持开放,推动云原生与AI融合,助力企业实现无缝迁移和高效运维。
|
2月前
|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Docker
《docker高级篇(大厂进阶):5.Docker-compose容器编排》包括是什么能干嘛去哪下、Compose核心概念、Compose使用三个步骤、Compose常用命令、Compose编排微服务
《docker高级篇(大厂进阶):5.Docker-compose容器编排》包括是什么能干嘛去哪下、Compose核心概念、Compose使用三个步骤、Compose常用命令、Compose编排微服务
145 24
|
2月前
|
Kubernetes 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云卓越架构:容器安全最佳实践
本次分享由阿里云智能集团解决方案架构师张玉峰主讲,主题为“云卓越架构:容器安全最佳实践”。内容涵盖容器安全的挑战、云原生容器安全架构及典型场景。首先分析了容器安全面临的问题,如镜像漏洞和权限管理。接着介绍了容器安全架构的五个维度:身份权限管理、配置安全检查、运行时防护、镜像安全检测及发布的安全管控。最后通过具体场景展示了容器身份与权限管理、密钥管理、运行时防入侵等最佳实践,强调了安全左移的重要性,确保从开发到运行的全生命周期安全覆盖。
|
2月前
|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Docker
《docker高级篇(大厂进阶):5.Docker-compose容器编排》包括是什么能干嘛去哪下、Compose核心概念、Compose使用三个步骤、Compose常用命令、Compose编排微服务
《docker高级篇(大厂进阶):5.Docker-compose容器编排》包括是什么能干嘛去哪下、Compose核心概念、Compose使用三个步骤、Compose常用命令、Compose编排微服务
201 6
|
2月前
|
设计模式 负载均衡 监控
探索微服务架构下的API网关设计
在微服务的大潮中,API网关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服务的提供者与消费者。本文将深入探讨API网关的核心功能、设计原则及实现策略,旨在为读者揭示如何构建一个高效、可靠的API网关。通过分析API网关在微服务架构中的作用和挑战,我们将了解到,一个优秀的API网关不仅要处理服务路由、负载均衡、认证授权等基础问题,还需考虑如何提升系统的可扩展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文章最后将提供实用的代码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API网关的设计概念。
108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