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国家政策,智能硬件中游产业链面临利好局面。
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制定的《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的内容分析,我国当前的智能硬件市场同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其中,产业链中游的问题主要是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创新支撑体系不健全等。
在文件发布之后,对于现状和未来,智能硬件的产业链中游有将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智能硬件中游产业链呈现病态发展
智能硬件的中游即硬件生产商、解决方案提供商。单从技艺上看,我国的硬件生产水平较于国际来说还是不错的,这一点从富士康成为苹果最大代工厂可以看出来。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智能硬件的产业链中游整体呈现出一片病态发展。
低技术门槛,导致市场混乱。相对于产业链上游的CPU等核心技术,中游的硬件生产主要涉及工艺等方面,技术门槛也就降低很多,进而导致了市场的一种混乱。
比如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该领域一直是专业无人机厂商难以触及的地方。根据相关媒体所搜集的资料,纵观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的无人机销量,排名前5名的皆是一些在主流科技圈闻所未闻的品牌。其中,美嘉欣MJX R/C凭借月销量9334台占得榜首,而大疆DJX却以3361的月销量屈居第10。由此,我们可了解到一个事实:物劣价廉的玩具无人机厂商正在联合起来,以强硬的姿态逼迫专业无人机从消费级市场节节败退,显现出一种不良发展趋势,拉低了整个行业的技术标准。
产品标准、创新因素的缺乏,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有时,一个产品最大的成功在于“创新”因素,而这正是我国当前智能硬件市场所缺乏的。上上周,镁客君去第二届国际服务人及智能产业展走了一遭,看完之后镁客君的内心是相当的失望。不管是功能,还是外观设计,多数参展的机器人都呈现出一种“同质化”的趋势,有些甚至达到了90%以上的相似度,并不具备个性化。
另外,由于缺乏明确的产品标准,似乎只要外形似人、会说话就可以被称为“机器人”。但是,不客气地讲,如果只是拥有了一副与人类相似的外表,并会一些浅层的语音交互,那并不能够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充其量只是一个“放大了的人型玩具”,智能程度远远低于人们的需求。
政策出台,中游产业未来之变
一个政策必然会带来一个产业的变化。在智能硬件的中流厂商的眼中,政策是对他们未来走向的一个指引,也是一种保障。
政策:面向价值链高端环节提高智能硬件产品质量和品牌附加值,加强产品功能性、易用性、增值性设计能力,发展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供给模式。
根据以上政策内容,在未来的两年内,国家期盼智能硬件能够呈现多元化发展,而不是一味地进行模仿,而这就是未来厂商需要铭记在心的一条规则。
前文中也讲过了,对于一个智能硬件产品而言,创新是一个关乎“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如果只是简单的跟随大流,那样的产品终将被拍死在沙滩上。当前,智能硬件市场的病态发展正在逐渐蔓延,此时这一政策的下达,首先起到的就是抑制的作用,以防势态发展到不可控制的程度;其后则是对当前中游厂商的一个鞭笞,强行拉回他们的“歪心思”,引领其走向正确的道路,也是对当前智能硬件市场的一个挽救和完善。到那时,市面上的机器人将不再千篇一律,呈现百花齐放之势。
政策:研究制定智能硬件技术标准及应用规范体系,并在相关产业团体进行试点以完善标准。建立具备标准符合性、安全可靠等属性的产品检测平台。
不管哪一个行业,“标准”都是其能够健康发展的倚靠,一个没有标准的行业,就如同一个没有领导者的国家,自由散漫只能走向死亡。
对于智能硬件这一新兴行业,要想其在一天之内制定出行业标准是不可能的。该专项行动为行业标准的定制规划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套路”,如果没有其他突发状况的干扰,只要相关部门、民间组织等按着该套路走下去,智能硬件行业标准的建立完全指日可待。届时,所谓的“山寨智能硬件”的生存空间或将遭到打压,一反当前的猖狂气焰,而混乱的市场竞争也会随着消散。
政策: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框架下成立智能硬件工作组,编制产业发展白皮书,为产业发展和决策支撑提供服务。
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产品、资金和市场这三大要素。在市场方面,如果只靠厂商进行自我摸索,走弯路肯定是在所难免,这时候,政府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在行业发展上,市场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的影响,既如此,对于行业的发展,政府也有着极大的发言权。依靠手中丰富的资源,政府对于当前市场走势的判断还是比较客观、具有可信度的,在中国这样一个国情特殊的国家里,这份白皮书就是一个行业发展最大的靠山和保障。
依照这份白皮书中的数据和未来走势,中游厂商能够及时调整商业模式和运营策略。随着一家家厂商进行正确调整,整个产业链生态也将随之变化,走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