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大爆发,让成立不到5年的如意仓在去年迎来突破之年——去年双十一,如意仓B2C订单500多万单,B2B(平台、门店和商超等拆零订单)500万件(箱),总计突破1000万件,10倍于2016年双11,更重要的是,在订单量井喷的情况下,如意仓依然实现了有条不紊的运送和分派。
近日,富春控股集团副总裁、网赢如意仓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名如意仓)总经理吴军旗接受天下网商采访,聊一聊仓配企业如何助力新零售。
“零售通”的主力仓储CP
社区店概念刚被阿里巴巴提出的时候,许多业内人士并不看好。
“那是因为社区店曾经有一段时间非常尴尬,非标商品被电商垄断,大型超市的扩张又抢走了标品的销售量。”然而,已经在物流行业沉浸近20年的吴军旗却相当看好社区店。
“以前,社区店的备货,主要靠老板的经验。如果通过大数据分析社区店周边人群的网购习惯、购买地址,进而判断社区门店周边的消费习惯,就能以这个消费习惯为基准,用线上数据来指导线下商品的陈列。”吴军旗认为,用户消费行为的数据化,要求后台的物流企业更有针对性地输出服务能力,这是如意仓的机会。
于是,如意仓成为阿里旗下为线下小超市、小卖部批发供货的“零售通”平台的重要仓储CP。
“这也带动了我们仓库的扩容,我们在海宁建设了52000平方米的分仓,又在无锡、武汉、郑州等地建了分仓,分仓已成为一种趋势,可以大幅缩短货物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时间。”吴军旗说。
让货物更快到达消费者手中
如意仓又是如何实现最短时间将货物送到消费者手中的?
从成立之初,吴军旗就认为,如意仓要做的是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立体仓配,这也是未来的趋势。
“传统物流是有问题的。“吴军旗说,传统的快递要先提货再到分拨中心,然后拉到另外一个城市,再分到分拨中心,分拨到快递员的个人手里,这样的多级分拨模式,每一级分解过程都需要成本。
而如意仓根据商品的消费频率进行了智慧分仓,类似社区店需要的高频商品会调配到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这些商品集货后,由城市三级仓(HUB)配送以保证时效性。
时效性要求不强的中频商品,会被安排放到距离消者两三百公里外的RDC(分拨中心)仓库,最终通过一次分拨方式,送到消费者手上。
至于消费者一年只会买一两次的低频商品,则会放到距离消费者最远的CDC仓库(中央配送中心),也就是主仓库。而这样的商品,销售渠道可以线上线下统一管理。
为了实现不同频次的货物分层配送,如意仓搭建了全国分仓体系,线上线下共享库存,系统自动推荐最适合收货地址的发货仓,网络分仓不仅能分解单仓集中发货的压力,而且订单时效更快,成本更低,还能打通不同渠道库存的共享,降低库存占用。
吴军旗说,从运营效果看,分仓这样的搭配方式确实能够有效缩短运输里程,从而全面提升整车到达率、整箱到达率、整单到达率等物流指标。
智慧仓储系统解放人工
如意仓富阳东洲仓的捡货工刘春花,原本常年霸占微信运动的榜首,因为她每天拣货要走完一个半程马拉松。
而如今,刘春花每天只走1万步左右,工作效率却提高了,拣货量从原来50单/小时到现在200单/小时,每天工作8小时就能完成任务,甚至不再需要加班。
“解放”刘春花的,正是如意仓的智慧仓储系统。
一件商品从入库到出库,是一条看似简单的流水线:商品入库订单进来,工人拣货包装,再发货给快递公司,背后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和支撑。如意仓搭建的智慧仓储系统如同仓库的大脑和神经,无缝对接客户的各种订单接口,推动供应链流程一体化,大大提升了物流的时效和准确性。
吴军旗解释说,货物进仓出仓的时间不同,顺序不同,直接关系到哪些货物放远,哪些货物放近,哪些放高,哪些放低,每一步都非常讲究。“以前运营驱动物流靠的是经验,而互联网时代,靠的是数据驱动。”吴军旗说。
在大数据的指导下,库存管理系统自动根据体积、重量、SKU 数量和效期批次等,智能计算最大库容量,比如体积大的货物可以放 1000 件,体积小的可以放 10000 件,根据不同货品的体积、重量、存储要求,计算每个区域的库容量,自动提醒仓库管理员库存警戒值,避免盲目进货造成爆仓。
系统还能做到自动实时监测人员和每个环节的效率,精确到每个人每秒。算出完成每项任务的合理时间,超时自动提醒相关人员。在如意仓的 wms系统里,每个员工的效率和准确率一目了然,员工多干多得,收益也明显提高了,刘春花原来一个月工资还不到三千,如今每个月都能超过4500元。
在智慧仓储系统下,如意仓的库内运转链条都得到了优化。吴军旗说,一个日均订单5万包裹的快消品仓库,行业内的标准是配置近500人,而目前如意仓只需要不到300人就能完成。这正是如意仓智能系统的价值所在。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8-04-26
本文作者:汪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