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erf是一个开源的测试网络宽带并能统计并报告延迟抖动、数据包丢失率信息的控制台命令程序,通过参数选项可以方便地看出,通过设置不同的选项值对网络带宽的影响,对于学习网络编程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至少可以玩上一段时间。
IPerf开始出现的时候是在03年,版本是1.7.0,在网上找到的仅有的系列源码解析篇 http://blog.chinaunix.net/uid/11568125/cid-131106-abstract-1.html 就是基于1.7.0 进行介绍和解析的,貌似1.7.0还是使用C++编写比较多,后面到了IPerf2版本,C++和C结合,现在出来一个法国人团队另起炉灶重构出不向下兼容的IPerf3,他们开了一个论坛专门讨论维护,但因为是法语所以跟我也无法沟通,所以也没怎么上去看,一开始入门的时候就只能上处链接的文章,还好有所帮助。
现在IPerf的官方网站为:https://iperf.fr/
IPerf的一些特性:
- 开源,每个版本的源码都能进行下载和研习;
- 跨平台,支持Windows Linux MacOS Android,现有支持不同平台的IPerf版本,UWP,Docker...很早之前就出来了一个JPerf(在IPerf的基础上添加了界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看看;
- 支持TCP、UDP协议,包括IPV4和IPV6,最新的IPerf还支持SCTP协
- TCP
- 测试网络带宽;
- 报告MSS(最大报文段长度)、MTU(最大传输单元)的大小,在Windows上不支持;
- 支持通过套接字缓冲区修改TCP窗口大小;
- 支持多线程并发;
- UDP
- 客户端可创建指定大小的带宽流;
- 统计数据包丢失、延迟抖动率等信息
- TCP
IPerf的简单使用示例:
IPerf通过选项 -c 和 -s 决定其当前是作为客户端程序还是作为服务端程序运行,当作为客户端程序运行时,-c 后面必须带所连接对端服务器的IP地址或域名
上面图片显示三种信息:本地设置信息,连接信息,传输信息,究竟其在程序设计中是如何打印出来的,看完接下来的源码解析希望你能够明白其中的原理 :)
下面列举一些比较常用的选项参数,想要知道更多的选项参数,请查看官方网站的文档说明
选项参数 说明
[客户端]
-c host 以客户端模式运行,连接到IPerf服务端运行的主机IP地址或域名
-t ; -i -t(timing)测试的时长;-i(interval)带宽报告周期性显示的间隔时间
-n 设置测试所发送的数据总量,#[KM] 覆盖-t选项
-d, -L 双向测试模式,客户端与服务端建立双向连接,并相互发送数据进行测试
-r, -L 交易模式,在客户端到服务端的测试结束后,执行服务端到客户端的测试
-P 设置客户端同时连接到服务端的并发数(在多线程允许的条件下)
[服务端]
-s 以服务端模式运行,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D Unix平台以后台守护程序运行;Windows平台下以服务形式运行
-w 设置TCP窗口大小或UDP接收缓冲区大小为其指定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