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ango 博客教程(三):创建应用和编写数据库模型

简介:

创建 django 博客应用

在上一章节中我们创建了 django 博客的工程,并且成功地运行了它。然而这一切都是 django 为我们创建的项目初始内容,django 不可能为我们初始化生成我们需要的博客代码,这些功能性代码都得由我们自己编写。

django 鼓励我们把自己编写的代码组织到应用(Application)里,并且最好是一个应用只提供一个功能。例如我们要开发的 django 博客,相关的代码都放在博客这个应用里。其实应用没什么复杂的,不过是把功能相关的代码放到一个文件夹里,这个文件夹就成了一个应用(姑且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可以在 django 工程目录下手动地建立一个文件夹,为它取个名字,并且告诉 django 说这是一个应用。但是我们不必做这些无聊的工作,dango 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自动创建应用的命令。现在就来创建我们的 django 博客应用,我把它命名为 blog,进入虚拟环境,切换到 manage.py 文件所在的目录下,运行下面的命令:


前面已经说过,manage.py 是我们的工程管理助手,上一章中我们使用了它的 runserver 命令开启了一个本地开发服务器,这里我们使用它的 startapp 命令创建了一个 blog 应用。

用资源管理器打开 manage.py 文件所在的目录,可以看到多了一个名为 blog 的文件夹,它下面的文件结构像这样:


不同名称的文件用于存放特定功能的代码,这些将会在后面详细介绍。总之这个应用的文件夹结构 django 已经为我们建立好了,但目前它还只是包含各种文件的一个文件夹而已,django 并不知道这是一个应用,我们得告诉 django 这是我们创建的应用,专业一点说就是:在 django 的配置文件中注册这个应用。打开 blogproject 目录下的 settings.py 文件,看名字就知道 settings.py 是一个设置文件(setting 意为设置),找到 INSTALLED_APPS 设置项,将 blog 添加进去。 


可以看到 django 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内置的应用,这些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功能,这就是 django 强大的地方,通用的功能它都帮我们写好了,我们只需编写与自身业务相关的功能代码。

编写博客的数据库模型

博客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展示我们写的文章,它需要从某个地方获取我们写的博客文章数据才能把它展示出来,通常来说这个地方就是数据库。我们把写好的文章永久地保存在数据库里,当用户访问我们的博客时,django 就去数据库里把这些数据取出来展现给用户。

博客的文章应该含有标题、正文、作者、发表时间等数据,一个更加现代化的博客文章我们也希望它有分类、标签、评论等。为了更好地存储这些数据,我们需要合理地组织我们数据库的结构。

我们的博客初级版本主要包含这些数据:博客文章,文章会有分类以及标签。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分类,但可以打上很多标签。数据库存储的数据其实就是表格的形式,例如存储我们的博客文章的数据库表长这个样子:


其中 id 是一个数字,唯一对应着一篇文章。当然还可以在列上加入更多的信息,这只是一个最基本的示例。

数据库表设计成这样其实已经可以了,但是稍微分析一下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这 3 篇文章的分类和标签都是相同的,这会产生很多重复数据,当数据量很大时就浪费了存储空间。不同的文章可能它们的分类或者标签是相同的,所以我们把分类和标签拿出来,做成单独的数据库表,再把文章和分类与标签关联起来就可以了。下面分别是分类和标签的数据库表:


以上是自然语言描述的表格,数据库也和编程语言一样,有它自己的一套规定的语法来生成上述的表格结构,这样我们才能把数据存进去。一般情况下这时候我们应该先去学习数据库创建表格的语法,再回来写我们的博客程序了。但是 django 跟我们说不用这么麻烦,我已经帮你做了一些事情,我把那一套数据库的语法转换成了 Python 的语法形式,你写你的 Python 代码就可以了,翻译的工作我来帮你。用更加专业一点的说法,就是 django 为我们提供了一套 ORM(Object Relational Mapping)系统。比如说我们的分类数据库表,django 只要求我们这样写:


这就是一个标准的 Python 的类,我们继承了 models.Model 类,类名为 Category(分类),Category 类有一个属性 name,它是 models.CharField 的一个实例。这样,django 就可以把这个类翻译成数据库的语法,在数据库里创建一个名为 category 的表格,这个表格的一个列名为 name(即分类名),还有一个列 id 则会自动帮我们创建。其规则就是一个 Python 类对应一个数据库表格,类名即表名,类的属性对应着表格的列,属性名即列名。我们需要 3 个表格:文章(Post)、分类(Category)以及标签(Tag),下面就来创建它们。已经在代码中做了详细的注释,说明每一句代码的含义。但如果你在移动端下阅读不便的话,也可以跳到代码后面看正文的里的讲解。






数据库模型详解

首先是 Category(分类)和 Tag(标签)类,它们均继承自 model.Model 类,这是 django 规定的。它们均有一个 name 属性,用来存储它们的名称。由于分类名和标签名一般都是用字符串表示,因此我们使用了 CharField 来指定 name 的数据类型,同时 max_length 参数则指定 name 的最大长度。除了 CharField ,django 还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内置的数据类型,比如时间类型 DateTimeField、整数类型 IntegerField 等等。在本教程中我们会教你这些类型的使用方法,但以后你开发自己的项目时,你就需要通过阅读 django 的官方文档关于字段类型的介绍来了解有哪些数据类型以及如何使用它们。
Post(文章)类也一样,必须继承自 model.Model 类。文章的数据库表稍微复杂一点,主要是列更多。我们为它指定了这些列:

title。这是文章的标题,数据类型是 CharField,最大长度 max_length = 70。
body。文章正文,我们使用了 TextField。比较短的字符串存储可以使用 CharField,但对于文章的正文来说可能会是一大段文本,因此使用 TextField 来存储大段文本。
created_time、modified_time。这两个列分表表示了文章的创建时间和最后一次修改时间,存储时间的列用 DateTimeField 数据类型
excerpt。文章摘要,可以没有文章摘要,但默认情况下 CharField 要求我们必须存入数据,否则就会报错。指定 blank=True 后就可以允许空值了。
category 和 tags。这是分类与标签,分类与标签的模型我们已经定义在上面。我们在这里把文章对应的数据库表和分类与标签对应的表关联起来,但是关联形式稍微有点不同。我们规定一篇文章只能对应一个分类,但是一个分类下可以有很多篇文章,所以我们使用的是 ForeignKey,即一对多的关系。而对于标签来说,一篇文章可以有多个标签,同一个标签下也可能有多篇文章,所以我们使用 ManyToManyField,表明这是多对多的关系。同时我们规定文章可以没有标签,因此为标签 tags 指定了 blank=True。
author。文章作者,这里 User 是从 django.contrib.auth.models 导入的。django.contrib.auth 是 django 内置的应用,专门用于处理网站用户的注册、登录等流程,User 是 django 为我们已经写好的用户模型,这里我们通过 ForeignKey 把文章和 User 关联起来,因为我们规定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作者,而一个作者可能会写多篇文章,因此这是一对多的关系,和 Category 类似。

注:这里我们使用了两种关联数据库表的形式,一种是 ForeignKey,它表明一种一对多的关联。比如这里我们的文章和分类的关系,一篇文章只能对应一个分类,而一个分类下可以有多篇文章。另外一中是 ManyToManyField,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一种多对多的关联关系,比如这里的文章和标签,一篇文章可以有多个标签,而一个标签下也可以有多篇文章。假如你对此有一些困惑,强烈建议阅读官方文档对这两种关系的说明以及更多官方的例子以加深理解。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7-04-22
本文作者:追梦人物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 Python中文社区”,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 Python中文社区”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
11天前
|
缓存 Java 应用服务中间件
Spring Boot配置优化:Tomcat+数据库+缓存+日志,全场景教程
本文详解Spring Boot十大核心配置优化技巧,涵盖Tomcat连接池、数据库连接池、Jackson时区、日志管理、缓存策略、异步线程池等关键配置,结合代码示例与通俗解释,助你轻松掌握高并发场景下的性能调优方法,适用于实际项目落地。
172 4
|
4月前
|
人工智能 数据挖掘 API
基于neo4j数据库和dify大模型框架的rag模型搭建——后续补充
基于neo4j数据库和dify大模型框架的rag模型搭建——后续补充
537 21
基于neo4j数据库和dify大模型框架的rag模型搭建——后续补充
|
4月前
|
Java 数据库 Docker
基于neo4j数据库和dify大模型框架的rag模型搭建
基于neo4j数据库和dify大模型框架的rag模型搭建
1142 35
|
8月前
|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API
新手教程:数据库操作(使用PDO或MySQLi扩展)
本文为新手介绍如何使用PDO和MySQLi扩展连接与操作MySQL数据库。PDO更现代灵活,支持多种数据库,适合大多数应用;MySQLi提供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两种API,适合直接控制数据库操作。教程涵盖安装配置、创建连接、执行查询(查询、插入、更新、删除)及错误处理等内容。希望这篇教程能帮助你快速上手PHP中的数据库操作!
285 32
|
7月前
|
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PolarDB 开源基础教程系列 8 数据库生态
PolarDB是一款开源的云原生分布式数据库,源自阿里云商业产品。为降低使用门槛,PolarDB携手伙伴打造了完整的开源生态,涵盖操作系统、芯片、存储、集成管控、监控、审计、开发者工具、数据同步、超融合计算、ISV软件、开源插件、人才培养、社区合作及大型用户合作等领域。通过这些合作伙伴,PolarDB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服务,支持多种硬件和软件环境,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更多信息请访问[PolarDB开源官方网站](https://openpolardb.com/home)。
335 4
|
8月前
|
数据管理 数据库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Django—同一项目不同app使用不同数据库
在Django项目中实现不同app使用不同数据库的配置,可以通过配置多数据库、创建数据库路由和配置路由来实现。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将数据隔离到不同的数据库,提高数据管理的灵活性和系统的可扩展性。希望本文能为开发者在Django项目中使用多数据库提供清晰的指导。
171 4
|
10月前
|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监控
南大通用GBase 8s数据库onbar基础使用教程
数据备份与恢复是确保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的关键。onbar作为GBase 8s数据库的备份工具,需配合存储管理器使用,通过配置BAR_BSALIB_PATH等参数,实现数据的备份与恢复。本文详细介绍了onbar的配置、备份、恢复及监控流程,帮助数据库管理员构建高效的数据保护方案。
|
26天前
|
安全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MySQL安全最佳实践:保护你的数据库
本文深入探讨了MySQL数据库的安全防护体系,涵盖认证安全、访问控制、网络安全、数据加密、审计监控、备份恢复、操作系统安全、应急响应等多个方面。通过具体配置示例,为企业提供了一套全面的安全实践方案,帮助强化数据库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未授权访问,保障企业数据资产安全。
|
11天前
|
缓存 关系型数据库 BI
使用MYSQL Report分析数据库性能(下)
使用MYSQL Report分析数据库性能
4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