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利教授说人机共存才是未来;李飞飞说简直再同意不过

简介:
本文来自AI新媒体量子位(QbitAI)

今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程教授、“人类与机器人行动”主任Ken Goldberg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评论文章《The Robot-Human Alliance》。

他从上个月棋手在乌镇与AlphaGo合作对局谈起,提出了思考未来AI时代的另一种方式:“机器取代人类”被过分夸大,人类的反馈循环是人工智能系统优化的关键,多样化的人类与机器配合,共同解决问题,才是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方向。

斯坦福教授李飞飞在Twitter上转发文章,称“再同意不过”,MIT机器人学教授Rodney Brooks等人也纷纷发推表示赞同。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Ken Goldberg

以下内容来自Goldberg的文章,量子位编译:

人类再次被机器打败。上月,世界排名最高的围棋选手输给了谷歌的人工智能软件AlphaGo。考虑到围棋的复杂程度,这标志着机器学习取得了又一个重要成就。

然而更重要的是,人们可能没有注意到,某些世界顶尖的围棋选手已开始与AlphaGo合作,进行人机组队比赛。通过研究AlphaGo之前的新策略,选手们有了新思路。他们表示,与人工智能软件的合作给他们更强的信心。

这反映了思考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另一种方式。

大部分计算机科学家都认为,关于机器人将取代人类工作的预测被过分夸大。与其担心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奇点”,我们或许更应该思考人工智能带来的“多样性”(Multipilicity):多样化的人类和机器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的多样性并非科幻小说。机器学习、群体智能和云计算的结合已经深入美国人的日常:搜索文档、过滤垃圾邮件、语言翻译、查找新闻和电影、地图导航,以及管理照片和视频。

可以来看看谷歌搜索引擎。谷歌搜索引擎基于一组算法,这些算法的输入来自大量人类用户,用户的每次点击和跳过链接都会带来有价值的反馈信息。

垃圾邮件过滤器也是如此。每当有人将电子邮件标记为垃圾邮件,或是修改过滤器设置时,人工智能就会对系统进行微调,以确定怎样做才更加合适。

多样性帮助亚马逊推荐图书,帮Netflix推荐电影,以及为Facebook管理消息流中的内容。

数以百万计的的用户通过点击来表现自己的偏好,而这些数据被用于建立和维护统计模型,预测用户的需求。这里的关键是对用户和产品进行分组,而算法可以根据相似人群具有相似偏好的特点来做出推荐。持续的人际交互可以确保,随着新元素的引入和用户品味的变化,系统可以不断发展。

尽管科学家仍然不太理解多样性,但他们已经看到了多样性带来的优势。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套被称作“整体学习”的技术。在这种技术中,一组专门的算法协同工作,产生单一结果。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Leo Breiman和Adele Cutler共同开发了名为“随机森林”的技术。他们证明,对于存在噪声数据的复杂问题,一组“决策树”的表现要胜过单一树,只要这样的树足够多。

基于同样的原因,几个世纪之前,人群多样性带来的帮助和挑战就已经在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中得到认可。对群体问题的实验表明,参与人群的多样性比他们的智商更重要。或许,机器学习最有趣的领域是深度学习。在这种技术中,利用人工打上标签的语音或图像数据进行训练,数百万个参数将得到不断调整。

在机器人领域,尤其是自动驾驶领域,许多技术进步都可以用多样性的方式来描述。通过整合不同人群司机的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如何在不同环境下做出反应,进而训练多个统计的机器学习方法,并将其运行在分布式硬件上。

系统必须根据道路、天气和交通状况的变化,以及用户期望的变化来持续做出改变和微调。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持续的反馈循环,而核心是人类。

配合人工智能的集体智慧带来了当前正在使用的最复杂、最高效的系统。如果人类停止提供输入,那么这些系统很快就会过时,甚至恶化。尽管我们在人类因素和人机界面领域已有多年经验,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将多样化的人群和多样化的机器组合在一起。重要的问题并不是机器何时能超过人类智能,而是人类如何以新方式与机器合作。

多样性的关键是合作,而不是对抗。这类技术不会影响全世界的人类劳动者,而是赋予他们更多力量。

【完】

本文作者:陈桦
原文发布时间:2017-06-13
相关文章
|
9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安全
大模型时代数据和隐私问题何解?来WAIC这场学术交流会听权威学者观点洞察
大模型时代数据和隐私问题何解?来WAIC这场学术交流会听权威学者观点洞察
108 0
|
11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算法
可信联邦学习线上分享:杨强教授带领四篇论文解读最前沿研究
可信联邦学习线上分享:杨强教授带领四篇论文解读最前沿研究
|
1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清华教授欧智坚专访,深度剖析ChatGPT的光环背后及未来挑战!(2)
清华教授欧智坚专访,深度剖析ChatGPT的光环背后及未来挑战!
|
1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人工智能
清华教授欧智坚专访,深度剖析ChatGPT的光环背后及未来挑战!(1)
清华教授欧智坚专访,深度剖析ChatGPT的光环背后及未来挑战!
106 0
|
1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动驾驶
清华大学联手中科院顶会发文:全面分析四大自动驾驶策略
清华大学联手中科院顶会发文:全面分析四大自动驾驶策略
|
Web App开发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观点|企业挖角 AI 教授是不是「原罪」?
  AI 学者该不该在企业挂职?挂职的话,精力又该如何分配?这些问题随着 AI 的全面火热在学界频频被提起。最具代表性的一次交锋,要属去年 8 月份 Yann LeCun 与 UC 伯克利大学 Ben Recht 为首的教授们分别对此撰文表达截然不同的立场:前者认为这将有助于「推动 AI 的创新」,后者则认为这将「扼杀、冷藏」创新。   近日,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副教授 Ariel Procaccia 同样撰文表达了自己对于企业过度招揽 AI 学者现象的忧虑,只是他并未偏颇早前的任一立场,而是呼吁大家一起找到摆荡于两者之间的「可持续性模式」,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吧。
156 0
|
达摩院 人机交互 开发者
独家下载|清华教授史元春、雨果奖得主郝景芳与学术大咖共话元宇宙, 带你穿越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
近来,“元宇宙”成为热门话题,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大家都在谈论它,但似乎还没有一个被所有人认同的定义。元宇宙究竟是什么?未来它会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71177 1
独家下载|清华教授史元春、雨果奖得主郝景芳与学术大咖共话元宇宙, 带你穿越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
|
人工智能 安全 算法
机器之心走进麻省理工学院:专访 MIT-CHIEF 团队
Synced Talk Plus 是机器之心全新推出的采访类栏目 Synced Talk 的延伸,旨在与不同领域的科研人员,创业者及科技初创团队进行深入对话,让读者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国内外优秀创业团队,峰会论坛及科技从业人员背后的故事。Science and You Now are ConnectED!
425 0
机器之心走进麻省理工学院:专访 MIT-CHIEF 团队
|
量子技术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八年苦读】伯克利研究生解决量子计算验证问题
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Urmila Mahadev解决了量子计算中的验证问题。她将经典密码学与量子领域进行结合,解决了“量子计算中最根本的问题之一。”即,如果你让一台量子计算机为你执行一个计算,那么你如何确定它确实执行了你的指令,甚至如何得知它是否做了与量子相关的事情。
652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