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性(Availability)是指一个组件或一种服务在设定的某个时刻或某段时间内发挥其应有功能的能力,强调IT基础架构的稳定性。它通常以可用率来表示,即在约定的服务时段内,客户实际能够使用的服务的时间比例,即在约定的服务时段内,客户实际能够使用的服务的时间比例。电子商务时代,企业面临的是一个电子化的虚拟市场。在这个市场中,企业通过IT基础架构和外部设施(如通信、物流等)与消费者进行物质、信息和资金的交换,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越高,则组织的业务流程对IT服务的依赖程度也越高。IT基础架构及其支持的IT服务的可用性对组织业务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因此对支持IT服务的IT基础架构及其技术实施可用性管理(Availability Management)是非常必要的,同样可用性管理可用更好地同业务部门进行互动,更好地服务于业务部门。
可用性管理是有关设计、实施、监控、评价和报告IT服务的可用性以确保持续地满足业务的可用性需求的服务管理流程。可用性管理的目标是提供确保业务目标的成本合理的、可用性级别定义的IT 服务,即客户需求应该和IT 结构及IT 组织所能提供的能力相一致,如果二者之间存在差距,就需要由有可用性管理流程来提供解决方案。。 与可用性相关的概念有可靠性(Reliability)、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安全性(Security)和可服务性(Serviceability)。可靠性是指 IT 基础架构可以无间断运作的能力,它主要取决于单个 IT 组件的可靠性和 IT基础架构的整体恢复能力。可维护性是指 IT 基础架构在出现故障后能够被迅速恢复的能力。安全性是指于某项服务相关的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可用性管理流程运作过程中所需的信息输入、进行的关键活动和输出的信息可以表示如下
可用性管理流程涉及IT基础架构的设计、实施、评价和控制等过程,并且贯穿于IT服务运作的整个过程。可用性管理流程运作过程中需要进行的活动主要包括可用性需求分析、可用性设计、恢复方案设计、编制可用性计划、IT 组件维护管理、可用性改进、可用性评价和报告等活动。可用性管理是面向未来的,从根本上去改善IT服务的基础。
本文转自 zhaiken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zhaiken/411128,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