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求医为例谈搜索引擎排序算法的基础原理

简介:

 我们向搜索引擎提交一个查询,搜索引擎会从先到后列出大量的结果,这些结果排序的标准是什么呢?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信息检索专家们研究的核心难题之一。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来研究一个比搜索引擎更加古老的话题:求医。比如,如果我牙疼,应该去看怎样的医生呢?假设我只有三种选择:

  • A医生,既治眼病,又治胃病;
  • B医生,既治牙病,又治胃病,还治眼病;
  • C医生,专治牙病。

  A医生肯定不在考虑之列。B医生和C医生之间,貌视更应该选择C医生,因为他更专注,更适合我的病情。假如再加一个条件:B医生经验丰富,有二十年从医经历,医术高明,而C医生只有五年从医经验,这个问题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是优先选择更加专注的C医生,还是优先选择医术更加高明的B医生,的确成了一个需要仔细权衡的问题。

  至少,我们得到了一个结论,择医需要考虑两个条件:医生的专长与病情的适配程度;医生的医术。大家肯定觉得这个结论理所当然,而且可以很自然地联想到,搜索引擎排序不也是这样吗,既要考虑网页内容与用户查询的匹配程度,又要考虑网页本身的质量。但是,怎么把这两种因素结合起来,得到一个,而不是两个或多个排序标准呢?假如我们把这两种因素表示成数值,最终的排序依据是把这两个数值加起来,还是乘起来,或是按决策树的办法把它们组织起来?如果是加起来,是简单相加,还是带权重加呢?

  我们可以根据直觉和经验,通过试错的办法,把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但更好的办法是我们能找到一个明确的依据,最好能跟数学这样坚实的学科联系起来。说起来,依据朴素的经验,人类在古代就能建造出高楼;但要建造出高达数百米的 摩天大厦,如果没有建筑力学、材料力学这样坚实的学科作为后盾,则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同理,依据朴素的经验构建的搜索引擎算法,用来处理上万的网页集合应该是没问题的;但要检索上亿的网页,则需要更为牢固的理论基础。

  求医,病人会优先选择诊断准确、治疗效果好的医生;对于搜索引擎来说,一般按网页满足用户需求的概率从大到小排序。如果用q表示用户给出了一个特定的查询,用d表示一个特定的网页满足了用户的需求,那么排序的依据可以用一个条件概率来表示:

P(d|q)

这个简单的条件概率,将搜索引擎排序算法与概率论这门坚实的学科联系了起来,这就像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装备了指南针一样。利用贝叶斯公式,这个条件概率可以表示为:

可以清楚地看到,搜索引擎的排序标准,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查询本身的属性P(q);网页本身的属性P(d);两者的匹配关系P(q|d)。对于同一次查询来说,所有网页对应的P(q)都是一样的,因此排序时可以不考虑,即

公式左边,是已知用户的查询,求网页满足该用户需求的概率。搜索引擎为了提高响应用户查询的性能,需要事先对所有待查询的网页做预处理。预处理时,只知道网页,不知道用户查询,因此需要倒过来计算,即分析每个网页能满足哪些需求,该网页分了多大比例来满足该需求,即得到公式右边的第一项P(q|d),这相当于上文介绍的医生的专门程度。比如,一个网页专门介绍牙病,另一个网页既介绍牙病又介绍胃病,那么对于“牙疼”这个查询来说,前一个网页的P(q|d)值就会更高一些。

  公式右边的第二项P(d),是一个网页满足用户需求的概率,它反映了网页本身的好坏,与查询无关。假如要向一个陌生人推荐网页(我们并不知道他需要什么),那么P(d)就相当于某个特定的网页被推荐的概率。在传统的信息检索模型中,这一个量不太被重视,如传统的向量空间模型、BM25模型,都试图只根据查询与文档的匹配关系来得到排序的权重。而实际上,这个与查询无关的量是非常重要的。假如我们用网页被访问的频次来估计它满足用户需求的概率,可以看出对于两个不同的网页,这个量有着极其巨大的差异:有的网页每天只被访问一两次,而有的网页每天被访问成千上万次。能够提供如此巨大差异的量,竟长期被传统的搜索引擎忽略,直到Google发明了pagerank并让它参与到排序中。Pagerank是对P(d)值的一个不错的估计,这个因素的加入使搜索引擎的效果立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个公式同样回答了上文提出的问题,网页与查询的匹配程度,和网页本身的好坏,这两个因素应该怎样结合起来参与排序。这个公式以不可辩驳的理由告诉我们,如果网页与查询的匹配程度用P(q|d)来表示,网页本身的好坏用P(d)来表示,那么应该按它们的乘积来进行排序。在现代商业搜索引擎中,需要考虑更多更细节的排序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有成百上千个,要把它们融合起来是更加复杂和困难的问题。

By 相关性小组 jiangling

 















本文转自百度技术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baidutech/743788 ,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相关文章
|
2月前
|
存储 算法 Java
解析HashSet的工作原理,揭示Set如何利用哈希算法和equals()方法确保元素唯一性,并通过示例代码展示了其“无重复”特性的具体应用
在Java中,Set接口以其独特的“无重复”特性脱颖而出。本文通过解析HashSet的工作原理,揭示Set如何利用哈希算法和equals()方法确保元素唯一性,并通过示例代码展示了其“无重复”特性的具体应用。
59 3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机器人
多代理强化学习综述:原理、算法与挑战
多代理强化学习是强化学习的一个子领域,专注于研究在共享环境中共存的多个学习代理的行为。每个代理都受其个体奖励驱动,采取行动以推进自身利益;在某些环境中,这些利益可能与其他代理的利益相冲突,从而产生复杂的群体动态。
272 5
|
3天前
|
算法 Java 数据库
理解CAS算法原理
CAS(Compare and Swap,比较并交换)是一种无锁算法,用于实现多线程环境下的原子操作。它通过比较内存中的值与预期值是否相同来决定是否进行更新。JDK 5引入了基于CAS的乐观锁机制,替代了传统的synchronized独占锁,提升了并发性能。然而,CAS存在ABA问题、循环时间长开销大和只能保证单个共享变量原子性等缺点。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使用版本号机制、合并多个变量或引入pause指令优化CPU执行效率。CAS广泛应用于JDK的原子类中,如AtomicInteger.incrementAndGet(),利用底层Unsafe库实现高效的无锁自增操作。
理解CAS算法原理
|
1月前
|
算法 容器
令牌桶算法原理及实现,图文详解
本文介绍令牌桶算法,一种常用的限流策略,通过恒定速率放入令牌,控制高并发场景下的流量,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关注【mikechen的互联网架构】,10年+BAT架构经验倾囊相授。
令牌桶算法原理及实现,图文详解
|
24天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缓存
【AI系统】布局转换原理与算法
数据布局转换技术通过优化内存中数据的排布,提升程序执行效率,特别是对于缓存性能的影响显著。本文介绍了数据在内存中的排布方式,包括内存对齐、大小端存储等概念,并详细探讨了张量数据在内存中的排布,如行优先与列优先排布,以及在深度学习中常见的NCHW与NHWC两种数据布局方式。这些布局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程序的性能,尤其是在GPU和CPU上的表现。此外,还讨论了连续与非连续张量的概念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46 3
|
2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探索人工智能中的强化学习:原理、算法与应用
探索人工智能中的强化学习:原理、算法与应用
|
1月前
|
负载均衡 算法 应用服务中间件
5大负载均衡算法及原理,图解易懂!
本文详细介绍负载均衡的5大核心算法:轮询、加权轮询、随机、最少连接和源地址散列,帮助你深入理解分布式架构中的关键技术。关注【mikechen的互联网架构】,10年+BAT架构经验倾囊相授。
5大负载均衡算法及原理,图解易懂!
|
1月前
|
缓存 算法 网络协议
OSPF的路由计算算法:原理与应用
OSPF的路由计算算法:原理与应用
50 4
|
1月前
|
存储 算法 网络协议
OSPF的SPF算法介绍:原理、实现与应用
OSPF的SPF算法介绍:原理、实现与应用
87 3
|
2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探索人工智能中的强化学习:原理、算法及应用
探索人工智能中的强化学习:原理、算法及应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