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用了“双枪李向阳”的中科大教授李向阳,很忙。
这位IEEE Fellow、ACM杰出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执行院长,一方面有学院科研的相关工作让他忙碌;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工业界活动找到他,在AI狂飙突进的当下,产业学会、企业项目,都希望从他这里获得建议,或者从他的计算机学院中“挖到”人才。
比如就在当前,2017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HPC),他有副主席的职责;还有“联想全国高校AI精英挑战赛”,他也是主办方的重量级座上宾。
李向阳太忙了。
于是直到2017HPC年会开幕前一天,议程繁忙的他才在晚饭前抽出时间,与量子位在中科大图书馆静谧的一角里,伴随着霞光四散,聊起AI、人才和计算机学科趋势的话题。
△ 李向阳教授
李向阳教授谦逊十足,多次强调他并非“AI出身”,但计算时代的新大幕下,可能也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潮水方向了——从计算机专业学生,到计算机学院教授、院长,又有多少人能够对学科和技术趋势,有过他这样的经历和感悟?
中科大的AI传统
外面,AI已然热得一塌糊涂。
自从AlphaGo以来,AI传播和影响,史无前例地让这个古老而又新颖的概念为更广泛的受众所知。
但地处中东二线的合肥,对“人工智能”显然不会陌生。原因无他,正是中科大这所理工名校,早早帮助完成了前沿科技的概念普及。
李向阳院长介绍说,AI在中科大,甚至算不上“热点”,因为在神经网络、机器人、人机交互、AI算法方面,中科大早有研发,而且具体应用方面,成果也开始在教育、交通等方面开花结果。
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领域,比如机器人足球世界杯等全球竞技中,中科大代表的“中国队”,早在2006年便将冠军收入囊中。
工业创新领域也不乏代表,比如AI大热以后备受关注的国内AI项目科大讯飞、商汤科技、寒武纪等,背后都和中科大关联紧密。
在中科大,计算机学科也在升温。但李向阳认为这不仅是AI热潮推动的结果,背后也有“计算趋势”。
一方面,计算相关的能力越来越强,计算力提升、计算效率更高,连一块小小的手表也开始拥有强大的计算力;
另一方面,计算机学科正在变成数理化一样的通用学科、基础学科。与十几年前不同,计算机学科早已走出了“解决自我问题”的阶段,也在结合越来越多的传统领域,帮助其他行业解决它们的难题,比如在金融、医学、化学,甚至能源等领域,计算机都在发挥“1+1>2”的助推力。
AI发展之忧
但这并不意味着计算机、AI发展没有挑战。
李向阳认为,目前最令人担心的现状是:应用领域一片欣欣向荣,但背后技术和原理专研者跟不上——无论是过去积累,还是当前投入。
这种担忧放到国际顶级会议上更为凸出。作为IEEE Fellow,李向阳也时常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上参与国际性交流,但在核心技术相关的原创和研发领域,他认为中国计算机界还有待加强。
比如在基础理论、算法、编程、程序设计、系统结构等方面,虽然国内有积累,但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
基础有待进一步加强,也是李向阳对当前AI热怀抱担忧的另一个原因。
AlphaGo的惊天出世,不仅给AI带来了关注度,也带来了前所未见的资本。
让李向阳心忧的是,求快的资本有更高的预期,而一旦与现实推进速度不相匹配,很容易造成发展断层,造成危机。
“一个学科、一个技术方向,都有自己的周期性规律,有它生长高涨的内部原因,需要更多基础投入。”
实际上,核心也在于让更多人才参与,并把基础技术和核心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至少此前到如今,这两部分人之间并不对等,略有脱节。
而基础又直接关乎未来竞争。他认为我们需要从以前的跟跑,到最近在某些方面的并跑,再到不远的将来在多方面的领跑——这一切都需要夯实基础。
这不仅是李向阳院长的思考,也是工业界越来越统一的共识。
人才争夺加剧
随着AI浪潮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企业把目光放到高校,其中像中科大这样理论研究扎实而闻名的学校,再度逢春。
不少AI企业校招,中科大是华中华东地区最重要一站,而2017年,“全国高校AI精英挑战赛”的主办方——联想创投则干脆把中科大作为了覆盖8省市的晋级赛比赛地点。
对这种重视,李向阳喜闻乐见。
他解释了原因。不仅因为杨元庆作为校友,给过母校学院很多支持,也希望延续传统——毕竟在中科大校友渊源上,科大讯飞、商汤、寒武纪等AI企业如今名声赫赫;更重要的是可以给学生一次极好的锻炼机会,能够在比赛任务的环境场景下,梳理出更多更好的想法——理论与应用相结合;而更巧合的是,寒武纪也是这次挑战赛主办方联想创投在人工智能领域布局的最新力作。
李向阳认为,很多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这是取得成就的基础,但也得有强执行力,唯有执行力,才能保障好奇心枝繁叶茂、不断成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也愿意去做一些尝试,去与联想创投这样的敢于不断创新的平台去合作,帮助年轻人实现创业创新的梦想,推动中国核心科技发展。
而作为计算机领域的专家,他也谈到了愿景:希望推动技术更快向前,并实现终极目标:有一天不再有人专门谈论AI、智能和计算机。
“因为一切都无所不在了。”李向阳教授说,他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在其间发挥作用。
OMT:中科大知名IT校友
当然,李向阳教授的愿望也并非缺乏“根据”。
因为说到科技互联网人才,来自中科大的星辉至今光芒闪耀。
光计算机系而言,有姚新这样的学者,中科大毕业后,成为英国伯明翰大学计算机学院首席教授、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讲授,2003年获选 IEEE Fellow;
△ 2017年杨元庆向中科大捐赠1000万元教育基金
也有杨元庆这样的企业家,从中科大硕士毕业,然后进入联想集团,从一线业务做起,最后成为柳传志钦定的接班人,担纲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
还有胡伟武为代表的青年才俊,中科大毕业后,成为龙芯CPU项目首席科学家。
如果范围不局限于院系,那就能列出更长的名单,正是他们的参与,一步步推动了中国科技互联网向前。
量子位不完全统计,就能列出这样一份中科大科技互联网领域的知名校友名单:
张瑞敏:海尔集团总裁;
张树新:中国最早科技互联网公司“瀛海威”创办人;
潘建伟:中科院院士、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得主、京沪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项目首席科学家;
邓中翰: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集团创始人及董事长,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
王永民:五笔汉字输入法发明人;
郭为: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
马东敏:百度重要创办人、百度“老板娘”;
张亚勤: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百度总裁,IEEE百年史上最年轻Fellow;
刘庆峰:科大讯飞创始人及董事长;
胡郁: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讯飞研究院院长;
王劲:前百度高级副总裁,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创办者,景驰科技创始人及CEO;
姬十三:果壳网创始人,分答创始人;
李世鹏: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IEEE Fellow,硬蛋科技CTO;
汤晓鸥: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商汤科技创始人
……
实际上,如汤晓鸥教授一样同时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富有影响力的中科大校友不算多,但如果算上在学术科研领域影响科技互联网进程的大牛,这份名单还可以更长。
比如简单一列:
李凯:美国工程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ACM Fellow、IEEE Fellow;
韩家炜:伊利诺伊大学教授、ACM Fellow、IEEE Fellow;
姜涛: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教授、ACM Fellow;
谢旻: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IEEE Fellow;
徐善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IEEE Fellow;
涂予海:IBM T. J. Watson 研究院;
罗杰波:Kodak Research Laboratories、IEEE Fellow、SPIE Fellow;
李学龙:IEEE Fellow、IAPR Fellow、SPIE Fellow、IET/IEE Fellow、British Computer Society Fellow;
龚维博:马萨诸塞大学Amherst分校教授、IEEE Fellow;
Li Deng:University of Waterloo教授、IEEE Fellow、ASA Fellow;
曹希仁:IEEE Fellow;
陈以龙:IEEE Fellow;
周郁:IEEE Fellow;
李卫平:IEEE Fellow;
付敏跃:IEEE Fellow;
孙静:IEEE Fellow;
陶钢:IEEE Fellow;
余星火:IEEE Fellow;
胡小平:IEEE Fellow;
王善祥:IEEE Fellow;
邵启满:香港科技大学教授、Oregon大学教授、国际数理统计学会Fellow;
孙启彬:IEEE Fellow。
上述之外,还有中科大校友以言论或行动,搅动着中国科技互联网的一池春水,而他们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1985级生物系校友方是民,很多年后,他会以“方舟子”之名闯荡互联网,置身网络口水仗、大佬波澜和网红纷争中,鲜有人还记得:原来他也来自中科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