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tern "C"的用法解析

本文涉及的产品
全局流量管理 GTM,标准版 1个月
云解析 DNS,旗舰版 1个月
公共DNS(含HTTPDNS解析),每月1000万次HTTP解析
简介:

1.引言

  C++语言的创建初衷是“a better C”,但是这并不意味着C++中类似C语言的全局变量和函数所采用的编译和连接方式与C语言完全相同。作为一种欲与C兼容的语言,
C++保留了一部分过程式语言的特点(被世人称为“不彻底地面向对象”),因而它可以定义不属于任何类的全局变量和函数。但是,C++毕竟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为了支持函数的重载,C++对全局函数的处理方式与C有明显的不同。
 
2. 从标准头文件说起
  某企业曾经给出如下的一道面试题:
  面试题
  为什么标准头文件都有类似以下的结构?
    #ifndef __INCvxWorksh
    #define __INCvxWorksh
    #ifdef __cplusplus
    extern "C" {
    #endif
    /*...*/
    #ifdef __cplusplus
    }
    #endif
    #endif /* __INCvxWorksh */
  分析
  显然,头文件中的编译宏“#ifndef __INCvxWorksh、#define __INCvxWorksh、#endif” 的作用是防止该头文件被重复引用。
  那么
#ifdef __cplusplus
extern "C" {
 #endif
 #ifdef __cplusplus
}
#endif
  的作用又是什么呢?我们将在下文一一道来。
 
3. 深层揭密 extern "C"
  extern "C" 包含双重含义,从字面上即可得到:首先,被它修饰的目标是“extern”的;其次,被它修饰的目标是“C”的。让我们来详细解读这两重含义。
  被extern "C"限定的函数或变量是extern类型的;
  extern是C/C++语言中表明函数和全局变量作用范围(可见性)的关键字,该关键字告诉编译器,其声明的函数和变量可以在本模块或其它模块中使用。记住,下列语句:
  extern int a;
  仅仅是一个变量的声明,其并不是在定义变量a,并未为a分配内存空间。变量a在所有模块中作为一种全局变量只能被定义一次,否则会出现连接错误。
  通常,在模块的头文件中对本模块提供给其它模块引用的函数和全局变量以关键字extern声明。例如,如果模块B欲引用该模块A中定义的全局变量和函数时只需包含模块A的头文件即可。这样,模块B中调用模块A中的函数时,在编译阶段,模块B虽然找不到该函数,但是并不会报错;它会在连接阶段中从模块A编译生成的目标代码中找到此函数。
  与extern对应的关键字是static,被它修饰的全局变量和函数只能在本模块中使用。因此,一个函数或变量只可能被本模块使用时,其不可能被extern “C”修饰。
  被extern "C"修饰的变量和函数是按照C语言方式编译和连接的;
  未加extern “C”声明时的编译方式
  首先看看C++中对类似C的函数是怎样编译的。
  作为一种面向对象的语言,C++支持函数重载,而过程式语言C则不支持。函数被C++编译后在符号库中的名字与C语言的不同。例如,假设某个函数的原型为:
void foo( int x, int y );
  该函数被C编译器编译后在符号库中的名字为_foo,而C++编译器则会产生像_foo_int_int之类的名字(不同的编译器可能生成的名字不同,但是都采用了相同的机制,生成的新名字称为“mangled name”)。
  _foo_int_int这样的名字包含了函数名、函数参数数量及类型信息,C++就是靠这种机制来实现函数重载的。例如,在C++中,函数void foo( int x, int y )与void foo( int x, float y )编译生成的符号是不相同的,后者为_foo_int_float。
  同样地,C++中的变量除支持局部变量外,还支持类成员变量和全局变量。用户所编写程序的类成员变量可能与全局变量同名,我们以"."来区分。而本质上,编译器在进行编译时,与函数的处理相似,也为类中的变量取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名字,这个名字与用户程序中同名的全局变量名字不同。
  未加extern "C"声明时的连接方式
  假设在C++中,模块A的头文件如下:
// 模块A头文件 moduleA.h
#ifndef MODULE_A_H
#define MODULE_A_H
int foo( int x, int y );
#endif
  在模块B中引用该函数:
// 模块B实现文件 moduleB.cpp
#include "moduleA.h"
foo(2,3);
  实际上,在连接阶段,连接器会从模块A生成的目标文件moduleA.obj中寻找_foo_int_int这样的符号!
  加extern "C"声明后的编译和连接方式
  加extern "C"声明后,模块A的头文件变为:
// 模块A头文件 moduleA.h
#ifndef MODULE_A_H
#define MODULE_A_H
extern "C" int foo( int x, int y );
#endif
  在模块B的实现文件中仍然调用foo( 2,3 ),其结果是:
  (1)模块A编译生成foo的目标代码时,没有对其名字进行特殊处理,采用了C语言的方式;
  (2)连接器在为模块B的目标代码寻找foo(2,3)调用时,寻找的是未经修改的符号名_foo。
  如果在模块A中函数声明了foo为extern "C"类型,而模块B中包含的是extern int foo( int x, int y ) ,则模块B找不到模块A中的函数;反之亦然。
  所以,可以用一句话概括extern “C”这个声明的真实目的(任何语言中的任何语法特性的诞生都不是随意而为的,来源于真实世界的需求驱动。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不能只停留在这个语言是怎么做的,还要问一问它为什么要这么做,动机是什么,这样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许多问题):
  实现C++与C及其它语言的混合编程。
明白了C++中extern "C"的设立动机,我们下面来具体分析extern "C"通常的使用技巧。
 
    4.extern "C" 的惯用法
  (1)在C++中引用C语言中的函数和变量,在包含C语言头文件(假设为cExample.h)时,需进行下列处理:
extern "C"
{
#include "cExample.h"
}
  而在C语言的头文件中,对其外部函数只能指定为extern类型,C语言中不支持extern "C"声明,在.c文件中包含了extern "C"时会出现编译语法错误。
  笔者编写的C++引用C函数例子工程中包含的三个文件的源代码如下:
/* c语言头文件:cExample.h */
#ifndef C_EXAMPLE_H
#define C_EXAMPLE_H
extern int add(int x,int y);     //注:写成extern "C" int add(int , int ); 也可以
#endif
/* c语言实现文件:cExample.c */
#include "cExample.h"
int add( int x, int y )
{
 return x + y;
}
// c++实现文件,调用add:cppFile.cpp
extern "C"
{
 #include "cExample.h"        //注:此处不妥,如果这样编译通不过,换成 extern "C" int add(int , int ); 可以通过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add(2,3);
 return 0;
}
  如果C++调用一个C语言编写的.DLL时,当包括.DLL的头文件或声明接口函数时,应加extern "C" { }。
  (2)在C中引用C++语言中的函数和变量时,C++的头文件需添加extern "C",但是在C语言中不能直接引用声明了extern "C"的该头文件,应该仅将C文件中将C++中定义的extern "C"函数声明为extern类型。
  笔者编写的C引用C++函数例子工程中包含的三个文件的源代码如下:
//C++头文件 cppExample.h
#ifndef CPP_EXAMPLE_H
#define CPP_EXAMPLE_H
extern "C" int add( int x, int y );
#endif
//C++实现文件 cppExample.cpp
#include "cppExample.h"
int add( int x, int y )
{
 return x + y;
}
/* C实现文件 cFile.c
/* 这样会编译出错:#include "cExample.h" */
extern int add( int x, int y );
int main( int argc, char* argv[] )
{
 add( 2, 3 );
 return 0;
}
  如果深入理解了第3节中所阐述的extern "C"在编译和连接阶段发挥的作用,就能真正理解本节所阐述的从C++引用C函数和C引用C++函数的惯用法。对第4节给出的示例代码,需要特别留意各个细节。

==============================================================================
本文转自被遗忘的博客园博客,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rollenholt/archive/2012/03/20/2409046.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相关文章
|
19天前
|
JSON Shell Linux
dockerfile 用法全解析
Dockerfile指令简介:`FROM`基于Alpine镜像;`WORKDIR`设置工作目录;`COPY`复制文件;`ADD`支持URL;`RUN`运行命令;`CMD`容器启动时执行;`ENTRYPOINT`与`CMD`组合执行;`EXPOSE`声明端口;`VOLUME`映射文件;`ENV`设置环境变量;`ARG`构建参数;`LABEL`元数据;`ONBUILD`触发命令;`STOPSIGNAL`停止信号;`HEALTHCHECK`健康检查;`SHELL`默认Shell。Alpine仅5M,小巧高效。
48 4
dockerfile 用法全解析
|
2月前
|
Dart 安全 编译器
Flutter结合鸿蒙next 中数据类型转换的高级用法:dynamic 类型与其他类型的转换解析
在 Flutter 开发中,`dynamic` 类型提供了灵活性,但也带来了类型安全性问题。本文深入探讨 `dynamic` 类型及其与其他类型的转换,介绍如何使用 `as` 关键字、`is` 操作符和 `whereType<T>()` 方法进行类型转换,并提供最佳实践,包括避免过度使用 `dynamic`、使用 Null Safety 和异常处理,帮助开发者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96 1
|
4月前
|
安全 网络安全 开发工具
深入探索Git:全面解析Git的用法与最佳实践
深入探索Git:全面解析Git的用法与最佳实践
85 2
|
3月前
|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UED
axios取消请求CancelToken的原理解析及用法示例
axios取消请求CancelToken的原理解析及用法示例
185 0
|
3月前
|
JSON API 开发者
深入解析Python网络编程与Web开发:urllib、requests和http模块的功能、用法及在构建现代网络应用中的关键作用
深入解析Python网络编程与Web开发:urllib、requests和http模块的功能、用法及在构建现代网络应用中的关键作用
29 0
|
5月前
|
Java Spring
🔥JSF 与 Spring 强强联手:打造高效、灵活的 Web 应用新标杆!💪 你还不知道吗?
【8月更文挑战第31天】JavaServer Faces(JSF)与 Spring 框架是常用的 Java Web 技术。本文介绍如何整合两者,发挥各自优势,构建高效灵活的 Web 应用。首先通过 `web.xml` 和 `ContextLoaderListener` 配置 Spring 上下文,在 `applicationContext.xml` 定义 Bean。接着使用 `@Autowired` 将 Spring 管理的 Bean 注入到 JSF 管理的 Bean 中。
78 0
|
5月前
|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开发者
深入解析Angular装饰器:揭秘框架核心机制与应用——从基础用法到内部原理的全面教程
【8月更文挑战第31天】本文深入解析了Angular框架中的装饰器特性,包括其基本概念、使用方法及内部机制。装饰器作为TypeScript的关键特性,在Angular中用于定义组件、服务等。通过具体示例介绍了`@Component`和`@Injectable`装饰器的应用,展示了如何利用装饰器优化代码结构与依赖注入,帮助开发者构建高效、可维护的应用。
45 0
|
2月前
|
监控 Java 应用服务中间件
高级java面试---spring.factories文件的解析源码API机制
【11月更文挑战第20天】Spring Boot是一个用于快速构建基于Spring框架的应用程序的开源框架。它通过自动配置、起步依赖和内嵌服务器等特性,极大地简化了Spring应用的开发和部署过程。本文将深入探讨Spring Boot的背景历史、业务场景、功能点以及底层原理,并通过Java代码手写模拟Spring Boot的启动过程,特别是spring.factories文件的解析源码API机制。
87 2
|
12天前
|
存储 设计模式 算法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行为型模式篇】11种行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案例实现、优缺点、扩展对比、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行为型模式用于描述程序在运行时复杂的流程控制,即描述多个类或对象之间怎样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单个对象都无法单独完成的任务,它涉及算法与对象间职责的分配。行为型模式分为类行为模式和对象行为模式,前者采用继承机制来在类间分派行为,后者采用组合或聚合在对象间分配行为。由于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比继承关系耦合度低,满足“合成复用原则”,所以对象行为模式比类行为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行为型模式分为: • 模板方法模式 • 策略模式 • 命令模式 • 职责链模式 • 状态模式 • 观察者模式 • 中介者模式 • 迭代器模式 • 访问者模式 • 备忘录模式 • 解释器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行为型模式篇】11种行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案例实现、优缺点、扩展对比、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
12天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安全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结构型模式描述如何将类或对象按某种布局组成更大的结构。它分为类结构型模式和对象结构型模式,前者采用继承机制来组织接口和类,后者釆用组合或聚合来组合对象。由于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比继承关系耦合度低,满足“合成复用原则”,所以对象结构型模式比类结构型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结构型模式分为以下 7 种: • 代理模式 • 适配器模式 • 装饰者模式 • 桥接模式 • 外观模式 • 组合模式 • 享元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