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用户管理方式下备份数据和复制数据库

本文涉及的产品
日志服务 SLS,月写入数据量 50GB 1个月
简介:

首先要明确的是,oracle数据库的备份可以分为逻辑备份和物理备份。
逻辑备份的是通过数据导出对数据进行备份,主要方式有老式的IMP/EXP和数据泵灯方式。适合变化较少的数据库,而对于高可用性数据库,由于这种方式备份的数据只能恢复到备份的时间点,所以并不适用。但由于逻辑备份具有平台无关性,所以更常见的是用来数据迁移及数据移动;
物理备份是通过复制数据文件、参数文件等数据库的物理文件来进行备份。物理备份可以分为冷备份和热备份。冷备份需要在关闭数据库后进行备份,目前在高可用的生产环境中,这种方式使用较少。而热备份可以在系统运行的情况下通过备份数据文件及归档日志就可以恢复,因此使用的范围更广泛。
热备份可以分为用户管理方式下的热备份(user-managed backup and recovery)和oracle管理(RMAN)的热备份(Recovery MANager-RMAN),要注意的是,数据库要进行热备份必须运行在归档模式下。

一、用户管理方式下的备份:

首先,备份数据文件:
1)查询数据文件有哪些:

SQL> select name from v$datafile;

2)将数据库置于备份模式下:

SQL> alter database begin backup;

3)备份数据文件:

SQL> host copy D:\ORACLE\ORCDATA\TIOD\SYSTEM01.DBF C:\oracle\backup;
SQL> host copy D:\ORACLE\ORCDATA\TIOD\SYSAUX01.DBF C:\oracle\backup;
SQL> host copy D:\ORACLE\ORCDATA\TIOD\UNDOTBS01.DBF C:\oracle\backup;
SQL> host copy D:\ORACLE\ORCDATA\TIOD\USERS01.DBF C:\oracle\backup;
SQL> host copy E:\ORACLE\ORCL\ODS\HH_TBS.DBF C:\oracle\backup;

4)结束数据文件备份并归档日志:

SQL> alter database end backup;
SQL> alter system archive log current;

第二,备份控制文件,此处使用备份到跟踪文件的方式:
1)将建立控制文件的命令信息记录到trace文件中:

SQL> alter database backup controlfile to trace;

2)确定跟踪文件位置和名称:

SQL> select a.spid from v$process a,v$session b where a.addr=b.PADDR and b.USERNAME='SYS'
SQL> show parameter user_dump_dest;
跟踪文件命名为_ora_.trc。

3)打开vidi_ora_1260.trc,确定建立控制文件内容;

CREATE CONTROLFILE REUSE DATABASE "TIOD" NORESETLOGS  ARCHIVELOG
    MAXLOGFILES 16
    MAXLOGMEMBERS 3
    MAXDATAFILES 100
    MAXINSTANCES 8
    MAXLOGHISTORY 292
LOGFILE
  GROUP 1 'D:\ORACLE\ORCDATA\TIOD\REDO01.LOG'  SIZE 50M BLOCKSIZE 512,
  GROUP 2 'D:\ORACLE\ORCDATA\TIOD\REDO02.LOG'  SIZE 50M BLOCKSIZE 512,
  GROUP 3 'D:\ORACLE\ORCDATA\TIOD\REDO03.LOG'  SIZE 50M BLOCKSIZE 512
-- STANDBY LOGFILE
DATAFILE
  'D:\ORACLE\ORCDATA\TIOD\SYSTEM01.DBF',
  'D:\ORACLE\ORCDATA\TIOD\SYSAUX01.DBF',
  'D:\ORACLE\ORCDATA\TIOD\UNDOTBS01.DBF',
  'D:\ORACLE\ORCDATA\TIOD\USERS01.DBF',
  'E:\ORACLE\ORCL\ODS\HH_TBS.DBF'
CHARACTER SET ZHS16GBK
;

第三、备份归档日志:
确定需要备份的归档日志:

SQL> select name from v$archived_log where dest_id=1 and first_time>=sysdate-1;

使用copy命令备份到备份文件夹即可。

第四、备份参数文件:

SQL> CREATE PFILE='C:\oracle\backup\initelse.ora' from spfile;

二、使用备份文件复制数据库到另外一台机器:
当需要在另外一台机器克隆一套与生产环境同样的数据进行测试、学习时,我们可以使用上面备份的文件复制数据库。需要注意两点:
1)源机器和目标机器应为相同的操作系统平台;
2)复制数据库可以包含所有的数据文件也可以仅仅复制部分数据文件,但system表空间和undo表空间的数据文件必须有。
一)建立存放目标库的相关文件目录。比如tiod数据库建立D:oracleorcdatatiod目录,及目录下BDUMP、UDUMP、ARCHIVE等目录。

二)建立实例服务:

C:\Users\Administrator>oradim -new -sid tiod -intpwd oracle;

三)建立参数文件:
1)编辑initelse.ora,修改以下参数:

*.db_name='tiod'
*.log_archive_dest_1='location=D:\oracle\orcdata\tiod\ARCHIVE'
*.user_dump_dest='D:\oracle\orcdata\tiod\udump'
*.background_dump_dest='D:\oracle\orcdata\tiod\bdump'

此处对应我们第一步建立起的相关文件目录
2)建立目标库参数文件:

SQL> create spfile='C:\oracle\product\11.2.0\dbhome_1\database\spfiletiod.ora' from pfile='C:\oracle\backup\initelse.ora';

四)将原库备份好的数据文件和归档文件复制到目标库的相应文件目录。

五)启动实例,修改并建立控制文件,控制文件可根据我们上述备份中的方法获得,并修改后执行即可。

C:\Users\Administrator>set oracle_sid=tiod
C:\Users\Administrator>sqlplus sys/oracle as sysdba
SQL> startup nomount spfile='C:\oracle\product\11.2.0\dbhome_1\database\spfiletiod.ora';
SQL>CREATE CONTROLFILE REUSE DATABASE "TIOD" RESETLOGS  ARCHIVELOG
    MAXLOGFILES 16
    MAXLOGMEMBERS 3
    MAXDATAFILES 100
    MAXINSTANCES 8
    MAXLOGHISTORY 292
LOGFILE
  GROUP 1 'D:\ORACLE\ORCDATA\TIOD\REDO01.LOG'  SIZE 50M BLOCKSIZE 512,
  GROUP 2 'D:\ORACLE\ORCDATA\TIOD\REDO02.LOG'  SIZE 50M BLOCKSIZE 512,
  GROUP 3 'D:\ORACLE\ORCDATA\TIOD\REDO03.LOG'  SIZE 50M BLOCKSIZE 512
-- STANDBY LOGFILE
DATAFILE
  'D:\ORACLE\ORCDATA\TIOD\SYSTEM01.DBF',
  'D:\ORACLE\ORCDATA\TIOD\SYSAUX01.DBF',
  'D:\ORACLE\ORCDATA\TIOD\UNDOTBS01.DBF',
  'D:\ORACLE\ORCDATA\TIOD\USERS01.DBF',
  'E:\ORACLE\ORCL\ODS\HH_TBS.DBF'
CHARACTER SET ZHS16GBK
;

六)恢复目标库

      1)指定要使用的归档目录(第一步所建ARCHIVE目录)并执行恢复操作:
SQL> set logsource 'D:\oracle\orcdata\tiod\ARCHIVE';
SQL> recover database using backup controlfile until cancel;
      2)使用RESETLOGS选项打开数据库,并建立起目标库的所有重做日志
SQL> alter database open resetlogs;

这样就完成了对一个数据库的备份以及使用其备份复制数据库到另外一个机器上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用户管理方式下的备份和复制数据库,此外我们可以使用RMAN方式达到同样的目的。这个备份和恢复适用于在open状态下的归档模式数据库。

本文转自ICT时空 dbasdk博客,原文链接:ORACLE用户管理方式下备份数据和复制数据库,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博主。

相关实践学习
通过日志服务实现云资源OSS的安全审计
本实验介绍如何通过日志服务实现云资源OSS的安全审计。
相关文章
|
18天前
|
Oracle 关系型数据库 Linux
【赵渝强老师】Oracle数据库配置助手:DBCA
Oracle数据库配置助手(DBCA)是用于创建和配置Oracle数据库的工具,支持图形界面和静默执行模式。本文介绍了使用DBCA在Linux环境下创建数据库的完整步骤,包括选择数据库操作类型、配置存储与网络选项、设置管理密码等,并提供了界面截图与视频讲解,帮助用户快速掌握数据库创建流程。
200 93
|
3月前
|
存储 JSON 关系型数据库
【干货满满】解密 API 数据解析:从 JSON 到数据库存储的完整流程
本文详解电商API开发中JSON数据解析与数据库存储的全流程,涵盖数据提取、清洗、转换及优化策略,结合Python实战代码与主流数据库方案,助开发者构建高效、可靠的数据处理管道。
|
3月前
|
存储 Oracle 关系型数据库
服务器数据恢复—光纤存储上oracle数据库数据恢复案例
一台光纤服务器存储上有16块FC硬盘,上层部署了Oracle数据库。服务器存储前面板2个硬盘指示灯显示异常,存储映射到linux操作系统上的卷挂载不上,业务中断。 通过storage manager查看存储状态,发现逻辑卷状态失败。再查看物理磁盘状态,发现其中一块盘报告“警告”,硬盘指示灯显示异常的2块盘报告“失败”。 将当前存储的完整日志状态备份下来,解析备份出来的存储日志并获得了关于逻辑卷结构的部分信息。
|
10天前
|
数据采集 数据可视化 数据挖掘
阿里云瑶池数据库 Data Agent,数据安全,分析准确,让数据更有价值!
Data Agent 是阿里云瑶池数据库推出的智能数据体产品,融合 Data+AI 与 Agentic AI 技术,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支持多源数据接入,可自主规划分析任务、生成代码并输出可视化洞察报告,让业务人员零门槛获取专业级分析结果,助力企业高效实现数据驱动决策。
|
24天前
|
人工智能 Java 关系型数据库
使用数据连接池进行数据库操作
使用数据连接池进行数据库操作
67 11
|
2月前
|
存储 数据管理 数据库
数据字典是什么?和数据库、数据仓库有什么关系?
在数据处理中,你是否常困惑于字段含义、指标计算或数据来源?数据字典正是解答这些问题的关键工具,它清晰定义数据的名称、类型、来源、计算方式等,服务于开发者、分析师和数据管理者。本文详解数据字典的定义、组成及其与数据库、数据仓库的关系,助你夯实数据基础。
数据字典是什么?和数据库、数据仓库有什么关系?
|
1月前
|
SQL Oracle 关系型数据库
Oracle数据库创建表空间和索引的SQL语法示例
以上SQL语法提供了一种标准方式去组织Oracle数据库内部结构,并且通过合理使用可以显著改善查询速度及整体性能。需要注意,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应该根据具体业务需求、系统资源状况以及预期目标去合理规划并调整参数设置以达到最佳效果。
98 8
|
3月前
|
SQL Oracle 关系型数据库
比较MySQL和Oracle数据库系统,特别是在进行分页查询的方法上的不同
两者的性能差异将取决于数据量大小、索引优化、查询设计以及具体版本的数据库服务器。考虑硬件资源、数据库设计和具体需求对于实现优化的分页查询至关重要。开发者和数据库管理员需要根据自身使用的具体数据库系统版本和环境,选择最合适的分页机制,并进行必要的性能调优来满足应用需求。
128 11
|
2月前
|
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 数据库
【赵渝强老师】PostgreSQL数据库的WAL日志与数据写入的过程
PostgreSQL中的WAL(预写日志)是保证数据完整性的关键技术。在数据修改前,系统会先将日志写入WAL,确保宕机时可通过日志恢复数据。它减少了磁盘I/O,提升了性能,并支持手动切换日志文件。WAL文件默认存储在pg_wal目录下,采用16进制命名规则。此外,PostgreSQL提供pg_waldump工具解析日志内容。
171 0
|
3月前
|
Oracle 关系型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数据恢复—服务器异常断电导致Oracle数据库报错的数据恢复案例
Oracle数据库故障: 某公司一台服务器上部署Oracle数据库。服务器意外断电导致数据库报错,报错内容为“system01.dbf需要更多的恢复来保持一致性”。该Oracle数据库没有备份,仅有一些断断续续的归档日志。 Oracle数据库恢复流程: 1、检测数据库故障情况; 2、尝试挂起并修复数据库; 3、解析数据库文件; 4、导出并验证恢复的数据库文件。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