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思想
基数排序是一种非比较型整数排序算法,其原理是将整数按位数切割成不同的数字,然后按每个位数分别比较。由于整数也可以表达字符串(比如名字或日期)和特定格式的浮点数,所以基数排序也不是只能使用于整数。
基数排序可以采用两种方式:
- LSD(Least Significant Digital):从待排序元素的最右边开始计算(如果是数字类型,即从最低位个位开始)。
- MSD(Most Significant Digital):从待排序元素的最左边开始计算(如果是数字类型,即从最高位开始)。
我们以LSD方式为例,从数组R[1..n]中每个元素的最低位开始处理,假设基数为radix,如果是十进制,则radix=10。基本过程如下所示:
- 计算R中最大的元素,求得位数最大的元素,最大位数记为distance;
- 对每一位round<=distance,计算R[i] % radix即可得到;
- 将上面计算得到的余数作为bucket编号,每个bucket中可能存放多个数组R的元素;
- 按照bucket编号的顺序,收集bucket中元素,就地替换数组R中元素;
- 重复2~4,最终数组R中的元素为有序。
算法实现
基数排序算法,Java实现,代码如下所示:
01 |
public abstract class Sorter { |
02 |
public abstract void sort( int [] array); |
05 |
public class RadixSorter extends Sorter { |
09 |
public RadixSorter() { |
14 |
public void sort( int [] array) { |
17 |
int [][] bucket = new int [radix][array.length]; |
18 |
int distance = getDistance(array); |
21 |
while (round <= distance) { |
23 |
int [] counter = new int [radix]; |
25 |
for ( int i = 0 ; i < array.length; i++) { |
26 |
int which = (array[i] / temp) % radix; |
27 |
bucket[which][counter[which]] = array[i]; |
32 |
for ( int i = 0 ; i < radix; i++) { |
34 |
for ( int j = 0 ; j < counter[i]; j++) { |
35 |
array[index] = bucket[i][j]; |
45 |
private int getDistance( int [] array) { |
46 |
int max = computeMax(array); |
48 |
int temp = max / radix; |
56 |
private int computeMax( int [] array) { |
58 |
for ( int i= 1 ; i<array.length; i++) { |
基数排序算法,Python实现,代码如下所示:
06 |
__metaclass__ = ABCMeta |
09 |
def sort( self , array): |
12 |
class RadixSorter(Sorter): |
19 |
def sort( self , array): |
22 |
bucket = [[ 0 for col in range (length)] for row in range ( self .radix)] |
23 |
distance = self .__get_distance(array) |
25 |
while which_round< = distance: |
26 |
counter = [ 0 for x in range ( self .radix)] |
27 |
for i in range (length): |
28 |
which = (array[i] / / temp) % self .radix |
29 |
bucket[which][counter[which]] = array[i] |
32 |
for i in range ( self .radix): |
34 |
for j in range (counter[i]): |
35 |
array[index] = bucket[i][j] |
41 |
def __get_distance( self , array): |
42 |
max_elem = self .__get_max(array) |
44 |
temp = max_elem / / self .radix |
50 |
def __get_max( self , array): |
52 |
for x in range ( 1 , len (array)): |
排序过程
假设待排序数组为array = {94,12,34,76,26,9,0,37,55,76,37,5,68,83,90,37,12,65,76,49},数组大小为20,我们以该数组为例,
最大的数组元素的位数为2,所以需要进行2轮映射(映射到对应的桶中),执行基数排序的具体过程,如下所示:
数组的原始顺序,如下图所示:
数组中存在的相同的元素(同一个待排序的数字出现大于1次),我们使用不同的背景颜色来区分(红色背景表示第二次出现,靛青色表示第三次出现),如果一个元素只出现过一次,则我们就使用一种固定的颜色(浅绿色)表示。
我们使用的是十进制,基数(Radix)自然是10,根据数组元素个位数的,应该映射到10个桶中,映射后的结果,如图所示:
在映射到桶的过程中,从左到右扫描原始数组。因为映射到同一个桶中的元素可能存在多个,最多为整个数组的长度,所以在同一个桶中,要保持进入桶中的元素的先后顺序(先进的排在左侧,后进的排在右侧)。
- 收集桶中元素,并在原始数组中原地替换,使数组中元素顺序重新分布
扫面前面已经映射到各个桶中的元素,满足这样的顺序:先扫描编号最小的桶,桶中如果存在多个元素,必须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这样,将得到的数组元素重新分布,得到一个元素位置重新分布的数组,如图所示:
这时,可以看到元素实际上是按照个位的数字进行了排序,但是基于整个元素来说并不是有序的。
- 根据数组元素十位数字将数组中元素映射到对应的桶中(bucket)
这次映射的原则和过程,与前面类似,不同的是,这次扫描的数组是经过个位数字处理重新分布后的新数组,映射后桶内的状态,如图所示:
- 收集桶中元素,并在原始数组中原地替换,使数组中元素顺序重新分布
和前面收集方法类似,得到的数组及其顺序,如图所示:
我们可以看到,经过两轮映射和收集过程,数组已经变成有序了,排序结束。
算法分析
设待排序的数组R[1..n],数组中最大的数是d位数,基数为r(如基数为10,即10进制,最大有10种可能,即最多需要10个桶来映射数组元素)。处理一位数,需要将数组元素映射到r个桶中,映射完成后还需要收集,相当于遍历数组一遍,最多元素书为n,则时间复杂度为O(n+r)。所以,总的时间复杂度为O(d*(n+r))。
设待排序的数组R[1..n],数组中最大的数是d位数,基数为r。基数排序过程中,用到一个计数器数组,长度为r,还用到一个r*n的二位数组来做为桶,所以空间复杂度为O(r*n)。
通过上面的排序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每一轮映射和收集操作,都保持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如果出现相同的元素,则保持他们在原始数组中的顺序。
可见,基数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