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虽然英特尔仍然在桌面PC领域继续霸主地位,但行业整体的趋势当然毫无疑问集中在移动设备上,ARM强势的推进,不仅让英特尔想要在移动设备领域有所突破成为极其艰难的任务,并且英特尔自身已经开始面临非常严峻的问题。毫不夸张的说,英特尔所遇到的困局远比我们看到的要多得多也严重得多,英特尔自己或许已经非常清楚,但如何来应对,恐怕英特尔自己也难找头绪。
一切从Surface的发布开始
虽然此前英特尔多少已经感受到一切关于自己的变化,但到微软发布自有平板电脑——同时推进ARM和英特尔两种方案的Surface时,问题已经非常直接地浮出水面。微软发布Surface的目的,除了直接挑战iPad的市场地位之外,我们不知道微软还有哪些其它的期待,想要抓住未来的潮流趋势?模糊平板电脑与桌面PC之间的界限?推动平板电脑取代个人电脑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不久的未来结束“超极本”的“历史使命”?虽然一切还不得而知,但在英特尔方面,问题已经摆上了台面。
如果Surface就是未来个人电脑的初始形态的话,那么现在,死守个人电脑领域芯片行业的英特尔已经开始直接面对来自ARM的挑战,ARM目前的方案已经证明了它不仅能够满足移动设备的需求(不只是为了便携而不管性能),同时在性能端ARM也完全可以承担更大的责任。而英特尔虽然力争反扑ARM把手的移动芯片市场,但多年以来一直难有突破(或者说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如果只是在个人电脑领域被动死守、主动权交给竞争对手的话,这会是很可怕的事情。
ARM的桌面领域逆袭
想想看,如果现在以超极本的形态来采用ARM的方案,性能或许暂时还赶不上桌面PC,但产品的移动性和灵活性,包括能耗控制、发热量等各方面,ARM都能突出自己的特点。事实上现在选择超极本的用户也非常清楚,如果需要视频剪辑这样的大制作,或者要玩大型游戏,超极本肯定不会是自己的选择,而选择超极本的目的就是为了便携、随时随地完成简单的商务工作,以及使用时间能够向平板电脑靠拢。那么说起来,ARM还真的是这些需求的最佳代言人。
ARM从“出道”开始,就非常精准地定位在了移动设备领域,体积小、功耗低、低成本和高性能是ARM处理器方案的特点与产品打造的核心理念,而这样的特点和理念恰恰与消费电子的发展趋势完全吻合,无论是手机成为人人必备的生活用品,还是平板电脑这样的产品更加强调便携性,包括过去我们认为不大需要考虑空间使用的台式机,现在也开始将体积、功耗作为卖点——更小的体积能够利用现在寸土寸金的房间空间,而低功耗更是时下流行的“环保设计”的关键——更现实地说,谁不希望能省点电呢。
所以,如果ARM愿意更进一步——ARM事实上也在做这样的工作——将业务范围推进到桌面领域,那么英特尔势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虽然英特尔也通过Atom处理器等方案希望顶住移动市场,不过此前的上网本和MID概念现在都基本放弃,与联想推出K800这类采用英特尔处理器的智能手机在短时间内市场效果也还难以看到,而超极本更多依靠桌面PC的方案,ARM其实有着很大的市场空间可供运作。
“Wintel”体系并非唯一未来,英特尔最被动
从过去的发展历程来看,似乎微软和英特尔的“Wintel”联盟坚不可摧,它们确实推动了个人电脑的发展普及,但相比之下,微软作为系统方,它的独特性让它当然保有更多的可能——现在敢说自己完全不需要Windows系统的用户毕竟还是少数,而英特尔如果面临竞争,所谓的联盟将变得非常脆弱。在最近微软发布Windows 8之后,就已经对英特尔以外的芯片方案张开了怀抱,ARM也已经在RT版Surface上亮相,产品优劣这一切将交给用户来评判,英特尔不可谓不被动。
我们没有办法要求微软只能与一家芯片上合作(事实上也不可能),只能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大的竞争力。还别说ARM,就是面对桌面领域的对手AMD,英特尔也需要非常谨慎来面对这件事。AMD在过去几年避开了与英特尔直接PK处理器市场,而一方面强调不断提升的游戏性,另外则将力量集中在对未来的开发上——将CPU与GPU打包的“APU”的概念在得到越来越多终端厂商的认可,不同的方案区分开便携、均衡、高性能等不同侧重点,终端厂商只需要根据定位人群和产品需求,傻瓜式地选择对应的一套芯片方案即可,这比英特尔产品线上各种复杂的型号组合可是简单多了。
强势ARM更衬出英特尔难以预料的未来
所以,前有ARM后有AMD,移动领域难以突破,桌面领域作为“大本营”也在不断沦陷,微软开始在Windows 8系统上寻找更多未来可供依托的平台,以及在Surface上开始尝试英特尔以外的选择,这是市场上非常正常的事情,而这更加衬出英特尔难以预料的未来。未来当我们选择的桌面电脑、笔记本电脑都开始采用ARM的方案时,英特尔会如何打算呢?(科幻星系/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用以下方式联系,并注明出处
QQ:88328702 MSN:wangk1026@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