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导论】单源最短路径之Dijkstra算法

简介:         Dijkstra算法解决了有向图上带正权值的单源最短路径问题,其运行时间要比Bellman-Ford算法低,但适用范围比Bellman-Ford算法窄。

        Dijkstra算法解决了有向图上带正权值的单源最短路径问题,其运行时间要比Bellman-Ford算法低,但适用范围比Bellman-Ford算法窄。

迪杰斯特拉提出的按路径长度递增次序来产生源点到各顶点的最短路径的算法思想是:对有n个顶点的有向连通网络G=(V, E),首先从V中取出源点u0放入最短路径顶点集合U中,这时的最短路径网络S=({u0}, {}); 然后从uU和vV-U中找一条代价最小的边(u*, v*)加入到S中去,此时S=({u0, v*}, {(u0, v*)})。每往U中增加一个顶点,则要对V-U中的各顶点的权值进行一次修正。若加进v*作为中间顶点,使得从u0到其他属于V-U的顶点vi的路径不加v*时最短,则修改u0到vi的权值,即以(u0, v*)的权值加上(v*, vi )的权值来代替原(u0, vi )的权值,否则不修改u0到vi的权值。接着再从权值修正后的V-U中选择最短的边加入S中,如此反复,直到U=V为止。

上面的说明都很抽象,下面图解算法思想:

      原始图为:

     

寻找最短路径的过程如下:


        对第一个图中的有向网络按以上算法思想处理,所求得的从源点F到其余顶点的最短路径的过程如图13.16所示。其中单圆圈表示U中的顶点,而双圆圈表示V-U中的顶点。连接U中两个顶点的有向边用实线表示,连接U和V-U中两个顶点的有向边用虚线表示。圆圈旁的数字为源点到该顶点当前的距离值。
        初始时,S中只有一个源点F,它到V-U中各顶点的路径如图13.16(a)所示;选择图13.16(a)中最小代价边(F, B),同时由于路径(F, A)大于(F, B, A)和(F, C)大于(F, B, C),进行相应调整可得到图13.16(b);选择图13.16(b)中的最小代价边(B, C),同时由于(F, B, A)大于(F, B, C, A),进行相应调整可得到图13.16(c);选择图13.16(c)中最小代价边(C, A)即可得到图13.16(d);选择图13.16(d)中最小代价边(F, D) 即可得到图13.16(e); 最后选择(F, E)即可得到图13.16( f )。

具体的程序实现如下:

#include<stdio.h>
#define M 12//边数
#define N 6//顶点数
#define MAX 10000

void Dijkstra(int v, int dist[][N],int D[N],int p[N],int s[N]) ;
int flag[N]={0};
int flag1=0;
int flag2=0;
typedef struct
{
	int startvex;
	int endvex;
	int length;
}edge;//边的结构体
edge T[M];
void main()
{
	int dist[N][N]={{0,6,MAX,8,MAX,MAX},//图的邻接矩阵
					{18,0,7,MAX,MAX,10},
					{9,MAX,0,15,MAX,MAX},
					{MAX,MAX,12,0,MAX,MAX},
					{MAX,MAX,4,MAX,0,MAX},
					{24,5,MAX,25,MAX,0}};
	int D[N]={0};
	int p[N]={0};
	int s[N]={0};
	int num=0;
    Dijkstra(5,dist,D, p,s) ;
}


 void Dijkstra(int v, int dist[][N],int D[N],int p[N],int s[N]) 
 { 	int i, j, k, v1, min, max=10000, pre; 	/* Max中的值用以表示dist矩阵中的值 */
	v1=v; 
	for( i=0; i<N; i++)              /* 各数组进行初始化 */
	{	D[i]=dist[v1][i]; 
		if( D[i] != MAX )  p[i]= v1+1; 
		else p[i]=0; 
		s[i]=0; 
	}

	s[v1]=1;     		             /* 将源点送U */
	  for( i=0; i<N-1; i++) 	 /* 求源点到其余顶点的最短距离 */
	{	min=10001;    /* min>max, 以保证值为的顶点也能加入U */
		for( j=0; j<N-1; j++)
			  if ( ( !s[j] )&&(D[j]<min) )  		/* 找出到源点具有最短距离的边 */
		  		{min=D[j]; 
						k=j; 
		 			}
				s[k]=1;  /* 将找到的顶点k送入U */	
	for(j=0; j<N; j++)
	 if ( (!s[j])&&(D[j]>D[k]+dist[k][j]) ) /* 调整V-U中各顶点的距离值 */
		{D[j]=D[k]+dist[k][j]; 
		p[j]=k+1;                  	/* k是j的前趋 */
				}
			}                           	/*  所有顶点已扩充到U中 */
			for( i=0; i<N; i++)
			{
				printf(" %d : %d ", D[i], i);
				pre=p[i]; 
			while ((pre!=0)&&(pre!=v+1))
			{	printf ("<- %d ", pre-1); 
				pre=p[pre-1]; 
			}
			printf("<-%d \n", v); 
		}
}	 	

结果显示如下:


注:如果程序出错,可能是使用的开发平台版本不同,请点击如下链接: 解释说明


原文:http://blog.csdn.net/tengweitw/article/details/17510891

作者:nineheadedbird



目录
相关文章
|
14天前
|
人工智能 算法 数据可视化
路径规划最全综述+代码+可视化绘图(Dijkstra算法+A*算法+RRT算法等)-2
路径规划最全综述+代码+可视化绘图(Dijkstra算法+A*算法+RRT算法等)-2
528 0
|
14天前
|
网络协议 算法 数据库
【专栏】IS-IS协议是内部网关协议,常用于大型网络路由器间的路由信息交换,基于OSI的CLNP标准和Dijkstra算法
【4月更文挑战第28天】IS-IS协议是内部网关协议,常用于大型网络路由器间的路由信息交换,基于OSI的CLNP标准和Dijkstra算法。其特点是分层设计、快速收敛、高效资源利用和强故障恢复能力。在现代网络中,IS-IS广泛应用于服务提供商、企业网络及与其他协议的融合,是构建稳定、高效网络的关键。了解和应用IS-IS能提升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
14天前
|
人工智能 算法 BI
D - Silver Cow Party——POJ3268(连续用两次Dijkstra算法)
D - Silver Cow Party——POJ3268(连续用两次Dijkstra算法)
|
14天前
|
算法
Heavy Transportation(Dijkstra算法)
Heavy Transportation(Dijkstra算法)
|
14天前
|
算法
关于Dijkstra算法
关于Dijkstra算法
|
14天前
|
人工智能 算法 Java
【算法设计与分析】— —单源最短路径的贪心算法
【算法设计与分析】— —单源最短路径的贪心算法
38 0
|
14天前
|
算法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计算机视觉
基于二维CS-SCHT变换和LABS方法的水印嵌入和提取算法matlab仿真
该内容包括一个算法的运行展示和详细步骤,使用了MATLAB2022a。算法涉及水印嵌入和提取,利用LAB色彩空间可能用于隐藏水印。水印通过二维CS-SCHT变换、低频系数处理和特定解码策略来提取。代码段展示了水印置乱、图像处理(如噪声、旋转、剪切等攻击)以及水印的逆置乱和提取过程。最后,计算并保存了比特率,用于评估水印的稳健性。
|
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网络架构
基于yolov2深度学习网络的单人口罩佩戴检测和人脸定位算法matlab仿真
摘要:该内容展示了一个基于YOLOv2的单人口罩佩戴检测和人脸定位算法的应用。使用MATLAB2022A,YOLOv2通过Darknet-19网络和锚框技术检测图像中的口罩佩戴情况。核心代码段展示了如何处理图像,检测人脸并标注口罩区域。程序会实时显示检测结果,等待一段时间以优化显示流畅性。
|
4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m基于GA-GRU遗传优化门控循环单元网络的电力负荷数据预测算法matlab仿真
在MATLAB 2022a中,一个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GRU网络展示显著优化效果。优化前后的电力负荷预测图表显示了改进的预测准确性和效率。GRU,作为RNN的一种形式,解决了长期依赖问题,而遗传算法用于优化其超参数,如学习率和隐藏层单元数。核心MATLAB程序执行超过30分钟,通过迭代和适应度评估寻找最佳超参数,最终构建优化的GRU模型进行负荷预测,结果显示预测误差和模型性能的提升。
19 4
|
4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可视化
基于BP神经网络的16QAM解调算法matlab性能仿真
这是一个关于使用MATLAB2022a实现的16QAM解调算法的摘要。该算法基于BP神经网络,利用其非线性映射和学习能力从复数信号中估计16QAM符号,具有良好的抗噪性能。算法包括训练和测试两个阶段,通过反向传播调整网络参数以减小输出误差。核心程序涉及数据加载、可视化以及神经网络训练,评估指标为误码率(BER)和符号错误率(SER)。代码中还包含了星座图的绘制和训练曲线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