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玩坏?这家日本农场竟然用人工智能玩起了分拣黄瓜

简介:

数十年来,Makoto Koike的母亲一直都使用手工方式分拣黄瓜。如今,Makoto Koike正试图“训练”出一台机器来替代。

Makoto Koike是一名工程师,长期以来,他一直爱好修补电子配件和机器;可以说,他不是天生就喜欢自然户外生活的人。2014年,在Makoto Koike 33岁的时候,他离开了他长期工作和生活的城市,搬到了环境优美的静冈县,帮助其父母经营黄瓜农场。“我认为我已经到了一定的年纪了,” Makoto Koike说道。“我想要离我的家和家人更近一些。”

 

被玩坏?这家日本农场竟然用人工智能玩起了捡黄瓜

 

Makoto Koike一家在湖西市种植黄瓜已将近五十年,他们种植了三个小型温室的黄瓜。Makoto Koike的父亲负责播种种子;Makoto Koike负责指导监督他们的种植;Makoto Koike的母亲则是负责对收成的果实进行分类。在日本,最后一项工作尤其重要,因为农作物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同一个品种的黄瓜的分类就达了9种之多,这需要收割者对其农产品有着非常好的识别能力,手里刚摘了一根黄瓜,你得仔细观察它的长短、粗细、颜色、纹理、是否有小刮痕、弯的还是直的、刺多不多......要跟9类标准对应,看它属于哪一等级,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学的工作。Makoto Koike一家往往会把那些比较好的、笔直且厚度均匀的黄瓜给批发商,而剩余那些不太完美的黄瓜则以半价出售。一直以来,Makoto Koike的母亲都是一个接一个地分拣这些蔬菜,分门别类地将它们放进不同的箱子里。虽然她每个黄瓜只花了她半秒钟,但这项工作占据了她大部分的工作时间;某些时候,她甚至在某几天内一天就处理了四千多根黄瓜。

 

被玩坏?这家日本农场竟然用人工智能玩起了捡黄瓜

 

Makoto Koike认为,给黄瓜分类不应该是瓜农的主要的工作,瓜农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专注于种植出美味的黄瓜。所以他决定,要把分类的工作交给机器,但是市面上的黄瓜分类器要么性能差、要么太贵,不适合小农场。在去年春天,Makoto Koike开始开发一种新的分捡黄瓜的方法,他建了一个黄瓜分拣机,使用了谷歌在2015年向公众发布的TensorFlow深度学习软件框架。而Makoto Koike的灵感来源,部分是由他阅读的一篇关于AlphaGo的文章,AlphaGo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击败人类围棋大师的计算机程序。在AlphaGo案例中,其从现实围棋比赛中提取了三千万张图片,用于帮助确定哪种行动步骤最有效。Makoto Koike也希望能创造一个类似的策略,帮助其对黄瓜进行整理分类。

而包括深入学习的高级人工智能技术是属于专业研究人员和软件公司的领域。尽管如此,最近也有一些科技界巨头,包括谷歌、Facebook、微软、亚马逊、百度以及各大学都已经发布了免费的开源版本的工具,使像得Makoto Koike这样的非专业编程人员也可以对其进行访问。

在他的项目中使用了树莓派3作为主控制器,又建立了一个自定义的照片拍摄站,这使得他能够从三个不同角度拍摄每一根黄瓜。接着,为了分析这些图像,把它们都传到了TensorFlow平台上,起初在一个小型的神经网络上运行,以判断是否是黄瓜,之后,已经被判定为黄瓜的照片接着传输到一个更大的基于Linux服务器的神经网络,来对黄瓜按照不同的特质进行分类。不过,在他能够真正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捡黄瓜之前,Makoto Koike必须先对这套系统进行“训练”,为了训练这个模型,Makoto Koike花了3个月的时间给它“喂”了7000张黄瓜照片,这些照片都是由Makoto Koike的妈妈分类贴上的标签。最后,他还建立了一个自动传送带系统,将每根黄瓜从照片拍摄站传送至程序指定的箱子。

Makoto Koike在去年完成了对这套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确实奏效了。不过,它对黄瓜的分类准确率还只能达到百分之七十,这样的准确率太低,他们还必须进行人工检查。而且,目前这些蔬菜还需要一个接一个的放在照片拍摄站上,也就是说,Makoto Koike的母亲还没有被“完全替代”。

Makoto Koike认为,他所创造的系统就正是一个令人鼓舞的证明,而他目前正在研究新版本的机器,他希望新机器能够一次分析多个黄瓜。他还计划建立一个温和的输送系统,以保护蔬菜皮肤上脆弱的皮刺,因为黄瓜的皮刺往往被认为是新鲜的迹象。他期望在几年内使其人工智能分拣机的工作效率能达到与母亲一样准确,让她能有时间做别的事情。不管怎样,Makoto Koike说他已经回到了湖西市。他说,“我的计划是,今生就做个农民。”到那个时候,农民这份工作可能就看起来很不一样了。

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研发及应用早在本世纪出就已经开始,这其中既有耕作、播种和采摘等智能机器人,也有智能探测土壤、探测病虫害、气候灾难预警等智能识别系统,还有在家畜养殖业中使用的禽畜智能穿戴产品。

不过,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才刚刚开始,面临的挑战比其他任何行业都要大,因为农业涉及的不可知因素太多了。地理位置、周围环境、气候水土、病虫害、生物多样性、复杂的微生物环境等等,这些因素都在影响着农作生产。你在一个特定环境中测试成功的算法,换一个环境未必就有用了。

我们现阶段看到的一些人工智能成功应用的例子大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或者特定的种植养殖模式。当外界环境变换后,如何挑战算法和模型是这些人工智能公司面临的挑战,这需要来自行业间以及农学家之间更多的协作。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7-8-15


本文作者:陶婧婕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至顶网,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至顶网。

 

目录
相关文章
|
Web App开发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思否技术周刊丨​字节跳动:公司将严格遵守条例、日本「飞行汽车」首次试飞成功、「仿人脑」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在深发布
思否技术周刊丨​字节跳动:公司将严格遵守条例、日本「飞行汽车」首次试飞成功、「仿人脑」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在深发布
思否技术周刊丨​字节跳动:公司将严格遵守条例、日本「飞行汽车」首次试飞成功、「仿人脑」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在深发布
|
2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探索人工智能在现代医疗中的革新应用
本文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重点分析了AI如何通过提高诊断准确性、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优化患者管理流程来革新现代医疗。文章还讨论了AI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AI在医疗领域应用的视角。
61 11
|
22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与前景####
本文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AI)技术在医疗诊断领域的应用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分析AI如何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以及其在个性化医疗中的潜力,文章揭示了AI技术对医疗行业变革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指出了数据隐私、算法偏见等伦理问题,并展望了AI与人类医生协同工作的前景。 ####
48 0
|
17天前
|
人工智能 缓存 异构计算
云原生AI加速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部署构建
本文探讨了云原生技术背景下,尤其是Kubernetes和容器技术的发展,对模型推理服务带来的挑战与优化策略。文中详细介绍了Knative的弹性扩展机制,包括HPA和CronHPA,以及针对传统弹性扩展“滞后”问题提出的AHPA(高级弹性预测)。此外,文章重点介绍了Fluid项目,它通过分布式缓存优化了模型加载的I/O操作,显著缩短了推理服务的冷启动时间,特别是在处理大规模并发请求时表现出色。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Fluid在vLLM和Qwen模型推理中的应用效果,证明了其在提高模型推理效率和响应速度方面的优势。
云原生AI加速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部署构建
|
11天前
|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移动开发
盘点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领域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领域的应用广泛,包括医学影像诊断、疾病预测与风险评估、病理诊断、药物研发、医疗机器人、远程医疗诊断和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等。这些应用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然而,数据质量和安全性、AI系统的透明度等问题仍需关注和解决。
138 10
|
1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探索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
本文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AI)技术在医疗诊断领域的革新性应用,通过分析AI如何助力提高诊断准确性、效率以及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揭示了AI技术为现代医学带来的巨大潜力和挑战。文章还展望了AI在未来医疗中的发展趋势,强调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 ###
6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