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4日,美国计算机协会(ACM)公布了2016年图灵奖的获得者: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发明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Tim Berners-Lee。
美国计算机协会给 Tim Berners-Lee 的获奖理由是:发明World Wide Web、第一个Web浏览器,以及使Web规模化的基础协议与算法。
南京大学教授周志华在微信朋友圈评论说:“Tim Berners-Lee 因“发明 World Wide Web、第一个Web浏览器,以及使Web规模化的基础协议与算法” 获图灵奖 … 看到这条消息的每个人都受益于他的伟大贡献。”
文因互联CEO 鲍捷评论说,Tim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总是从全人类的角度去思考技术问题。普通的设计师从user的角度思考问题,伟大的设计师从human的角度思考。而Tim Berners-Lee是从humanity的角度去设计。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Tim Berners-Lee是当今人类神经系统的总设计师。他的工作,在推动历史的进程。他领先于大多数的工业领袖至少十年在进行布局和推动。他又善于组织和影响,对于学术界和欧美政府的最高层,他都能施加影响一步步地推进具体的实施。
ACM 图灵奖,人们往往把它称为“计算机领域的诺贝尔奖”,有着 100 万美元的奖金,由 Google 提供。这个奖项以 Alan Turing 的名字命名,他是英国籍的数学家,1936 年 Turing 给伦敦数学杂志投了一篇论文《论数字计算在决断难题中的应用》,在论文的附录里他描述了一种可以辅助数学研究的机器,后来被人称为“图灵机”,这个设想最牛的地方在于,它第一次在纯数学的符号逻辑,和实体世界之间建立了联系,后来我们所熟知的电脑,以及还没有实现的“人工智能”,都基于这个设想。二战的时候,Turing 应召到英国外交部通信处从事军事工作,主要是破译敌方密码的工作,并于1945年获政府的最高奖:大英帝国荣誉勋章。
Tim Berners-Lee 的获奖可谓实至名归,正如周志华老师所评论的一样“看到这条消息的每个人都受益于他的伟大贡献”。图灵奖代表着计算领域至高无上的荣耀,也是对前辈的研究的一种极大认可。
2017年正是图灵奖设置50周年。人工智能走过的60年,我们看到,一些在人工智能做出卓越贡献的学者们,也获得了图灵奖。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1969年 马文·明斯基
1971年 约翰·麦卡锡
1975年 艾伦·纽厄尔&赫伯特·西蒙 (人类认知心理学和列表处理)
1994年 爱德华·费根鲍姆&拉吉·瑞迪( 大规模人工智能系统)
2010年 Leslie G. Viliant (机器学习)
2011年 Judea Pearl(贝叶斯网络,通过概率论和因果推理对人工智能领域作出的根本性贡献)
2016年10月,新智元联合中国自动化学会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其中的一大主题便是纪念人工智能诞生60年以来作出这些学者的卓越贡献。被提名的学者如下:
Alan Turing
1912—1954,英国计算机科学家,人工智能之父。
1936年,提出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
1950年,发表论文《计算机器和智能》,预言了创造出具有真正智能的机器的可能性,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
Norbert Wiener
1894-1964,美国应用数学家,随机过程和噪声信号处理先驱。
1943年,提出“控制论”的概念,第一次把只属于生物的有目的的行为赋予机器。
1948年,出版《控制论》,标志着控制论正式诞生。
Claude Shannon
1916年-2001年,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
1948年,发表论文《通信的数学原理》,奠定了现代信息论的基础。
1937年,在硕士论文中提出,将布尔代数应用于电子领域能够构建并解决任何逻辑和数值关系,开创了数字计算机理论和数字电路设计理论
Herbert A. Simon
1916年—2001年,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和心理学家,中文名司马贺
参与创建了人工智能、信息处理、决策制定、解决问题、复杂系统等现代重要的学术领域。1975年图灵奖得主。
Marvin L. Minsky
1927年-2016年,美国科学家,奠定了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基础。
1956年,与约翰·麦卡锡组织了达特茅斯会议,人工智能的概念在这次会上被首次提出。还与麦卡锡共同创立了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研究室,现在MIT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前身。1969年获得图灵奖。
Edward Albert Feigenbaum
1936年—,美国计算机科学家,专家系统之父。1994年图灵奖得主。
Geoffrey Hinton
1947年-,英国计算机学家和心理学家,以在神经网络方面的贡献闻名,参与发明了反向传播算法和玻尔兹曼机,也是深度学习的积极推动者。2005年IJCAI杰出学者奖终生成就奖。
吴文俊
1919年-,中国数学家,为拓扑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
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计算机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创立吴消元法,是国际自动推理界先驱性的工作,奠定了数学机械化的基础。吴文俊现在是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王浩
1921年—1995年,美藉华裔数理逻辑学家、计算机科学家、人工智能先驱
1953年起开始计算机理论与机器证明的研究,
1983年被授予首届里程碑奖,表彰他在数学定理机械证明研究领域中所作的开创性贡献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特设的历史长廊中出现10名学者,有7名已经去世,有3位拿到过图灵奖。
10月18日,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王飞跃教授在2016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表题为《人工智能名人堂:纪念与欢庆》的主旨演讲。详细介绍了他担任主编的 IEEE IS 杂志发起的“人工智能名人堂”。在他的这次演讲中,我们听到了更多珍贵的历史故事。其中包括无缘图灵奖的名人堂大师 Nilsson。
王飞跃:我单个介绍下第一届名人堂的情况。首先是2011年选出的专家系统的创始人,Edward Feigenbaum,提出“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两个字的John McCarthy。
2016 年刚刚去世的Marvin Minsky。还有 Douglas Engelbart,我们用的鼠标就是他发明的,他是第一个提出增强现实概念的人,他也去世了。
还包括发明万维网的Tim,以及计算智能的Zadeh。Zadeh现在90多岁了,身体也不是太好。
Judea Pearl 和 Nilsson是当时“唯二”没有获得图灵奖的名人堂入选人员,Pearl 在选入名人堂之后的第二年也获得图灵奖。Nilsson这个人虽然至今没有得图灵奖,但是我觉得他是把人工智能从文学变成科学贡献最大的一个人。大家可以去看看他的书,现在的深度学习基本原理也没有超出他的书(Learning Machines)所写的内容,也是他1961年写的第一本书。现在80多了,往哲学那边转去,写了《Understanding Beliefs》,我和我的学生翻译成了中文。
第二届名人堂:AI 60周年50人
大会上,王飞跃还介绍了2016年第二届的名人堂的提名情况。
由13个人共同来负责这件事情,王飞跃和Nilsson负责流程上的事情,不参与投票,来自5份人工智能领域杂志的亚欧美11名专家进行匿名投票,全程保密。最后提名了100余人,选出50人,加上2011年选出的名人堂10位成员,共60人,纪念AI 60年。
这是AI 60周年的50个人,其中30人已经去世(2015年5月开始提名之前),从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00多年一直到公元后2000年,从三段式逻辑到智能控制。还在世的20个人,其中Holland去年也去世了,Robinson今年也去世了。
目前在世的只有18个人,这其中包括7个中国人,按年龄顺序为:吴文俊院士,戴汝为院士,陆汝钤院士,张钹院士,李德毅院士,潘云鹤院士和郑南宁院士。戴汝为院士是在我们实验室(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前做模式识别。戴院士创办了中国第一份人工智能杂志《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之前是中国自动化学会的理事长;这个杂志现在的主编是郑南宁院士,郑院士是现任的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
人工智能历史长廊上哪些璀璨的学者们,或许他们有人获得图灵奖,有人与图灵奖擦身而过,但是这都无法掩盖他们在历史上的光辉贡献。我们也看到,不管获得图灵奖的人工智能学者,还是出现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历史长廊上的大师们,抑或是IEEE IS名人堂中的名人们,不少已经去世。新一年的图灵奖公布之日,正值中国清明,我们用此文纪念那些已经离开的大师,祝福健在的名人,同时,也期待在人工智能领域,会有更多的大师们拿下图灵奖!
文章转自新智元公众号,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