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Map原理详解,包括底层原理
简介:
【11月更文挑战第14天】本文介绍了数据结构基础,重点讲解了哈希表的概念及其实现方式,包括数组与链表的特点及其在HashMap中的应用。详细分析了Java 7及Java 8版本中HashMap的底层存储结构,特别是Java 8中引入的红黑树优化。此外,还探讨了哈希函数的设计、哈希冲突的解决策略以及HashMap的重要方法实现原理,如put、get和remove方法,最后讨论了HashMap的容量与扩容机制。
- 数据结构基础
- 哈希表是一种数据结构,它通过一个哈希函数将键(key)映射到一个特定的索引位置,以实现快速的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理想情况下,哈希函数能够将不同的键均匀地分布到哈希表的各个位置,这样可以减少冲突(多个键映射到同一个位置)。
- 数组(Array)与链表(Linked List):
- HashMap 在 Java 中底层主要是基于数组和链表(在 Java 8 之后还引入了红黑树)来实现的。数组的特点是可以通过索引快速访问元素,时间复杂度为。但是数组的大小是固定的,在创建后不易扩展。链表则可以动态地添加和删除节点,适合存储不确定数量的元素,但查找元素的时间复杂度为。
- HashMap 的底层存储结构
- HashMap 内部维护了一个数组,数组的每个元素是一个链表的头节点。当通过
put
方法添加一个键值对时,首先会计算键的哈希值,然后通过哈希值与数组长度取余(hash % length
)来确定这个键值对在数组中的存储位置(桶,bucket)。如果这个桶中已经有元素(即发生了哈希冲突),则将新的键值对添加到链表的头部(头插法)。
- 仍然以数组作为底层存储结构,但当链表的长度达到一定阈值(默认为 8),并且数组长度大于等于 64 时,这个链表会被转换为红黑树。红黑树是一种自平衡二叉查找树,它可以保证在最坏情况下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相比链表在数据量较大且分布不均匀时性能更好。
- 哈希函数与哈希冲突解决
- 在 Java 中,
Object
类有一个hashCode
方法,它返回一个整数哈希值。HashMap 在计算键的存储位置时,会先调用键的hashCode
方法获取哈希值,然后对这个哈希值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在 Java 8 中,hash
函数的实现大致如下:
static final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
return (key == null)?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
- 这个函数对
hashCode
值进行了扰动操作(异或和右移),目的是为了让哈希值的高位信息也能参与到数组索引的计算中,这样可以更好地分布键值对,减少哈希冲突。
- 哈希冲突(Hash Collision)解决:
- 如前面所述,当发生哈希冲突时,将新的键值对添加到链表中。在查找一个键时,先通过哈希函数找到对应的桶,然后遍历链表来查找键是否存在。
- 当同一个桶中的链表长度过长时,将链表转换为红黑树可以提高查找效率。当需要删除元素使得红黑树的节点数小于等于 6 时,红黑树又会转换回链表。
- 重要的方法实现原理
- 首先根据键计算哈希值,找到对应的桶位置。如果桶为空,则直接将键值对放入桶中。如果桶不为空,并且键已经存在(通过
equals
方法判断),则更新键对应的旧值。如果发生哈希冲突,按照前面提到的链表或红黑树的方式进行插入。
- 同样先计算键的哈希值,找到桶位置。如果桶为空,则返回
null
。如果桶不为空,在链表或红黑树中查找键,找到后返回对应的键值。
- 计算键的哈希值,定位到桶位置。在链表或红黑树中找到并删除对应的键值对,同时可能会涉及到链表转红黑树或者红黑树转链表的操作。
- 容量与扩容机制
- 初始容量(Initial Capacity)与加载因子(Load Factor):
- HashMap 有一个初始容量,默认值为 16。加载因子默认是 0.75。加载因子用于衡量哈希表的填满程度,当哈希表中的元素个数超过
容量*加载因子
时,就会触发扩容。
- 扩容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当触发扩容时,会创建一个新的数组,其容量是原来的 2 倍。然后将旧数组中的所有键值对重新计算哈希值,并放入新的数组中。这个过程比较耗时,因为需要重新计算每个键值对的存储位置,所以在使用 HashMap 时,尽量预估数据量,合理设置初始容量,以减少扩容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