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8种数据结构

本文涉及的产品
容器镜像服务 ACR,镜像仓库100个 不限时长
函数计算FC,每月15万CU 3个月
Serverless 应用引擎免费试用套餐包,4320000 CU,有效期3个月
简介: 常见的数据结构包括数组、链表、队列、栈、树、堆、哈希表和图。

常见的数据结构包括数组、链表、队列、栈、树、堆、哈希表和图,每种数据结构都有其特点,如下:

常见数据结构

1.数组

2.链表

3.队列

4.栈

5.树

6.图

7.哈希表

8.堆


1.数组

特点:

固定大小的线性数据结构

支持快速随机访问

插入和删除效率比较低

一般应用于需要快速随机访问元素的场景。

案例:

# 定义一个数组

arr = [1, 2 , 3, 4, 5]

# 访问数组元素

print(arr[2])  # 输出: 3

# 修改数组元素

arr[2] = 10

print(arr)  # 输出: [1, 2, 10, 4, 5]

# 添加元素

arr.append(6)

print(arr)  # 输出: [1, 2, 10, 4, 5, 6]

# 删除元素

arr.pop(2)

print(arr)  # 输出: [1, 2, 4, 5, 6]


2.链表

特点:

动态大小的数据结构

插入和删除效率比较高

不支持快速随机访问

适用于需要频繁插入和删除元素的场景

案例:

class Node:

   def __init__(self, data=None):

       self.data = data

       self.next = None

class LinkedList:

   def __init__(self):

       self.head = None

   def append(self, data):

       new_node = Node(data)

       if not self.head:

           self.head = new_node

           return

       last = self.head

       while last.next:

           last = last.next

       last.next = new_node

   def print_list(self):

       curr = self.head

       while curr:

           print(curr.data, end=" -> ")

           curr = curr.next

       print("None")

# 使用链表

llist = LinkedList()

llist.append(1)

llist.append(2)

llist.append(3)

llist.print_list()  # 输出: 1 -> 2 -> 3 -> None


3.队列

特点:

先进先出

插入操作在队尾进行,删除操作在队头进行

应用于需要先进先出访问元素的场景,如任务调度、消息队列等

案例: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que

# 使用 deque 实现队列

queue = deque()

# 入队

queue.append(1)

queue.append(2)

queue.append(3)

print(queue)  # 输出: deque([1, 2, 3])

# 出队

print(queue.popleft())  # 输出: 1

print(queue)  # 输出: deque([2, 3])


4.栈

特点:

先进后出

插入和删除在栈顶进行

应用于需要后进先出访问元素的场景,如函数调用栈、表达式求值等

案例:

# 使用列表实现栈

stack = []

# 入栈

stack.append(1)

stack.append(2)

stack.append(3)

print(stack)  # 输出: [1, 2, 3]

# 出栈

print(stack.pop())  # 输出: 3

print(stack)  # 输出: [1, 2]


5.树

特点:

非线性,由节点和边组成

树中的节点有层次关系,一个节点可以有多个子节点

应用于需要表示层次结构的场景,比如文件系统、组织结构等

案例:

class TreeNode:

   def __init__(self, data):

       self.data = data

       self.children = []

   def add_child(self, child_node):

       self.children.append(child_node)

   def print_tree(self, level=0):

       prefix = " " * (level * 4)

       print(prefix + self.data)

       for child in self.children:

           child.print_tree(level + 1)

# 创建树

root = TreeNode("Root")

child1 = TreeNode("Child1")

child2 = TreeNode("Child2")

child3 = TreeNode("Child3")

root.add_child(child1)

root.add_child(child2)

child1.add_child(TreeNode("Grandchild1"))

child1.add_child(TreeNode("Grandchild2"))

root.print_tree()


6.图

特点:

非线性,由节点和边组成

图中的节点可以通过边来相互连接

应用于需要表示网络结构的场景,如社交网络、交通网络等。

案例:

class Graph:

   def __init__(self):

       self.graph = {}

   def add_edge(self, u, v):

       if u not in self.graph:

           self.graph[u] = []

       self.graph[u].append(v)

   def print_graph(self):

       for node in self.graph:

           print(f"{node} -> {', '.join(self.graph[node])}")

# 创建图

g = Graph()

g.add_edge("A", "B")

g.add_edge("A", "C")

g.add_edge("B", "D")

g.add_edge("C", "D")

g.print_graph()


7.哈希表

特点:

基于哈希函数实现的键值对数据结构

支持快速的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

应用于需要快速查找和插入操作的场景,如字典、缓存等。

案例:

# 使用字典实现哈希表

hash_table = {}

# 插入键值对

hash_table["name"] = "John"

hash_table["age"] = 30

hash_table["city"] = "New York"

print(hash_table)  # 输出: {'name': 'John', 'age': 30, 'city': 'New York'}

# 查找键值对

print(hash_table["name"])  # 输出: John

# 删除键值对

del hash_table["age"]

print(hash_table)  # 输出: {'name': 'John', 'city': 'New York'}


8.堆

特点:

堆是一颗完全二叉树

分为最大堆和最小堆

最大堆:每个节点的值都大于或等于其子节点的值。

最小堆:每个节点的值都小于或等于其子节点的值。

支持快速获取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操作。

适用于优先队列,堆排序和实现高效的合并K个有序链表问题。

相关文章
|
8月前
|
存储 算法 调度
|
存储
数据结构之栈
栈:栈是限定仅在表尾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栈”者,存储货物或供旅客住宿的地方,可引申为仓库、中转站,引入到计算机领域里,就是指数据暂时存储的地方,所以才有进栈、出栈的说法
36 0
|
存储 算法 数据库
【数据结构】初识(上)
【数据结构】初识(上)
88 0
|
9月前
|
存储 算法
【数据结构】什么是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什么是数据结构?
153 0
|
9月前
|
算法
数据结构22
数据结构22
32 0
|
存储 算法 容器
数据结构 > 什么是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 > 什么是数据结构?
|
存储 算法 C语言
数据结构4-什么是数据结构2
数据结构4-什么是数据结构2
90 0
数据结构4-什么是数据结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