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报文格式全解析:网络小白变高手的必读指南

本文涉及的产品
云解析 DNS,旗舰版 1个月
全局流量管理 GTM,标准版 1个月
公共DNS(含HTTPDNS解析),每月1000万次HTTP解析
简介: **TCP报文格式详解摘要**探索TCP,传输层的关键协议,提供可靠数据传输。报文含源/目的端口(标识应用),32位序号(跟踪字节顺序),确认序号(确认接收),4位首部长度,6位标志(URG, ACK, PSH, RST, SYN, FIN),窗口大小(流量控制),检验和(数据完整性),紧急指针(优先数据)及可变长选项(如MSS, 时间戳)。了解这些字段,能更好地理解TCP连接的建立、管理和数据交换。

Hello,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米,一个积极活泼、热爱分享技术的宅男。今天我们要深入探讨一下TCP报文格式。这篇文章会详细介绍TCP报文中的各个字段,包括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序号字段、确认序号、首部长度、标志字段、窗口大小、检验和、紧急指针和选项。让我们一起开始这场技术之旅吧!

TCP报文格式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互联网中最常用的传输层协议之一。它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TCP报文头部的格式如图所示:

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

源端口号(Source Port)和目的端口号(Destination Port)都是16位字段。源端口号标识发送端应用程序的端口,目的端口号标识接收端应用程序的端口。这两个字段共同决定了TCP连接的端点,可以将其理解为邮寄包裹时的发件地址和收件地址。

举个例子,如果你在浏览网页,你的浏览器可能使用随机选择的源端口号(如49152),连接到网站的HTTP服务端口号(通常是80或443)。

序号字段

序号字段(Sequence Number)是一个32位的字段,用于标识发送端发送的字节流中的每一个字节的顺序编号。在连接建立时,初始序号(Initial Sequence Number, ISN)是随机生成的。接收端使用这个序号字段来重组数据包,确保数据按正确顺序接收。

例如,发送端的ISN为1000,那么第一个数据段的序号字段值为1000,第二个数据段的序号字段值为1000加上第一个数据段的长度,依此类推。

确认序号

确认序号(Acknowledgment Number)也是一个32位的字段,用于确认接收的数据。这个字段表示接收端期望接收的下一个字节的序号。例如,接收端收到序号为1000到1999的数据段后,发送的确认报文中确认序号字段的值应为2000,表示已成功接收到1000到1999字节,期望下一个字节为2000。

首部长度

首部长度(Header Length)是一个4位的字段,表示TCP报文头部的长度,以32位字(即4字节)为单位。最小值为5,表示没有选项字段的基本TCP头部长度为20字节。如果有选项字段,首部长度则相应增加。

标志字段

标志字段(Flags)是一个6位字段,包含六个控制位,分别是:

  • URG(紧急,Urgent): 当URG=1时,表示紧急指针字段有效,用于指示紧急数据。
  • ACK(确认,Acknowledgment): 当ACK=1时,表示确认号字段有效。
  • PSH(推送,Push): 当PSH=1时,表示接收端应立即将数据交付给上层应用。
  • RST(重置,Reset): 当RST=1时,表示连接需要重置。
  • SYN(同步,Synchronize): 当SYN=1时,表示请求建立连接。
  • FIN(结束,Finish): 当FIN=1时,表示请求断开连接。

这些标志字段共同决定了TCP连接的状态和行为。

窗口大小

窗口大小(Window Size)是一个16位字段,用于流量控制。它表示接收端可接收的数据量,以字节为单位。发送端根据窗口大小调整发送的数据量,以避免接收端缓冲区溢出。这个字段有助于实现TCP的滑动窗口机制,确保高效的数据传输。

检验和

检验和(Checksum)是一个16位字段,用于确保数据完整性。发送端计算并填充检验和字段,接收端收到报文后再进行计算,比较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表示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了错误。

紧急指针

紧急指针(Urgent Pointer)是一个16位字段,仅在URG标志置1时有效。它指示在报文中的紧急数据的结束位置。紧急数据可以绕过正常的数据流,优先传输和处理。

选项

选项(Options)字段是一个可变长字段,用于支持各种扩展功能。常见的选项包括最大报文段长度(MSS)、时间戳(Timestamp)、窗口扩大因子(Window Scale)、选择确认(Selective Acknowledgment, SACK)等。这些选项增强了TCP的灵活性和性能。

END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详细了解了TCP报文格式及其各个字段的作用。TCP协议虽然复杂,但它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石。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理解TCP报文格式有所帮助。如果你对TCP协议还有其他疑问或想要了解更多技术知识,欢迎留言交流哦!

我是小米,一个喜欢分享技术的29岁程序员。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软件求生,获取更多技术干货!

相关文章
|
1月前
|
监控 安全 网络安全
深入解析PDCERF: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的六阶段方法
PDCERF是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的六阶段方法,涵盖准备、检测、抑制、根除、恢复和跟进。本文详细解析各阶段目标与操作步骤,并附图例,助读者理解与应用,提升组织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
272 89
|
21天前
|
网络协议 Unix Linux
深入解析:Linux网络配置工具ifconfig与ip命令的全面对比
虽然 `ifconfig`作为一个经典的网络配置工具,简单易用,但其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网络配置的需求。相比之下,`ip`命令不仅功能全面,而且提供了一致且简洁的语法,适用于各种网络配置场景。因此,在实际使用中,推荐逐步过渡到 `ip`命令,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网络管理需求。
34 11
|
2月前
|
负载均衡 网络协议 算法
不为人知的网络编程(十九):能Ping通,TCP就一定能连接和通信吗?
这网络层就像搭积木一样,上层协议都是基于下层协议搭出来的。不管是ping(用了ICMP协议)还是tcp本质上都是基于网络层IP协议的数据包,而到了物理层,都是二进制01串,都走网卡发出去了。 如果网络环境没发生变化,目的地又一样,那按道理说他们走的网络路径应该是一样的,什么情况下会不同呢? 我们就从路由这个话题聊起吧。
78 4
不为人知的网络编程(十九):能Ping通,TCP就一定能连接和通信吗?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深入解析图神经网络:Graph Transformer的算法基础与工程实践
Graph Transformer是一种结合了Transformer自注意力机制与图神经网络(GNNs)特点的神经网络模型,专为处理图结构数据而设计。它通过改进的数据表示方法、自注意力机制、拉普拉斯位置编码、消息传递与聚合机制等核心技术,实现了对图中节点间关系信息的高效处理及长程依赖关系的捕捉,显著提升了图相关任务的性能。本文详细解析了Graph Transformer的技术原理、实现细节及应用场景,并通过图书推荐系统的实例,展示了其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强大能力。
276 30
|
2月前
|
网络协议
TCP报文格式全解析:网络小白变高手的必读指南
本文深入解析TCP报文格式,涵盖源端口、目的端口、序号、确认序号、首部长度、标志字段、窗口大小、检验和、紧急指针及选项字段。每个字段的作用和意义详尽说明,帮助理解TCP协议如何确保可靠的数据传输,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石。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掌握TCP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网络中的应用。
|
2月前
|
网络协议 安全 网络安全
探索网络模型与协议:从OSI到HTTPs的原理解析
OSI七层网络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是理解和设计计算机网络的框架。OSI模型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模型则简化为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 HTTPS协议基于HTTP并通过TLS/SSL加密数据,确保安全传输。其连接过程涉及TCP三次握手、SSL证书验证、对称密钥交换等步骤,以保障通信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数字信封技术使用非对称加密和数字证书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身份认证。 浏览器通过Https访问网站的过程包括输入网址、DNS解析、建立TCP连接、发送HTTPS请求、接收响应、验证证书和解析网页内容等步骤,确保用户与服务器之间的安全通信。
174 3
|
2月前
|
存储 监控 网络协议
一次读懂网络分层:应用层到物理层全解析
网络模型分为五层结构,从应用层到物理层逐层解析。应用层提供HTTP、SMTP、DNS等常见协议;传输层通过TCP和UDP确保数据可靠或高效传输;网络层利用IP和路由器实现跨网数据包路由;数据链路层通过MAC地址管理局域网设备;物理层负责比特流的物理传输。各层协同工作,使网络通信得以实现。
|
3月前
|
监控 Java 应用服务中间件
高级java面试---spring.factories文件的解析源码API机制
【11月更文挑战第20天】Spring Boot是一个用于快速构建基于Spring框架的应用程序的开源框架。它通过自动配置、起步依赖和内嵌服务器等特性,极大地简化了Spring应用的开发和部署过程。本文将深入探讨Spring Boot的背景历史、业务场景、功能点以及底层原理,并通过Java代码手写模拟Spring Boot的启动过程,特别是spring.factories文件的解析源码API机制。
132 2
|
2月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安全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创建型模式的主要关注点是“怎样创建对象?”,它的主要特点是"将对象的创建与使用分离”。这样可以降低系统的耦合度,使用者不需要关注对象的创建细节。创建型模式分为5种:单例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式、原型模式、建造者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
2月前
|
存储 设计模式 算法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行为型模式篇】11种行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案例实现、优缺点、扩展对比、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行为型模式用于描述程序在运行时复杂的流程控制,即描述多个类或对象之间怎样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单个对象都无法单独完成的任务,它涉及算法与对象间职责的分配。行为型模式分为类行为模式和对象行为模式,前者采用继承机制来在类间分派行为,后者采用组合或聚合在对象间分配行为。由于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比继承关系耦合度低,满足“合成复用原则”,所以对象行为模式比类行为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行为型模式分为: • 模板方法模式 • 策略模式 • 命令模式 • 职责链模式 • 状态模式 • 观察者模式 • 中介者模式 • 迭代器模式 • 访问者模式 • 备忘录模式 • 解释器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行为型模式篇】11种行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案例实现、优缺点、扩展对比、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