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Python最新【Python学习教程】Python类和对象_python中类和对象的讲解,Python最新面试题

简介: 2024年Python最新【Python学习教程】Python类和对象_python中类和对象的讲解,Python最新面试题
class Person:
    def who(self):
        print(self)
zhangsan = Person()
#第一种方式
zhangsan.who()
#第二种方式
who = zhangsan.who
who()#通过 who 变量调用zhangsan对象中的 who() 方法

运行结果为:

<main.Person object at 0x0000025C26F021D0>

<main.Person object at 0x0000025C26F021D0>

显然,无论采用哪种方法,self 所表示的都是实际调用该方法的对象。

总之,无论是类中的构造函数还是普通的类方法,实际调用它们的谁,则第一个参数 self 就代表谁。

Python类变量和实例变量(类属性和实例属性)

无论是类属性还是类方法,都无法像普通变量或者函数那样,在类的外部直接使用它们。我们可以将类看做一个独立的空间,则类属性其实就是在类体中定义的变量,类方法是在类体中定义的函数。

前面章节提到过,在类体中,根据变量定义的位置不同,以及定义的方式不同,类属性又可细分为以下 3 种类型:

  1. 类体中、所有函数之外:此范围定义的变量,称为类属性或类变量;
  2. 类体中,所有函数内部:以“self.变量名”的方式定义的变量,称为实例属性或实例变量;
  3. 类体中,所有函数内部:以“变量名=变量值”的方式定义的变量,称为局部变量。

不仅如此,类方法也可细分为实例方法、静态方法和类方法,后续章节会做详细介绍。

那么,类变量、实例变量以及局部变量之间有哪些不同呢?接下来就围绕此问题做详细地讲解。

类变量(类属性)

类变量指的是在类中,但在各个类方法外定义的变量。举个例子:

class CLanguage :
    # 下面定义了2个类变量
    name = "C语言中文网"
    add = "http://c.biancheng.net"
    # 下面定义了一个say实例方法
    def say(self, content):
        print(content)

上面程序中,name 和 add 就属于类变量。

类变量的特点是,所有类的实例化对象都同时共享类变量,也就是说,类变量在所有实例化对象中是作为公用资源存在的。类方法的调用方式有 2 种,既可以使用类名直接调用,也可以使用类的实例化对象调用。

比如,在 CLanguage 类的外部,添加如下代码:

#使用类名直接调用
print(CLanguage.name)
print(CLanguage.add)
#修改类变量的值
CLanguage.name = "Python教程"
CLanguage.add = "http://c.biancheng.net/python"
print(CLanguage.name)
print(CLanguage.add)

程序运行结果为:

C语言中文网

http://c.biancheng.net

Python教程

http://c.biancheng.net/python

可以看到,通过类名不仅可以调用类变量,也可以修改它的值。

当然,也可以使用类对象来调用所属类中的类变量(此方式不推荐使用,原因后续会讲)。例如,在 CLanguage 类的外部,添加如下代码:

clang = CLanguage()
print(clang.name)
print(clang.add)

运行程序,结果为:

C语言中文网

http://c.biancheng.net

注意,因为类变量为所有实例化对象共有,通过类名修改类变量的值,会影响所有的实例化对象。例如,在 CLanguage 类体外部,添加如下代码:

print("修改前,各类对象中类变量的值:")
clang1 = CLanguage()
print(clang1.name)
print(clang1.add)
clang2 = CLanguage()
print(clang2.name)
print(clang2.add)
print("修改后,各类对象中类变量的值:")
CLanguage.name = "Python教程"
CLanguage.add = "http://c.biancheng.net/python"
print(clang1.name)
print(clang1.add)
print(clang2.name)
print(clang2.add)

程序运行结果为:

修改前,各类对象中类变量的值:

C语言中文网

http://c.biancheng.net

C语言中文网

http://c.biancheng.net

修改后,各类对象中类变量的值:

Python教程

http://c.biancheng.net/python

Python教程

http://c.biancheng.net/python

显然,通过类名修改类变量,会作用到所有的实例化对象(例如这里的 clang1 和 clang2)。

注意,通过类对象是无法修改类变量的。通过类对象对类变量赋值,其本质将不再是修改类变量的值,而是在给该对象定义新的实例变量(在讲实例变量时会进行详细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可以通过类名访问类变量之外,还可以动态地为类和对象添加类变量。例如,在 CLanguage 类的基础上,添加以下代码:

clang = CLanguage()
CLanguage.catalog = 13
print(clang.catalog)

运行结果为:

13

实例变量(实例属性)

实例变量指的是在任意类方法内部,以“self.变量名”的方式定义的变量,其特点是只作用于调用方法的对象。另外,实例变量只能通过对象名访问,无法通过类名访问。

举个例子:

class CLanguage :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C语言中文网"
        self.add = "http://c.biancheng.net"
    # 下面定义了一个say实例方法
    def say(self):
        self.catalog = 13

此 CLanguage 类中,name、add 以及 catalog 都是实例变量。其中,由于 init() 函数在创建类对象时会自动调用,而 say() 方法需要类对象手动调用。因此,CLanguage 类的类对象都会包含 name 和 add 实例变量,而只有调用了 say() 方法的类对象,才包含 catalog 实例变量。

例如,在上面代码的基础上,添加如下语句:

clang = CLanguage()
print(clang.name)
print(clang.add)
#由于 clang 对象未调用 say() 方法,因此其没有 catalog 变量,下面这行代码会报错
#print(clang.catalog)
clang2 = CLanguage()
print(clang2.name)
print(clang2.add)
#只有调用 say(),才会拥有 catalog 实例变量
clang2.say()
print(clang2.catalog)

运行结果为:

C语言中文网

http://c.biancheng.net

C语言中文网

http://c.biancheng.net

13

前面讲过,通过类对象可以访问类变量,但无法修改类变量的值。这是因为,通过类对象修改类变量的值,不是在给“类变量赋值”,而是定义新的实例变量。例如,在 CLanguage 类体外,添加如下程序:

clang = CLanguage()
#clang访问类变量
print(clang.name)
print(clang.add)
clang.name = "Python教程"
clang.add = "http://c.biancheng.net/python"
#clang实例变量的值
print(clang.name)
print(clang.add)
#类变量的值
print(CLanguage.name)
print(CLanguage.add)

程序运行结果为:

C语言中文网

http://c.biancheng.net

Python教程

http://c.biancheng.net/python

C语言中文网

http://c.biancheng.net

显然,通过类对象是无法修改类变量的值的,本质其实是给 clang 对象新添加 name 和 add 这 2 个实例变量。

类中,实例变量和类变量可以同名,但这种情况下使用类对象将无法调用类变量,它会首选实例变量,这也是不推荐“类变量使用对象名调用”的原因。

另外,和类变量不同,通过某个对象修改实例变量的值,不会影响类的其它实例化对象,更不会影响同名的类变量。例如:

class CLanguage :
    name = "xxx"  #类变量
    add = "http://"  #类变量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C语言中文网"   #实例变量
        self.add = "http://c.biancheng.net"   #实例变量
    # 下面定义了一个say实例方法
    def say(self):
        self.catalog = 13  #实例变量
clang = CLanguage()
#修改 clang 对象的实例变量
clang.name = "python教程"
clang.add = "http://c.biancheng.net/python"
print(clang.name)
print(clang.add)
clang2 = CLanguage()
print(clang2.name)
print(clang2.add)
#输出类变量的值
print(CLanguage.name)
print(CLanguage.add)

程序运行结果为:

python教程

http://c.biancheng.net/python

C语言中文网

http://c.biancheng.net

xxx

http://

不仅如此,Python 只支持为特定的对象添加实例变量。例如,在之前代码的基础上,为 clang 对象添加 money 实例变量,实现代码为:

clang.money = 30
print(clang.money)

局部变量

除了实例变量,类方法中还可以定义局部变量。和前者不同,局部变量直接以“变量名=值”的方式进行定义,例如:

class CLanguage :
    # 下面定义了一个say实例方法
    def count(self,money):
        sale = 0.8*money
        print("优惠后的价格为:",sale)
clang = CLanguage()
clang.count(100)

通常情况下,定义局部变量是为了所在类方法功能的实现。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局部变量只能用于所在函数中,函数执行完成后,局部变量也会被销毁。

Python实例方法、静态方法和类方法详解(包含区别和用法)

和类属性一样,类方法也可以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具体可分为类方法、实例方法和静态方法。

和类属性的分类不同,对于初学者来说,区分这 3 种类方法是非常简单的,即采用 @classmethod 修饰的方法为类方法;采用 @staticmethod 修饰的方法为静态方法;不用任何修改的方法为实例方法。

其中 @classmethod 和 @staticmethod 都是函数装饰器,后续章节会对其做详细介绍。

接下来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这 3 种类方法。

Python类实例方法

通常情况下,在类中定义的方法默认都是实例方法。前面章节中,我们已经定义了不只一个实例方法。不仅如此,类的构造方法理论上也属于实例方法,只不过它比较特殊。

比如,下面的类中就用到了实例方法:

class CLanguage:
    #类构造方法,也属于实例方法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C语言中文网"
        self.add = "http://c.biancheng.net"
    # 下面定义了一个say实例方法
    def say(self):
        print("正在调用 say() 实例方法")

实例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最少也要包含一个 self 参数,用于绑定调用此方法的实例对象(Python 会自动完成绑定)。实例方法通常会用类对象直接调用,例如:

clang = CLanguage()
clang.say()

运行结果:

正在调用 say() 实例方法

当然,Python 也支持使用类名调用实例方法,但此方式需要手动给 self 参数传值。例如:

#类名调用实例方法,需手动给 self 参数传值
clang = CLanguage()
CLanguage.say(clang)

运行结果为:

正在调用 say() 实例方法

有关使用类名直接调用实例方法的更多介绍,可阅读《Python类调用实例方法》一节。

Python类方法

Python 类方法和实例方法相似,它最少也要包含一个参数,只不过类方法中通常将其命名为 cls,Python 会自动将类本身绑定给 cls 参数(注意,绑定的不是类对象)。也就是说,我们在调用类方法时,无需显式为 cls 参数传参。

和 self 一样,cls 参数的命名也不是规定的(可以随意命名),只是 Python 程序员约定俗称的习惯而已。

和实例方法最大的不同在于,类方法需要使用@classmethod修饰符进行修饰,例如:

class CLanguage:
    #类构造方法,也属于实例方法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C语言中文网"
        self.add = "http://c.biancheng.net"
    #下面定义了一个类方法
    @classmethod
    def info(cls):
        print("正在调用类方法",cls)

注意,如果没有 @classmethod,则 Python 解释器会将 fly() 方法认定为实例方法,而不是类方法。

类方法推荐使用类名直接调用,当然也可以使用实例对象来调用(不推荐)。例如,在上面 CLanguage 类的基础上,在该类外部添加如下代码:

#使用类名直接调用类方法
CLanguage.info()
#使用类对象调用类方法
clang = CLanguage()
clang.info()

运行结果为:

正在调用类方法 main.CLanguage’>

正在调用类方法 main.CLanguage’>

Python类静态方法

静态方法,其实就是我们学过的函数,和函数唯一的区别是,静态方法定义在类这个空间(类命名空间)中,而函数则定义在程序所在的空间(全局命名空间)中。

静态方法没有类似 self、cls 这样的特殊参数,因此 Python 解释器不会对它包含的参数做任何类或对象的绑定。也正因为如此,类的静态方法中无法调用任何类属性和类方法。

静态方法需要使用@staticmethod修饰,例如:

class CLanguage:
    @staticmethod
    def info(name,add):
        print(name,add)

静态方法的调用,既可以使用类名,也可以使用类对象,例如:

#使用类名直接调用静态方法
CLanguage.info("C语言中文网","http://c.biancheng.net")
#使用类对象调用静态方法
clang = CLanguage()
clang.info("Python教程","http://c.biancheng.net/python")

运行结果为:

C语言中文网 http://c.biancheng.net

Python教程 http://c.biancheng.net/python

在实际编程中,几乎不会用到类方法和静态方法,因为我们完全可以使用函数代替它们实现想要的功能,但在一些特殊的场景中(例如工厂模式中),使用类方法和静态方法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Python类调用实例方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类方法大体分为 3 类,分别是类方法、实例方法和静态方法,其中实例方法用的是最多的。我们知道,实例方法的调用方式其实有 2 种,既可以采用类对象调用,也可以直接通过类名调用。

通常情况下,我们习惯使用类对象调用类中的实例方法。但如果想用类调用实例方法,不能像如下这样:

class CLanguage:
    def info(self):
        print("我正在学 Python")
#通过类名直接调用实例方法
CLanguage.info()

运行上面代码,程序会报出如下错误: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D:\python3.6\demo.py”, line 5, in
CLanguage.info()
TypeError: info() missing 1 required positional argument: ‘self’

其中,最后一行报错信息提示我们,调用 info() 类方式时缺少给 self 参数传参。这意味着,和使用类对象调用实例方法不同,通过类名直接调用实例方法时,Python 并不会自动给 self 参数传值。

读者想想也应该明白,self 参数需要的是方法的实际调用者(是类对象),而这里只提供了类名,当然无法自动传值。

因此,如果想通过类名直接调用实例方法,就必须手动为 self 参数传值。例如修改上面的代码为:

class CLanguage:
    def info(self):
        print("我正在学 Python")
clang = CLanguage()
#通过类名直接调用实例方法
CLanguage.info(clang)

再次运行程序,结果为:

我正在学 Python

可以看到,通过手动将 clang 这个类对象传给了 self 参数,使得程序得以正确执行。实际上,这里调用实例方法的形式完全是等价于 clang.info()。

值得一提的是,上面的报错信息只是让我们手动为 self 参数传值,但并没有规定必须传一个该类的对象,其实完全可以任意传入一个参数,例如:

class CLanguage:
    def info(self):
        print(self,"正在学 Python")
#通过类名直接调用实例方法
CLanguage.info("zhangsan")

运行结果为:

zhangsan 正在学 Python

可以看到,“zhangsan” 这个字符串传给了 info() 方法的 self 参数。显然,无论是 info() 方法中使用 self 参数调用其它类方法,还是使用 self 参数定义新的实例变量,胡乱的给 self 参数传参都将会导致程序运行崩溃。

总的来说,Python 中允许使用类名直接调用实例方法,但必须手动为该方法的第一个 self 参数传递参数,这种调用方法的方式被称为“非绑定方法”。

用类的实例对象访问类成员的方式称为绑定方法,而用类名调用类成员的方式称为非绑定方法。

浅谈Python类命名空间

前面章节已经不只一次提到,Python 类体中的代码位于独立的命名空间(称为类命名空间)中。换句话说,所有用 class 关键字修饰的代码块,都可以看做是位于独立的命名空间中。

和类命名空间相对的是全局命名空间,即整个 Python 程序默认都位于全局命名空间中。而类体则独立位于类命名空间中。

我们一开始学习类时就已经提到,类其实是由多个类属性和类方法构成,而类属性其实就是定义在类这个独立空间中的变量,而类方法其实就是定义在类空间中的函数,和定义在全局命名空间中的变量和函数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不同。

举个例子:

#全局空间定义变量
name = "C语言中文网"
add = "http://c.biancheng.net"
# 全局空间定义函数
def say ():
    print("我在学习Python--全局")
class CLanguage:
    # 定义CLanguage空间的say函数
    def say():
        print("我在学习Python--CLanguage独立空间")
    # 定义CLanguage空间的catalog变量
    name = "C语言中文网"
    add = "http://c.biancheng.net"
#调用全局的变量和函数
print(name,add)
say()
#调用类独立空间的变量和函数
print(CLanguage.name,CLanguage.add)
CLanguage.say()

运行结果为:

C语言中文网 http://c.biancheng.net

我在学习Python–全局

C语言中文网 http://c.biancheng.net

我在学习Python–CLanguage独立空间

可以看到,相比位于全局命名空间的变量和函数,位于类命名空间中的变量和函数在使用时,只需要标注 CLanguage 前缀即可。

甚至,Python 还允许直接在类命名空间中编写可执行程序(例如输出语句、分支语句等),例如:

class CLanguage:
    #直接编写可执行代码
    print('正在执行 CLanguage 类空间中的代码')
    for i in range(5):
        print(i)

运行结果为:

正在执行 CLanguage 类空间中的代码

0

1

2

3

4

显然,上面这些位于类命名空间的可执行程序,和位于全局命令空间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

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当使用类对象调用类方法时,在传参方面是和外界的函数有区别的,因为 Python 会自动会第一个参数绑定方法的调用者,而位于全局空间中的函数,则必须显式为第一个参数传递参数。

Python封装机制及实现方法

不光是 Python,大多数面向对象编程语言(诸如 C++Java 等)都具备 3 个典型特征,即封装、继承和多态。其中,本节重点讲解 Python 类的封装特性,继承和多态会在后续章节给大家做详细讲解。

简单的理解封装(Encapsulation),即在设计类时,刻意地将一些属性和方法隐藏在类的内部,这样在使用此类时,将无法直接以“类对象.属性名”(或者“类对象.方法名(参数)”)的形式调用这些属性(或方法),而只能用未隐藏的类方法间接操作这些隐藏的属性和方法。

就好比使用电脑,我们只需要学会如何使用键盘和鼠标就可以了,不用关心内部是怎么实现的,因为那是生产和设计人员该操心的。

注意,封装绝不是将类中所有的方法都隐藏起来,一定要留一些像键盘、鼠标这样可供外界使用的类方法。

那么,类为什么要进行封装,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封装机制保证了类内部数据结构的完整性,因为使用类的用户无法直接看到类中的数据结构,只能使用类允许公开的数据,很好地避免了外部对内部数据的影响,提高了程序的可维护性。

除此之外,对一个类实现良好的封装,用户只能借助暴露出来的类方法来访问数据,我们只需要在这些暴露的方法中加入适当的控制逻辑,即可轻松实现用户对类中属性或方法的不合理操作。

并且,对类进行良好的封装,还可以提高代码的复用性。

Python 类如何进行封装?

和其它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如 C++、Java)不同,Python 类中的变量和函数,不是公有的(类似 public 属性),就是私有的(类似 private),这 2 种属性的区别如下:

  • public:公有属性的类变量和类函数,在类的外部、类内部以及子类(后续讲继承特性时会做详细介绍)中,都可以正常访问;
  • private:私有属性的类变量和类函数,只能在本类内部使用,类的外部以及子类都无法使用。

但是,Python 并没有提供 public、private 这些修饰符。为了实现类的封装,Python 采取了下面的方法:

  • 默认情况下,Python 类中的变量和方法都是公有(public)的,它们的名称前都没有下划线(_);
  • 如果类中的变量和函数,其名称以双下划线“__”开头,则该变量(函数)为私有变量(私有函数),其属性等同于 private。

除此之外,还可以定义以单下划线“_”开头的类属性或者类方法(例如 _name、_display(self)),这种类属性和类方法通常被视为私有属性和私有方法,虽然它们也能通过类对象正常访问,但这是一种约定俗称的用法,初学者一定要遵守。

注意,Python 类中还有以双下划线开头和结尾的类方法(例如类的构造函数__init__(self)),这些都是 Python 内部定义的,用于 Python 内部调用。我们自己定义类属性或者类方法时,不要使用这种格式。

例如,如下程序示范了 Python 的封装机制:

class CLanguage :
    def setname(self, name):
        if len(name) < 3:
            raise ValueError('名称长度必须大于3!')
        self.__name = name
    def getname(self):
        return self.__name
    #为 name 配置 setter 和 getter 方法
    name = property(getname, setname)
    def setadd(self, add):
        if add.startswith("http://"):
            self.__add = add
        else:
            raise ValueError('地址必须以 http:// 开头') 
    def getadd(self):
        return self.__add
   
    #为 add 配置 setter 和 getter 方法
    add = property(getadd, setadd)
    #定义个私有方法
    def \_\_display(self):
        print(self.__name,self.__add)
clang = CLanguage()
clang.name = "C语言中文网"
clang.add = "http://c.biancheng.net"
print(clang.name)
print(clang.add)

程序运行结果为:

C语言中文网

http://c.biancheng.net

上面程序中,CLanguage 将 name 和 add 属性都隐藏了起来,但同时也提供了可操作它们的“窗口”,也就是各自的 setter 和 getter 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公有(public)的。

不仅如此,以 add 属性的 setadd() 方法为例,通过在该方法内部添加控制逻辑,即通过调用 startswith() 方法,控制用户输入的地址必须以“http://”开头,否则程序将会执行 raise 语句抛出 ValueError 异常。

有关 raise 的具体用法,后续章节会做详细的讲解,这里可简单理解成,如果用户输入不规范,程序将会报错。

通过此程序的运行逻辑不难看出,通过对 CLanguage 类进行良好的封装,使得用户仅能通过暴露的 setter() 和 getter() 方法操作 name 和 add 属性,而通过对 setname() 和 setadd() 方法进行适当的设计,可以避免用户对类中属性的不合理操作,从而提高了类的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细心的读者可能还发现,CLanguage 类中还有一个 __display() 方法,由于该类方法为私有(private)方法,且该类没有提供操作该私有方法的“窗口”,因此我们无法在类的外部使用它。换句话说,如下调用 __display() 方法是不可行的:

#尝试调用私有的 display() 方法
clang.__display()

这会导致如下错误: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D:\python3.6\1.py”, line 33, in
clang.__display()
AttributeError: ‘CLanguage’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__display’

那么,类似 __display() 这样的类方法,就没有办法调用了吗?并非如此,读者在了解《Python封装实现原理》之后,就可以轻松搞定它。

Python继承机制及其使用

Python 类的封装、继承、多态 3 大特性,前面章节已经详细介绍了 Python 类的封装,本节继续讲解 Python 类的继承机制。

继承机制经常用于创建和现有类功能类似的新类,又或是新类只需要在现有类基础上添加一些成员(属性和方法),但又不想直接将现有类代码复制给新类。也就是说,通过使用继承这种机制,可以轻松实现类的重复使用。

举个例子,假设现有一个 Shape 类,该类的 draw() 方法可以在屏幕上画出指定的形状,现在需要创建一个 Form 类,要求此类不但可以在屏幕上画出指定的形状,还可以计算出所画形状的面积。要创建这样的类,笨方法是将 draw() 方法直接复制到新类中,并添加计算面积的方法。实现代码如下所示:

class Shape:
    def draw(self,content):
        print("画",content)
class Form:
    def draw(self,content):
        print("画",content)
    def area(self):
        #....
        print("此图形的面积为...")

当然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类的继承机制。实现方法为:让 From 类继承 Shape 类,这样当 From 类对象调用 draw() 方法时,Python 解释器会先去 From 中找以 draw 为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它还会自动去 Shape 类中找。如此,我们只需在 From 类中添加计算面积的方法即可,示例代码如下:

class Shape:
    def draw(self,content):
        print("画",content)
class Form(Shape):
    def area(self):
        #....
        print("此图形的面积为...")

上面代码中,class From(Shape) 就表示 From 继承 Shape。

Python 中,实现继承的类称为子类,被继承的类称为父类(也可称为基类、超类)。因此在上面这个样例中,From 是子类,Shape 是父类。

子类继承父类时,只需在定义子类时,将父类(可以是多个)放在子类之后的圆括号里即可。语法格式如下:

class 类名(父类1, 父类2, …):

#类定义部分

注意,如果该类没有显式指定继承自哪个类,则默认继承 object 类(object 类是 Python 中所有类的父类,即要么是直接父类,要么是间接父类)。另外,Python 的继承是多继承机制(和 C++ 一样),即一个子类可以同时拥有多个直接父类。

注意,有读者可能还听说过“派生”这个词汇,它和继承是一个意思,只是观察角度不同而已。换句话话,继承是相对子类来说的,即子类继承自父类;而派生是相对于父类来说的,即父类派生出子类。

了解了继承机制的含义和语法之后,下面代码演示了继承机制的用法:

class People:
    def say(self):
        print("我是一个人,名字是:",self.name)
class Animal:
    def display(self):
        print("人也是高级动物")
#同时继承 People 和 Animal 类
#其同时拥有 name 属性、say() 和 display() 方法
class Person(People, Animal):
    pass
zhangsan = Person()
zhangsan.name = "张三"
zhangsan.say()
zhangsan.display()

运行结果,结果为:

我是一个人,名字是: 张三

人也是高级动物

可以看到,虽然 Person 类为空类,但由于其继承自 People 和 Animal 这 2 个类,因此实际上 Person 并不空,它同时拥有这 2 个类所有的属性和方法。

没错,子类拥有父类所有的属性和方法,即便该属性或方法是私有(private)的。至于为什么,可阅读《Python封装实现原理》一节。

关于Python的多继承

文末有福利领取哦~

👉一、Python所有方向的学习路线

Python所有方向的技术点做的整理,形成各个领域的知识点汇总,它的用处就在于,你可以按照上面的知识点去找对应的学习资源,保证自己学得较为全面。

👉二、Python必备开发工具

👉三、Python视频合集

观看零基础学习视频,看视频学习是最快捷也是最有效果的方式,跟着视频中老师的思路,从基础到深入,还是很容易入门的。

👉 四、实战案例

光学理论是没用的,要学会跟着一起敲,要动手实操,才能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际当中去,这时候可以搞点实战案例来学习。(文末领读者福利)

👉五、Python练习题

检查学习结果。

👉六、面试资料

我们学习Python必然是为了找到高薪的工作,下面这些面试题是来自阿里、腾讯、字节等一线互联网大厂最新的面试资料,并且有阿里大佬给出了权威的解答,刷完这一套面试资料相信大家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因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资料,这份完整版的Python全套学习资料已经上传


相关文章
|
1天前
|
数据采集 存储 数据处理
使用Python获取1688商品详情的教程
使用Python爬取1688商品详情,涉及requests库抓取页面、BeautifulSoup解析HTML,安装必要库如requests、beautifulsoup4、pandas和lxml。通过get_page发送请求,BeautifulSoup解析提取如标题、价格等信息。数据处理后可使用pandas保存至CSV。注意遵守法律法规和网站政策,避免频繁请求。[代码片段及更多详情见链接
|
22小时前
|
自然语言处理 Java API
Python之:Python中的类
Python之:Python中的类
|
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TensorFlow
使用Python实现深度学习模型:BERT模型教程
使用Python实现深度学习模型:BERT模型教程
46 0
|
2天前
|
Python
Python yield与实现教程分享
Python yield与实现教程分享
|
2天前
|
Python
Python深入学习教程
Python深入学习教程
|
1月前
|
存储 安全 API
【Python 基础教程 21】Python3 文件操作全面指南:从入门到精通的综合教程
【Python 基础教程 21】Python3 文件操作全面指南:从入门到精通的综合教程
102 0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C++
【Python 基础教程 07】全面掌握Python3数字操作:入门到精通的实用指南
【Python 基础教程 07】全面掌握Python3数字操作:入门到精通的实用指南
102 2
|
1月前
|
Linux 数据库连接 C++
【Python 基础教程 23】Python3 错误与异常处理全面指南:从入门到精通的实用教程
【Python 基础教程 23】Python3 错误与异常处理全面指南:从入门到精通的实用教程
177 0
|
1月前
|
监控 API C语言
【Python 基础教程 22】全面揭秘Python3 os模块:从入门到高级的实用教程指南
【Python 基础教程 22】全面揭秘Python3 os模块:从入门到高级的实用教程指南
119 1
|
1月前
|
存储 前端开发 C++
【Python 基础教程 09】全面掌握Python3列表:从入门到精通的综合教程与实战指南
【Python 基础教程 09】全面掌握Python3列表:从入门到精通的综合教程与实战指南
1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