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多线程编程详解

简介: Linux 多线程编程详解

为什么要使用多线程

在编写代码时,是否会遇到以下的场景会感觉到难以下手?


要做 2 件事,一件需要阻塞等待,另一件需要实时进行。例如播放器:一边 在屏幕上播放视频,一边在等待用户的按键操作。如果使用单线程的话,程序必 须一会查询有无按键,一会播放视频。查询按键太久,就会导致视频播放卡顿; 视频播放太久,就无法及时响应用户的操作。并且查询按键和播放视频的代码混杂在一起,代码丑陋。


如果使用多线程,线程 1 单独处理按键,线程 2 单独处理播放,可以完美解决上述问题


线程概念

所谓线程,就是操作系统所能调度的最小单位。


普通的进程,只有一个线程在执行对应的逻辑。我们可以通过多线程编程,使一个进程可以去执行多个不同的任务。相比多进程编程而言,线程享有共享资源,即在进程中出现的全局变量, 每个线程都可以去访问它,与进程共享“4G”内存空间,使得系统资源消耗减少。 本章节来讨论 Linux 下 POSIX 线程。


线程的标识 pthread_t

对于进程而言,每一个进程都有一个唯一对应的 PID 号来表示该进程


而对于线程而言,也有一个“类似于进程的 PID 号”,名为 tid,其本质是一个 pthread_t 类型的变量。线程号与进程号是表示线程和进程的唯一标识,但是对于线程号而言,其仅仅在其所属的进程上下文中才有意义。


获取线程号


#include <pthread.h>


pthread_t pthread_self(void);


成功:返回线程号


在程序中,可以通过函数 pthread_self,来返回当前线程的线程号,例程 1 给出了打印线程 tid 号。

测试例程 1:(Phtread_txex1.c)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pthread_t tid = pthread_self();
  printf("tid = %lu\n",(unsigned long)tid);
  return 0;
}

因采用 POSIX 线程接口,故在要编译的时候包含 pthread 库

使用 gcc 编译应 gcc xxx.c -lpthread 方可编译多线程程序

编译结果:

线程的创建

怎么创建线程呢?


使用 pthread_create 函数:


创建线程


#include <pthread.h>


int pthread_create(pthread_t *thread, const pthread_attr_t *attr,void *(*start_routine) (void *), void *arg);


  • 第一个参数为 pthread_t 指针,用来保存新建线程的线程号;
  • 第二个参数表示了线程的属性,一般传入 NULL 表示默认属性;
  • 第三个参数是一个函数指针,就是线程执行的函数。这个函数返回值为 void*, 形参为 void*。
  • 第四个参数则表示为向线程处理函数传入的参数,若不传入,可用 NULL 填充, 有关线程传参后续小节会有详细的说明,接下来通过一个简单例程来使用该函数创建出一个线程。

测试例程 2:(Phtread_txex2.c)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errno.h>
 
void *fun(void *arg)
{
  printf("pthread_New = %lu\n",(unsigned long)pthread_self());
}
 
int main()
{
 
  pthread_t tid1;
  int ret = pthread_create(&tid1,NULL,fun,NULL);
  if(ret != 0){
    perror("pthread_create");
    return -1;
  }
 
  /*tid_main 为通过pthread_self获取的线程ID,tid_new通过执行pthread_create成功后tid指向的空间*/
  printf("tid_main = %lu tid_new = %lu \n",(unsigned long)pthread_self(),(unsigned long)tid1);
  
  /*因线程执行顺序随机,不加sleep可能导致猪线程先执行,导致进程结束,无法执行到子线程*/
  sleep(1);
 
  return 0;
}

运行结果:

通过 pthread_create 确 实 可 以 创 建 出 来 线 程 , 主 线 程 中 执 行 pthread_create 后 的 tid 指向了线程号空间,与子线程通过函数 pthread_self 打印出来的线程号一致。


特别说明的是,当主线程伴随进程结束时,所创建出来的线程也会立即结束, 不会继续执行。并且创建出来的线程的执行顺序是随机竞争的,并不能保证哪一 个线程会先运行。可以将上述代码中 sleep 函数进行注释,观察实验现象。

上述运行代码 3 次,其中有 2 次被进程结束,无法执行到子线程的逻辑,最后一 次则执行到了子线程逻辑后结束的进程。如此可以说明,线程的执行顺序不受控制,且整个进程结束后所产生的线程也随之被释放,在后续内容中将会描述如何 控制线程执行。

向线程传入参数

pthread_create()的最后一个参数的为 void*类型的数据,表示可以向线 程传递一个 void*数据类型的参数,线程的回调函数中可以获取该参数,例程 3 举例了如何向线程传入变量地址与变量值。

测试例程 3:(Phtread_txex3.c)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errno.h>
 
void *fun1(void *arg)
{
  printf("%s:arg = %d Addr = %p\n",__FUNCTION__,*(int *)arg,arg);
}
 
void *fun2(void *arg)
{
  printf("%s:arg = %d Addr = %p\n",__FUNCTION__,(int)(long)arg,arg);
}
 
int main()
{
 
  pthread_t tid1,tid2;
  int a = 50;
  int ret = pthread_create(&tid1,NULL,fun1,(void *)&a); // 21 创建线程传入变量 a 的地址
  if(ret != 0){
    perror("pthread_create");
    return -1;
  }
  ret = pthread_create(&tid2,NULL,fun2,(void *)(long)a); // 27 创建线程传入变量 a 的值
  if(ret != 0){
    perror("pthread_create");
    return -1;
  }
  sleep(1);
  printf("%s:a = %d Add = %p \n",__FUNCTION__,a,&a);
  return 0;
}

运行结果:

例程展示了如何利用线程创建函数的第四个参数向线程传入数据,举例了如何以地址的方式传入值、以变量的方式传入值,

例程代码的 21 行,是将变量 a 先行取地址后,再次强制类型转化为 void*后传入线程,线程处理的回调函数 中,先将万能指针 void*转化为 int*,再次取地址就可以获得该地址变量的值, 其本质在于地址的传递。


例程代码的 27 行,直接将 int 类型的变量强制转化为 void*进行传递(针对不同位数机器,指针对其字数不同,需要 int 转化为 long 在转指针,否则可能会发生警告),在线程处理回调函数中,直接将 void*数据转 248 / 566 化为 int 类型即可,本质上是在传递变量 a 的值。 上述两种方法均可得到所要的值,但是要注意其本质,一个为地址传递,一 个为值的传递。当变量发生改变时候,传递地址后,该地址所对应的变量也会发 生改变,但传入变量值的时候,即使地址指针所指的变量发生变化,但传入的为 变量值,不会受到指针的指向的影响,实际项目中切记两者之间的区别。具体说明见例程 4。


测试例程 4:(Phtread_txex4.c)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errno.h>
 
void *fun1(void *arg)
{
  while(1){
  
    printf("%s:arg = %d Addr = %p\n",__FUNCTION__,*(int *)arg,arg);
    sleep(1);
  }
}
 
void *fun2(void *arg)
{
  while(1){
  
    printf("%s:arg = %d Addr = %p\n",__FUNCTION__,(int)(long)arg,arg);
    sleep(1);
  }
}
 
int main()
{
 
  pthread_t tid1,tid2;
  int a = 50;
  int ret = pthread_create(&tid1,NULL,fun1,(void *)&a);
  if(ret != 0){
    perror("pthread_create");
    return -1;
  }
  sleep(1);
  ret = pthread_create(&tid2,NULL,fun2,(void *)(long)a);
  if(ret != 0){
    perror("pthread_create");
    return -1;
  }
  while(1){
    a++;
    sleep(1);
    printf("%s:a = %d Add = %p \n",__FUNCTION__,a,&a);
  }
  return 0;
}

运行结果:

上述例程讲述了如何向线程传递一个参数,在处理实际项目中,往往会遇到 传递多个参数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结构体来进行传递,解决此问题。

测试例程 5:(Phtread_txex5.c)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errno.h>
 
struct Stu{
  int Id;
  char Name[32];
  float Mark;
};
 
void *fun1(void *arg)
{
  struct Stu *tmp = (struct Stu *)arg;
  printf("%s:Id = %d Name = %s Mark = %.2f\n",__FUNCTION__,tmp->Id,tmp->Name,tmp->Mark);
  
}
 
int main()
{
 
  pthread_t tid1,tid2;
  struct Stu stu;
  stu.Id = 10000;
  strcpy(stu.Name,"ZhangSan");
  stu.Mark = 94.6;
 
  int ret = pthread_create(&tid1,NULL,fun1,(void *)&stu);
  if(ret != 0){
    perror("pthread_create");
    return -1;
  }
  printf("%s:Id = %d Name = %s Mark = %.2f\n",__FUNCTION__,stu.Id,stu.Name,stu.Mark);
  sleep(1);
  return 0;
}

运行结果:

线程的退出与回收

线程的退出情况有三种:第一种是进程结束,进程中所有的线程也会随之结束。


第二种是通过函数 pthread_exit 来主动的退出线程。


第三种被其他线程调用 pthread_cancel 来被动退出。


当线程结束后,主线程可以通过函数 pthread_join/pthread_tryjoin_np 来回收线程的资源,并且获得线程结束后需要返回的数据。


线程主动退出

pthread_exit 函数原型如下:


线程主动退出


#include <pthread.h>


void pthread_exit(void *retval);


pthread_exit 函数为线程退出函数,在退出时候可以传递一个 void*类型的数据带给主线程,若选择不传出数据,可将参数填充为 NULL。


线程被动退出

pthread_cancel 函数原型如下:


线程被动退出,其他线程使用该函数让另一个线程退出


#include <pthread.h>


int pthread_cancel(pthread_t thread);


成功:返回 0


该函数传入一个 tid 号,会强制退出该 tid 所指向的线程,若成功执行会返回 0。


线程资源回收(阻塞方式)

thread_join 函数原型如下:


线程资源回收(阻塞)


#include <pthread.h>


int pthread_join(pthread_t thread, void **retval);


该函数为线程回收函数,默认状态为阻塞状态,直到成功回收线程后才返回。第一个参数为要回收线程的 tid 号,第二个参数为线程回收后接受线程传出的数据。


线程资源回收(非阻塞方式)

pthread_tryjoin_np 函数原型如下:


线程资源回收(非阻塞)


#define _GNU_SOURCE


#include <pthread.h>


int pthread_tryjoin_np(pthread_t thread, void **retval);


该函数为非阻塞模式回收函数,通过返回值判断是否回收掉线程,成功回 收则返回 0,其余参数与 pthread_join 一致。


测试例程 6:(Phtread_txex6.c)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errno.h>
 
void *fun1(void *arg)
{
  static int tmp = 0; // 8 必须要static修饰,否则pthread_join无法获取到正确值
  //int tmp = 0;
  tmp = *(int *)arg;
  tmp+=100;
  printf("%s:Addr = %p tmp = %d\n",__FUNCTION__,&tmp,tmp);
  pthread_exit((void *)&tmp);
}
 
 
int main()
{
 
  pthread_t tid1;
  int a = 50;
  void *Tmp = NULL;
  int ret = pthread_create(&tid1,NULL,fun1,(void *)&a); // 23
  if(ret != 0){
    perror("pthread_create");
    return -1;
  }
  pthread_join(tid1,&Tmp);
  printf("%s:Addr = %p Val = %d\n",__FUNCTION__,Tmp,*(int *)Tmp);
  return 0;
}

运行结果:

上述例程先通过 23 行将变量以地址的形式传入线程,在线程中做出了自加 100 的操作,当线程退出的时候通过线程传参,用 void*类型的数据通过 pthread_join 接 受 。 此 例 程 去 掉 了 之 前 加 入 的 sleep 函 数 , 原 因 是 pthread_join 函数具备阻塞的特性,直至成功收回掉线程后才会冲破阻塞,因 此不需要靠考虑主线程会执行到 30 行结束进程的情况。


特别要说明的是例程第 8 行,当变量从线程传出的时候,需要加 static 修饰,对生命周期做出延续, 否则无法传出正确的变量值。


测试例程 7:(Phtread_txex7.c)

#define _GNU_SOURCE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errno.h>
 
void *fun(void *arg)
{
  printf("Pthread:%d Come !\n",(int )(long)arg+1);
  pthread_exit(arg);
}
 
 
int main()
{
  int ret,i,flag = 0;
  void *Tmp = NULL;
  pthread_t tid[3];
  for(i = 0;i < 3;i++){
    ret = pthread_create(&tid[i],NULL,fun,(void *)(long)i);
    if(ret != 0){
      perror("pthread_create");
      return -1;
    }
  }
  while(1){
    for(i = 0;i <3;i++){
      if(pthread_tryjoin_np(tid[i],&Tmp) == 0){
        printf("Pthread : %d exit !\n",(int )(long )Tmp+1);
        flag++; 
      }
    }
    if(flag >= 3) break;
  }
  return 0;
}

运行结果:

例程 7 展示了如何使用非阻塞方式来回收线程,此外也展示了多个线程可 以指向同一个回调函数的情况。

例程 6 通过阻塞方式回收线程几乎规定了线程回收的顺序,若最先回收的线程未退出,则一直会被阻塞,导致后续先退出的 线程无法及时的回收。


通过函数 pthread_tryjoin_np,使用非阻塞回收,线程可以根据退出先 后顺序自由的进行资源的回收。


测试例程 8:(Phtread_txex8.c)

#define _GNU_SOURCE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errno.h>
 
void *fun1(void *arg)
{
  printf("Pthread:1 come!\n");
  while(1){
    sleep(1);
  }
}
 
void *fun2(void *arg)
{
  printf("Pthread:2 come!\n");
  pthread_cancel((pthread_t )(long)arg); // 杀死线程 1,使之强制退出
  pthread_exit(NULL);
}
 
int main()
{
  int ret,i,flag = 0;
  void *Tmp = NULL;
  pthread_t tid[2];
  ret = pthread_create(&tid[0],NULL,fun1,NULL); // 27
  if(ret != 0){
    perror("pthread_create");
    return -1;
  }
  sleep(1);
  ret = pthread_create(&tid[1],NULL,fun2,(void *)tid[0]); // 33 传输线程 1 的线程号
 
  if(ret != 0){
    perror("pthread_create");
    return -1;
  }
  while(1){ //通过非阻塞方式收回线程,每次成功回收一个线程变量自增,直至 2 个线程全数回收
    for(i = 0;i <2;i++){
      if(pthread_tryjoin_np(tid[i],NULL) == 0){
        printf("Pthread : %d exit !\n",i+1);
        flag++; 
      }
    }
    if(flag >= 2) break;
  }
  return 0;
}

运行结果:

例程 8 展示了如何利用 pthread_cancel 函数主动的将某个线程结束。

27 行与 33 行创建了线程,将第一个线程的线程号传参形式传入了第二个线程。第一个的线程执行死循环睡眠逻辑,理论上除非进程结束,其永远不会结束,但在第二个线程中调用了 pthread_cancel 函数,相当于向该线程发送一个退出的指令,导致线程被退出,最终资源被非阻塞回收掉。


此例程要注意第 32 行的 sleep 函数,一定要确保线程 1 先执行,因线程是无序执行,故加入该睡眠函数控制顺序

相关文章
|
9天前
|
Java
【编程侦探社】追踪 Java 线程:一场关于生命周期的侦探故事!
【6月更文挑战第19天】在Java世界中,线程如同神秘角色,编程侦探揭示其生命周期:从新生(`new Thread()`)到就绪(`start()`),面临并发挑战如资源共享冲突。通过`synchronized`实现同步,处理阻塞状态(如等待锁`synchronized (lock) {...}`),最终至死亡,侦探深入理解并解决了多线程谜题,成为编程侦探社的传奇案例。
|
3天前
|
安全 算法 Java
Java并发编程中的线程安全与性能优化
在Java应用程序开发中,线程安全和性能优化是至关重要的方面。本文探讨了Java并发编程中常见的线程安全问题,并提供了实用的性能优化技巧。通过深入分析多线程环境下的共享资源访问、锁机制、并发集合等关键概念,帮助开发者有效提升程序的稳定性和执行效率。
40 15
|
3天前
|
Java 开发者
Java并发编程:解锁多线程同步之谜
【6月更文挑战第24天】在Java的世界里,并发编程是提升应用性能和响应能力的关键。本文将深入探讨Java中的多线程同步机制,从基础的synchronized关键字到高级的Lock接口,揭示它们背后的原理与应用场景。我们将通过具体示例,展现如何优雅地处理线程间的竞争条件,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无论你是Java新手还是资深开发者,这篇文章都将为你揭开多线程同步的神秘面纱,让你的代码在多线程环境中运行得更加顺畅。
|
1天前
|
监控 Java 调度
Java并发编程:深入理解线程池
【6月更文挑战第26天】在Java并发编程的世界中,线程池是提升应用性能、优化资源管理的关键组件。本文将深入探讨线程池的内部机制,从核心概念到实际应用,揭示如何有效利用线程池来处理并发任务,同时避免常见的陷阱和错误实践。通过实例分析,我们将了解线程池配置的策略和对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监控和维护线程池的健康状况。
7 1
|
2天前
|
数据采集 Java Unix
10-多线程、多进程和线程池编程(2)
10-多线程、多进程和线程池编程
|
2天前
|
安全 Java 调度
10-多线程、多进程和线程池编程(1)
10-多线程、多进程和线程池编程
|
8天前
|
存储 安全 算法
Java并发编程中的线程安全性与性能优化
在Java编程中,特别是涉及并发操作时,线程安全性及其与性能优化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Java中线程安全的概念及其实现方式,以及如何通过性能优化策略提升程序的并发执行效率。
9 1
|
10天前
|
Java 程序员
Java多线程编程是指在一个进程中创建并运行多个线程,每个线程执行不同的任务,并行地工作,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6月更文挑战第18天】Java多线程提升效率,通过synchronized关键字、Lock接口和原子变量实现同步互斥。synchronized控制共享资源访问,基于对象内置锁。Lock接口提供更灵活的锁管理,需手动解锁。原子变量类(如AtomicInteger)支持无锁的原子操作,减少性能影响。
20 3
|
9天前
|
安全 Java 调度
Java并发编程:优化多线程应用的性能与安全性
在当今软件开发中,多线程编程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Java应用程序中更是如此。本文探讨了Java中多线程编程的关键挑战和解决方案,重点介绍了如何通过合理的并发控制和优化策略来提升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安全性,以及避免常见的并发问题。
12 1
|
9天前
|
Java
【编程炼金术】Java 线程:从一粒沙到一个世界,生命周期的奇妙转化!
【6月更文挑战第19天】Java线程生命周期始于`Thread`类或`Runnable`接口,经历创建、新生、就绪、运行、阻塞到死亡五态。调用`start()`使线程进入就绪,随后可能获得CPU执行权变为运行态。当阻塞后,线程返回就绪,等待再次执行。理解并管理线程生命周期是优化多线程程序的关键。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