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一个机器人位于一个 m x n
网格的左上角 (起始点在下图中标记为 “Start” )。
机器人每次只能向下或者向右移动一步。机器人试图达到网格的右下角(在下图中标记为 “Finish”)。
现在考虑网格中有障碍物。那么从左上角到右下角将会有多少条不同的路径?
网格中的障碍物和空位置分别用 1
和 0
来表示。
示例 1:
输入:obstacleGrid = [[0,0,0],[0,1,0],[0,0,0]]
输出:2
解释:3x3 网格的正中间有一个障碍物。
从左上角到右下角一共有 2
条不同的路径:
1. 向右 -> 向右 -> 向下 -> 向下
2. 向下 -> 向下 -> 向右 -> 向右
示例 2:
输入:obstacleGrid = [[0,1],[0,0]]
输出:1
提示:
m == obstacleGrid.length
n == obstacleGrid[i].length
1 <= m, n <= 100
obstacleGrid[i][j]
为0
或1
题目解析
跟上一篇博客62.不同路径有相似之处,机器人从strat位置走到finish位置,机器人只能向 下走或者向右走,现在多了一个条件就是这个m*n的网格中有障碍物,题目中说障碍物用1表示,然后求strat到达finish的 不同路径有多少。
以上图为例,我们来分析,机器人刚开始再 【0,0】位置它可以向下或者向右走,我们先让机器人向下走达到【1,0】位置,【1,0】位置向右走是障碍物,向下走是空地,所以机器人,不能向右走,只能向下走到达【2,0】位置,【2,0】位置是边界,只能向右走到达【2,1】,【2,1】也是边界,只能向右走到达终点【2,2】
因此,这条路径是【0,0】-【1,0】-【2,0】-【2,1】-【2,2】
当机器人第一步向右走,路径就是,【0,0】-【0,1】-【0,2】-【1,2】-【2,2】
动态规划思路
1.状态表示
首先还是得确定一个状态表示(以【i,j】位置为起点,或者以【i,j】为结尾)我们还是和上一篇一样,我们以【i,j】位置为结尾,我们要求起点到终点的路径方式
所以dp[i][j]表示起点到【i,j】位置的路径方式
2.状态转移方程
因为这道题相当于之前的题,多了一个障碍物,所以我们先分析障碍物
当【i,j】位置是障碍物的时候,从上面,或者从左边都是不能到这里的所以dp[i][j]=0
当【i,j】位置不是障碍物的时候,分析方法跟上一篇博客62.不同路径是一样的,所以状态转移方程就是dp[i][j]=dp[i-1][j]+dp[i][j-1]
注意,有些人可能会问当【i,j】旁边的位置是障碍物时,这个状态转移方程还能用吗?答案是肯定的
例如上面这个图,【i,j】位置不是障碍物,所以dp[i][j]=dp[i-1][j]+dp[i][j-1],【i,j-1】的位置是障碍物,所以从起点到【i,j-1】的路径就是0条,也就是dp[i][j-1]=0;所以加不加都不影响。
3.初始化
初始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填表的时候不越界,我还是采用虚拟结点(多开一行,多开一列)的方法,,方法跟上一篇博客62.不同路径 ,所以我们让原本的第一个格子的左边或者上边的值为1,其他全为0就行。
4.填表顺序
填表顺序当然也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5.返回值
题目问的是,从起点到终点的路径,加了虚拟结点后,终点的下标【m,n】了,所以返回dp[m][n]。
代码
int uniquePathsWithObstacles(int** obstacleGrid, int obstacleGridSize, int* obstacleGridColSize) { //创建dp表 int dp[1000][1000]={0}; //初始化 dp[0][1]=1; int m=obstacleGridSize; int n=obstacleGridColSize[0]; //填表 for(int i=1;i<m+1;i++) { for(int j=1;j<n+1;j++) { //因为dp表多建了一行和一列, //例如每次会用地图中第一行, //第一列的值去填dp表中第二行第二列的值 //第一行,第一列的值已经再初始化的时候填过了 if(obstacleGrid[i-1][j-1]==1)dp[i][j]=0; else dp[i][j]=dp[i-1][j]+dp[i][j-1]; } } return dp[m][n]; }
空间复杂度:O(mn)
时间复杂度:O(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