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新唐NUC977系统编译及烧写流程

简介: 【Linux】新唐NUC977系统编译及烧写流程

前言

  本文需要用到的硬件工具有:青联创客NUC977开发板、MicroUSB数据线一条
  需要用到的软件工具有:NuVCOM、NuWriter、以及青联创客提供的LinuxBSP包、Ubuntu1804系统环境。

完成目标:

  完成Uboot的编译、Linux内核的编译、使用Busybox制作文件系统、文件系统的打包、烧录Uboot、Kernel、文件系统。


一、UBoot的编译

拿到bsp过后我们解压文件到指定目录中去,这里青联创客提供了一个install.sh脚本,我们可以修改其脚本内容更换解压到指定路径;

# 判断是否为管理员模式执行
ROOT_UID=0
if [ "$UID" -ne "$ROOT_UID" ] ;then
    echo 'Sorry, you are not root !!'
    exit 1
fi
# 创建存放image的文件文件夹
mkdir -p /home/qlqcetc/nuc977bsp/image
echo 'Please wait ......'
# 开始解压相关文件:这里可以修改directory的参数更改目录路径
tar --directory=/home/qlqcetc/nuc977bsp -z -x -f 01.uBoot_v201611.tar.gz;
tar --directory=/home/qlqcetc/nuc977bsp -z -x -f 02.linux_kernel.tar.gz;
tar --directory=/home/qlqcetc/nuc977bsp -z -x -f 03.tools.tar.gz;
tar --directory=/home/qlqcetc/nuc977bsp -z -x -f 04.demos.tar.gz;
tar --directory=/home/qlqcetc/nuc977bsp -z -x -f 06.minigui.tar.gz&
tar --directory=/home/qlqcetc/nuc977bsp -z -x -f 07.emWin.tar.gz&
tar --directory=/home/qlqcetc/nuc977bsp -z -x -f 08.qt4.8.tar.gz&
tar --directory=/home/qlqcetc/nuc977bsp -z -x -f 09.qt_demo.tar.gz&
tar --directory=/home/qlqcetc/nuc977bsp -z -x -f rootfs_qt.tar.gz;
tar --directory=/home/qlqcetc/nuc977bsp -z -x -f rootfs_mini.tar.gz;
# 交叉编译器的存放路径
tar --directory=/usr/local/  -z -x -f arm_linux_4.8.tar.gz;
# 该文件夹赋予权限
chmod 777 -R /home/qlqcetc/nuc977bsp
# 执行成功
echo 'complete!!!!!'

我们先来配置一下交叉编译器,这里需要注意一下我们刚刚脚本里面的交叉编译器解压路径,下面执行

vi/root/.bashrc #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一定是要在管理员权限下执行,否则会找不到该目录文件

刷新文件生效

source  /root/.bashrc

得到看到版本信息过后表示交叉编译器安装完成,然后我们进入uboot的目录开始执行编译的命令

make distclean  # 清除所有的object code.
make nuc970_config # 设置Uboot为出厂设置。
make all -j8  # 编译U-Boot

然后目录下会生成三个我们需要用到的文件,首先是待会儿编译内核会用到的mkimage工具

cp tools/mkimage /bin

然后是我们烧录会用到的u-boot.bin和u-boot-spl.bin,我们创建一个目录来存放我们待会儿需要烧录的文件,并将该文件存放在该目录下。

到这里我们的uboot编译就完成了。

二、Kernel的编译

编译Kernel的时候一定要确认前面的mkimage工具已经安装完成,然后我们cd到kernel目录,然后清除编译残留,然后是配置.config文件,这里青联创客提供了两个版本一个是5寸屏的配置和4.3寸屏的配置,我这里是4.3寸屏的配置,,如果需要修改内核的话需要执行make具体命令如下;

下面是执行menuconfig出现的界面,这里先不做修改

然后编译执行make uImage

这里我们需要使用的是970uImage文件我们将他拷贝到我们创建的build文件夹

cp ../image/970uimage ../10.build/
• 1

到这里我们的内核编译完成。

三、文件系统的制作

首先我们需要使用busybox制作文件系统,该工具同时也提供图形化裁剪

cd 03.tools/busybox-1.22.1
make clean
make menuconfig
make 
make install

执行完上面的语句过后我们就可以的到一个_install的文件夹然后里面就是我们需要的文件

然后编译一下我们需要的打包工具

然后我们回到bsp更目录可以看到两个rootfs文件,一个是mini版本只提供基础的Linux运行环境,一个是qt版本已经移植好了qt的运行环境,这里我们选择使用qt版本的话只需要将上面生成的_install文件夹里面的额内容复制进来就可以了,为了防止文件丢失我们将需要使用的根文件系统复制一份重命名为rootfs。

cp 03.tools/busybox-1.22.1/_install/* rootfs/ -r
mkyaffs2 --inband-tags -p 2048 rootfs rootfs_yaffs2.img
ls rootfs_yaffs2.img  -all
cp rootfs_yaffs2.img 10.build/

到这里我们烧录需要的文件就准备齐全了接下来进入windows环境开始系统的烧录。

四、系统的烧录

首先我们需要将上面生成的文件全部拷贝到我们的windows环境中来;然后安装我们的驱动,最后打开烧写工具开始烧录。

然后将我们的开发板拨到usb启动模式,电脑点击continue,这时候我们也可以打开串口助手观看开发板当前的状态。

这里我们还需要一个文件env.txt文件配置;

baudrate=115200
bootcmd=nboot 0x7fc0 0 0x200000; bootm 0x7fc0
bootdelay=1
ethact=emac
ethaddr=00:00:00:11:66:88
stderr=serial
stdin=serial
stdout=serial

然后开始我们的烧录工作(在我们的文件系统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建议先使用软件的Erase功能清楚全盘)

烧录u-boot-spl.bin

(如有必要可以点击verify检验文件是否烧写正确)

烧写u-boot.bin

烧写env.txt

烧写970uimage

烧写rootfs_yaffs2.img

上面主要需要的设置就是烧写地址的设置,烧写完成过后我们是开发板以NAND模式启动。

到这里说明我们的系统编译烧写成功。

最后

学习任重而道远,希望大家都能自己动手操作试一试,遇到问题积极去解决,遇事先百度,百度不到找官方群咨询,实在不行找大佬。

这里提供文章中用到的一些资料:

相关资料:https://pan.baidu.com/s/1uurqYf-XHMmizUbgg4YiwA?pwd=p295

目录
打赏
0
0
0
0
6
分享
相关文章
Linux系统资源管理:多角度查看内存使用情况。
要知道,透过内存管理的窗口,我们可以洞察到Linux系统运行的真实身姿,如同解剖学家透过微观镜,洞察生命的奥秘。记住,不要惧怕那些高深的命令和参数,他们只是你掌握系统"魔法棒"的钥匙,熟练掌握后,你就可以骄傲地说:Linux,我来了!
68 27
|
10天前
|
Linux系统ext4磁盘扩容实践指南
这个过程就像是给你的房子建一个新的储物间。你需要先找到空地(创建新的分区),然后建造储物间(格式化为ext4文件系统),最后将储物间添加到你的房子中(将新的分区添加到文件系统中)。完成这些步骤后,你就有了一个更大的储物空间。
61 10
Android调试终极指南:ADB安装+多设备连接+ANR日志抓取全流程解析,覆盖环境变量配置/多设备调试/ANR日志分析全流程,附Win/Mac/Linux三平台解决方案
ADB(Android Debug Bridge)是安卓开发中的重要工具,用于连接电脑与安卓设备,实现文件传输、应用管理、日志抓取等功能。本文介绍了 ADB 的基本概念、安装配置及常用命令。包括:1) 基本命令如 `adb version` 和 `adb devices`;2) 权限操作如 `adb root` 和 `adb shell`;3) APK 操作如安装、卸载应用;4) 文件传输如 `adb push` 和 `adb pull`;5) 日志记录如 `adb logcat`;6) 系统信息获取如屏幕截图和录屏。通过这些功能,用户可高效调试和管理安卓设备。
|
2月前
|
Linux系统之whereis命令的基本使用
Linux系统之whereis命令的基本使用
105 24
Linux系统之whereis命令的基本使用
|
22天前
|
Linux系统中如何查看CPU信息
本文介绍了查看CPU核心信息的方法,包括使用`lscpu`命令和读取`/proc/cpuinfo`文件。`lscpu`能快速提供逻辑CPU数量、物理核心数、插槽数等基本信息;而`/proc/cpuinfo`则包含更详细的配置数据,如核心ID和处理器编号。此外,还介绍了如何通过`lscpu`和`dmidecode`命令获取CPU型号、制造商及序列号,并解释了CPU频率与缓存大小的相关信息。最后,详细解析了`lscpu`命令输出的各项参数含义,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CPU的具体配置。
62 8
深度体验阿里云系统控制台:SysOM 让 Linux 服务器监控变得如此简单
作为一名经历过无数个凌晨三点被服务器报警电话惊醒的运维工程师,我对监控工具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记得去年那次大型活动,我们的主站流量暴增,服务器内存莫名其妙地飙升到90%以上,却找不到原因。如果当时有一款像阿里云 SysOM 这样直观的监控工具,也许我就不用熬通宵排查问题了。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使用 SysOM 的亲身体验,特别是它那令人印象深刻的内存诊断功能。
|
11天前
|
微服务2——MongoDB单机部署4——Linux系统中的安装启动和连接
本节主要介绍了在Linux系统中安装、启动和连接MongoDB的详细步骤。首先从官网下载MongoDB压缩包并解压至指定目录,接着创建数据和日志存储目录,并配置`mongod.conf`文件以设定日志路径、数据存储路径及绑定IP等参数。之后通过配置文件启动MongoDB服务,并使用`mongo`命令或Compass工具进行连接测试。此外,还提供了防火墙配置建议以及服务停止的两种方法:快速关闭(直接杀死进程)和标准关闭(通过客户端命令安全关闭)。最后补充了数据损坏时的修复操作,确保数据库的稳定运行。
42 0
|
4月前
|
Linux缓存管理:如何安全地清理系统缓存
在Linux系统中,内存管理至关重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安全地清理系统缓存,特别是通过使用`/proc/sys/vm/drop_caches`接口。内容包括清理缓存的原因、步骤、注意事项和最佳实践,帮助你在必要时优化系统性能。
338 78
Linux系统查看操作系统版本信息、CPU信息、模块信息
在Linux系统中,常用命令可帮助用户查看操作系统版本、CPU信息和模块信息
210 23
|
4月前
|
golang编译成Linux可运行文件
本文介绍了如何在 Linux 上编译和运行 Golang 程序,涵盖了本地编译和交叉编译的步骤。通过这些步骤,您可以轻松地将 Golang 程序编译成适合 Linux 平台的可执行文件,并在目标服务器上运行。掌握这些技巧,可以提高开发和部署 Golang 应用的效率。
476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