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比较有名的服务追踪系统实现有阿里的鹰眼、Twitter 开源的 OpenZipkin,还有 Naver 开源的 Pinpoint,它们都是受 Google 发布的 Dapper 论文启发而实现的。
OpenZipkin 是 Twitter 开源的服务追踪系统,下面这张图展示了它的架构设计。
从图中看,OpenZipkin 主要由四个核心部分组成。
- Collector:负责收集探针 Reporter 埋点采集的数据,经过验证处理并建立索引。
- Storage:存储服务调用的链路数据,默认使用的是 Cassandra,是因为 Twitter 内部大量使用了 Cassandra,你也可以替换成 Elasticsearch 或者 MySQL。
- API:将格式化和建立索引的链路数据以 API 的方式对外提供服务,比如被 UI 调用。
- UI: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服务调用的链路数据。
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用下面这张图来描述。
具体流程是,通过在业务的 HTTP Client 前后引入服务追踪代码,这样在 HTTP 方法“/foo”调用前,生成 trace 信息:TraceId:aa、SpanId:6b、annotation:GET /foo,以及当前时刻的 timestamp:1483945573944000,然后调用结果返回后,记录下耗时 duration,之后再把这些 trace 信息和 duration 异步上传给 Zipkin Collector。
Pinpoint 是 Naver 开源的一款深度支持 Java 语言的服务追踪系统,下面这张图是它的架构设计。
Pinpoint 主要也由四个部分组成。
- Pinpoint Agent:通过 Java 字节码注入的方式,来收集 JVM 中的调用数据,通过 UDP 协议传递给 Collector,数据采用 Thrift 协议进行编码。
- Pinpoint Collector:收集 Agent 传过来的数据,然后写到 HBase Storgage。
- HBase Storage:采用 HBase 集群存储服务调用的链路信息。
- inpoint Web UI:通过 Web UI 展示服务调用的详细链路信息。
它的工作原理你可以看这张图。
具体来看,就是请求进入 TomcatA,然后生成 TraceId:TomcatA^ TIME ^ 1、SpanId:10、pSpanId:-1(代表是根请求),接着 TomatA 调用 TomcatB 的 hello 方法,TomcatB 生成 TraceId:TomcatA^ TIME ^1、新的 SpanId:20、pSpanId:10(代表是 TomcatA 的请求),返回调用结果后将 trace 信息发给 Collector,TomcatA 收到调用结果后,将 trace 信息也发给 Collector。Collector 把 trace 信息写入到 HBase 中,Rowkey 就是 traceId,SpanId 和 pSpanId 都是列。然后就可以通过 UI 查询调用链路信息了。
考察服务追踪系统主要从下面这几个方面。
1、埋点探针支持平台的广泛性
OpenZipkin 和 Pinpoint 都支持哪些语言平台呢?
OpenZipkin 提供了不同语言的 Library,不同语言实现时需要引入不同版本的 Library。
官方提供了 C#、Go、Java、JavaScript、Ruby、Scala、PHP 等主流语言版本的 Library,而且开源社区还提供了更丰富的不同语言版本的 Library;而 Pinpoint 目前只支持 Java 语言。
所以从探针支持的语言平台广泛性上来看,OpenZipkin 比 Pinpoint 的使用范围要广,而且开源社区很活跃,生命力更强。
2、系统集成难易程度
以 OpenZipkin 的 Java 探针 Brave 为例,它只提供了基本的操作 API,如果系统要想集成 Brave,必须在配置里手动里添加相应的配置文件并且增加 trace 业务代码。具体来讲,就是你需要先修改工程的 POM 依赖,以引入 Brave 相关的 JAR 包。
<dependencyManagement>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groupId>io.zipkin.brave</groupId> <artifactId>brave-bom</artifactId> <version>${brave.version}</version> <type>pom</type> <scope>import</scope>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dependencyManagement>
然后假如你想收集每一次 HTTP 调用的信息,你就可以使用 Brave 在 Apache Httpclient 基础上封装的 httpClient,它会记录每一次 HTTP 调用的信息,并上报给 OpenZipkin。
httpclient =TracingHttpClientBuilder.create(tracing).build();
而 Pinpoint 是通过字节码注入的方式来实现拦截服务调用,从而收集 trace 信息的,所以不需要代码做任何改动。Java 字节码注入的大致原理你可以参考下图。
就是 JVM 在加载 class 二进制文件时,动态地修改加载的 class 文件,在方法的前后执行拦截器的 before() 和 after() 方法,在 before() 和 after() 方法里记录 trace() 信息。而应用不需要修改业务代码,只需要在 JVM 启动时,添加类似下面的启动参数就可以了。
-javaagent:$AGENT_PATH/pinpoint-bootstrap-$VERSION.jar -Dpinpoint.agentId=<Agent's UniqueId> -Dpinpoint.applicationName=<The name indicating a same service (AgentId collection)
所以从系统集成难易程度上看,Pinpoint 要比 OpenZipkin 简单。
3、调用链路数据的精确度
从下面这张 OpenZipkin 的调用链路图可以看出,OpenZipkin 收集到的数据只到接口级别,进一步的信息就没有了
来看下 Pinpoint,因为 Pinpoint 采用了字节码注入的方式实现 trace 信息收集,所以它能拿到的信息比 OpenZipkin 多得多。从下面这张图可以看出,它不仅能够查看接口级别的链路调用信息,还能深入到调用所关联的数据库信息。
同理在绘制链路拓扑图时,OpenZipkin 只能绘制服务与服务之间的调用链路拓扑图,比如下面这张示意图。
而 Pinpoint 不仅能够绘制服务与服务之间,还能绘制与 DB 之间的调用链路拓扑图,比如下图。
所以,从调用链路数据的精确度上看,Pinpoint 要比 OpenZipkin 精确得多。
从选型的角度来讲,如果你的业务采用的是 Java 语言,那么采用 Pinpoint 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它不需要业务改动一行代码就可以实现 trace 信息的收集。除此之外,Pinpoint 不仅能看到服务与服务之间的链路调用,还能看到服务内部与资源层的链路调用,功能更为强大,如果你有这方面的需求,Pinpoint 正好能满足。
如果你的业务不是 Java 语言实现,或者采用了多种语言,那毫无疑问应该选择 OpenZipkin,并且,由于其开源社区很活跃,基本上各种语言平台都能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不过想要使用 OpenZipkin,还需要做一些额外的代码开发工作,以引入 OpenZipkin 提供的 Library 到你的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