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原子操作,取的就是“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最小个体”的意义,它表示在多个线程访问同一个全局资源的时候,能够确保所有其他的线程都不在同一时间内访问相同的资源。也就是他确保了在同一时刻只有唯一的线程对这个资源进行访问。这有点类似互斥对象对共享资源的访问的保护,但是原子操作更加接近底层,因而效率更高。
在以往的C++标准中并没有对原子操作进行规定,我们往往是使用汇编语言,或者是借助第三方的线程库,例如intel的pthread来实现。在新标准C++11,引入了原子操作的概念,并通过这个新的头文件提供了多种原子操作数据类型,例如,atomic_bool,atomic_int等等,如果我们在多个线程中对这些类型的共享资源进行操作,编译器将保证这些操作都是原子性的,也就是说,确保任意时刻只有一个线程对这个资源进行访问,编译器将保证,多个线程访问这个共享资源的正确性。从而避免了锁的使用,提高了效率。下面给出一个原子操作和互斥量的对比例子。
原子操作: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 #include <mutex> #include <atomic> using namespace std; atomic_int num;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1000000; i++) { num++; } } int main() { clock_t begin = clock(); thread t1(run); thread t2(run); t1.join(); t2.join(); clock_t end = clock(); cout << num << endl; cout << end - begin << endl; while (1); return 0; }
运行时间:
互斥锁操作: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 #include <mutex> #include <atomic>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um; mutex m;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1000000; i++) { m.lock(); num++; m.unlock(); } } int main() { clock_t begin = clock(); thread t1(run); thread t2(run); t1.join(); t2.join(); clock_t end = clock(); cout << num << endl; cout << end - begin << endl; while (1); return 0; }
运行时间:
互斥对象的使用,保证了同一时刻只有唯一的一个线程对这个共享进行访问,从执行的结果来看,互斥对象保证了结果的正确性,但是也有非常大的性能损失,从刚才的297ms变成了现在的782,耗时只是使用mutex互斥对象的四分之一。
原子操作的实现跟普通数据类型类似,但是它能够在保证结果正确的前提下,提供比mutex等锁机制更好的性能,如果我们要访问的共享资源可以用原子数据类型表示,那么在多线程程序中使用这种新的等价数据类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中低程度的竞争下,原子变量能提供更高的可伸缩性(锁在发生竞争时会挂起线程,从而降低了CPU的使用率和共享内存总线上的同步通信量),而在高强度的竞争下,锁能够更有效地避免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