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二叉树的构建(递归

简介: 平衡二叉树的构建(递归


1.概念:

平衡二叉树(Balanced Binary Tree),也称为AVL树,是一种二叉树,它满足每个节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的高度差不超过1。换句话说,它是一棵高度平衡的二叉树。平衡二叉树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二叉树的查询、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都能够达到最优。

2.特点:

平衡二叉树有几个重要的特点:

高度平衡:每个节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的高度差不超过1,使得整个树的高度非常平衡。

快速查询:由于平衡二叉树的高度平衡,因此查询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 n),在n个元素中查找一个元素只需要最多log2^n次比较。

快速插入和删除:平衡二叉树的插入和删除操作都能够在O(log n)时间内完成,因为节点的插入和删除都会导致树的平衡性被破坏,需要进行调整。

3.构建方法:

平衡二叉树的构建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递归算法。具体来说,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构建平衡二叉树:

首先将输入的数据进行排序,然后按照中间节点的值创建根节点。

将剩余的数据分成两部分,分别递归地创建左子树和右子树,并将它们作为根节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的节点都被创建出来。

4.代码:

# 平衡二叉树节点类
class BiTreeNode():
    def __init__(self, data):
        self.lchild = None  # 二叉树左子树
        self.rchild = None  # 二叉树右子树
        self.data = data
# 创建平衡二叉树的函数
def create(list_data):
    # 中间节点索引
    mid_index = len(list_data) // 2
    # 创建节点
    node = BiTreeNode(list_data[mid_index])
    # 列表左右分割
    rlist_data = list_data[:mid_index]
    llist_data = list_data[mid_index + 1:]
    # 递归构建左子树和右子树
    if len(rlist_data) > 0:
        node.rchild = create(rlist_data)
    if len(llist_data) > 0:
        node.lchild = create(llist_data)
    return node  # 返回根节点
if __name__ == "__main__":
    list_data = [1, 2, 3, 0, 7, 8]   # 输入数据
    root = create(sorted(list_data))    # 默认升序

小结:

关注我给大家分享更多有趣的知识,以下是个人公众号,提供 ||代码兼职|| ||代码问题求解||

由于本号流量还不足以发表推广,搜我的公众号即可:

目录
相关文章
二叉树的几个递归问题
二叉树的几个递归问题
56 0
|
9月前
|
算法
算法系列--递归(2)--二叉树专题(上)
算法系列--递归(2)--二叉树专题
56 0
|
算法
用递归的思想实现二叉树前、中、后序迭代遍历
用递归的思想实现二叉树前、中、后序迭代遍历
96 1
二叉树的遍历(递归And迭代)
二叉树的遍历(递归And迭代)
57 0
|
9月前
|
算法
算法系列--递归(2)--二叉树专题(下)
算法系列--递归(2)--二叉树专题(下)
52 0
|
9月前
|
算法
递归算法:二叉树前序、中序、后序遍历解析与递归思想深度剖析
递归算法:二叉树前序、中序、后序遍历解析与递归思想深度剖析
207 0
二叉树相关问题细谈递归(下)
二叉树相关问题细谈递归(下)
73 0
|
存储
二叉树相关问题细谈递归(上)
二叉树相关问题细谈递归
87 0
|
C++
构建二叉树
构建二叉树
66 0
构建二叉树
|
算法
算法系列-多叉树的遍历
在内卷潮流的席卷下,身为算法小白的我不得不问自己,是否得踏上征程,征服这座巍巍高山。 从零开始,终点不知何方,取决于自己可以坚持多久。 希望你可以和我一样,克服恐惧,哪怕毫无基础,哪怕天生愚钝,依然选择直面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