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回收算法概述和HotSpot算法细节(一)

简介: 垃圾回收算法概述和HotSpot算法细节

概述

Java 堆和方法区这两个区域则有着很显著的不确定性:一个接口的多个实现类需要的内存可能会不一样,一个方法所执行的不同条件分支所需要的内存也可能不一样,只有处于运行期间,我们才能知道程序究竟会创建哪些对象,创建多少个对象,这部分内存的分配和回收是动态的。垃圾收集器所关注的正是这部分内存该如何管理。

对象回收

在堆里面存放着 Java 世界中几乎所有的对象实例,垃圾收集器在对堆进行回收前,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确定这些对象之中哪些还“存活”着,哪些已经“死去”(“死去”即不可能再被任何途径使用的对象)了。

引用计数算法

在对象中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每当有一个地方引用它时,计数器值就加一;当引用失效时,计数器值就减一;任何时刻计数器为零的对象就是不可能再被使用的。然而引用计数法,却有很多缺陷.

下面这种互相引用的情况,如果仅仅使用引用计数法,便不能回收,objA 和objB所占的内存空间。

public class ReferenceCountingGC {
 public Object instance = null;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_1MB = 1024 * 1024;
 /**
 * 这个成员属性的唯一意义就是占点内存,以便能在 GC 日志中看清楚是否有回收过
 */
 private byte[] bigSize = new byte[2 * _1MB];
 public static void testGC() {
 ReferenceCountingGC objA = new ReferenceCountingGC();
 ReferenceCountingGC objB = new ReferenceCountingGC();
 objA.instance = objB;
 objB.instance = objA;
 objA = null;
 objB = null;
 // 假设在这行发生 GC,objA 和 objB 是否能被回收?
 System.gc();
 }
}

可达性分析算法

这个算法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一系列称为“GC Roots”的根对象作为起始节点集,从这些节点开始,根据引用关系向下搜索,搜索过程所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Reference Chain),如果某个对象到 GC Roots 间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或者用图论的话来说就是从 GC Roots 到这个对象不可达时,则证明此对象是不可能再被使用的。

如图下图,对象 object 5、object 6、object 7 虽然互有关联,但是它们到 GC Roots 是不可达的,因此它们将会被判定为可回收的对象。

在 Java 技术体系里面,固定可作为 GC Roots 的对象包括以下几种:

·在虚拟机栈(栈帧中的本地变量表)中引用的对象,譬如各个线程被调用的方法堆栈中使用到的参数、局部变量、临时变量等。

  • 在方法区中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譬如 Java 类的引用类型静态变量。
  • 在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譬如字符串常量池(String Table)里的引用。
  • 在本地方法栈中 JNI(即通常所说的 Native 方法)引用的对象。
  • Java 虚拟机内部的引用,如基本数据类型对应的 Class 对象,一些常驻的异常对象(比如 NullPointExcepiton、OutOfMemoryError)等,还有系统类加载器。
  • 所有被同步锁(synchronized 关键字)持有的对象。
  • 反映 Java 虚拟机内部情况的 JMXBean、JVMTI 中注册的回调、本地代码缓存等。

四种引用

Java 将引用分为强引用(Strongly Re-ference)、软引用(Soft Reference)、弱引用(Weak Reference)和虚引用(Phantom Reference)4 种,这 4 种引用强度依次逐渐减弱。

  • 强引用是最传统的“引用”的定义,是指在程序代码之中普遍存在的引用赋值
  • 软引用是用来描述一些还有用,但非必须的对象。只被软引用关联着的对象,在系统将要发生内存溢出异常前,会把这些对象列进回收范围之中进行第二次回收,
  • 弱引用也是用来描述那些非必须对象,但是它的强度比软引用更弱一些
  • 虚引用 为一个对象设置虚引用关联的唯一目的只是为了能在这个对象被收集器回收时收到一个系统通知。

生存还是死亡

要真正宣告一个对象死亡,至少要经历两次标记过程:如果对象在进行可达性分析后发现没有与 GC Roots 相连接的引用链,那它将会被第一次标记,随后进行一次筛选,筛选的条件是此对象是否有必要执行 finalize()方法。

假如对象没有覆盖 finalize()方法,或者 finalize()方法已经被虚拟机调用过,那么虚拟机将这两种情况都视为“没有必要执行”。如果这个对象被判定为确有必要执行 finalize()方法,那么该对象将会被放置在一个名为 F-Queue 的队列之中,并在稍后由一条由虚拟机自动建立的、低调度优先级的Finalizer 线程去执行它们的 finalize() 方法。

回收方法区

方法区的垃圾收集主要回收两部分内容:废弃的常量和不再使用的类型。回收废弃常量与回收 Java 堆中的对象非常类似。

判定一个类型是否属于“不再被使用的类”的条件就比较苛刻了。需要同时满足下面三个条件

  • 该类所有的实例都已经被回收,也就是 Java 堆中不存在该类及其任何派生子类的实例。
  • 加载该类的类加载器已经被回收,这个条件除非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可替换类加载器的场景,如 OSGi、JSP 的重加载等,否则通常是很难达成的。
  • 该类对应的 java.lang.Class 对象没有在任何地方被引用,无法在任何地方通过反射访问该类的方法。

垃圾收集算法

用计数式垃圾收集(Reference Counting GC)和“追踪式垃圾收集”(Tracing GC)两大类,这两类也常被称作“直接垃圾收集”和“间接垃圾收集”。

分代收集理论

分代收集名为理论,实质是一套符合大多数程序运行实际情况的经验法则,它建立在三个分代假说之上:

弱分代假说(Weak Generational Hypothesis):绝大多数对象都是朝生夕灭的。

强分代假说(Strong Generational Hypothesis):熬过越多次垃圾收集过程的对象就越难以消亡。

这两个分代假说共同奠定了多款常用的垃圾收集器的一致的设计原则:收集器应该将 Java 堆划分出不同的区域,然后将回收对象依据其年龄(年龄即对象熬过垃圾收集过程的次数)分配到不同的区域之中存储。显而易见,如果一个区域中大多数对象都是朝生夕灭,难以熬过垃圾收集过程的话,那么把它们集中放在一起,每次回收时只关注如何保留少量存活而不是去标记那些大量将要被回收的对象,就能以较低代价回收到大量的空间;如果剩下的都是难以消亡的对象,那把它们集中放在一块,虚拟机便可以使用较低的频率来回收这个区域,这就同时兼顾了垃圾收集的时间开销和内存的空间有效利用。

设计者一般至少会把 Java 堆划分为新生代(Young Generation)和老年代(Old Generation)两个区域。

假如要现在进行一次只局限于新生代区域内的收集(Minor GC),但新生代中的对象是完全有可能被老年代所引用的,为了找出该区域中的存活对象,不得不在固定的GC Roots 之外,再额外遍历整个老年代中所有对象来确保可达性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反过来也是一样。遍历整个老年代所有对象的方案虽然理论上可行,但无疑会为内存回收带来很大的性能负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对分代收集理论添加第三条经验法则:

3)跨代引用假说(Intergenerational Reference Hypothesis):跨代引用相对于同代引用来说仅占极少数。

存在互相引用关系的两个对象,是应该倾向于同时生存或者同时消亡的。举个例子,如果某个新生代对象存在跨代引用,由于老年代对象难以消亡,该引用会使得新生代对象在收集时同样得以存活,进而在年龄增长之后晋升到老年代中,这时跨代引用也随即被消除了。依据这条假说,我们就不应再为了少量的跨代引用去扫描整个老年代,也不必浪费空间专门记录每一个对象是否存在及存在哪些跨代引用,只需在新生代上建立一个全局

的数据结构(该结构被称为“记忆集”,Remembered Set),这个结构把老年代划分成若干小块,标识出老年代的哪一块内存会存在跨代引用。此后当发生 Minor GC 时,只有包含了跨代引用的小块内存里的对象才会被加入到 GCRoots 进行扫描。

标记-清除算法

该算法算法分为“标记”和“清除”两个阶段:首先标记出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在标记完成后,统一回收掉所有被标记的对象,也可以反过来,标记存活的对象,统一回收所有未被标记的对象。

缺点

  1. 执行效率不稳定,如果 Java 堆中包含大量对象,而且其中大部分是需要被回收的,这时必须进行大量标记和清除的动作,导致标记和清除两个过程的执行效率都随对象数量增长而降低
  2. 内存空间的碎片化问题,标记、清除之后会产生大量不连续的内存碎片,空间碎片太多可能会导致当以后在程序运行过程中需要分配较大对象时无法找到足够的连续存而不得不提前触发另一次垃圾收集动作

标记-复制算法

将可用内存按容量划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块,每次只使用其中的一块。当这一块的内存用完了,就将还存活着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块上面,然后再把已使用过的内存空间一次清理掉。如果内存中多数对象都是存活的,这种算法将会

产生大量的内存间复制的开销,但对于多数对象都是可回收的情况,算法需要复制的就是占少数的存活对象,而且每次都是针对整个半区进行内存回收,分配内存时也就不用考虑有空间碎片的复杂情况,只要移动堆顶指针,按顺序分配即可。

新生代中的对象有98%熬不过第一轮收集。因此并不需要按照 1∶1 的比例来划分新生代的内存空间。

HotSpot 虚拟机默认 Eden 和 Survivor 的大小比例是 8∶1,也即每次新生代中可用内存空间为整个新生代容量的 90%(Eden 的 80%加上一个 Survivor 的 10%),只有一个 Survivor 空间,即 10%的新生代是会被“浪费”的。当然,98%的对象可被回收仅仅是“普通场景”下测得的数据,任何人都没有办法百分百保证每次回收都只有不多于 10%的对象存活,因此 Appel 式回收还有一个充当罕见情况的“逃生门”的安全设计,当Survivor 空间不足以容纳一次 Minor GC 之后存活的对象时,就需要依赖其他内存区域(实际上大多就是老年代)进行分配担保(Handle Promotion)。内存的分配担保好比我们去银行借款,如果我们信誉很好,在 98%的情况下都能按时偿还,于是银行可能会默认我们下一次也能按时按量地偿还贷款,只需要有一个担保人能保证如果我不能还款时,可以从他的账户扣钱,那银行就认为没有什么风险了。内存的分配担保也一样,如果另外一块 Survivor 空间没有足够空间存放上一次新生代收集下来的存活对象,这些对象便将通过分配担保机制直接进入老年代,这对虚拟机来说就是安全的。


垃圾回收算法概述和HotSpot算法细节(二)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391429

相关文章
|
2月前
|
算法 Java
并发垃圾回收算法对于大规模服务器应用的优势
并发垃圾回收算法对于大规模服务器应用的优势
|
2月前
|
算法 Java
一些常见的垃圾回收算法
这些是常见的垃圾回收算法,每个算法都有其优点和适用场景。
|
2天前
|
算法 安全 Java
JVM垃圾回收算法详解
JVM垃圾回收算法详解
|
2天前
|
存储 算法 Java
技术笔记:JVM的垃圾回收机制总结(垃圾收集、回收算法、垃圾回收器)
技术笔记:JVM的垃圾回收机制总结(垃圾收集、回收算法、垃圾回收器)
|
4天前
|
监控 算法 Java
JVM之GC算法的实现(垃圾回收器)
JVM之GC算法的实现(垃圾回收器)
|
10天前
|
监控 算法 Java
Java虚拟机(JVM)使用多种垃圾回收算法来管理内存,以确保程序运行时不会因为内存不足而崩溃。
【6月更文挑战第20天】Java JVM运用多种GC算法,如标记-清除、复制、标记-压缩、分代收集、增量收集、并行收集和并发标记,以自动化内存管理,防止因内存耗尽导致的程序崩溃。这些算法各有优劣,适应不同的性能和资源需求。垃圾回收旨在避免手动内存管理,简化编程。当遇到内存泄漏,可以借助VisualVM、JConsole或MAT等工具监测内存、生成堆转储,分析引用链并定位泄漏源,从而解决问题。
24 4
|
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计算机算法基础概述与常用算法解析
计算机算法基础概述与常用算法解析
|
2天前
|
算法 Java
《JVM由浅入深学习【八】 2024-01-12》JVM由简入深学习提升分(JVM的垃圾回收算法)
《JVM由浅入深学习【八】 2024-01-12》JVM由简入深学习提升分(JVM的垃圾回收算法)
5 0
|
3天前
|
存储 算法 安全
加密算法概述:分类与常见算法
加密算法概述:分类与常见算法
|
3天前
|
算法 Java 云计算
JVM垃圾回收的历史演进:从GC算法到垃圾回收器选择
JVM垃圾回收的历史演进:从GC算法到垃圾回收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