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厂商能提供一套完整的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产品。企业需要组合来自多个供应商的软件和硬件,构成一套完整的系统。虽然超融合基础设施预装了软件定义的部件,但它仍然不能提供完整的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
在采购和实施一个完整的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SDDC)之前,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及为满足这些需求所需要的产品集合来决定究竟采用什么样的软件定义平台。
SDDC的定义是什么?
一个SDDC是一个概念抽象化的基础设施平台,其中每个元素是通过抽象化、池化、自动化和策略来控制的。基础设施即代码(Infrastructure as Code)是软件定义平台的一大要素。传统的企业IT基础架构依赖于人工建立许多独特的元素。一个SDDC使用具有版本控制的源文件来描述所需的基础设施,以自动化方式生成一致的和可重复的构建。这种一致性和可重复性是为软件定义平台用户提供服务的基础。
一个完整的SDDC几乎完全是自动化驱动的。开发者或商业组织通过API和自动化的方式来使用基础设施。大部分组织还无法达到使用这种SDDC的水平,因为人和业务流程的固化使得IT自动化发展很慢,远远达不到SDDC技术发展的速度。
然而企业为了获得SDDC的优势,并不需要采用完整的自动化和抽象的基础设施。一个 SDDC包括一系列软件控制的组件,包含:
虚拟机管理程序:软件定义的CPU和RAM,以及配套的存储和网络;
支持物理网络和虚拟网络的软件定义网络;
软件定义的存储,支持池化和分层管理各种各样的存储资源;
主机、虚拟机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配置管理软件;
软件定义的软件,例如Docker和其它容器的管理工具, 可供应用程序开发人员使用。
软件定义的操作,如备份、灾难恢复(DR)、容量管理和性能管理。
IT团队通过一系列策略来管理SDDC,而不是通过直接操作虚拟机、应用或者物理服务器上的每一个元素来管理SDDC的方方面面。为了实现自动化,每个软件定义的元素都需要有一个很好的自动化机制,通过API与其他自动化流程集成。否则IT团队需对该元素的配置文件进行版本管理和源码控制。软件定义平台可使一个策略能以代码的方式应用到数据中心的一整套虚拟机、计算、网络和存储组件上。
HCI在SDDS中的角色
超融合基础设施(HCI)主要是软件定义的计算,再加上软件定义的存储。所有的HCI供应商提供某种形式的分布式存储,这种存储运行在虚拟机管理程序上,并包含底层物理服务器的配置和管理。虚拟化管理程序平台在每个物理节点上提供一套软件定义网络。这只是一个开始,距离一个完整的平台还差得很远。
SDDC的基本条件是具有启动和配置HCI的自动化API。对于一个完整的SDDC架构,必须存在一个超融合的壳,它能够允许附加自动化节点的部署,这种自动化必须是高度版本控制的。理想的情况是,策略应该将空闲的HCI资源集中并自动化管理,当基础设施需要的时候自动进行分配。
一些超融合厂商可提供多样的SDDC附加功能。最常见的是备份和复制,这些操作被集成到存储中,并且在HCI管理控制台上基于策略进行驱动。在HCI中,备份和复制受控于策略,用以满足业务需求而不是技术上的简约合理性。例如,一个策略可能规定了关键系统必须每四个小时备份一次。另一个策略可能规定了该关键系统的灾备副本数据不应比生产系统落后超过1小时。基于策略的管理是SDDC的核心目标,应该与系统容量和负载的配置紧紧绑定。
大多数的HCl产品不提供软件定义网络用于链接节点和虚拟机。没有任何一个HCI平台能够与物理交换机配置集成;相反,HCI平台大多依靠虚拟化管理程序来设置虚拟网络。同时,也没有任何HCI平台能够管理操作系统或虚拟机内部运行的应用程序,因此需要添加配置和应用程序管理工具,如Puppet、Chef或Ansible。
HCI并不提供完整的SDDC,这不是HCI的预期目标。HCI产品一般是一个优秀的软件定义平台,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构建SDDC。随着HCI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加剧,我们有望见到HCI平台将支持更多更强的软件定义功能。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