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们的代码就是这样被污染的

简介: 我们团队的变量命名规范是小写驼峰,但是这里可以看到,一个 http api 接口请求的工具函数的入参却是下划线。这是一个内部项目,前后端都是我们团队开发的。这个项目的代码随处都能看到这样的不符合规范的痕迹,而且屡禁不止。我不禁在想,为什么会这样?

最近 CR 了这样一段代码:

我们团队的变量命名规范是小写驼峰,但是这里可以看到,一个 http api 接口请求的工具函数的入参却是下划线。这是一个内部项目,前后端都是我们团队开发的。这个项目的代码随处都能看到这样的不符合规范的痕迹,而且屡禁不止。我不禁在想,为什么会这样?

先探究一下这个问题的表面原因,让我们从底层开始:

  • DB 表结构按照团队规范,字段名是下划线分隔的
  • node 服务定义 entity 的时候,直接复用 DB 表结构字段名
  • service 模块在查询 DB 之后,直接回吐结果,所以 service 类返回的数据结构的变量名也是下划线的
  • node api 的 controller 通过调用 service 模块的函数,获取数据处理之后,也直接回吐下划线的变量名的数据结构
  • 因为 node api 的接口协议是下划线的,所以 web 页面请求 http api 的出入参也是下划线的,如上图所示
  • 因为 http api 返回的结果是下划线的,然后页面逻辑直接使用,最后,页面逻辑也出现了大量下划线

这是一段挺长的链路,只要我们在后面的任意一个环节处理一下变量名的转换,都能避免这个问题,但是并没有。

为什么会这样?稍微探究一下这里的深层原因,也是挺有意思的。

首先,项目启动时没有严格把控代码质量。这里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项目工期紧、主要以完成功能为主、内部项目不需要要求这么严格、项目启动时是直接 copy 另外一个项目的,那个项目也是这样写的等等。但是,这些统统都是借口!我是要负主要责任的。

其次,没有开发同学想过要去优化这里的代码。参与这个项目的同学并不是不知道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但就是没人想要去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更多的是选择“入乡随俗”,别人这么写,我也这么写吧。

最后,Code Review 没有严抓。问题都是越早处理成本越小,如果在早期我们就开始严抓 Code Review 的话,说不定就能及时改善这个问题了。

这个案例是一个非常真实的破窗效应案例,这里面有不少地方值得我们深思的。

首先,它会污染整个项目。如果我们在项目的一开始就没有把控好代码质量,那我们的项目代码很快就会被污染。最开始的开发同学可能知道历史原因,自然不会觉得不自然。后续加入的维护者看到项目代码是这样子的,就会误以为这个项目的代码规范就是这样子的,于是也“入乡随俗”,最终整个项目的代码就被污染,破烂不堪。

其次,它会污染依赖的项目。比如这里就是 node 项目先被污染,对外提供的 api 也受到污染,然后调用这些 api 的 web 项目也被污染了。很多时候,api 的接口协议都是由后端开发来定,如果碰到一些缺乏经验的后端开发,前端同学会收到一些很奇怪的接口协议,比如字段命名规范不统一,冗余字段,设计不合理等等,由于前端的话语权较弱的缘故,很可能会被动接受,如果处理不当,前端项目的代码就会受到污染了。

最后,它会污染整个开发团队!初创的开发同学就不说了;后续的维护者看到代码是这样子的,不是错误认知这个项目的代码规范,就是错误认知团队的代码规范;更为糟糕的是,阅读项目源码的其他同学也会受到污染:“哦,原来别人也是这样写代码的”。噩梦由此而生...

破窗就像病毒一样,快速并疯狂地污染整个项目代码,然后传染给开发团队,最后扩散到其他团队。这个病毒传染的范围很广,速度很快,一不留神,整个团队就会沦陷。那我们应该怎样医治呢? 主要有 3 个方向:

首先,增强个人免疫力。形成个人的编码风格,然后坚持它,这是治本的良方。良好的编码风格是不会损坏个人的编码效率的,反而会有助于提升个人的研发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减少低级错误
  • 提升代码的可阅读性,提升代码的可维护性,从而提升团队协作效率
  • 形成“肌肉记忆”,提升编码效率
  • 避免返工,主要体现在糟糕的设计问题和编码风格冲突问题

其次,做好防护,避免传播。比如我们这个简单的案例,在整个链路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能轻松处理这个问题,这样就不会传播到后面的环节了。很多人碰到一些历史破窗代码时,可能会觉得修复这些破窗成本太大了,那就不要去修复,只需要保证自己写的新代码是良好的,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案。已经中毒的人我们没有能力医治的时候,起码,我们可以认真做好防护,避免病毒进一步传播!

最后,对症下药医治。只有千日做贼,那有千日防贼,我们总是需要想办法医治这个病,而治病的药方就是重构。这里就不深入讲了,重构也是个大学问,只需要知道,越早重构,成本越低,比如在 Code Review 的时候就要严抓这些问题,并跟踪修复情况。

不知道,你的“免疫力”修炼得怎么样了?

【讨论问题】

除了这里的案例,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破窗,你都碰到了哪些?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一起讨论。

本文就是愿天堂没有BUG给大家分享的内容,大家有收获的话可以分享下,想学习更多的话可以到微信公众号里找我,我等你哦。

相关文章
|
4月前
|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避免将变量和函数暴露给全局作用域可能导致的命名冲突和代码可维护性
保护变量和函数不暴露于全局作用域可防止命名冲突,提升代码可维护性。
|
29天前
|
程序员 C++ 开发者
C++命名空间揭秘:一招解决全局冲突,让你的代码模块化战斗值飙升!
【8月更文挑战第22天】在C++中,命名空间是解决命名冲突的关键机制,它帮助开发者组织代码并提升可维护性。本文通过一个图形库开发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命名空间避免圆形和矩形类间的命名冲突。通过定义和实现这些类,并在主函数中使用命名空间创建对象及调用方法,我们不仅解决了冲突问题,还提高了代码的模块化程度和组织结构。这为实际项目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
42 2
|
2月前
|
开发者
代码可读性问题之避免代码中的“副作用”,如何解决
代码可读性问题之避免代码中的“副作用”,如何解决
|
2月前
|
缓存 数据库连接 API
Python模块如何影响代码的可读性?
【7月更文挑战第15天】Python模块如何影响代码的可读性?
24 3
|
3月前
|
存储 测试技术 Python
记一次线上安全测试中误用父类属性导致数据污染的解决方案
在线上安全测试的过程中,会使用 Nmap 进行端口扫描,为了提升端口扫描的效率,扫描策略通常是检测常用端口是否处于开放状态,并在父类中使用名为 all_open_ports 的属性来记录这些开放的端口。 在后续的测试过程中,需要检查所涉及的端口是否包含在 all_open_ports 中。如果不存在,就需要进一步对这些端口进行开放检测。如果端口的检测结果是开放的,测试将继续进行并将这些端口记录到 all_open_ports 中,以便在下次遇到相同端口时无需重复检测。 然而,由于安全测试是多线程进行的,某些情况下可以将 all_open_ports 理解为共享变量,这导致当两个不同的测试环境同
|
4月前
|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安全
什么是全局污染?如何避免全局污染
什么是全局污染?如何避免全局污染
40 4
|
10月前
|
存储
什么是全局污染?怎么避免全局污染?
什么是全局污染?怎么避免全局污染?
|
安全 算法 关系型数据库
如何避免在C#中出现混乱代码
如何避免在C#中出现混乱代码
|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安全
前端安全-JS原型链污染是怎么回事
面试题经常会提到一个问题,就是前端安全问题哪些
121 0
|
存储 JSON 监控
3类代码安全风险如何避免?
企业和开发者在解决开源依赖包漏洞问题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更全面地保障自己的代码数据安全。那么有哪些代码安全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呢?
2080 0
3类代码安全风险如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