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电平转换电路中的经典设计

简介: 通讯电平转换电路中的经典设计

今天给大家分享几个通讯电平转换电路。

有初学者问:什么是电平转换?举个例子,比如下面这个电路:

单片机的工作电压是5V,蓝牙模块的工作电压是3.3V,两者之间要进行通讯,TXD和RXD引脚就要进行连接,3.3V对于单片机来说已经算是高电平了,两者之间直接连接来使用也是可以进行通信的。

但是,为了提高通讯的稳定性,特别是两个器件电压相差比较大时,比如有些芯片工作电压是1.8V,就会导致两者之间无法正常通讯、5V的高电平对1.8V芯片造成损坏等问题,所以,通讯电平转换是非常有必要的。

1、二极管电平转换电路(单向传输)

该电路由二极管和电阻组成,电路使用的元件比较少,电路比较简单。二极管最好使用肖特基二极管,因为肖特基二极管具有开关频率高和正向压降低等优点。

如果需要的是1.8V,就把电源换成1.8V的。

当5V电路中的TXD1发送高电平时(图中的H表示输出的是高电平,TP表示该测试点的电压),二极管正极电压比负极电压低,二极管截止,所以RXD2被电阻上拉为高电平(3.3V)。

当5V电路中的TXD1发送低电平时(图中的L表示输出的是低电平),二极管导通,所以RXD2接收到的是低电平(0.3V)。

当3.3V电路中的TXD2发送低电平时,二极管导通,RXD1接收到的是低电平(0.3V)。

需要注意的是,当3.3V电路中的TXD2发送高电平时,二极管也是导通的,RXD1接收到的是高电平(3.6V左右)。

该电路优点是电器简单,缺点是当3.3V电路发送高电平时,5V电路收到的高电平并不是5V,并且这个电路只适用于单向通讯的场合,发送端和接收端不可以互换来使用。

2、三极管电平转换电路(单向传输)

该电路由三极管和电阻组成,其实就是模电里学的共射放大电路。如果你对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还不太了解,可以参考文章:

对于三极管3种工作状态的理解,我只能帮你到这了!

当5V电平转3.3V电平时,TXD1发送高电平(5V),第1个三极管导通,其集电极电位为低电平,第2个三极管基极也为低电平,第2个三极管截止,其集电极电位(RXD2)被上拉为高电平(3.3V)。

当TXD1发送低电平时,第1个三极管截止,其集电极电位被电阻上拉为高电平(3.3V),第2个三极管基极也为高电平,第2个三极管导通,其集电极电位(RXD2)为低电平。

当3.3V电平转5V电平时,TXD2发送低电平,第1个三极管截止,其集电极电位被上拉为高电平,第2个三极管基极也为高电平,第2个三极管导通,其集电极电位(RXD1)为低电平。

当TXD2发送高电平(3.3V)时,第1个三极管导通,其集电极电位为低电平,第2个三极管基极也为低电平,第2个三极管截止,其集电极电位(RXD1)被电阻上拉为高电平(5V)。

如果可以接受反相的信号,可以去掉电路中一个三极管,电路会简单一些,如下图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由三极管组成的电平转换电路只适用于单向传输信号的场合,并且信号的波特率不能太高。

3、MOS管电平转换电路(可双向传输)

该电路由MOS管和电阻组成,可以支持信号的双向传输。如果你对MOS管的工作状态还不太了解,可以参考文章:

MOS场效应管基本知识

当5V电平转3.3V电平时,5V电路发送高电平,MOS管截止,S极(3.3V电路)被电阻上拉为高电平(3.3V)。

当5V电路发送低电平时,MOS管导通,S极(3.3V电路)为低电平。

当3.3V电平转5V电平时,3.3V电路发送高电平(3.3V),MOS管截止,D极(5V电路)被电阻上拉为高电平(5V)。

当3.3V电路发送低电平时,MOS管导通,D极(5V电路)为低电平。

上面MOS管电路组成的电平转换电路可支持信号的双向传输。

除了上面介绍三种电路可以实现通讯电平转换外,也可以使用专用的通讯电平转换芯片来实现转换,使用芯片相对前面成本要高,芯片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目录
相关文章
|
前端开发 芯片
【芯片前端】关于门控电路和逻辑做在D端还是EN端的思考
【芯片前端】关于门控电路和逻辑做在D端还是EN端的思考
|
5月前
探索SPI单线传输模式:时钟线与数据传输的简化之道
SPI单线传输模式简化了微控制器与设备间的通信,仅使用MOSI线减少线路,降低成本和复杂性。时钟线SCLK在同步数据传输中仍关键,确保数据准确。虽限制了从机回传数据,但适合需要简化设计的应用。在选择设备时,注意其是否真正支持单线模式并保持同步性。随着技术进步,单线SPI将在未来继续发展。
|
移动开发 算法 异构计算
m基于FPGA的64QAM调制解调通信系统verilog实现,包含testbench,不包含载波同步
m基于FPGA的64QAM调制解调通信系统verilog实现,包含testbench,不包含载波同步
301 1
|
算法 异构计算 Windows
m基于FPGA的DQPSK调制解调通信系统verilog实现,包含testbench,不包含载波同步
m基于FPGA的DQPSK调制解调通信系统verilog实现,包含testbench,不包含载波同步
313 1
【单片机期中测试】12.串口通信的应用(1)——两台单片机之间的通信
【单片机期中测试】12.串口通信的应用(1)——两台单片机之间的通信
121 0
|
算法 异构计算
m基于FPGA的16QAM调制解调通信系统verilog实现,包含testbench,不包含载波同步
m基于FPGA的16QAM调制解调通信系统verilog实现,包含testbench,不包含载波同步
378 0
|
算法 测试技术 开发工具
m基于FPGA的QPSK调制解调通信系统verilog实现,包含testbench,不包含载波同步
m基于FPGA的QPSK调制解调通信系统verilog实现,包含testbench,不包含载波同步
348 0
|
传感器 安全 定位技术
(4)(4.2.2) 典型的自动驾驶仪接线连接
(4)(4.2.2) 典型的自动驾驶仪接线连接
111 0
|
算法 异构计算
m基于FPGA的BPSK调制解调通信系统verilog实现,包含testbench,不包含载波同步
m基于FPGA的BPSK调制解调通信系统verilog实现,包含testbench,不包含载波同步
248 0
|
人工智能 BI C语言
5.2.1_电路的基本原理、加法器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之电路的基本原理、加法器设计
325 0
5.2.1_电路的基本原理、加法器设计